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 牛建涛;胡绮;黄紫娟;张小英【摘 要】苏州作为中国传统丝绸业中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丝绸品种,尤其罗织物的织造技艺也在当地得到了较好地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对苏州丝绸罗的传承人及其丝绸企业的现状、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丝绸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经过实证分析与研究,指出丝绸罗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织造工艺效率低成本高、产品在国内几乎没有消费市场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困境,从高校传承、创新设计、技艺革新等方面提出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8(055)0
2、10【总页数】5 页(P78-82)【关键词】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丝绸;保护【作 者】牛建涛;胡绮;黄紫娟;张小英【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杭州 310018;苏州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009;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S941.12;K892.23 关于罗的生产历史,经考古挖掘,1984 年在河南荥阳青台村出土了由蚕丝织成的丝绸罗织物,距今有
3、5 000 多年的历史1-3。虎丘塔的考古显示,在吴越时期就出现了四经绞罗4-5,可谓是古代丝制品中的巅峰之作。经过隋唐的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罗织物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菊花罗、春满园罗、宝香花罗、金纱罗等名目繁多的罗织物。但“罗”因其织造工艺的繁琐和效率低下,于清末民初时基本失传,其技艺能够一直保留下来的较少。罗,按照绞经根数可分为二经绞罗、三经绞罗、四经绞罗,按照加工方法也可分为横罗、直罗、花罗和素罗等品种6。为了区别于“杭罗”或“浙罗”,苏州地区的丝绸生产者习惯上把当地生产的真丝罗称为“苏罗”或“吴罗”,主要品种为素罗与花罗。罗织造技艺的恢复与发展,四经绞罗的再现,一直是传统丝绸研究者的追
4、求。1986 年,苏州丝绸博物馆经过研究,成功恢复了“素罗”;20 世纪 90 年代,周家明又成功地恢复了“四经绞罗”,如图1 所示。苏州的吴罗织造技艺于2013 年被苏州市政府列为第六批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 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关于丝绸罗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与保护单位见表 1。本文主要对苏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图 1 四经绞罗织物 Fig.1 Leno fabrics formed by wringing a group of four warp silk left and right mutually表 1 苏州市非物
5、质文化遗产吴罗传统技艺Tab.1 The traditional skil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u Leno in Suzhou 项目名称项目级别传承人保护单位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江苏省(省级)、苏州市(市级)周家明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李海龙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吴罗织造技艺(五经花罗)苏州市吴中区(区级)朱立群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 1 苏州丝绸罗传统技艺与非遗产品的现状 1.1 丝绸罗的社会生产企业 目前吴罗织造技艺在苏州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有 5 家企业能够生产吴罗丝织品,如表 2 所示。目前,在生产织造丝绸罗织物规模相对较大的是
6、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年产量可达 50 多万 m。1.2 丝绸罗的加工织造技艺 丝绸罗织物的传统加工织造主要采用手工木织机,例如周家明自制了四经绞罗的手工木织机,重现了四经绞罗织物的织造,如图 2 所示。表 2 苏州丝绸罗的主要生产企业 Tab.2 The main production enterprises of silk leno in Suzhou 传承人或技术人员企业名称企业情况简介周家明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原名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缂丝厂)1996 年成功制造出了四经绞罗的木织机,从而使失传多年的四经绞罗织物重新在中国出现;但是目前家明织造坊企业规模较小,该厂内仅有 16 台自制的木
7、织机和 8 名 60 岁左右的员工,其中有两台生产四经绞罗的木织机,主要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定单,生产织锦、缂丝、漳绒和丝绸罗李海龙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吴罗、宋锦面料及丝绣制品,早期专注古丝绸制品的研究;目前有 5 台手工木织机、25 台有梭织机专门用于生产吴罗丝绸制品朱立群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有 108 台有梭织机,主要生产苏罗产品,有横罗、直罗、变化罗、提花罗等真丝制品,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该公司比较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开发了蝴蝶花罗织物、萱花缠枝罗织物等提花罗产品,又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发了“丝罗木槿繁花”丝绸面料,获得了“2015 中国四季丝绸面料大赛”春夏组的唯一金奖李德熙苏
8、州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宋锦、罗等丝绸面料或制品,用于生产丝绸罗织物的有梭织机有 10 多台李国平苏州新区中兴丝绸织造有限公司最早生产宽幅(幅宽 1.14m)丝绸罗的企业,目前主要生产锦、缎、绡、罗等真丝产品,专门用于生产丝绸罗织物的有梭织机有25 台 从图 2 可以看出,该木织机主要有开口(绞综和素综)、投梭、打纬(木筘)、送经(经轴)、卷取(织轴)等五大主要机构组成。该木织机没有花楼机构,只能生产素罗织物,图 1 中的四经绞罗即为四经绞素罗织物。图 2 周家明和四经绞罗手工木织机 Fig.2 Zhou Jiaming and the hand-wood loom of leno by
