《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郑伯克段于鄢讲解与例题粤教版必修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郑伯克段于鄢讲解与例题粤教版必修5.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习目标 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3欣赏结构美,流利地朗读课文。作家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 而作,但也有人认为非他所作。课文背景: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中华书局 1981 年版),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
2、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寤生(w)亟请(q)巖邑(yn)虢叔(gu)祭仲(zhi)百雉(zh)廪延(ln)不义不暱(n)寘(zh)遗(wi)繄(y)泄泄(y)施及(y)永锡尔类(c)通假字 佗邑唯命(通“他”,别的)谓之京城大叔(通“太”)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通“三”)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无庸,将自及(通“用”)遂寘姜氏于城颍(通“置”,安置)若阙地及泉(通“掘”,挖)永锡尔类(通“赐”,赐予)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都城过百雉 古义:都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古义:不得超过。今义:连词,表转折。词类活用 1使动用
3、法 惊姜氏(使受惊)无生民心(使产生)2名词作动词 故名曰寤生(取名)隧而相见(挖地道)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制,巖邑也 2介宾短语后置 郑武公娶于申(即“郑武公于申娶”)亟请于武公(即“亟于武公请”)有献于公(即“于公有献”)3宾语前置 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敢问何谓也(“何谓”即“谓何”)4省略句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熟语积累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必然自取灭亡。我不太相信报应,但天下事每每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又似乎很有因果关系了。(王火战争和人)第(1)段: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
4、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姜氏的一恶一爱,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中,正是行文的脉络所在。第一部分 第(1)段:姜氏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并想立共叔段,埋下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的祸根。第(2)段:共叔段由姜氏请封于京,气焰嚣张,人 们 称 之 为“京 城 大叔”。这是第二部分第一层。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不能允许,告诉姜氏:“制佗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被郑武公所灭,对于庄公这段话中所包含的杀机,姜氏未必能够完全参透。求制不及而求京,也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
5、姜氏的筹篡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了。第(3)段:共叔段建城突破规格,祭仲为此请庄公警惕;庄公则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静待事态发展。这是第二部分第二层。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总是把维护自己的权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母子兄弟之情,也丝毫不能缓解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即位到共叔段外逃,突出表现了庄公蓄谋已久,甚至连他的大臣 也觉察不出其心迹,被蒙在鼓里,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说:“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提醒他“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的话,这个“毙”字和“虢叔死焉”的“死”字是一脉相承的,即使
6、在这一点透露之中,也遮上了一层帷幕:表明这是在自杀,而非他杀,企图逃避杀弟的罪责,可以说既狠毒又狡猾。第(4)(5)段:共叔段扩张势力范围,公子吕(子封)请求庄公断然除掉他;庄公则相信“不义不暱,厚将崩”,静待时机成熟。这是第二部分第三层。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连续向庄公提出警告,其至说出“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这样的话来激庄公,他都不为所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公的深藏不露,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第二部分第(2)(5)段:共叔段被封于京,在姜氏的支持下,得寸进尺,扩大势力,企图篡夺王位,郑庄公则处心积虑、静待时机,清除此患。第(6)段:共叔段和姜氏,准备外攻内应,
