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昆曲为例谈中国传统戏曲保护的对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昆曲为例谈中国传统戏曲保护的对策.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 以昆曲为例谈中国传统戏曲保护的对策 作者:王云庆 李夏 来源:艺苑2012 年第 06 期 【摘要】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也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和最精致的艺术结合的典范。在戏曲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然而在经济社会日益崛起的今天,其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为将昆曲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从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护过程中,要明确现状普查是前提,民间组织是基础,政府作用是关键,人才队伍是保障,市场机制是动力,档案管理是后盾。并着力通过昆曲艺术的保护工作,在全社会构建起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显示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
2、意。【关键词】昆曲;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该剧种于 2001年 5月 18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昆曲艺术在我国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经历代文人艺术家的精雕细琢与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戏曲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破坏,有的甚至濒临消亡,昆曲也不例外。这不仅是我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具有国际性的
3、问题。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当今的现实是文化已经退居二线,经济才是舞台上的主角。人们的心灵跟随着经济的腾飞,已是变得躁动不安。越来越浓厚的商业气息把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把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昆曲的未来会是怎样?我无法想象。昆曲与现代人在精神信仰、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趋向上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戏曲艺术普遍不景气的今天,全国现有专业昆剧团 7家,专业演职人员不过千人,尚能演出的折子戏 200余出。这一切远不是像有人说的“昆曲太雅,曲高和寡,古奥难懂,欣赏不了”那么简单。演出市场的疲软、演出经费与设施的匮乏、人才资源的断层、传统剧目的流失等原因将昆曲的发展拉入了恶
4、性循环的深渊。中华的瑰宝陷入如此困难的境遇,着实令人惋惜和哀叹。行文至此我们不难看出,昆曲的发展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其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尝试着不同的措施来加强昆曲艺术的保护,其努力我们是看得到的,但不得不说保护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保护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保护的措施还有待丰富。为此,笔者根据上文背景的分析,提出以下几条保护昆曲等中国戏曲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昆曲乃至中国戏曲的系统化保护抛砖引玉。一、现状普查是前提 龙源期刊网 http:/ 不论是对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普查工作一直被认为是“搞好遗产保护的第一步”,这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对于全面掌握遗产
5、的种类、数量、生存环境、发展现状等信息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先后对本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在了解本国文化遗产各方面详细信息的同时,发现和抢救了一大批濒危的文化遗产,也很好地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对提高国民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法国于 20世纪 60 年代组织的一次大普查活动最为细致和深入,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效仿。我国文化部于 2005年开展的全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法国的经验。在保护昆曲的过程中,我们自然可以借鉴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结果,但在条
6、件允许的情况下,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组织专家学者对中国戏曲或昆曲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普查过程中,除了使用文字、图片、纪录片外,还得利用摄影、录音、录像、信息技术等先进方法,从而得到更加精确而完备的数据,为制定昆曲的保护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民间组织是基础 1.专业曲团的建设 在专业的昆剧团中,各类专业人才较多,其演出剧目经典、演艺功底精深,是保护、传承和再现昆曲传统曲目的理想之所。我国现在的昆曲院团一般都是依靠国家和当地政府拨款来维持,要建设要演出就需要资金和设备。200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和常委叶朗在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
7、点建议中提出:“把全国七个昆曲院团列入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它们的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为每个昆曲院团兴建一座 600 人的小剧院。”建议提得是非常好的,但关键是要看能否落实。近来,文化部又出台了“1000 万拨款计划”,显示了政府对于昆曲发展的重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 1000万要用到很多地方,比如新编剧目创作、濒危传统剧目整理、传承折子戏录像、老艺术家出书、办各类传习班(如导演半、演技班)、举办学术论坛和其他昆曲活动等等,这样分摊下来,1000 万并不多,与其他国家的财政支持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我国专业的昆剧团有 7 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昆曲团的演出代表了我国昆曲艺术的顶尖
8、水平,不仅可以通过在国内举办各类公益性演出来普及和发展昆曲,也可以通过走出国门进行巡演的方式来扩大我国昆曲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对昆曲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现阶段政府必须通过加大财政的投入来兴建演出场所、置办演出道具并保证昆曲演出人员的各种福利,从而全面加大加强我国专业昆曲团的建设。龙源期刊网 http:/ 2.业余曲社的发展 业余曲社带有明显的娱乐性和大众性的特征,大量昆曲爱好者曲友,活跃在各个曲社中,成为昆曲群众基础和社会力量的体现者。曲社成员保护和发展昆曲,不是因为政策,不是因为生计,而是单纯的出于发自内心的喜好。从这种角度来说,曲社提供给社会的才是昆曲艺术最
