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0795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9 第二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 基本要求:建立投影的概念,掌握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根据投影能判断出点、线、面的关系。主要内容: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2.1 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内容:1、投影的基本概念;2、投影的类型;3、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二、要求及重点:要求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三、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20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投影的概念 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空间一个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某一平面产生影子的现象,

2、抽象后的“影子”称为投影。2、产生投影的光源称为投影中心 S,接受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连接投影中心和形体上的点的直线称为投影线。形成投影线的方法称为投影法(图 2-1)。(a)(b)图 2-1 中心投影法 图 2-2 平行投影法 二、投影的类型 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1、中心投影法 光线由光源点发出,投射线成束线状。投影的影子(图形)随光源的方向和距形体的距离而变化。光源距形体越近,形体投影越大,它不反映形体的真实大小。2、平行投影法 光源在无限远处,投射线相互平行,投影大小与形体到光源的距离无关,如图 2-2所示。平行投影法又可根据投射线(方向)与投影面的方向(角度)分为斜

3、投影(a)和正投影(b)两种。(1)斜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但与投影面倾斜,如图 2-2(a)所示。(2)正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如图 2-2(b)所示。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叫正投影。三、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1、透视图 用中心投影法将空间形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透视图,如图 2-3。透视图与人的视觉习惯相符,能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所以形象逼真,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作图比较麻烦,且度量性差,常用于绘制建筑效果图。21 图 2-3 透视图 图 2-4 轴测图 2、轴测图 将空间形体正放用斜投影法画出的图或将空间形体斜放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图称为轴测图。如图 2-4所示,形

4、体上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长度相等。轴测图虽不符合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但仍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所以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3、标高投影图 用正投影法将局部地面的等高线投射在水平的投影面上,并标注出各等高线的高程,从而表达该局部的地形。这种用标高来表示地面形状的正投影图,称为标高投影图,如图 2-5所示。图 2-5 标高投影图 图 2-6 正投影图 4.正投影图 根据正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如图 2-6所示为房屋(模型)的正投影图。正投影图直观性不强,但能正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方便,度量性好,所以工程上应用最广。绘制房屋建筑图主要用正投影,今后不作特别

5、说明,“投影”即指“正投影”。22 2.2 点的投影 一、内容:1、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第一分角的投影;2、两点的相对位置。二、要求及重点:1、要求了解三投影面体系;2、掌握投影的特性;3、根据点的坐标,判定点的类型。4、掌握点的相对位置关系;5、了解重影点概念,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三、教学方式:1、利用教具、模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印象,做到平面投影与实际空间中的对应关系;2、利用例题使学生掌握并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概念;3、通过课上实际绘制,使学生更加深理解绘图过程及技巧。四、作业:布置点投影的作业。23 2.2 点的投影 一、投影的形成与特性 1、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 V、H、W,组成

6、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将空间划分为八个分角。V 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H 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W 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规定三个投影轴 OX、OY、OZ 向左、向前、向上为正,在三条投影轴都是正相的投影面之间的空间第一分角。图 2-7 三投影面体系以及八个分角的划分 第一分角内的空间点 A 分别向三个投影面 H、V、W 作水平投影(H 面投影)、正面投影(V 面投影)、侧面投影(W 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 a、小写字母加一撇 a、小写字母加两撇 a作为投影符号。(a)轴测图 (b)展开投影图 (c)投影图 图 2-8 点的三面投影 2、点的投影(例如 A 点)具有下述投影

7、特性:(1)点的投影连线垂直于投影轴。(2)点的投影与投影轴的距离,反映该点的坐标,也就是该点与相应的投影面的距离。(a)轴测图 (b)投影图 图 2-9 点的投影特性 24 例 2-1 已知空间点 B 的坐标为 X=12,Y=10,Z=15,也可以写成 B(12、10、15)。单位为 mm(下同)。求作 B 点的三投影。1、分析 已知空间点的三点坐标,便可作出该点的两个投影,从而作出另一投影。(a)(b)(c)图 2-10 由点的坐标作三面投影 2、作图 画投影轴,在 OX 轴上由 O 点向左量取 12,定出 bX,过 bX作 OX 轴的垂线,如图 2-10(a)。在 OZ 轴上由 O 点向

