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学.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才能实现良性运行。劳动关系的环境:是指一个社会的劳动关系系统所处的具体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背景。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劳动关系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影响劳动关系的政党、政府和法律等因素。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财富、社会教育和社会等级状况。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系统的参加者,又称为劳动关系当事人、主体、
2、参与者、角色等。劳动关系的运行:是指劳动关系系统的各方主体参与劳动关系并互动与博弈的过程。劳动关系的运行涉及的内容包括:就业制度和劳动合同、劳动管理和企业规则、劳动条件和劳工标准、雇佣规则和雇佣条件、劳动权利和劳动主务等。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动行、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民主参与和三方机制等。建立劳动关系学科的直接意义:是要使劳动关系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建立劳动关系学科的直接目的:1 要为政府的劳工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2 建立劳动关系学科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大批的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3、我国的 劳动法 对于劳动关系双方的构成,具体规定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就其性质而言,是市场所决定的作为生产要素这一的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价格表现。所以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尽管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都是自主的独立主体,劳动力的市场交换关系是一种平等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具体内容:就业规则、工资报酬、劳动时间、职业安全等劳动标准,以及企业规章制度、员工管理、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管理规则。劳动关系运行的形式:冲突与合作。劳动关系部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劳动关系内在矛盾的外在反映。劳动关系的合作:是劳动关系调整的目标。劳资合作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1 是
4、工人通过团结的手段形成有组织的力量以达到劳资力量对比的相对平衡。2 是政府通过积极的劳动工政策,来协调劳动关系,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企业劳动关系首先是一种个别劳动关系,旦工人成立工会,企业的劳动关系便形成为一种集体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是指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所体现的是雇佣工作和雇主的关系。劳动关系系统:又译为产业关系或劳资关系系统,是指现代社会系统中以劳动关系为基本关系所构成的包括劳动关系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因素交流互动的有机整合体。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以个体或群体身份出现的人,劳动关系系统运行是能动的。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有两种功能: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劳动关系的程序规则:是指劳
5、动关系系统运行中关系处理的方法和过程的规则要求。最早对劳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马克思和恩可斯。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成立。劳动关系学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关系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方法一元论、多元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学术方法制度分析、系统分析、行动分析、历史分析。第二章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资矛盾主要表现为尖锐的阶级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劳动关系特点:P35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P3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劳动关系P3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 P37 劳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关系双方根本利益的
6、不同。劳资关系的四个阶段:1 原始的从属的劳动关系。2 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的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到社会的劳动关系。4 社会劳动关系。英国 亚当斯密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自由放任思想。马克思 资本论 劳资关系理论。韦伯夫妇 最先 产业民主思想(理论)主张劳工动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康芒斯 集体行动理论 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主要是法律制度 通过道德的、经济的和法律的三种制裁来实现。凯恩斯主义,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邓洛普,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特之一。1950年 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 提出理解集体谈判和劳资关系的分析框架。P47
7、劳动关系策略: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所制定和运用的总体行动计划和具体制衡政策。罢工:是工会在集体谈判期间组织雇员集体拒绝提供劳动服务的行为,引起罢工的主要原因是集体谈判陷入僵局。集体谈判属于集体行动是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核心。第三章 政府的基本理念及导向:经济理念、政府政治理念、劳资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德国模式P72 美国模式 P75 劳动关系类型模式比较及其意义 P80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关系发民的环境变迁与趋势:1 国际化、自由化与全球化。2 中产阶级的兴起与产品需求的多元化。3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4 政治民主化与法律规制缓
8、和。劳动关系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政治体制、政府治理、法律规则P97 第五章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办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际劳工标准:是指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国际劳动立法所确定的关于劳工权益保护及劳动关系处理的原则、规则的规定。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劳工权利。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关系调整的作用 P10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特点 P119 第六章 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 P133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1 政府在劳动关系处理中仍居
9、于主导地位。2 在国有企业内部,严格意义上的雇用主体与受雇主体仍在形成过程中。3 国有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的权国和利益差别正在逐渐加大。4 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较为规范。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1 受约束的雇佣劳动关系。2 雇主主导的劳动关系。3 劳动关系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1 资本对管理权和劳动的占有。2劳资利益对立且差别悬殊。3 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第七章 劳动者:也称社会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公民。当代劳动者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下层阶层。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分类:白领工人、蓝领工人、农村户
10、口的劳动者、劳动力后备军。个别劳权的内容和特点: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集体劳权的内容和特点: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集体争议权。由农民转变而来的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在二元社会中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具体体现。P167 第八章 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工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主要作用:1 工会在总休上提高了工资福利水平及劳动。2 工会推动了产业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3 工会为企业生产
11、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4 工会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工会制度的主要特点:1 中国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中国工会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3 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第九章 雇主:是劳动关系中相对于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者的称谓。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雇主究竟是产权的代表还是经营权的代表?P195 雇主组织的形式和特征:行业协会、地区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P203 雇主组织的作用:集本谈判、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法律服务、培训服务。国际雇主组织成立于 1920年。国际雇主组织的主要
