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消防体系研究以杭州河坊街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街区消防体系研究以杭州河坊街为例.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文化街区消防体系研究以杭州河坊街为例 毛骏辉;黄峥;周燕娜【摘 要】该文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消防通病,以杭州市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展开研究,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一方面从物质空间入手,深入了解街区传统的消防手段和现代的消防手段,并概括了传统和现代消防手段的优劣势;另一方面从人文环境出发,对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消防管理部门及街坊居民、商户、游客展开调查研究,剖析其消防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居民、商户、游客的消防意识.最后从物质和人文两个角度出发,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消防通病,提出了植入防火技术、弥补消防通道、整治长街短巷、再生传统水源、完善现代消防四个物质措施,以及明晰责任、加强监督、
2、多样宣传、组织队伍等人文措施,以期为今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体系规划提供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6 页(P92-97)【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消防手段;现代消防手段;物质;人文【作 者】毛骏辉;黄峥;周燕娜【作者单位】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U984.11+6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历史文化街区作为
3、“古迹”,如何使其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又能积极地融入到当代的城市生活中去,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是规划者一直追求的目标。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设计与一般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同,它应当以保护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完整性、活力性为出发点,贯彻古今相融的消防理念,通过一系列措施,再生历史街区传统消防功能,并在面对城市日新月异的挑战时,尝试与现代消防手段相结合,以达到一种和谐并进的状态2。但是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的难题,如何在保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建立完备的消防体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河坊街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脚下,是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一部分,东起中山中路,向西越南北向的后市街、大井巷、华光路至吴山广场,全长
4、460m(图 1)。在南宋时期河坊街被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集茶、药、食及众多文化为一体,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加上各种民间艺人及市井民俗的小摊,文化氛围浓厚。街区西侧有杭州历史博物馆、街区内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重点保护单位,其建筑大多是由历史民宅改造而成,延续了传统建筑的马头墙、木质结构、雕花装饰等。由于河坊街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仿古建筑,其材质的易燃性决定了该街区消防体系的脆弱性,先前多次因为用火不慎或者电线短路等问题引起火灾。如 2006 年 3 月,河坊街某超市由于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警,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06 年 8 月,先后发生两起未被泯灭的烟头所引起的垃圾堆燃
5、烧,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07年 9 月,河坊街南侧大井巷一幢两层木结构的清代建筑因为线路问题着火,损失惨重。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消防问题是关系到历史街区及其居民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问题,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如果不能解决消防安全等实际问题,就注定要成为一纸空文。2.1 河坊街传统消防手段(1)建筑结构 河坊街绝大多数建筑均采用木结构,在建筑的装饰中也采用了大量易燃木料,耐火等级低,因此造成了怕火的情况,幸好先人在营建城市时注意保持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设置了封火山墙、封火檐、防火隔离墙等维护结构,形成了由街巷、庭院划分的传统防火分区,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火灾的蔓延3。马头墙又称防火墙、封火墙,是
6、河坊街历史街区建筑中最醒目的特征,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常见的防火手段(图 2)。古时候,传统民宅大多都聚集在一起,建筑群相对密集,火灾发生时,火势会迅速蔓延,而这时马头墙就起到了防火、防风的作用。除了马头墙之外,河坊街传统建筑的建造还有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有很多寓意于形的防火设施,如“龙吻”、“索吻”等建筑雕饰(图 3)。(2)消防通道 河坊街道路继承了传统的“长街短巷”格局,街道在横向上被固定摊位一分为二,长街宽约为 9m,小巷宽约为 5m,街、巷在平时供行人和车辆行驶,一旦发生火灾,则担任了消防通道的重要职能,供人逃生和水源的传送(图4)。