8、上量取 15,定出 bZ,过 bZ作 OZ 轴垂线,两条线交点即为 b,如图 2-10(b)。在 bbX的延长线上,从 bX向下量取 10 得 b;在 bbZ的延长线上,从 bZ向右量取 10 得 b。或者由 b和 b 用图 2-10(c)所示的方法作出 b。点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四类:空间点;投影面上的点;投影轴上的点;与原点 O 重合的点。二、两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空间两个点的上下、左右、前后关系,在投影图中,是以它们的坐标差来确定的。2、两点的 V 面投影反映上下、左右关系;两点的 H 面投影反映左右、前后关系;两点的 W 面投影反映上下、前后关系。例 2-2 已知空间点

9、 C(15,8,12),D 点在 C 点的右方 7,前方 5,下方 6。求作 D 点的三投影。分析 D 点在 C 点的右方和下方,说明 D 点的 X、Z 坐标小于 C 点的 X、Z 坐标;D 点在 C 点的前方,说明 D 点的 Y 坐标大于 C 点的 Y 坐标。可根据两点的坐标差作出 D 点的三投影。作图:如图 2-11。(a)(b)(c)(d)图 2-11 求作 D 点的三投影 25 3、重影点:若两个点处于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投影线上,则两个点在这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便互相重合,这两个点就称为对这个投影面的重影点。图 2-12 重影点的投影 26 2.3 直线的投影 一、内容:1、直线的类型

10、;2、直线的投影特性;3、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与倾角;4、直线上点的投影;5、两直线的相对位置;6、一边平行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二、要求及重点:掌握上述几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并应用。三、教学方式:1、通过教具、模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做到平面投影与空间的转换;2、利用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原理、方法、技巧;3、通过绘制,使学生对点的投影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四、作业:布置相关直线投影的作业,巩固知识,灵活运用。27 2.3 直线的投影 空间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投影面平行线 特殊位置直线 投影面垂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 一、特殊位置直线及其投影特性 1、投影面平行线 只平行

11、于一个投影面,而对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平行线又有三种位置:水平线:平行于水平面 正平线:平行于正平面 侧平线;平行于侧面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见表 2-1。直线对投影面所夹的角即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分别表示直线对 H 面、V 面和 W 面的倾角。表 2-1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名称 轴 测 图 投 影 图 投影特性 正 平 线 1、/b/反映真长和、角。2、b/OX,/b/OZ,且长度缩短。水 平 线 1、cd 反映真长和、角。2、c/d/OX,c/d/OYW,且长度缩短。28 侧 平 线 1、e/f/反映真长和、角。2、ef/OYH,e/f/OZ,且长度缩

12、短。2、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垂直线也有三种位置:铅垂线: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 正垂线:垂直于正面的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侧面的直线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见表 2-2。表 2-2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名称 轴 测 图 投 影 图 投影特性 正 垂 线 1、/b/积聚成一点。2、b/OYH,/b/OYW,且反映真长。铅 垂 线 1、cd积聚成一点。2、c/d/OZ,c/d/OZ,且反映真长。侧 垂 线 1、e/f/积聚成一点。2、ef/OX,e/f/OX,且反映真长。29 二、一般位置直线及其真长与倾角 1、一般位置直线既不平行也不

13、垂直于任何一个投影面,即与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的直线。2、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三个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长度缩短,不能直接反映直线与投影面的真实倾角。(a)(b)图 2-13 一般位置直线 求作一般位置直线的真长和倾角,可用图 2-14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法。(a)作图原理 (b)求真长和 角 (c)求真长和 角 图 2-14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的真长和倾角 三、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 1、直线上的点的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2、若直线不垂直于投影面,则点的投影分割直线线段投影的长度比,都等于点分割直线线段的长度比。例 2-3 如图 2-15a所示,已知直线 AB 求作 AB 上的 C

14、点,使 AC:CB=2:3。(a)已知条件 (b)作图过程 图 2-15 作分割 AB 成 2:3 的 C 点 30 解 根据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作图过程见图 2-15b所示:自 a 任引一直线,以任意直线长度为单位长度,从 a 顺次量 5 个单位,得点 1、2、3、4、5。连 5 与 b,作 2c/5b,与 ab 交于 c。由 c 引投影连线,与 ab交得 c。c与 c 即为所求的 C 点的两面投影。例 2-4 如图 2-16a所示,试判断 K 点是否在侧平线 MN 上?解 可按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用方法一或方法二进行判断。方法一的判断过程如图 2-16b所示:加 W 面,即过 O 作投影