7、篡位夺权。第(7)段:庄公认为反击时机已到,一举打败共叔段。第三部分第(6)(7)段:兄弟之争终于发展到白热化程度。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出奔。第(8)段:庄公处置 姜氏,颍考叔献计,母子和好。庄公处置姜氏,并发誓再不相见,但又后悔。颍考叔巧妙献计,庄公立即采纳。母子“隧而相见”,其乐融融。“遂为母子如初”的结尾,读来使人感到十分滑稽,有人称之为丑剧,亦不为过,像姜氏母子这样早已失去了普通人性的典型人物,在经过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之后,能够毫无芥蒂地再叙什么天伦之乐吗?何况在刚出生之时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遂为母子如初”的“初”字就缺乏依据,显得勉强了,血腥的厮杀早就把统治阶级竭力宣扬的那层薄薄
8、的“孝悌”的外衣撕得粉碎了。第(9)段:作者借君子之言引发关于孝道的评论。第四部分第(8)(9)段:庄公处置了姜氏,并发誓不再相见,但不久又后悔,后采纳颍考叔的建议,母子终于和好如初。深层探究 图构课文 郑伯克段于鄢 开端 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 发展 共叔段扩张势力,庄公虚伪应对 高潮 郑伯克段于鄢,置姜氏于城颍 结局 颍考叔献计,母子和好如初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姜氏、郑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争权斗争的描写,刻画了庄公的阴险狡诈,姜氏的偏心狠毒以及共叔段的骄纵贪婪,揭露了郑国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的矛盾冲突。艺术特色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字精练 本文记叙了一场统治集团
9、内部矛盾斗争从发生、发展、激化到最后解决的全过程,但重点十分突出。重点不是写军事斗争,而是写政治斗争,不是写事,而是写人物性格。材料的剪裁取舍和详略的处理安排都服从于写政治斗争和人物性格要求,重点写矛盾的发生和发展。而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是矛盾激化的结果。至于母子和好一段,虽然是矛盾解决后的余波,但有利于进一步展示人物性格和表达崇尚孝道的思想,所以又用了较大的篇幅。就是在这一段,也是有详有略,重点在颍考叔献计和母子“隧而相见”。而掘地及泉、开挖地道的过程,略而不写。2精当的细节描写 本文选取了“庄公寤生”、颍考叔“食舍肉”、庄公姜氏“隧而相见”等细节,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文章主题,都 起到
10、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衬托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生动 以共叔段的贪婪狂妄和愚昧无知,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以姜氏的昏聩和随心所欲,映衬庄公的精明和藏而不露;以祭仲和公子吕为国除害的迫切心情,衬托出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明;以颍考叔的“纯孝”反衬庄公的不孝与虚伪。剖析文意“春秋笔法”就是指寓褒贬于简洁的文笔之中。试分析本文的“春秋笔法”。提示:郑庄公是个阴险毒辣之人。杀共叔段是他的夙愿。大臣祭仲、子封等人,都不知道他的阴谋,十分焦急地劝他赶快行动。可见他隐藏 内心活动十分成功。从“姜氏欲之,焉辟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再到“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暱,厚将崩”,最后到“可矣”。
11、语义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前面几句是量变,最后的“可矣”是质变。庄公的老谋深算,从这里看得十分清楚。可以这样说:共叔段的野心,完全是庄公有意造成的,这样庄公才有可能找到借口灭段。左传中所说的“郑志”说的就是庄公隐藏内心活动,不露声色。另外,庄公对他的亲生母亲姜氏也丝毫不讲情面,甚至将她放逐在外。最后的“既而悔之”以及“隧而相见”那种乐呵呵的戏剧性场面,到底是人性尚未彻底泯灭呢,还是以此表孝道来迷惑人民、笼络人心,或者是左传的作者有意不指明,让读者自己去独立思考呢,很难说得清楚。作者用冷峻的“春秋笔法”,表面看来不置褒贬,实际上却从字里行间十分成功地刻画出庄公的伪善和阴险,也曲折地反映出他的矛盾心
12、理。阅读鉴赏 哥是残缺藤,攀附弟而上 徐立新 据爹生前交代,当初,他和娘决定放弃原本只生一个娃的想法,转而又要了一个弟弟,是因为,担心有一天他们离开人世后,我遭人欺负。父亲说这些话时,我的心隐隐作痛,而且我亦很清楚,这种痛将要伴随我一生。很小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奇怪的重病,之后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不光腿脚不灵活,走不稳路,而且智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整个童年,我都是混淆在外人对我的肆无忌惮的取笑和爹娘对我坚持不懈的鼓励和呵护中,矛盾而又自卑、忧伤地生长着。更糟糕的是,爹娘的鼓励和呵护很快就没了,在我上初二的那年,他们在贩卖水果的路途中,被肆虐了多日的洪水冲走了,连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当时
