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难点解析试题(详解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905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6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难点解析试题(详解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难点解析试题(详解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难点解析试题(详解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难点解析试题(详解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选择题 15 分)一、单选题(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1、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

2、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2、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此现象主要说明()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 4、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 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禁止大声喧哗

3、”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5、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是次声波 B是超声波 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传播不需要介质 第卷(非选择题 85 分)二、填空题(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1、如图是我国的传统乐器排箫,它是由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可以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请你判断图中排箫的高音区在_(选填“A”或“B”)区。2、西山区规定在碧鸡广场使用音响设备活动时,声音控制在 60 分贝以内,且活动时间最晚不超过21 时 30 分。这一规定能有

4、效在_处减弱噪声对周边后居民的影响;“60 分贝”是指控制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 3s 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 m。(在空气中声速为 340m/s)4、如图所示,这是一架空灵鼓,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鼓体上方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舌状叶片叫作音舌。敲击空灵鼓时,音舌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发出声音的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敵击不同音舌,发出声音的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5、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

5、,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三、计算题(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25 分)1、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2s 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1)2s 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2)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3)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2、某同学乘座的汽艇面对一座高崖,他向高能大喊声,经 5s 后听到回声(15空气中),问:(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

6、高崖多远?(水不流动)(2)若汽艇以 20m/s 的速度背离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多远?(水不流动)3、某同学乘坐的汽艇经过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6s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问:(1)若汽艇停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多远?4、长度为 150m 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驶向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桥头240m 处鸣笛,鸣笛 8s 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 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1)请计算火车的速度。(2)请计算大桥的长度

7、。(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5、一辆汽车以 15m/s 的恒定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 2s 听到回声。(已知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1)笛声 2s 通过的路程;(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四、实验探究(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计 40 分)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松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于是她和同学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过讨论后提出 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

8、:琴弦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1 钢 20 0.3 2 钢 0.7 3 钢 40 0.5 4 尼龙丝 30 0.5 5 尼龙丝 40 0.5(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该分析比较表中编号为_和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兰选用编号 1 和编号 2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数据应为 _,若观察到的现象是琴弦 1 的音调更高,则小兰得出的结论是_。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

9、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_。(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_,并由此推理可知:_。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1)交流讨论:在玻璃

10、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_(填序号)。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来研究声音

11、产生的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叫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选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_。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 _;(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_;(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 _,并由此推理可知: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12、、C【解析】【详解】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 A 错误;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 B 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 C 正确;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C。2、D【解析】【分析】【详解】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观众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3、A【解析】【分析】【详解】由于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所以用手捂住嘴巴围成喇叭状,声音遇到手会发生反射,使声波聚拢往前传播,

13、使声音传得更远。故选 A。4、C【解析】【详解】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C 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D 错误。故选 C。5、C【解析】【详解】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的频率在人耳可接收范围,不是超声或次声,且可以在空气中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

14、中,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二、填空题 1、B【详解】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排箫发声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故排箫的高音区在B区。2、声源 响度【分析】【详解】1声音控制在 60 分贝以内,且活动时间最晚不超过 21 时 30 分,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60 分贝”是指控制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3、水(或液体)510【详解】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13s1.5s2t 由svt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340m/s 1.5s510msvt 4、响

15、度 音调【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音舌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用大小相同的力敵击不同音舌,音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5、振动 大于【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340m/s。三、计算题 1、(1)20m;(2)680m;(3)350m【详解】解:(1)2s 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 10m/s2s=20msv t车车(2)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340m/s2s=680msv t声声(3)鸣笛时,汽车到

16、山崖的距离是 20m+680m=350m22sss车声 答:(1)2s 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20m;(2)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3)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350m。2、(1)850m;(2)800m【详解】解:(1)若汽艇静泊水面,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等于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12t 5s=2.5s 他到高崖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2)若汽艇背离高崖驶去,喊叫时离高崖的距离 12s(s声-s艇)=12(v声t-v船t)=12(340m/s5s-20m/s5s)=800m 答:(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 850m;(2)若汽艇以 20m/s 的速度背

17、离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 800m。3、(1)1020m;(2)1050m【详解】解:(1)若汽艇停在水面,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 6s3s2t 汽艇到高崖的距离 340m/s 3s1020msvt(2)若汽艇以 1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的距离 11(10m/s340m/s)6s1050m22svvt声艇 答:(1)汽艇停在水面,他离高崖 1020m 的距离;(2)他喊叫时离高崖 1050m。4、(1)30m/s;(2)750m;(3)2720m;(4)1240m【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 11240m=30m/s8ssvt车(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2230m/s

18、 30s=900msv t车 则大桥的长度 2900m 150m 750mLsL桥车=(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 1340m/s8s 2720msv t声声=(4)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s,则 12=s ss声 所以 111()(2720m240m)1240m22sss声 答:(1)火车的速度为 30m/s;(2)大桥的长度为 750m;(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 2720m;(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 1240m。5、(1)680m;(2)355m;(3)325m【分析】【详解】解:(1)笛声 2s 通过的路程 s声=v声t=340

19、m/s2s=680m(2)汽车 2s 通过的路程 s车=v车t=15m/s2s=3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 2s=s声s车 即 111()(680m30m)355m22sss声车(3)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 s2=s1-s车=355m-30m=325m 答:(1)笛声 2s 通过的路程是 680m;(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 355m;(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325m。四、实验探究 1、控制变量法 3 5 20 当琴弦的材料、松紧、长度都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音调越高【详解】(1)1 本实验是探究发声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单一

20、变量,探究音调是否与这个因素有关。(2)23猜想一是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材料是否有关,所以要控制琴弦的长度和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所以选取编号 3 和编号 5 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4猜想三是探究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长度相同,所以表中缺少数据与编号 1 中琴弦的长度相同,故为 20cm。5若观察到的现象是琴弦 1 的音调更高,则小兰得出的结论是:当琴弦的材料、松紧、长度都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音调越高。2、振动 放大 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 空气 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

21、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3桌子是质量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4敲击右面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则左边的音叉也振动了,说明两音叉之间的空气把右面音叉的振动传递到左面的音叉,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56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

22、变小。在这个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空气传声的能力越来越差,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推知,如果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变小 不能 介质 真空 C【详解】(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传声介质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2根据实验推理可知,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将不能听到声音。(2)34由实验可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时声音无法传播,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5上述实验过程中,通过抽空空气的方式减弱声音,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23、A 不符合题意;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 B 不符合题意;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 C 符合题意;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4、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不会传到左边音叉,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5、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气体可以传声 逐渐减弱 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将振动传给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所以左边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气体可以传声。(3)3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减弱,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