9、忠实的关注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对昆曲的保护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昆曲的业余曲社也有不少,业余曲社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民众热爱昆曲的风气,形成了保护昆曲的良好氛围。要促进曲社的发展,国家不一定要为其提供实质性的资金支持,但至少要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从政策上予以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曲社的良好发展。3.昆曲堂名的复兴 堂名,是一种乐班的组织名称,专门坐唱昆曲,并吹打锣鼓,服务对象为婚丧、做寿、待神、乔迁、开张等活动。堂名组织形式简单随意,经费投入较少,在我国专业剧团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堂名却有条件遍布城乡,是让昆曲走进千家万户、拉近昆曲与人民群众之间距离的重要途径。但是,堂名发展的
10、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堂名歌吹活动曾被一棍子打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虽然重视了专业剧团和业余曲社的建设,却忽视了坐唱昆曲堂名。鉴于堂名对于保护发展昆曲的重大作用,政府应当对堂名的恢复和发展予以重视和支持,出台政策、提供资金以促进堂名的复兴,创造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让堂名艺人的曲艺再次在中国大地上唱响。三、政府作用是关键 1.加强立法保护,完善法律体系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固然并非因法律的认定而方受保护,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其艺术价值传承、经济权益需要保护,我们才选择以法律作为保障。”141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为了促进昆曲的传承和发展,
11、应对可能出现的权益侵占,保证昆曲中所蕴含经济利益能够充分应用到昆曲的传承与发展事业上,我们必须不断推动昆曲的法律保护进程,让法律在此发挥公正判断与权益调节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现行立法也多为地方法规,立法位阶相对不高。虽然刚刚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填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本法的空白,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目前我国亟待建立起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律保护体系。公法的保护在于通过制定强制性或指导性的措施,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过程合理有序的进行,而龙源期刊网 http:/ 不会受到非法行为的破
12、坏与干扰。而私法比较注重利益刺激机制的建立,即“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团体或个人获得一定的权益,并适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让、许可使用等市场化利用,从而避免因主体的放弃和传承者的减少而导致的遗产的消亡”。268 这与公法所提供的依靠国家政治权利的强制性保护可谓是相得益彰。对于昆曲的法律保护,公法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法来规定对昆曲的宏观性保护和扶持措施,通过刑法来规定破坏昆曲的传承发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程序法来规定不同昆曲流派、剧目或传承人在认定和申报资助等方面所需要的流程和标准。私法方面,则有许多地方可以与知识产权保护共通。对于昆曲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就在于通过对权利主体利益的保护来
13、实现昆曲艺术的保护。比如说对于商标权,昆曲就可以将戏剧名称、戏剧标志性图案、戏剧典型人物肖像、剧本名称、剧目名称以及其它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的标识作为商标,以加强对昆曲经济利益的保护。除此之外,为了得到国际方面的更多支持与认可,我国有关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立法应当尽量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中国特色,即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来制定相关法律,而不是生搬硬套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条文。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共享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成果,又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作出中国的贡献。”268 2.加大财政投入,广开社会财源 由于昆曲演出市场狭窄、票房收入微薄等诸多因素,目前各
14、昆曲院团经费大多是入不敷出,办公设施陈旧,排练经费紧缺,演出器材落后,居住环境简陋,演职员工资收入低下,医药费用不堪重负,人才流失严重。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像昆曲这种上层建筑,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做后盾,是不可能得以保护和发展的。为此,扩大投资渠道,广开社会财源,已成为当下政府昆曲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财政投入是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虽然现在我国对昆曲保护也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投资力度还是不够。为此,政府必须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并尽快建立昆曲保护和发展的专项基金。其次,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彩票的方式积累资金。意大利政府从 1997年开始专门推出“文物彩票”,并从彩票收
15、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用于文物保护。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通过发行戏曲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票来为中国戏曲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再次,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措施来引导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资金流向昆曲的保护发展事业。最后,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全民的爱国之情,从而获得比较丰厚的社会捐助。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 广大人民群众,是昆曲保护发展的社会基础所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是关乎昆曲生存发展的大计,也是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和欣赏昆曲的关键。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于昆曲仅是持有一种有限、客观、理性的认识,因为他们知道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龙源期刊网 http:/ 一部分,即使自己不
