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1)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就可以用一事物为另一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2)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例 1】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为“枯草”,喻体为“铜丝”,比喻词为“有如”。(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如下三种基本情况: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好像、仿佛、如同、犹如、宛如、像是、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其典型形式为:甲像乙。【例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例 3】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例 4】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例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外,明喻还可用“比、赛、胜”之类较为特殊的比喻词来联结。【例 6】人比黄花瘦。【例 7】他简直力大赛过牛。【例 8】日出江花红胜火。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其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 9】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例 10】更多的时候,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a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 11】这
3、里是花的海洋。b本体和喻体是同位关系。【例 12】老王八你不要灌米汤。【例 1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 14】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例 1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这里还介绍另外两种特殊的情况:博喻: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 16】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反喻: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设喻,指出事物不具备某种性质,属于用否定形式构成的比喻。【例 17】文章的结尾最好能让读者觉得余香满口,余味无穷,千万
4、不要是一粒发了霉的花生米。(4)构成比喻所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例 18】她的性格很想母亲。这不是比喻句,而是同类事物的比较。本体和喻体间必须有相似点。.【例 19】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这里的相似点是“没有自由”,句中没有点明。【例 20】他的面容上毫无表情,像一尊大理石般冷峻、端庄。这里的相似点是“冷峻、端庄”,句中已经点明。有些带“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例 21】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猜度)【例 22】我们的祖国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等。(表举例)【例 2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
5、们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例 24】小玲的个头像小兰一样高。(表比较)2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2)种类 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例 1】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把无生物拟人化)【例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把有生物拟人化)【例 3】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者血污来到人间。(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以上三例,比拟词都在谓语的位置。例 1 中的“唱”、“冲”、“迎接”。例 2 中的“唱”、“弹”,例 3 中的“来”等比拟词,都在句中作谓语,这
6、是比拟最常见的形式。比拟词也可以在定语或状语的位置。【例 4】雨后,人行道上嘲弄地盯着人的痰迹消失了。【例 5】风停了,空气中的烟尘也不再得意地飞舞。以上例 4 中的“嘲弄地盯着人”在句中作定语,例 5 中的“得意地”在句中作状语。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 6】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把人当作物来写)【例 7】这些诗篇被埋在地底下,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 8】知识值多少钱一斤?(把抽象的物当作具体的物来写)以上例 6 中的“竖”、例 7 中的“生根发芽”、例 8 中的“值多少钱一斤”都在谓语的位置。3借贷(1)定义:说话或写文章时
7、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借代。(2)种类 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例 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借与事物有关的作家或产地代事物。【例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工具或材料代人或事物。【例 3】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全体与部分互代。【例 4】吟罢低眉无写处。(以部分代全体)【例 5】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以全体代部分)专名代泛称。【例 6】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具体代抽象。.【例 7】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结果代原因。【例 8】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3)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
8、特征。【例 9】那边来了一队红领巾。这里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没抓住了事物的典型特征。所借代的事物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已了解事物的背景。【例 10】陶行知有这么一首诗;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24748,小坟葬伟大。这里用“24748”借代马克思的墓。如果不知道马克思的墓号是 24748,就很难分析出其借代的用法了。4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作出言过其实的极端形容,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2)种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夸张形式。【例 1】上次去北京,遇见一位语言学老专家,。他说,北京的报纸、期
9、刊、广播、电视,如果要抓语言上、语法上的毛病,每天都可以编出一本书。这里用“每天都可以编一本书”,极言北京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里的语病多得吓人。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的夸张形式。【例 2】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明月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这里的“似乎不过几尺”,是对月亮离山顶很近的缩小说法。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深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这里用“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这一超前夸张,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农民们那种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心情。(3)注意点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
10、故意地合理夸大或缩小,所以不能失去生活基础和生活依据。【例 4】一朵棉花打个包,装得卡车头儿翘。这里的两个夸张都不合理,失去了生活依据。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 5】他的弹跳力很强,一伸手,简直可以摸到篮球筐子。这里用“可以摸到篮球筐子”来形容“弹跳力很强”,是不够味的。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5对偶(1)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2)种类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11、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例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面例 1 的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例 2 的上下句意思上想补、相衬。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 5】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例 6】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例 7】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例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例 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上五例中,例 5 是承接关系;例 6 是因果关系;例 7 是假设关系;例 8 是条件关系;例
12、 9是转折关系,这是李商隐的名句,是说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跃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相同。(3)注意点 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整齐;徒有形式的对偶,内容空洞,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譬如说,南北朝的骈文,往往用华丽纤巧的对偶形式来掩饰空虚贫乏的内容,便促成了它的畸形繁荣。6排比 (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加强内容,加重感情,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2)种类 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 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句
13、子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数句排比:一个句群中各句构成排比。【例 3】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反悔香风毒雾脚下踩。(3)注意点 排比必须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意相关,且有语言标志。譬如说,上面例 1 中的排比为整齐的偏正结构;例 2 中的排比有反复出现的提挈语“他们的”、“是”、“那样的”;例 3 中的排比有提挈语“穿草鞋”、“把”。7设问 (1)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
14、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2)种类 自问自答。【例 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例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面例 2 是李煜的名句,词人艺术地回答了愁怨之大的原因,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只问不答。【例 3】妹在屋里织绫罗,哥在门前唱山歌;山歌唱得人心乱,织错几尺花绫罗,你说该怪哪一个?上面例 3 是一首民间情歌。末句的设问没有回答,毫无疑问,就怪“哥在门前唱山歌”。(3)注意点.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1)定义:为了加强语气,用
15、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2)种类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 1】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言语?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3)注意点 反问,往往充满激情,因而常用于反驳、责难、质问。如果反问连用,特别是把反问的两种形式交替使用,则更见激情。【例 3】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需要把他们放在温室里来培养,来保护?难道今天伟大的现实,社会主义祖国繁花似锦的前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不能吸引我们的年轻人,让他们无事可做,只好把好时光耗费在胡思乱想、胡作非为上面?我想问一句: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面的东西是不是占主要地位?那么,为什么今天还有不少人担心年轻人离开温室就会落进罪恶的深渊,恨不得把年轻人改造成为“没有性程序”的“五百型”机器人呢?以上八种修辞方法是高考大纲所规定需要掌握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另外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这里介绍几种,以增强语言的识别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