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利弊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利弊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 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利弊分析 摘要:进入 21 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方兴未艾的电子文献正在凭借其多样的优点给传统的纸质文献带来极大的挑战。许多学者预测未来图书馆的馆藏主体将是电子文献,更有甚者提出了纸质文献将会灭亡的假设。关键词: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利弊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信息检索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平时自己对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使用感受,并且以网络为媒介搜索了在学术届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对阅读模式、图书版权、采购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完成了下面的小论文。1概念 1.1 电子文献是指以社会普遍信息化为基础,用电
2、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纸介质中,并通过计算机或网络通信等方式表现出来。利用提供支持,由传统的顺序、线性排列,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发展到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得信息可按照自身的逻辑关系组成相互联系的、直接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电子文献类型按信息的载体分为:联机网络出版物和 单独发行的光盘、磁盘出版物;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分为:电子出版物和非电子出版物;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分为:文本、超文本、多媒体和超媒体等。1.2纸质文献按纸的种类大致可分为麻纸文献、皮纸文献、竹纸文献等。近现代以来,由于出现了印刷报刊用的新闻纸,印刷一般书籍用的凸版纸,印刷辞书用的字典纸,印
3、刷画报、美术图片、精致书刊等彩色印刷品用的胶版纸,印刷精致的书刊封面插图、彩色画报、年历等用的铜版纸,印刷表格、帐簿和其他书写印品用的书写纸,以及用于打字印刷、复写报表和凭单的打字纸、拷贝纸,等等,纸质文献更加丰富多彩,纸质文献按记录知识的方式又可分为纸写本文献、印本文献、盲文出版物等。2现状调查 表 1 各类文献购置经费比例 纸质文献 50%以下 50%-60%60%-70%70%-80%80%-90%90%以上 所占比例 1.04%7.29%1875%28.13%32.29%12.50%电子文献 0-10%10%-20%20%-30%30%-40%40%-50%50%以上 所占比例 12.
4、50%32.29%28.13%18.75%7.29%1.04%经费 50%以下的高校图书馆只占极少部分,绝大部分集中在 70%-80%和 80%-90%之间,即纸质文献占文献购置经费 70%-90%的高校馆要占所有被统计馆的 60%以上,电子文献同样集中在 10%-30%之间(见表 1)。第 2 页 共 6 页 3 纸质文献的利弊分析 3.1优点:3.1.1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与纸质文献相伴,纸质文献的生产和利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和稳固的体系,且长时间阅读,只要光线自然柔和,对视力影响不大,阅读效果较好。因此,纸质文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3.1.2便于保存
5、纸质文献的载体与信息融为一体,保存好了载体,其信息就得到了保护。长久以来,人们对其保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把握适度,纸质文献便可长期保存。且电子文献的不稳定性及信息保存的局限性,使得纸质文献将肩负着保存人类文献信息的职能。3.1.3具有权威性 纸质文献经过千年的洗礼,已建立了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科学评价功能方面,各书刊出版部门都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来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纸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常会受到道德审查和政治审查,对保护普通社会人群、保护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因而纸质文献传播的信息能够得到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同。3.
6、1.4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方面,目前已有较健全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和版权受到了法律的保护。3.1.5纸质文献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目前看,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 370万种,期刊 13 万种,会议文献 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 100万件以上,其中至少 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事实证明,纸质文献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和必然的。3.2 缺点 3.2.1文献信息量有限 文献信息量的急剧增长,纸质文献的存储空间和文献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3.2.2不便于大量复制 纸质文献容易变质和自然老化,并且其知识内容的
7、复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3.2.3造成资源浪费 纸质文献以优质木材为原料,既占用人类的森林资源,又因制作纸张造成的污染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3.2.4信息检索不便 第 3 页 共 6 页 纸质文献本身所含的知识量不大,许多相关的知识内容需要负载于大量纸质载体上,不利于人们的检索和利用。4 电子文献的利弊分析 4.1 优点 4.1.1 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 电子文献内容丰富,既可表达文字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动态信息,各种数据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可多次反复进行。形式多样,生动直观,便于读者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理解和吸收。4.1.2 数据具有通用性和易复制性 在网
8、络环境下电子文献可被多人同时访问,人们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十分方便、快捷地查询、检索和获取网上的信息,即使众多读者对一种期刊的某一篇文章有共同需要,也可以互不干扰,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浏览、下载,是一种共享性的信息资源。复制有两种办法:可把网上的数据拷贝到机器的硬盘或软盘上,也可以点击操作平台上的打印按钮进行打印。这两种复制都比纸质文献的复印要快捷、方便、低廉得多。4.1.3 检索方便 电子文献由于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和相应的检索软件,通过数据库、索引文件、超文本等技术,使得信息可以按自身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读者利用某些软件,可以从“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等