16、喜欢,但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也要理性地对待它。而且也有不少人认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昆曲,国家自会重视和保护,与个人的行动无关。虽然人们都知道要保护昆曲,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是人们从感性、审美的角度喜欢昆曲,理解其艺术内涵,因为这才是艺术欣赏的本质,这才是传承保护的根本。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昆曲艺术深入人心。宣传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是新闻宣传,就是在国内的重要电视媒体开设昆曲专栏或戏曲频道,及时报道有关昆曲的各种政策法规、学术论坛、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活动的情况,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昆曲传承人和经典演出曲目的跟踪报道,还可开通昆曲官方网站或鼓励国内知名网站开通昆曲微博或空间,来引起
17、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次是社会宣传,就是由政府出资,让全国各大小昆曲院团举办公益性的演出、讲座,开设公益性的培训班、研讨班,进行昆曲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加深他们对昆曲的了解。再次是户外宣传,就是大量刊登昆曲的宣传广告,利用主要街道灯杆、过街天桥、阅报栏,还有城区街道、车体、高速公路出入口、机场、车站、码头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逐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人人有责”的氛围。4.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国际交流 为了更好的保护昆曲,加强对昆曲理论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对表演理论、曲谱理论的剖析,还是对历史发展理论、剧本创作理论等的挖掘,都是开展昆曲保护的基础性
18、工作,都对昆曲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新一辈的昆曲理论大师。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有些重要珍贵的昆曲剧本、道具、材料和图片,在国内已经流失,但在国外的博物馆、档案馆还有留存。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昆曲,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相关资料,并积极开展一些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论坛、巡演或昆曲艺术节,就昆曲艺术进行多方交流,在完善我国昆曲研究体系的同时增强昆曲的国际影响力。5.优化管理机制,设立表彰制度 要优化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就要逐步完善我国上、中、下三个层次的戏曲管理系统,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非政府组织分工明确、密切联
19、系、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中国戏曲保护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也要设立相关的奖励和表彰制度,对在昆曲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创新等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人予以荣誉上、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利用国家政治权利来使媒体扩大对昆曲相关奖项的报道和宣传,让获奖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群众关注度,从而鼓励和引导大众投入到昆曲艺术的工作中。四、人才队伍是保障 龙源期刊网 http:/ 1.建立专家决策机制 “如果有从人文社科领域走出的学者担任国家高级领导,而不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多出于理工科背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内的很多领域的工作,将是另外一番面貌。”3254 这句话所指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
20、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缺乏专业知识的高级领导,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教授的意见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由此引发的决策性失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比如强行的拆迁和盲目的商业化。专业的科研机构和决策机制是确保昆曲保护工作顺利有序、持续科学发展的必要基础。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是,无论是昆曲的普查、申报、确定,还是保护、传承、创新,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在我国建立专家决策机制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所谓专家决策机制,就是说各级政府在制定昆曲开发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时,要听从专家的意见,重视专家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专家不仅仅限于昆曲专业方面的
21、专家,还有历史、民俗、社会、政治、建筑、旅游、法律等多种不同领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当然具有综合性学科背景的专家也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再以专家团队为首,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昆曲保护队伍。2.重视学校教育发展 上海昆剧团蔡正仁先生认为:“昆曲培养年轻观众,大学校园是最重要的阵地。昆曲进校园也是文化部关于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的培养与教育对于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普及有着重大意义。首先,要促进昆曲院团与大学这个“人才中心”的结合,借助大学的学术优势,建设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和昆曲研究中心,培养个方面昆曲人才,推动“昆曲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程。其次,考虑到大学所设