7、河坊街的各条街、巷在设计之初既满足了当时的交通需求,也兼顾了当时的消防需求,然而随着河坊街街巷的不断发展,消防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其中部分背街小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消防需求(图 4),亟需改善。(3)消防水源与设备 传统消防中水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火灾发生时,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在附近寻找水源,用水灭火(图 5)。河坊街虽历经多代,但仍保留了多数传统消防水源与设备,如太平缸、水井、室内水池、露天水池等。这些设施在以前主要供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消防用水使用,但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室内水池与露天水池仍在继续沿用,大多太平缸与水井已闲置,水井干枯,太平缸内植草种花现象屡见不鲜。古语有云“
8、远水救不了近火”,笔者认为应再生其传统消防功能,以备不时之需。(4)传统消防手段的利与弊 河坊街历史街区有马头墙、水井、水缸、水池、消防通道以及寓意于形的构筑物等传统消防手段,它们是时代发展遗留的产物,是文化的传承,其利处,应予以传承;其弊处,应予以整改(表 1)。2.2 河坊街现代消防手段(1)消防设备 灭火器。河坊街中每个商铺按面积都配有相应的灭火设备(1 个灭火器/50m2),在重点历史保护单位如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中,充分考虑到发生火灾时对文物的保护,灭火器的配备更是多达十几处。河坊街在街区的街、巷各处也相应设置了各类灭火器,主要形式有手提式灭火器、灭火箱、集合式消防栓、义务消防车、自动
9、喷淋系统五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图 6),其中手提式灭火器配备数量最多,占总量的80.6%,相对来说,义务消防车和灭火箱则不多见,两者总量不超过5%。其实义务消防车对于不满足消防通道需求的背街小巷来说是一种很有用的消防手段,河坊街在今后的消防体系中应多加以利用。消防栓。河坊街在开街时,消防栓只有4 个,后在街区的逐步改造中增加到了12 个。现状中消防栓主要布置在长街两侧,每隔20m 一处,服务半径在 150m左右(图 7),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的设置要求。虽然其覆盖面积主要集中在长街上,规划者可能认为河坊街小巷进深较短,火灾时可直接利用外部消防栓牵入使用,故在小巷中没有设置消防栓,但笔者
10、认为在日后规划中可相应加设。因为河坊街在功能布局上混杂了商业、药业、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背街小巷成为其后勤的服务通道,消防设施缺乏,消防隐患就会凸显。(2)消防通道 历史街区中,考虑到其特殊性,消防通道的选择都比较谨慎,一般尽量选择历史街区外围的城市道路,或者在历史街区外围新开辟道路作为消防通道,以减少历史街区内消防通道的数量5。河坊街西面华光路,路宽 14m,东靠中山中路,路宽15m,北临高银街,路宽 7m,三条外围的城市道路刚好可以作为河坊街消防通道,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中消防通道设置要求。(3)现代消防手段的利与弊 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都毁于火灾,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迫在眉睫,在传统
11、消防手段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现代消防措施正在不断地普及和创新。现代消防手段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有其利处应予以彰显,放置在历史街区也有其弊处,应予以整改(表2)。3.1 管理环境 传统意义上街区消防工作由消防大队、派出所及街区居委会实施监督管理,而作为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街区,在开发和保护中,文物局与城建部门也会参与到消防工作中来。结合规划局制定的消防规划,各部门共同协作构成了现阶段的消防管理环境。目前河坊街工作中面临诸多管理问题,涉及到各个部门职能的交叉,而职能的交叉并未带来管理的加强,反而使管理责任区分愈加不明晰(表3)。3.2 消防意识与技能 河坊街内商户及居民消防意识普遍较强,对
12、大多数的消防标志都认得,但是一些专业针对性强的标志如灭火设备和手动启动器,只有不到 3%的认识度(图 8)。虽然河坊街内人员每个季度都会接受一次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但其中绝大多数对于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和突发性认识不足,更不明确消防安全对历史街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发生火灾时不知如何使用消防设备来保护自己,从分析数据中得出,知道消防点但不会使用的人近半数,消防技能的掌握情况令人堪忧(图 9)。3.3 河坊街存在的消防隐患 河坊街整体消防系统虽比较完善,但对于一些细节处有待改善。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如下问题,这也是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一些通病(表 4)。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中,不可避免地会
13、遇到如何消除历史遗留的消防隐患和如何提高消防体系能力的问题,规划中应基于历史风貌和城市文脉的保护要求,充分发挥历史街区防火防灾中自有的特点,以此来规划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消防体系。4.1 物质措施(1)植入防火技术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其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都决定了它的易燃性,是历史文化街区先天不足的防火通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大功率电器的进入(取暖器、空调),大大增加了老街区电网的负荷,加之街区内杂物乱堆,电线乱搭等现象日益严重,火灾隐患愈演愈烈。规划应在不影响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其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如涂刷化学试剂类的防火涂料来降低木质材料表面的可燃性