9、检索字段入手,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出所需的内容,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4.1.4 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 电子文献应用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用户在网络环境下只需几秒钟便可得到所需的文献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只要是与网络连接的用户,就不分国家、区域、民族均可利用,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4.1.5 信息存储容量大 第 4 页 共 6 页 电子文献体积小,但存储容量大。一张762 cm(3 in)软盘可容纳 72 万个汉字;一张 CDROM 光盘可存储 650 Mb,相当于 30 万汉字的图书 1 000 册。存储全国报刊索引19931999
10、 年全部内容,只需一张光盘,解决了图书馆空间紧张和用户查检利用的困难。4.2 缺点 4.2.1 使用条件要求较高 电子文献存储信息的形式是数字代码,所以必须配备与因特网相连的电脑,技术含量比较高,使用者须懂得有关计算机硬、软件方面的知识和具有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否则面对一份文献,就无法知道它是用何种软件编辑而成,以致无法打开,更谈不上利用。此外,电子文献虽然购买价格低,但是加上配置设备费、维修费和网络的使用费,在价格上没有太多优势。4.2.2 信息可信度较低 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单纯的电子文献出版不像纸质文献那样经过严格的编审制度,文献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因而在学术评价中还不能与纸质文献相提
11、并论。在科研考核、职称评定中也得不到认可,使人们对电子文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4.2.3 阅读习惯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纸质文献的阅读,对纸质文献有一种文化的依赖,认为其携带方便,随意性强。此外,在计算机上看电子文献,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易造成眼睛酸痛、疲劳。计算机的辐射,会导致某些身体疾病的发生,其阅读舒适性比不上纸质文献,因而大多数读者只在计算机上进行专题检索和简单浏览,而不是仔细品读。据有关资料表明,即使在美国、英国等图书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多数读者依然习惯于阅读纸质文献。因此,在短时间内读者还很难完全适应和接受电子文献。4.2.4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纸质文献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方面
12、已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而电子文献通过数码代码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不仅使各类作品之间界限模糊、相互渗透,而且使作品复制、修改变得非常容易,影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第 5 页 共 6 页 4.2.5 电子文献的保存问题 电子文献由于载体与信息的分离,因此对它的保护,实际上是要对载体和信息分别进行保护。在载体保护方面,以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由于问世时间短,缺乏实际存储的经验,所以目前对光盘寿命的说法不一,同时软磁盘和光盘对温度和湿度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保护电子文献有两种方法:一是不断地转换文件格式;另一种是保存阅读设备和软件,但这两种方法都有缺陷。5 结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未来 从目前看,全
13、世界每年出版图书 370 万种,期刊 13 万种,会议文献 100 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 100 万件以上,其中至少 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事实证明,纸质文献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和必然的,图书馆的纸质资源不可取代电子文献呈现增长强势,但有些只是印刷型纸质出版物的延伸和翻版。纸质文献在电子文献的冲击下也在努力求得生存与发展。首先,纸质文献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现代化(如电子排版,计算机检索等)使纸质文献本身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其次,纸质文献也出现了一种积极向网络靠拢的动向,不仅大量的名著被搬上了因特网,各个报刊社纷纷推出网络版,而且一些
14、报刊社还提供了编辑部的电子信箱,鼓励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与著者、读者展开对话。事实上,纸质文献在与电子文献展开竞争、争夺读者的同时,也正在加速与电子文献的融合。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经过多次的较量,最终将达到共存共荣,正如报刊、电视、广播最终达成平衡一样,这是一种趋势。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出版物的兴旺,又使纸质文献再次面临挑战,但是,正如电视业的崛起并没有使报业消亡一样,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出版物的兴盛,也不会使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不复存在。纸质文献也可以通过网络促销,扩大其销量。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中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应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和谐共存。参考文献 1 何翠
15、华.电子信息检索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1 2 石宝军.论电子文献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10 第 6 页 共 6 页 3 张玉珍.21 世纪的文献形态J.图书与情报,2009.12 4 张红.电子出版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图书情报 2007.11 5 朱宁.中国文献载体演进过程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7.01 6 张楠.对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的综合研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1 7 彭博文.网络出版物取代不了报章 N.(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9-12-04.8李志强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对比分析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6):68-70.9杨忻.共存与互补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和谐发展的思考.200717(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