22、立的昆曲社团在普及昆曲知识、提高欣赏水平、挖掘潜在观众、加强保护意识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内昆曲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强对昆曲学科建设和教育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如加大资助昆曲进校园活动,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有机会接触优秀的传统艺术,为青年演员营造一个传艺多师、刻苦求学的良好环境。3.加强传承人保护力度 毋庸置疑,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延续和发展中,起着超乎常人的重大作用。1954 年日本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项目的同时,就确定了项目传承者的“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制度。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通过法律的手段对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和基本权利进行
23、规定之外,还急需在资金方面建立传承人的保护和激励机制。现在有些非物质文化因无法给传承人带龙源期刊网 http:/ 来经济利益,导致传承人的生活窘困,从而使该类非物质文遗产丧失了对人们学习和传承的吸引力。而昆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存在这类问题。所以,为了昆曲的保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必须保障传承人和传习人的经济利益。“政府部门应给予专项传承和传习资金,保证其合理的经济收入,并保证其享有相应的荣誉称号。”424 五、市场机制是动力 在韩国,表演类的“非遗”项目可在酒店演出,且有价目表。而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非常重视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使之形成文化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获得丰厚的资
24、金收入。虽然说,像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府的投入,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自主产业化经营所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昆曲的市场化运作并不意味着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随心所欲的将其破坏,我们必须在充分保证昆曲艺术本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让其借助于相关产业进入市场,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专业化的高效率运作,发挥其作用,挖掘其潜能,体现其价值,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昆曲知识的普及昆曲保护意识的提高,还能使昆曲的保护获得更丰厚的资金支持。在我国,也有许多昆曲市场化实践的例子,比如说昆山市投资 1600 万元于周庄建仿古戏台,以推动昆曲演出,目前已达 5000余场;苏州市
25、开辟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山塘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众多昆曲演出点;苏州昆剧院引进海外资金打造长生殿与青春版牡丹亭并获得成功;为纪念昆曲诞生 600 年,江苏苏州市首发“昆曲 600 年”个性化邮票,等等。上述都是一些昆曲商业化开发比较成功的例子,当然在以后的市场运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上述思路。与此同时,也要发挥创意思维,开拓其他昆曲产业化路径。比如将昆曲的角色形象与服装、装饰品相结合进行生产;或将昆剧演出点设立在著名旅游景区周围,同时,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旅游公司将昆曲院团或演出点加入到著名旅游线路中,通过旅游产业来带动昆曲的产业化发展。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以戏曲为题材的影视剧,如电影梅兰芳
26、和徐帆主演的电视剧青衣。或者,情节不涉及戏曲,我们可以在演员背景中加上戏曲因素,如将片中角色设置为戏曲演员等。六、档案管理是后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涉及多个领域。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社会记忆的文献化保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播、弘扬是建立在知识的科学整理基础之上的。”5105由于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讲究的是口传身授,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体现出明显的变异性,如果不对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那么我们很容易失去研究昆曲艺术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不利于昆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对处于隐性、零散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现知识、挖掘知识、寻找知识的
27、实用意义。”5105 龙源期刊网 http:/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档案不仅仅限于文字材料,还包括胶卷、图片、视频、实物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涉及到的部门也不仅仅是档案馆,还有陈列馆、图书馆等。针对我国现阶段昆曲艺术的流失现状,为了尽可能多的保存相关的档案资料,必须抓紧组织人力整理昆曲老艺人的表演经验、表演技巧,记录他们讲述的昆剧班社历史。还要通过对经典折子戏的音像录制来挖掘和抢救优秀传统昆曲剧目。同时还要有计划的整理出版古典昆曲剧本,并重视对原始文本的保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对昆曲“活态档案”的保存。比如说,在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展示的就是活态的昆曲传统优秀剧目。传统剧目从剧本、音乐(包
28、括乐队的编制、所用的乐器)、演唱、表演、服饰、化妆到舞台演出形式都基本上不作修改,尽可能地保持原样,像活文物一样展览演出。而且,这里不但有昆曲职业戏班剧团的演出,还有昆曲堂名的演出,以及昆曲曲社曲友们的曲会清唱。这无疑为昆曲“活态档案”的保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昆曲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以最生动最全面为目的开展昆曲的立档工作,从而为昆曲艺术的保护提供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个性和特质的深刻体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就是捍卫一个国家精神领土的最后底线。昆曲作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保护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昆曲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创造和发明它,但我们至少能够做到传承和保护它,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任意改造,但我们却有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理解和接受我们古人的东西,这是我们现代人必须扛起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