15、轴 OYH、OYW、OZ。由 mn、mn 和 k、k 作出 mn和 k。由于 k不在 mn上,所以 K 点不在 MN 上。方法二的判断过程如图 2-16c所示:过 m 任作一直线,在其上取 mk0=mk、k0 n0=kn。分别将 k 和 k0、n 和 n0连成直线。由于 k k0 n n0,于是 mk:knmk:kn,从而就可立即判断出 K 点不在 MN 上。(a)已知条件 (b)方法一 (c)方法二 图 2-16 判断 K 点是否在侧平线 MN 上 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情况:平行 相交 共面直线 交叉 异面直线 它们的投影特性列在表 2-3中。当两直线处于交叉位置时,

16、有时需要判断可见性,即判断它们的重影点的重合投影的可见性。确定和表达两交叉线的重影点投影可见性的方法是:从两交叉线同面投影的交点,向相邻投影引垂直于投影轴的投影连线,分别与这两交叉线的相邻投影各交得一个点,标注出交点的投影符号。按左遮右、前遮后、上遮下的规定,确定在重影点的投影重合处,是哪一条直线上的点的投影可见。31 表 2-3 不同相对位置的两直线的投影特性 相对位置 平 行 相 交 交 叉 轴 测 图 投 影 图 相对位置 平 行 相 交 交 叉 投 影 特 性 同面投影相互平行 同面投影都相交,交点符合一点的投影特性,同面投影的交点,就是两直线的交点的投影 两直线的投影,既不符合平行两

17、直线的投影特性,又不符合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同面投影的交点,就是两直线上各一点形成的对这个投影面的重影点的重合的投影。(a)已知条件 (b)加 W 面投影检验 (c)用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检验 图 2-17 检验侧平线 AB 和一般位置直线 CD 的相对位置 五、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当直角的一边为投影面平行线时,则在它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直角。例 2-5 如图 2-18a所示,已知交叉两直线 AB、CD,作出它们的公垂线 MN(M、N 分别是公垂线与 AB、CD 的交点),并求出这两条交叉直线之间的距离。(a)已知条件 (b)解题分析 (c)作图过程 图 2-18 作交叉线

18、 AB、CD 的公垂线 MN 和距离 32 解 如图 2-18b所示,先进行几何分析和投影分析:公垂线 MN 是与交叉两直线 AB、CD 都垂直的直线,垂足 M 与 N 之间的距离,即为这两条交叉直线之间的距离。由于图 2-18a中给出的直线 AB 是铅垂线,MN 与 AB 垂直,MN 必为水平线。既然 MN 是水平线,MN 与 CD 垂直,按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特性,mn 也应与 cd 垂直。由于 AB 是铅垂线,MN在 AB 上的垂足 M 的 H 面投影 m,必积聚在 ab 上,于是就可由此开始,按上述的几何分析和投影分析逐步进行作图,作图过程如图 2-18c所示。点 m 积聚在

19、ab 上,从 m 引 cd 的垂线,得交点 n,即为 MN 与 CD 的垂足 N 的 H 面投影。由 n 作投影连线,与 cd交得 n,就是 MN 与 CD 的垂足 N 的 V 面投影。由 n作 OX 轴的平行线,与 ab交得 m,即为 MN 与 AB 的垂足 M 的 V 面投影。于是 mn、mn 即为所求的公垂线 MN 的两面投影。由于 MN 是水平线,则其 H 面投影 mn 的长度,即为真长,也就是交叉两直线 AB 与 CD 之间的距离,用引出线在图中注明。33 2.4 平面的投影 一、内容:1、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投影特性;2、平面上点、线、图形的投影特性及判断方法;3、最大斜度线;

20、4、换面法。二、要求及重点:1、掌握平面及平面上点、线、图形的投影特性,知道如何判定平面上点、线、图形;2、了解最大斜度线的原理,能应用最大斜度线求出平面与投影面夹角、;3、掌握换面法的基本用法。三、教学方式:1、通过教具、模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做到平面投影与空间的转换;2、利用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原理、方法、技巧;3、通过绘制,使学生对点、线、图形的投影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四、作业:布置相关平面投影的作业,巩固知识,灵活运用。34 2.4 平面的投影 一、各种位置的平面及其投影特性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投影面平行面 特殊位置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 一般位置平面 平面与投影