9、 wringing four warps 胡德银等曾在汪永享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工作,为了开发新的丝绸罗织物产品,在传统的素罗织机上增加了花楼机构,设计与制作了提花罗织机,如图 3 所示。通过改变织物的花本,可以生产具有一定图案结构的提花罗织物,便于开发丝绸新产品。图 3 含有花楼装置的提花罗木织机 Fig.3 The wood loom with the flower chambers device for weaving jacquard leno 传统的木织机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例如含有花楼装置的提花罗木织机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织造,制约了丝绸罗织物的快速生产加工。后来通过技术工人对有梭
10、织机进行相应的改造,增加了提花开口机构和绞综,实现了丝绸罗织物的铁制织机织造,提高了生产织造效率。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织造提花罗织物采用的就是有梭织机,如图 4 所示。图 4 织造提花罗用的有梭织机 Fig.4 The shuttle loom used for weaving jacquard leno 1.3 丝绸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关于苏州丝绸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目前可划分成以下几个类别:1)古丝绸产品的研究与仿制。例如吴家明的工业园区织造仿制了苏州丝绸博物馆内的四经绞罗。2)应用于服饰。主要是和服、韩服面料,这也是目前罗产品的最主要销路去向,其次是围巾、披肩、旗袍等
11、服饰产品。例如朱立群开发了多款罗制印花丝巾、唐装、旗袍等;李德熙团队开发的男士领带、女士围巾、衣服等。3)应用于装饰壁饰。例如苏州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开发的提花罗壁画产品。4)新型苏罗面料、新产品的开发。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开发了很多提花罗产品,比如“丝罗木槿繁花”丝绸面料,如图5 所示。图 5“丝罗木槿繁花”丝绸面料Fig.5“Silk leno hibiscus flower”silk fabric 5)其他商业用品。苏罗丝制品也可应用到商业包装与设计中,例如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最近新开发的苏罗丝制礼品包装盒等产品。2 苏州丝绸罗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缺乏接
12、班人 目前,丝绸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家明、李海龙、朱立群等都是 60 多岁的老人,虽然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他们都培养了一些徒弟与技术人员,但是真正能懂罗织造原理和技能、能独立工作的人很少。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急需一批年轻人接班7,充实罗织造技艺传承队伍。2.2 缺乏色彩、图案设计人员,制约吴罗新品开发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传统的丝绸图案和样式可能已经不符合大众审美和需求了,因此要在确保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非遗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目前懂丝绸罗传统织造技艺的人大多是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专注于某些工序的技术,而不懂产品的色彩搭配与织物图案设计,并且这些企业中也没
13、有专门的图案设计人员,限制了丝绸罗非遗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设计。2.3 织造工艺复杂,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丝绸罗相对其他织物,存在着绞经部分,增加了绞综,以及绞经相对于地经纱线的来回相绞,增加了织造时的工艺难度。在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1 个工人 1 天仅可织出 40 cm 的面料,并且幅宽也不到 50 cm,即使在采用有梭织机的生产企业里,其织机车速也不过 80110 r/min,生产效率仍然比较低,人工成本高。由于绞经时,开口机构要承受较大的张力,导致目前所能生产的丝罗织物的幅宽最宽也仅为 1.28 m。另外,近年来年轻工人都不愿意到传统纺织企业工作,招工越来越难,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2.4
14、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国内消费趋于小众市场 苏州企业生产的丝绸罗织物早期主要都是出口到日本、韩国,用来制作传统服装,近年来随着这些国家经济下滑,人民币升值,企业产品订单数量起来越少,有时一个样只有几米的订单。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产品花型就要制作一套花本,产量越低,意味着成本越高,企业利润降低。而国内市场,除了帮故宫、丝绸博物馆等单位仿制与加工古丝绸产品外,新开发的丝巾、领带、衣服等产品在市场上销量不大,目前受众市场较小,有待开拓。3 苏州丝绸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3.1 在地方高校中传承丝绸非遗技艺和文化,充实传承人队伍 根据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
15、(教职成20132 号)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3 第 125 号)相关规定,鼓励和支持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将优秀的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8-9,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的丝绸专门人才。因此,拥有纺织与艺术类专业的相关地方高校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开设丝绸类相关专业或者将丝绸类非遗传统技艺与文化嵌入到相近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将丝绸类非遗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鼓励与支持更多的纺织与艺术类高校、职校毕业生到丝绸企业工作,充实丝绸罗传承人队伍。3.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 企业是丝绸罗传承与发展的主体,也是研发
