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6 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铁山学校 何逸春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内容大纲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用连加、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100 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在前面学习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产生直接影响,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
2、减法的意义,而且还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四段编排:一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三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包括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四是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二、知识结构 教学导航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较熟练地计算 100 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小括号在运算中的意义。3通过计算加数相同的连加和减数相同的连减运算,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通
3、过操作、类比、标注口算过程图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逐步形成口算技能。2经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整十数加、减整数.2 课时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3 课时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 课时 4 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 课时 5
4、解决问题.1 课时 6 整理和复习.1 课时 二、教学指导 1使学生在生动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标准 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结合教材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
5、境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开阔思路,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 56 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
6、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 1 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第 62 页例 1)二
7、、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 100 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投影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得数。32 27 63 94 51 72 51 85 2口答下面各题。(1)80 里面有几个十?(2)50 里面有 5 个几?(3)多少里面有 7 个十?(4)6 个十是多少?
8、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课件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1 情境图)(1)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汇报:讲台上本来有两叠环保小卫士,每叠 10 本,老师又搬来了一叠,也是 10 本。(2)师:看到这些书,能提出什么问题?(全班交流,指名汇报)问题:讲台上一共有多少本环保小卫士?(3)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怎样计算?(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两部分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20 或 2010(4)师:上面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一样吗?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全班交流并汇报算法。(方法一)数数法。10、20
9、、30。(方法二)借助小棒计算。先摆 1 捆小棒,再摆 2 捆小棒,一共是 3 捆小棒,所以 102030。(方法三)利用计数器计算。先在十位上拨 1 颗珠子表示 10,再在十位上拨 2 颗珠子表示 20,现在十位上有 3 颗珠子,表示 3 个十,是 30,所以 102030。(方法四)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0 是 1 个十,20 是 2 个十,1 个十加 2 个十得 3 个十,是 30,所以 102030。(方法五)根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方法计算。计算 1020 时,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 0 不变。123 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正确吗?请
10、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一下,并看看 2010 是否也同样等于 30。(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可适时补充说明。(5)师:想一想,根据上面的计算,怎样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可以先把整十数分别看成几个十,再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也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加,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 1个 0。2教学整十数减整十数。(1)师:想一想,30 减 20 等于多少?教师引导:结合我们上面的算法,想一想怎样算 3020。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全班交流,集体订正结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方
11、法一)借助小棒计算。从 3 捆小棒中拿走 2 捆,还剩 1 捆,1 捆是 10 根,所以 302010。(方法二)利用计数器计算。先在十位上拨 3 颗珠子表示 30,再在十位上拨走 2 颗珠子表示 20,现在十位上剩 1 颗珠子,表示 10,所以 302010。(方法三)想加法算减法。因为 102030,所以 302010。(方法四)根据数的组成计算。30 是 3 个十,20 是 2 个十,3 个十减 2 个十得 1 个十,是 10,所以 302010。(方法五)根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方法计算。计算 3020 时,把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的 0 不变。321 302010 对于学生的合理回答
12、,教师要给予肯定。(3)师:想一想,根据上面的计算,怎样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全班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可以先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数,再相减,得几就是几十。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62 页“做一做”。第 1 题:60 40 20 第 2 题:(按列排)5 50 9 90 2 20 4 40 四、课堂小结 怎样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201030 30201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
13、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3我的补充: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0”的故事 大约 1500 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使用 0 的。一位罗马学者从印度计数法里发现了“0”,他很高兴地把 0 的使用方法教给大家,但教皇很生气,他说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 0 这个怪物
14、,禁止大家使用,并对这位学者施加酷刑。但罗马数学家们在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 0,并在数学上做出了很多贡献。后来 0 终于在欧洲被广泛地使用了。第 2 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用练习。(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四第 2、45 题)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知识的意识,及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口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5、 1口算。1050 4010 2060 8010 2030 7040 7030 9050 6020 4020 2口算。231 243 622 1025 723 1045 961 712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四第 2 题。师:谁来说一说图意?(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计算,全班集体订正。2教学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四第 4 题。(1)学生独立计算,全班集体订正。(2)师:比较上下两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3)师: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样计算?(全班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十位相加、减,个位不
16、变。3教学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四第 5 题。教师模拟售货员,一名学生模拟顾客,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模拟时,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要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2)学生根据自己要买的东西算出需要多少钱,付钱后应找回多少钱。(3)口头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并适时引导。全班反馈,派代表说一说想买什么,是怎样计算的。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四”第 1、3 题。第 1 题:(按列排)50 30 70 30 80 50 90 10 第 3 题:40343 403070 2完成教材第 63 页“思考题”。答案:(填法不唯一)四、课堂小结 1通
17、过这节练习课,你们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学反思 1明确教学内容,进行引导教学。本课时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学时,以教材所提供的习题为主,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则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2类比、迁移,进行模拟教学。在探索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时,首先通过复习 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再类比计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完成知识的迁移。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用模拟购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过程中渗透了类比的方法,不仅复习了旧知,
18、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3我的补充:_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填数问题 填数,使每条线上 3 个数加起来都等于 90。先从有两个已知数的一条线上算起。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填数如下:【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