21、面 H、V、W 的倾角,分别用、表示。(一)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垂直面。正垂面:垂直于正面的平面 铅垂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 侧垂面:垂直于侧面的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见表 2-4。表 2-4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名称 轴 测 图 投 影 图 投影特性 正垂面 1、V 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并反映与H、W 面的倾角 、。2、其它两个投影为面积缩小的类似形。铅垂面 1、H 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并反映与V、W 面的倾角、。2、其它两个投影为面积缩小的类似形。侧垂面 1、W 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并反映与H、V 面的倾角 、。2、其它两个投影为

22、面积缩小的类似形 (二)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平行面。水平面: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 正平面:平行于正面的平面 侧平面:平行于侧面的平面 35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见表 2-5。表 2-5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名称 轴 测 图 投 影 图 投影特性 正平面 1、V 面投影反映真形。2、H 面投影、W 面投影积聚成直线,分别平行于投影轴OX、OZ。水平面 1、H 面投影反映真形。2、V 面投影、W 面投影积聚成直线,分别平行于投影轴OX、OYW。侧平面 1、W 面投影反映真形。2、V 面投影、H 面投影积聚成直线,分别平行于投影轴OZ、OYH。(

23、三)一般位置平面 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立体的平面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一般位置平面的三个投影既不反映实形,又无积聚性。均为缩小的类似图形。二、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图形(一)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图形 特殊位置上的点、直线和图形,在该平面的有积聚性的投影所在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必定积聚在该平面的有积聚性的投影上。利用这个投影特性,可以求做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图形的投影。例 2-6 如图 2-19a所示,ABC 为水平面,已知它的 H 面投影abc 和顶点 A 的 V 面投影 a,求作ABC 的 V 面投影和 W 面投影,并求作ABC 的外接圆圆心 D 的三面投影。解 因为

24、水平面的 V 面投影和 W 面投影有积聚性,并且分别平行于 OX 轴和 OYW轴,所以按已知条件就可作出这个三角形分别积聚成直线的 V 面投影和 W 面投影。又因水平面的 H 面投影反映真形,所以就能直接用平面几何的作图方法在 H 面投影中作出ABC 的外接圆圆心 D 的 H 面投影 d;然后,由 d 引投影连线,分别在已作出的ABC 的有积聚性的 V 面投影和W 面投影上,作出 D 点的 V 面投影 d和 W 面投影 d。36 图 2-19作水平的ABC 的 V 面投影和 W 面投影,并求外接圆圆心 D 具体的作图过程如图 2-19b所示:分别由 a、a引投影连线,交得 a。分别过 a、a引

25、 OX、OYW轴的平行线,再分别由 b、c 引投影连线,与上述平行线交得顶点 B、C 的 V 面投影 b、c 和 W 面投影 b、c,从而就作出了ABC 的有积聚性的 V 面投影 abc和 W面投影 abc。在 H 面投影中,分别作abc 的任意两条边(例如 ab 和 ca)的中垂线,就交得ABC 的外接圆圆心 D 的 H 面投影 d。由 d 分别作投影连线,与ABC 的有积聚性的 V 面投影 abc和 W 面投影 abc交得 D 点的 V 面投影 d和 W 面投影 d。(二)一般位置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图形 1、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1)平面上的点,必在该平面的直线上。平面上的直线必通过

26、平面上的两点;(2)通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平面上的另一直线。例 2-7 如图 2-20a所示,已知 ABCD 和 K 点的两面投影,ABCD 上的直线 MN 的 H 面投影mn,试检验 K 点是否在 ABCD 平面上,并作出直线 MN 的 V 面投影 mn。图 2-20检验 K 点是否在 ABCD上,并作 ABCD上的直线 MN 的 V 面投影 解 如图 2-20b所示,可按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作图。检验 K 点的作图过程如下:连 a和 k,延长后,与 bc交于 e。由 e引投影连线,与 BC 交得 e。连 a 和 e。37 若 k 在 ae 上,则 K 点在 ABCD 的直线 AE

