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19391945 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
2、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 1929193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 世纪 20、30 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
3、 1933 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 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 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 年 3月 7 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 1935 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 年 10 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
4、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 1931 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 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2/7 3 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 年 11 月 25 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 11 月 6 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世界大战前奏 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 3 月建立“满洲国”傀儡
5、政权。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为核心,举国一致,英勇进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日战争在 1938 年 10 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见抗日战争)。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挑衅日本于 1938 年 7 月 29 日至 8 月 11 日在邻近朝鲜的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1939 年 58 月,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与蒙古接壤地区再次挑起诺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
6、日本的两次战争挑衅均遭失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 年 10 月 3 日,意大利 30 万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爆发。尽管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表示要对它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意大利仍能从西方民主制国家,尤其是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 年 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截至 1939 年 4 月,德国派往西班牙作战人员超过 5 万人,意大利约 15 万人。德、意向叛军提供的军火价值 10 亿美元。英、法、美等国则宣布“中立”,实行“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政府购买的武器过境。1939 年 2月 27 日,英、法与西班牙共和国
7、断交,公开承认 F.佛朗哥政府。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 年 3 月 12 日拂晓,德军入侵奥地利。14 日,宣布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州,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德国就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自治”问题制造五月危机,陈兵德捷边境。9 月 12 日,希特勒再次进行战争恫吓。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9月 29 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10 月 1 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0月 6 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 年春、夏季,欧洲再次出现紧张局势
8、,经过波兰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终于爆发全面战争。严重的战争危机 1939 年 3 月 15 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1 日又制造但泽危机,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次日出动海军占领立陶宛的默美尔。4 月 1 日在德、意武装支援下,佛朗哥军队控制西班牙全境。4 月 7 日,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5 月 22 日,德、意正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德军统帅部在 4 月 3 日即已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3/7 的对波兰作战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 40 个
9、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 2200 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 8 年,英国 6 年,苏联4 年 2 个月,美国 3 年 9 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 9000 万,其中苏联 2200 万,美国 1500万,英国 1200 万,轴心国德意日 3000 万。中国共有 4.5 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9000 余万,其中美国伤亡 100 余万,英国伤亡 120 余万,苏联伤亡约 3000万,中国伤亡 3500 万。死亡者达 5500 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 2700 万,法国死亡 58 万,英国死亡 36
10、万,美国死亡 30 万,波兰死亡 600 万,德国也约有 600 万死亡(其中 400 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 600 万犹太人和 50 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 11170 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 1937 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 40000 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二战唤醒了人民,引起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统治集团设法调整、改善其经济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巨大,战争中部署的人力和武器之多,是以前历次战争无法比拟的。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同盟国之所以最终取得胜
11、利,除战争的正义性之外,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轴心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资源不足,故难逃失败之命运。这次战争是两大联盟之间的生死搏斗,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同较好,特别是中、苏、美、英等国的首脑在战争期间多次会晤,对加强各盟国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作用。而轴心国却是同床异梦,相互掣肘,这也是他们必然失败的原因之一。这次战争是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的,苏、美、英三国在战争中坚持先德后日、先欧后亚方针,较好地处理了两线作战问题。而德国则是在西欧战事未结束时就匆忙向苏联发起进攻,日本也是在身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的情况下,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陷入腹背受敌,两面挨打的困境
12、。这次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喷气式战斗机、火箭炮、V-1 飞弹、V-2 弹道火箭、原子弹及雷达等,对作战进程以及战后的军事学术发展和部队编制都有较大影响。1995 年 5 月,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举行隆重集会,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50 周年。9 月 3 日,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19141918 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 8 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
13、开始,后来逐渐有 38 个国家 15 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4/7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
14、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早在 1882 年 5 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18921907 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 19
15、051913 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1914 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 7045 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 9777 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 13 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 634 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飞机 258 架,法国有 156 架,俄国有 263 架;德国仅有 232 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国海军
16、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 762 艘和潜艇 74 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 403 艘和潜艇 35 艘。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着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 68 周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
17、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
18、作战的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制海权的总决战。5/7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 7
19、月 30 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 月 1 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 3 日德国对法宣战。8 月 4 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 月 2125 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 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
20、法心脏地区进军。9 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但 910 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 1914 年 8 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 1914 年 11 月宣布加入同盟
21、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动,主要是 8 月和 11 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 12 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1915 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
22、后打败英法。1915 年 13 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 5 月初对俄国战线中部发动了着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 5 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910 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 10 月,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中在 45月的伊珀尔战役
23、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6/7 1916 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1916 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从 2 月 21 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 10 个月的凡尔登战役。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 8 月,罗马尼亚参加协
24、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 月 31 日6 月 1 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1917 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德国。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 1917 年 4 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同时也使美得以参与重新瓜分世界。1917 年
25、,西线的主要战役是 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由于德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东部战线,该年 9 月,德军发起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1918 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1918 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
26、力到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79 月,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9 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耶尔战役。9 月 26 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9 月 29 日保加利亚投降,10 月 30 日土耳其投降,11 月 30 日奥匈投降。11 月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 月 11 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 4 年零 3 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
27、,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 万人,损失 2210 万人,其中死亡 515 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 2285 万人,损失 1540 万余人,其中死亡 380 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 1863 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7/7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
28、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