14、,以阻滞火灾的迅速蔓延,或者改进结构的设计,如增大构件断面尺寸以提高其耐燃性,或者加强隔热设施,使木结构不直接暴露于高温或者火焰之下。(2)弥补消防通道 古街街巷“阡陌纵横”,机理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但在现状中却满足不了现代消防车辆的通行需求,一旦发生火灾,无法进入火场施救。多数历史文化街区在整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通常会选择一种“削足适履”式的规划手段拓宽其传统街巷,以适应现代消防车辆的通行需求。这样一来虽消除了其消防隐患,但同时也破坏了历史街区的尺度。扬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中提出:“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对待古物,比如不能让古城去适应消防车,而应该研究消防技术如何适应老城区保
15、护。”5历史文化街区中对于不能满足现代消防通道需求的小巷可以选择一些尺寸小、机动性强的消防设施,比如小型消防车、义务消防车等,这类设施既能适应历史街区的背景,又能弥补现代消防车辆缺失的不足。(3)整治长街短巷 在河坊街的长街短巷中,存在着历史文化街区中屡见不鲜的问题,如沿街店面商业广告遮挡消防设施、室外电线电缆与电气设施随意搭设、短巷内非机动车辆随意占道、建筑垃圾肆意堆放等。这些问题虽已是历史街区内习以为常的现象,规划中每每提及,现状中却迟迟不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上的不足。问题虽小,也应真正做到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对于街区中的长街,应保持传统街区的风貌,及时拆除一些与
16、环境不符的广告设施,严禁遮挡消防设施,对电线电缆与空调外机之类裸露的电气设备做隐蔽隔离处理,并规范街区内非机动车辆的停放问题以及短巷建筑垃圾的堆放,保护长街风貌的同时,也要保证短巷疏散的通畅。(4)再生传统水源 河坊街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多类传统消防水源,如太平缸、水井、室内水池、露天水池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市政管网的敷设,水缸、水井等传统消防水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仅留有部分室内水池和露天水池,作为景观观赏及嬉戏之用,该些室内外水池大多为死水池,未敷有相应的管网,故火灾发生时所发挥的实际意义并不大。笔者认为规划中应结合现代市政管网系统和历史遗留的传统消防水源,建立一套完备的消防供水
17、体系,对于干枯的水井、水缸、水池,应尽快疏通,使其再生,必要时可以新建。(5)完善现代消防 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现代消防设施的配备还是比较完善的,每个商铺都按面积配备了消防设施,对于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其消防等级更是严格。其中除了普通的消防配备外,还安装有火灾探测报警器和自动喷淋系统等敏感度较高的自动消防设备,这一点值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借鉴。另外笔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为每一用户提供一部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定期培训演练,并在部分不满足消防通道需求的背街小巷内加设消防栓,以减少安全隐患。此外,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通病就是现代消防设施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格格不入,视觉
18、冲突太大,规划中应根据历史街区的文化背景对其现代消防设施进行必要的外观设计,以与街区传统风貌相融合。4.2 人文措施(1)明晰责任,加强监督 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管理通常与多个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河坊街的消防管理就涉及到了 6 个部门,每个部门的权限有各自独立的部分,也有交叉的部分,因此在具体的管理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常常出现责任不明确,相互协调性差等现象,管理效率较低,这是历史文化街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尽快出台针对历史文化街区消防问题的相关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高效地相互监督和沟通联系机制,同时完善群众监督制度,鼓励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2)多样宣传,组织队伍 对于街区居
19、民、商户首先应当加强宣传教育,目前防火宣传力度还不够,宣传方法较为单一,可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各种传统文化节日进行宣传,加强居民与商户的防护意识,普及救火设备使用常识。其次,可以街区的“邻里守望”组织为基础,发动热心居民与商户成立义务消防队,在平时宣传防火知识,训练消防技能,一旦着火可作为控制火势的第一支力量,“技防”和“人防”并进。如杭州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全国首创的“5 分钟消防工作圈”队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味地强调安全而破坏历史风貌的完整性,规划中我们应该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造方法5。但是现实中大多数规划者常常漠视了
20、历史街区的特殊性,生搬硬套一些消防和文物保护法规条文,削足适履式的改造虽解决了街区的消防问题,但也破坏了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笔者通过对杭州市河坊街历史街区的调查分析,立足于其历史特性和现状,在全面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从物质和人文两方面分别提出了改进措施方法,希望为今后其他历史街区的消防改造提供建设性意见。资料来源:文中图表均为作者自绘或自摄。【相关文献】1 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4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赵刚,王唯山.基于传统消防功能再生的历史街区消防问题研究以厦门旧城为例.转型与重构201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3 胡敏.历史街区的防火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5 李新建,李岚.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适应性消防对策.城市规划,2003(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