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锦瑟》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锦瑟》教学设计.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词锦瑟教学设计 在中国史上,唐代的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假设繁星。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锦瑟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1.板书课题。2.播放瑟乐淡月映鱼。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合适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绘瑟乐,他说:假如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3.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1.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语速:宜慢音调:消沉节奏:顿挫 2.同学们
2、根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3.点学生读。师适当点评。4.学生齐读。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吗?大声告诉我。明确:惘然。师:惘然,迷糊不清貌。2.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抱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
3、?“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华年,所谓美丽的青春年华,主眼在华年盛景。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晓梦”,梦,美妙而短暂,不禁让人伤感。美妙而虚缈的梦境令人神往却让人迷惘。“杜宇啼春”,托冤禽之悲啼,表达诗人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怨愤,哀怨而悲凄的情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妙的事物的思念。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沧海月明”、“明珠泣泪”,高旷皓静
4、,凄寒孤寂的境界,表达了世事难以两全的怅惘伤感的情调。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沉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非常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非常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美丽温暖却虚无缥缈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迷惘。晚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
5、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妙的理想风光,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比照。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讲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那么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尾联:情肠九曲。拢束
6、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思华年”相为照应。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师小结全诗: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锦瑟装饰精巧,乐音哀怨。繁弦促节之间心绪难平,让我不禁遥想那美丽却充满怅惘的盛景华年。年少轻狂,谁不爱追梦?然而一切美梦,终究如烟消散,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泪?如今时过境迁,回首盛景华年,岂待今朝追忆才感无穷怅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怅恨,有当如何?一曲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3
7、.同学们通过意象的赏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充满伤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给人以无比新颖而动人的感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象有这般的魅力。(板书)晓梦、春心、珠泪、玉烟,我们试着找找这四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朦胧,说不清道不明。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很美,凄美。)明确:(板书)朦胧凄美非现实性。这种意象特别合适表达李商隐复杂变化,惆怅莫名的浩茫的心境。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体验吗?我相信把戏年华的同学们,一定会有那种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来由的伤感,对吗?犹如锦瑟中,作者极尽意象就是想要传达出这种浓烈的扑朔迷离,无涯无际的情思。我想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伤身世,恋情,悼亡等等),而应通过作品意象特点,把握其总体
8、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4.我想更多地理解李商隐,一定会对我们理解李商隐有所帮助。同学们,你们对于李商隐有怎样的理解?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哪些理解?学生自由说。我来和补充:(1)在那个风雨飘摇,行将衰败倾覆的晚唐。又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特殊时代,李商隐应运而生,其诗以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的残酷斗争,这样的大诗人于荥阳病逝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来悼念他。如今仅存的两首哭李商隐皆出自其生前挚友、诗人崔珏之手。(2)哭李商隐(其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
9、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却以“未曾开”收句。这是怎样一个经历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啊!(3)李商隐(约 813约 858)出生在时世衰败的晚唐,家世孤弱衰败,仕途失意沉于下僚,妻子王氏早逝。从而形成了他灵心善感的性格,情感丰富细腻,他秉赋才情,最终卓立于世。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表达,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
10、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仍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久意义。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妙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浩大宴会,与意中人席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
11、的爱情体验。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2.李商隐与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非常相近。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时机再交流。同学们,课要完毕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完毕。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颖有趣。走向内心的浩浩茫茫 李商隐锦瑟 意象内心世界 晓梦 春心非现实性扑朔迷离浩茫 珠
12、泪朦胧凄美无涯无际 玉烟 1、李商隐的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浸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防止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衬托情思。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根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
13、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华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可以在绮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锦瑟一诗充分表达了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点,以蕴含深化的意象意境来表现内心扑朔迷离情怀,凌老师在充分深化研读作者作品的根底上,将分析体味这一诗歌特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完全准确适宜的。2、作为讲读,并不是老师一味地详解传授,而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对于诗歌的阅读,重在通过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来深化理解诗人灌注于文本的思想情感,凌老师这节课是抓住了诗歌文本阅读的这一教学策略组织教学,以音频唤起学生的注意和
14、兴趣,引导学生自行解析诗句,通过诵读、知人论世,在老师的点拨下,到达对整首诗内涵的准确把握。3、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就文论文,不算本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凌老师没有无视这一点,在教学锦瑟一文之后,辅以李商隐另外两首无题诗,引导学生进而探究造成李诗朦胧迷离特点的原因要素,这是一种才能的训练和习得,难能可贵。4、凌老师是一位富有才华的老师,她的课堂本身就是一首委婉深情的诗的呈现。且不说她对文本本身的备课探究的深邃,单就她的教学语言就是华美的诗化表达,这是我所看到的教学设计中所少有的,令人不忍辍读。5、假如要说这篇设计还有什么缺乏的话,那就是课堂上基于对学生学情理解的预设少了一些,也没有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诵读完好地穿插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