27、 上,K 点便在 ABCD 上。但图中的 k 不在 ae 上,就表明 K 点不在 ABCD 上。求作 mn的作图过程如下:延长 mn,与 ad 交得 s,与 bc 交得 f。由 s、f 作投影连线,分别在 ad、bc上交得 s、f,连 s与 f。由 m、n 作投影连线,分别与 st交得 m、n,mn即为所求。2.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不仅应满足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它的投影又符合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例 2-8 如图 2-21a所示,已知ABC,在ABC 上求作一条距 V 面为 13mm 正平线。解 作图过程如图 2-21b所示:在 OX 轴之下(即 OX 轴之前)13

28、mm 处,作 OX 轴的平行线,即为这条正平线的 H 面投影,与 ab、bc 分别交得 d、e,de 即为所求作的正平线 DE 的 H 面投影。由 d、e 作投影连线,分别与 ab、bc交得 d、e,连 d和 e,de即为所求的正平线 DE 的 V 面投影。(a)已知条件 (b)作图过程 图 2-21 在ABC 上求作正平线 3.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 平面上垂直于该平面的某一投影面平行线的直线,是平面上对这个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它与这个投影面的倾角,也就是平面与这个投影面的倾角,如图 2-22所示。图 2-22 平面上对 H 面的最大斜度线及其几何意义 38 例 2-9 如图 2-23a所示,已

29、知ABC,求作ABC 与 H 面的倾角。解 只要在ABC 平面上作一条对 H 面的最大斜度线,再求出它与 H 面的倾角,也就是ABC与 H 面的倾角。为了在ABC 平面上作对 H 面的最大斜度线,先要在ABC 平面上作一条水平线。(a)已知条件 (b)作图过程 图 2-23作ABC 与 H 面的倾角 作图过程如图 2-23b所示:过 A 点作ABC 平面上的水平线 AD:先作 adOX,再由 ad作出 ad。在ABC 平面上作对 H 面的最大斜度线 BE:过 b 作 bead,与 ad 交得 e,再由 be 作出 be。作 BE 与 H 面的倾角:用直角三角形法作出 BE 对 H 面的倾角,即

30、为ABC 与 H 面的倾角。三、换面法以及用换面法做垂直于投影面的平面图形的真形 (一)换面法 换面法:求解几何元素的定位和度量问题时,用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新投影面去替换两投影面体系中的另一投影面,使几何元素对新投影面处于有利于解题的特殊位置,从而作出求解结果的方法,称为变换投影面法。换面法不仅可以更换一个投影面,还可按需连续交替更换两次,甚至更多次。(二)换面法的基本作图 1.求直线实长 如图 2-24a所示,一般位置直线在 H、V 面上的投影不反映实长,如果用一个平行于 AB 直线的新投影面 V1代替原来的投影面 V,则 AB 在 V1面上就能反映实长及其对 H 面的倾角。(a)(b)图

31、2-24 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 39 必须注意: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被保留的投影面 H,V1面与 H 面的交线 X1为新投影轴。用换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实长和投影面的倾角的步骤如图 2-24(b)所示。在适当位置作新投影轴 X1ab。分别过 a、b 作新投影轴 X1的垂线 aaX1、bbX1,并在其延长线上分别量取 aX1a1=aaX,bX1b1=bbX。连 a1b1即为 AB 直线的实长,a1b1与 X1轴的平行线所夹的角度即 AB 直线对 H 面的倾角。如果要求 AB 直线的实长对 V 面的倾角,请自行思考作图方法。2.求投影面垂直面的实形 用换面法求投影面垂直面的实例,可如图 2

32、-25所示,作新投影面 V1平行于ABC,则ABC 在 V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由于已知平面垂直于 H 面,因此所作新投影轴 X1必与已知平面的积聚性投影平行。如图 2-26(a)所示,已知正垂面ABC 的两面投影,求作其实形。图 2-25 用换面法求平面的实形 图 2-26 用换面法求正垂面的实形 由于ABC 是正垂面,所以平行于正垂面的新投影面 H1垂直于 V 面,代替 H 面。作图步骤如下。在适当位置作新投影轴 X1abc,由 a、b、c分别作 X1轴的垂线,如图 2-26(b)。分别量取 a1、b1、c1到 X1轴的距离等于 a、b、c 到 X 轴的距离,连 a1、b1、c1,a1b1c1即为ABC 的实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