16、创新活动的主体,但是当前这些企业对于织造理论、新型织造技术了解偏少,不利于传统技艺与产品的科技创新。因此,可由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利用高校资源,开设相关课程,以多种形式为企业人员培训相关知识;利用纺织、艺术类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企业开发图案,创新产品设计,推动罗非遗产品的创新与发展。鼓励丝绸类非遗织物生产企业与更多的产品设计公司进行对接,打通产品设计与织物生产两道环节之间的隔膜,开发出更多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丝绸类非遗产品。3.3 将传统织造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动科技创新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进行“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技术现代化,才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17、10。目前,罗采用传统木织机或有梭织机织造,生产效率低,幅宽窄,而宋锦早已采用剑杆织机织造,其车速可达 350 r/min,幅宽近 2.8 m。因此,可对罗的织造设备进行更新,有必要研究新型织造方式,例如采用电子提花开口机构,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织造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革新技术,改造织机设备。技术革新后,生产效率提高,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丝绸行业。3.4 宣传丝绸文化,打造品牌,拓展市场 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博会、技艺演示等活动,通过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各种媒体对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大规模的宣传11。提升苏州罗丝绸质量和知名度,打造苏州丝绸品牌。创
18、新开发丝绸非遗新产品,扩展产品种类,拓展国内外产品销售市场。4 结 语 罗与宋锦、缂丝、漳缎、苏绣都是苏州的传统丝绸精品,更是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品。苏州市政府于 2012 年就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3 年公布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致力于传承丝绸产业,振兴丝绸文化。随着苏州丝绸产业的振兴与丝绸文化的发展,相信传统丝绸技艺会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李世超.经济新常态下丝绸转型与升级:以苏州丝绸为例(上)J.江苏丝绸,2015(5):4-10.LI Shichao.Research on silk crossover and upgra
19、ding with economic new normal:in the perspective of Suzhou silk(up)J.Jiangsu Silk,2015(5):4-10.2李海龙.拯救纱罗: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纱罗”工艺的开发J.中国纺织,2011(7):60-63.LI Hailong.Salvation of silk leno: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of silk leno J.China Textile,2011(7):60-63.3邱述学.重构长江文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
20、科版),2008(3):90-98.QIU Shuxue.Re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 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2008(3):90-98.4苏州丝绸行业协会.苏州丝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二)J.江苏丝绸,2013(6):1-4.Suzhou Silk Industry Association.A introdu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
21、tage of silk industry in Suzhou(two)J.Jiangsu Silk,2013(6):1-4.5张蓓蓓.宋代汉族服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ZHANG Beibei.The Study of Han Chinese Clothing in the Song Dynasty D.Suzhou:Soochow University,2010.6张蓓蓓.论宋代纺织技术与丝绸服饰质料J.丝绸,2010(2):47-51.ZHANG Beibei.Discussion about textiles technology and silk dress materi
22、al in the Song dynasty J.Journal of Silk,2010(2):47-51.7王卓亚,李惠英.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0(9):154.WANG Zuoya,LI Huiying.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ducation in college J.Knowledge Economy,2010(9):154.8高慧玲,秦莹,李昶罕.“非遗”视角下的技艺传承人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3、),2015,9(1):30-33.GAO Huiling,QIN Ying,LI Changhan.Skill inheritors training and knowledge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a case of Yunnan province J.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5,9(1):30-33.9龚春英,叶勇明.高校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路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24、,32(1):107-110.GONG Chunying,YE Yongming.The study on how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edu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universities J.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2014,32(1):107-110.10洪文进,苗钰,吴艳,等.山越麻绣传统技艺的特征研究J.丝绸,2016,53(4):52-56.HONG Wenjin,MIAO Yu,WU Yan,et al.Study on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Shanyue ramie embroidery J.Journal of Silk,2016,53(4):52-56.11王凤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WANG Fengli.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Wuha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