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带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1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带答案)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秀颀(q)烂熳(mn)溃退(ku)深恶痛疾()B畸形(q)婆娑(su)甲胄(zhu)坦荡如砥(d)C教诲(hu)濒临(pn)不逊(xn)惟妙惟肖(xio)D嶙峋(xn)黝黑(yu)滞留(zh)触目伤怀(ch)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B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C 到了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
2、的和谐气氛让张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D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困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D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
3、短语、主谓短语、2/10 偏正短语。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确切的一项()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A B C D 7、根据课文
4、内容默写填空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韩愈马说)临风一唳思何事?_。(白居易池鹤)故园渺何处?_。(韦应物闻雁)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_,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二、文言文阅读。(15 分)3/10(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
6、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注)治:修建。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1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 (2)汝之不惠(3)虽我之死 (4)公复止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4阅读(甲)文中画线内容,说说“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不同?5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征。4/10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7、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蒸饭匠 李靖 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我扒了一口米饭在嘴里,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A)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个分子,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
8、周,听老人讲蒸饭的秘密。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见底的米饭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蒸屉是他特别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锅,透气。(B)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第二天,我就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老 人姓孙,叫孙广禄,是溧水沙河孙家圩一带的人。问到他年龄,我吓了一跳,78 岁,比我爷爷小 10岁。但也年近 80 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他说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蒸饭),但直到 60 岁退休,才拾起过
9、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做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的做礼拜。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最多的时候 600 人,每年圣诞节24、25 号两天,他要蒸 180 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 60 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 11 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 5/10 要料理不同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 78 岁的老孙只面对
10、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我感到最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瞎子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怎么算账、学习蒸饭怎么蒸得好,都是因为自己摸索出了规律。而规律来自于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
11、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对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他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走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 锅和木桶,放到了小三轮车上。我把小本子还给了他,
12、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名蒸饭的老人。(C)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1文章以爷爷的葬礼开篇,有何用意?2品味语言。(1)第段中“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一句中的“干”字极富表现力,请品析其妙处。(2)试从修辞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3文中的蒸饭匠老孙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括其人物形象。6/10 4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做红白喜事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文末(C)处划线句的理解。2、漫啜秋光浓似酒 叶静(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
13、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
14、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
15、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 7/10 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7)祖
16、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选文有删改)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按要求赏析句子。(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
17、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四、写作题(40 分)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8/10 参考答案:一 D D D C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怅望青田云水遥 归思方悠哉 欲上青天览明月 翅湿沾微雨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枯藤老树昏鸦 衡阳雁去无留意 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二 1(1)苦于;(2)同“慧
18、”,聪明;(3)即使;(4)又。2(1)(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3筑 径 通 之/设 栏 护 之/又 何 忧 焉?4“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5愚公抱负远大、不畏艰难、敢想敢干;鲁公缺乏主见、缺少行动。(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三 1渲染悲伤的氛围,表达对爷爷去世的哀痛之情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蒸饭匠老孙。为下文写我与老孙的温暖对话作伏笔。2(1)极凝炼的动作描写,只一个“干”就写出了众人非常爱吃老孙蒸的米饭,从侧面表现老孙的木桶蒸饭可口,技艺高超。
19、(2)A 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老孙的木桶蒸饭比作“阳光晒过的空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蒸饭的味道独特,好吃可口,赞美了老孙的蒸饭技艺高超。9/10 B 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孙蒸饭比作农民松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老孙蒸饭技艺娴熟高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3勤劳,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中可看出;技艺高超有耐心,从“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中可看出;好学、懂得实践,有钻研精神,可从“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劝我在写作上多实践”中可看出;生活积极、乐观开朗,从老人蒸饭“面带微笑,滔滔不绝”,和我对话,畅谈人生等内容可看出。做事一丝不苟,作风严
20、谨,可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中看出。(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数减半)4以众人旁观老孙蒸饭和盛饭时的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从侧面表现老孙蒸的木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以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与老孙专注蒸饭作对比,表现老孙的专注与耐心。5示例: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老孙身上那种勤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和温暖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积极面对生活,怎样不断充实人生,所以感到内心踏实。作者在失去亲人的同时,通过和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悲痛,所以作者觉得又是一种宽慰。
21、1(1)写了太阳西下的情形及落日照耀下树林的色彩。(2)写秋天成熟的草木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和芬芳。2(1)衬托祖父的形象,“背草捆儿的老人”这一形象和祖父互为印证。说明像他们这样勤劳、坚持、有耐心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丰收,得到温暖。(2)老人也是秋光中一道风景,对老人进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揭示主旨。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的蝉声动听优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的喜爱之情。(2)“犟种”一词表面上是说那些没有被风吹掉的僵桃,实则是形容祖父的倔强,写出了祖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屈服的精神。4(1)强调只有辛勤地劳作,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才能度过难关,才能获得人生的丰收。(2)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10/10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