13、,比我小三岁的弟,也读初二。我们的不幸遭遇,引起了一位好心人的同情,他愿意资助我或者弟,直到高中毕业。没有做丝毫的考虑,弟就坚决地让我接受资助,他说,哥,我念一天算一天,辍学了也没有关系,但是你情况特殊,不能不读书。我亦是坚持让他读书,否则自己也不读,弟拗不过我,最后说,好吧,爹以前不是教过我们挣钱的本事吗,我现在就开始干!弟说的挣钱的本事,指的是贩卖水果和蔬菜,从中赚取差价。为此,弟休学了两年多,集中精力挣钱,同时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休学期间,弟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去进货,然后在脏水横流、潮气很大的菜市场里,大声吆喝,与同行展开激烈的竞争。由于天天都要穿着湿的胶鞋,年纪轻轻的弟,腿竟得了严重的关
14、节炎,夜里常常痛得无法入眠,但他第二天照样早起 弟读过很多名著,文笔很好。上高中后,他在班主任的推荐和帮助下,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去了镇上的电视台打工,帮他们准备一些和文字有关的材料,以获取一些稿费,补贴家用。尽管弟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我们的日子依然艰难而苦涩。人间有许多美味的食品,我从不敢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吃上一口蛋糕,但我心想,这辈子恐怕都没有钱买蛋糕了。有一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晚上,十一点了,弟还没有回来,这让我焦急不已。左盼右盼,弟终于回来了,令我欣喜不已的是,他还带回来了一块很大的蛋糕,要知道,以我们的条件,哪能买得起蛋糕呀。弟看出了我的顾虑,说,哥,你别见怪,今天晚上电视台里录播春
15、节文艺晚会,蛋糕是晚会上摆放的道具,没有人吃,我就一直在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晚会结束,抢在打扫卫生前,把蛋糕要了下来,让你尝尝鲜 就在我狼吞虎咽的同时,弟又充满激情地对我说,哥,有一位名人说过,面包会有的,将来我们一定能买得起蛋糕,天天把它当饭吃!也许,苍天是真的看见了弟的努力,将恩泽和好运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断断续续读完了高中,高考时,竟惊人地考了 582 分,被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而已是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我,再次名落孙山。弟要上大学,同时坚持让我再复读。钱,再次成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想,这次我和弟都无力攀越过去了。事实上,那时的我,已对考大学不抱任何希望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很难
16、考上大学,即便是考上,也上不起。弟为我付出那么多,这次我要为他做些,我要打工供他上学!可是,就在我打算出门打工的前一天,弟给我汇来了 4 000 元,说是学校奖励给他的,让我继续复读,一心一意迎接来年的高考。如果不是弟的一个同学告诉我真相,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 4 000 元的真实来源,弟的同学对我说,你弟,他根本就没去大学报到,你快去看看吧。几经周折,我终于在那所大学旁边的一个补习学校里找到了弟,我气愤地责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大学,弟说,我想再补习一年,来年和你一起考,考北大、考名牌 在我的一再逼问下,弟也说出了那 4 000 元钱的真正来源。原来,为了吸引高分考生来学校补习,该学校规定,凡是
17、当年高考分数在 580 分以上的,到学校补习,不仅一分钱学费不收,而且学校还给 4 000 块钱奖金。“来年如能考上重点大学,还有更多奖金呢!”弟兴奋地如此说,而我早已被呛得热泪盈眶。看我哭,弟慌了,又焦急地说:“哥,别哭呀,我明年指定能考上的,只不过是耽误一年罢了,你要是耽误了,可就是一生呀!”我的眼泪出来得更凶了!书上说,兄弟就是两棵并列生长的树,一起等待迎风花开的那天。可是,在这个世上,有一对兄弟,哥哥一开始就是一根残缺的藤,为了让藤有一天也能长成树,作为弟的那棵树,一而再地让步牺牲,只为让那根藤能攀附着他,一步一步地绚烂向上!品读:统治者、富贵者为了利益,兄弟可以相残,母子可以反目。而
18、在这篇文章中,兄弟二人相濡以沫,艰难前行,他们的路充满荆棘,也充满温情。素材搜集 关于亲情的名言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为了一件衬衣 1898 年 5 月 1 日,美国的马尼拉湾大战开始。舰艇上,指挥员命令大家脱去衣服,准备行动,其中一位弹药手匆匆脱下上衣时,这件上衣从他手中滑了出去,飘进了大海。当这件上衣飞出船外的时候,他转身走到舰长跟前,请求允许他跳进大海把衣服捞上来,舰长没有答应他,于是这
19、个弹药手就走到这艘船的另一边,径自沿着梯子爬下去,跳进海里,游过去抓住了衣服。当他回到船上以后,因为违反了军令而被戴上了镣铐。战斗结束后,海军准将杜威对这个案子很感兴趣。因为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弹药手为了一件上衣,竟敢冒着生命危险去违犯军规。当杜威将军和颜悦色地找他谈话时,他忍不住哭了。原来在脱掉上衣之前,这个士兵还在看他母亲的照片,他还吻了吻这张照片,然后把它放进了上衣的里兜。未想到,一不小心,衣服飘落到了海里。将军噙着眼泪听完了他的话,然后将他从椅子上扶起来,拥抱了他。随即将军下达了命令,立即释放并赦免这位小战士。“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捞自己母亲照片的孝子,在这艘舰艇上是不能被戴上镣铐的。”将军感慨地说。亲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