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6501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1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 袁 峻,朱华平,侯彦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摘要:分析了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考虑学生认知、能力水平,逐步实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递进式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形式。最终达到以竞赛促教学发展、以竞赛促人才培养的目的。【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年(卷),期】2016(000)025【总页数】2【关键词】学科竞赛;递进式;创新性 教改项目: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4B11)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向学期望与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学习方面不少人抱“学有所

2、用”的心态。他们力求获得那些作用明显的知识,学用一致的求知心理明显。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既包含基础教育,又驾驭基础教育的系统工程,侧重理论上一般性的描述是应有的要义,这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具体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期望,以及学习上“需”与“求”之间的矛盾1。为解决这一矛盾,学科竞赛应运而生。学科竞赛将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到实际进行了完美地结合。在竞赛中,学生需要依靠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背景,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设想或创新思维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途径、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007 年 1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3、的意见(教高20071 号),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之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2。一、学科竞赛的现状 学科竞赛不属于正常教学,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比较困难,而这往往直接决定着竞赛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刘允3、洪宝仙4研究了学科竞赛的奖励制定与约束制度;于岩5研究了学科竞赛的选题和课题规划;徐辉6研究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科竞赛管理。这些研究都为保障科学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学科竞赛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从竞赛形式看,竞赛先

4、期,参赛者需要运用网络、书籍、各种文件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后期要撰写科技论文或研究报告,最后制作 PPT 并进行现场答辩。整个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相当于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研究结题。这对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这些能力在普通课程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培养的。二是竞赛选题要具有创新性,经常出现学生虽极富热情,但不知从何下手寻找专业热点、难点的情况。三是竞赛时间跨度长,难度大,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因为畏惧困难而中途退出比赛的情况。为了减少上述问题,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创新性人才在学科竞赛中发挥作用;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学体系。因此

5、应将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学科竞赛的内容贯穿于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递进式创新性人才教学培养模式(一)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竞赛所需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必须对处于不同教育程度,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能力培养方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到创新意识,直至孕育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将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体系相结合,根据学科发展特点、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和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能力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创新性人才,才能满

6、足学科竞赛的要求。大体而言对学生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在为学生灌输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对学科竞赛的兴趣。第二阶段,拓展阶段,在学生逐渐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综合运用阶段,让具有专业背景,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应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其进行教学培养,以适应学科竞赛的需求。(二)激发学科竞赛兴趣 对于刚进入高校求学的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不甚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一阶段主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可适时引入专业教师的科技前沿讲座,向他们介绍本专业最新的科技发展及科技

7、成果动态;从而达到普及专业知识、激发低年级同学专业热情的目的。同时,协调学生科技协会的组织运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协会定期活动中撰写科技前沿动态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网络搜集最新科技动态的方法,初步培养其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新的思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对某一感兴趣问题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整理出一份研究报告,并在协会活动中与同学分享、研讨。这种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积极交流的学术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一专题的发展情况,培养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进一步激发其发现和

8、创造的欲望。(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在学科竞赛中,低年级的学生虽对竞赛饱有热情,但同时也出现对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自信心不足以及构思的方案中存在着缺陷和不合理性的现象。在学科竞赛中需要创新以获得较高的竞赛水平;但创新并非空中楼阁,不是凭空想象或单凭创新方法或技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以大量基础性知识为前提的。想要提升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水平,首先应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背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熟练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灵活地对其进行应用及创新。想要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就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汲取专业知识,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需要引入知识点的由来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知识

9、点的本身目前我们采用了什么理论或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知识点的应用学习了该知识点后如何在工程领域解决问题,知识点的扩展这一解决方法还有哪些不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知识点的扩展,需要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轻“讲”重“评”。重点不是向学生灌输基本概念,而是通过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掌握运用程度,据此加以点评,通过点评使学生得以教益。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构建学生专业背景,为学科竞赛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的同时,培养

10、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科竞赛提供创新的源泉。(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堂上的讨论更多时候还是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掌握解决问题的实战经验,还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思维拓展与辐合有机结合起来。在本科教学阶段,通过设置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即便学生系统学习过课程后,在课程设计初始阶段也会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将课程设计层次化、模块化。使学生从简单、易解决的问题开始;打通建立起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使课程设计做到兼顾不同课程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发现其关联性。在实践教学中应多加入实验的比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环节中还可以以小组团队共同完成一项课题,这对

1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十分有益。如果学生有好的设想和创意,在老师的指导和审核下也可以进行自由创新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创新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成就创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能够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中发生的具体事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同学社会实践到企业中去真正感受自己今后可能直接面对的问题,学习专业人士是如何解决问题,自己加以思考。同时也鼓励同学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科竞赛早作准备。社会实践不仅强调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总结与交流,这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再升华的

12、有效环节。鼓励学生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思想火花的碰撞闪现。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为学生指明新思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三、结语 创新性人才的培育必须考虑人才成长的阶段效应规律。人才的成长既是连续性过程也是阶段性过程,是一个从创新意识到创新精神再到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学生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考虑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结合教育体系,提出针对

13、性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处于波浪式前进、递进式上升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科竞赛储备力量。参考文献:1韦玮,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3):86-87 2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21-124 3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4.4洪宝仙,龚冰冰,鲍思伟.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的现状与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11,33(4):70-74.5于岩.浅谈指导本科生学科竞赛的一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41-42.6徐辉,郁汉琪,褚南峰.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平台 提高大学生学科竞赛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53-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