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芣苢》习题练习三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芣苢》习题练习三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 6 课 芣 苢 习题练习 三(附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B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C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D“乐府双璧”指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2.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 采采:茂盛的样子 B 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C 多博村酤劳苦辛 博:求取 D赋诗怜汝足精神 赋:吟诵 3.下列诗句断
2、句有误的一项是()A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 欲收/新麦/继/陈谷 C 三夜/阴霪/败/场圃 D 多博/村酤/劳苦/辛 4.下列加线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三夜阴霪败场圃 B 一竿晴日舞比邻 C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D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5.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B 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C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题目中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D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通过“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的对比,写出见到晴日的喜悦。二、语言
3、表达 6.下面文段有三处在逻辑关系或推断上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贪玩心重,极易迷恋网络游戏。他们上网玩游戏,就必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腾讯游戏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总有其局限性,技术防线也可能会被未成年人突破。因此,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只能落在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第一责任人的父母身上了。只要父母对子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就能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上网玩游戏不一定会身心受损,学业
4、荒废。_ _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围绕“微笑”进行扩展。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60 字左右。夏天的一个中午。炎热,喧扰。车子还没有来。百般焦急、无聊之际,忽见一个小男孩朝我微笑,这微笑,_。小男孩的微笑融化了我的烦躁,我的心渐趋平静。三、诗歌鉴赏 阅读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元 日 田 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蛮榼:酒器。乌龙: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8.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标题
5、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
6、,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11.“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
7、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13.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
8、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嗣(y)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挑(tio)兮达(t)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比喻修辞,其含
9、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15.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0、。(选自诗经秦风)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17.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B项,“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
11、.【答案】D【解析】“赋诗”意为作诗。3.【答案】D【解析】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劳/苦辛。4.【答案】A【解析】“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5.【答案】A【解析】“之”也是助词,无实义。6.【答案】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不一定只落在父母身上。父母对子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不一定能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7.【答案】干净、清澈,就像一阵清风吹过了炎热喧扰的中午,吹过了我烦躁的内心,让周围的空气逐渐降温,让我如同沐浴在夏日早晨的清凉中。8.【答案】A【解析】A 项,“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错。诗中写的是百姓元日的情形,不一定是诗人写诗的时候。
12、9.【答案】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在读懂诗的基础上做题。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蛮
13、榼出门”“乌龙迎路”,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过节的愉悦之情。尾联上句“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下句“一官轻是十年回”,写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10.【答案】A【解析】作者对孔子无否定之意。11.【答案】(1)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
14、淡泊之情。(2)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12.【答案】C【解析】“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不正确,根据诗句“行人虽去亦伸眉”可知“愁眉舒展”的是行人,“莫相思”是“不要挂念我”。13.【答案】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解析】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
15、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含意,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14.【答案】B【解析】“运用了比喻修辞”错,应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15.【答案】特点:前两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作用: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16.【答案】C【解析】“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的感情”分析有误,这首诗表现的是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17.【答案】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