12、任务:1 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2 促进企业自主发展。3 帮助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4 促进雇主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雇主之间的经贸合作。第十章 政府:广义的政府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的总称。狭义的政府公是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1 劳动政策的制定。2 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3 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4 劳动关系的协调。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1 职业培训。2 就业服务 1)就业信息指导 2)劳动力市场价格指导 3)失业预警监测 4)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3 失业救济 1)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 2
13、)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作用:一方面,政府作为谈判主体,具有独立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另一方面,政府在提出自已利益主张的同时,要协调三方的利益,最后通过出台涉及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政策,协议来使各方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对比P240 政府劳动标准和工会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一)劳动标准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劳动标准的规定直接决定了劳动力参与率,进而决定了社会劳动供给总量。劳动标准的强制性规定决定了企业对劳动需求的量或形式的不同。二)工会对工资的影响:通过改变劳动力供求状态对市场工资的影响;通过
14、三方协商机制对最低工资确定的影响;地方和行业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对市场工资的影响;企业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对企业工资的影响。第十二章 劳动关系法律规范:是指以法律为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劳动关系运行法律基准:即指有关劳动基准法的规定,劳动基准法是国家规定最低劳动条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基准法的立法模式:法典式立法,单独立法,综合立法和单行立法共存的模式。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形式书面 口头 默示。内容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报酬劳动纪律 合同终止条件 违约责任。二
15、)劳动合同的期限固定 无固定 完成一定的工作期限。三)劳动合同的履行 变更和终止:履行亲自 全面协作履行原则。变更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终止劳动合期限届满;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成立;合同的目的实现;劳动者死亡;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依法做出退岗;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依法消灭。四)劳动合同的解除;1 通过协商解除。2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3 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及存在的问题:一)实施中的问题二元用工制度并存;违规。二)合同制度问题:合同期限;合同担保制度问题;违约金问题;劳务关系问题。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夫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
16、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我国的集体协商实施中的问题:缺少能够真正代表工人的工会组织的参与,谈判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势必变成一种形式。解决问题:1 培育真正的谈判主体,主要是培育真正能够代表工人的工会组织。2 明确规定集体谈判中雇主的责任。3 建立处理集体合同争议和违约处罚的司法制度。4 在构建集体谈判制度中,罢工问题是一个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的问题。第十三章 集体谈判:是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集体合同:也称团体协约,是集体谈判双方代表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伯、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
17、题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1 集体谈判的成果遭到大幅度的削减。2 工会的集体谈判权被削弱。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另外还有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和裁员等。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主体方面存在着错位问题。程序方面忽视或越过协商程序的现象不在少数。在内容上,照抄法律条文,过于原则空泛。工人参与: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普通员工依据一定的规定与制度,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与决策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工人参与的性质:是一种将法定权利转化为权力或者说是影响力的过程。工人参
18、与的目的:一是作为参与主体的工人、职工的目的;二是作为工人参与行为接受者的企业所有者、主要管理者的目的;三是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官员,那些作为职工民主参与的倡导者和法律支持者的目的。工人参与的作用:对增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了解,消除意见分歧,把有可能造成重大利益冲突进而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因素和隐患清除于萌芽之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工人参与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机制,是增时劳资合作实现双赢的有效润滑剂。德国企业的“共决制”P311 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P312 职工民主参与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职工持股会、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中国职工民
19、主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民主意识和民主传统相对薄弱,对企业基层组织的民主参与并不构成强力支持。第十五章 三方协商机制: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就劳动关系机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劳动立法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谈判和合作的原则与制度的总称。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历史背景:1 是国际工人动动促动的结果。2是政治民主制度发展的结果。3是资产阶级政府扩大经济管理职能的结果。三方协商机制的职能作用:1 咨询和对话的职能。2 谈判的职能。3 仲裁和协调的职能。中国三方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政府的越位与专权、雇主组织的缺位与嬗变、工会的脱位与畸弱。中国
20、三方协商机制的发展前景:1 在主体层面上,为三方的主体性与代表性进行定位。2 在制度层面上,使三方机制法制化。3在发展层面上,推动三方协商机制与国际劳工标准和WTO基本原则靠近和融合。第十六章 企业规章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其企业秩序和经营活动秩序而制定、颁布执行的书面的规则、程序、条例、规定的总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意义:一)在劳动关系规则网络中的意义:1 规则网络与企业规章制度。2 企业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的关系。3企业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二)在劳动关系中的现实意义:1 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2明确劳动条件与行为规范。3劳动关系的基本规范,劳动合的基本依据。4 统一企业的劳动条件,预防和
21、减少劳动争议。5 约束企业行为,促进企业的自律。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一)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定:1 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2 工资与劳动报酬。3劳动安全卫生。4员工培训。5社会保险和福利。二)关于劳动纪律的规定:1劳动纪律。2岗位规范。3 奖励与惩罚。三)关于程序管理的规定:1.员工招聘。2劳动合同管理。3劳动争议处理。第十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管理和方针政策。具体为说,就是聘用、培训、评估、鼓励和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公平的工作环境。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人力资源调整方法:以经营绩效为导向、强调组织承诺的重要性、强调心理契约的驱动力、强调个体沟通和
22、合作的参与式管理、重视个体的差异化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西方管理思想的逐步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工具也在中国企业中得到逐步的应用,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现阶段重要的、具有操作性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第十八章 劳动争议: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其次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决定劳动争议难以避免。再次社会转型、体制转换都会出现劳动争议。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1 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大幅度增长。2 非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数量
23、急剧上升。3集体争议案件大幅度增加。4劳动争议集中在少数几种案件上。劳动争议仲裁:是指经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等问题产生的争议进行评价、调解和裁决的一种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生效的劳动争议裁决具有国家强制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特点:仲裁时效短。程序简便、先裁后审。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受理范围限于权利争议。劳资冲突:又称产业冲突,是指劳资矛盾激化和公开化,劳动关系双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的社会行为。我国目前劳资冲突的性质特点:是一种以劳动权利的实现为基本内容的权利争议。只是个别劳动权益的维护。自
24、发性。当前我国劳资冲突的原因: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又不能适时合理解决(直接原因)。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社会原因)。劳动立法和执法不健全(法律原因)。第二十章 集体争议:是指集体劳动关系中存在共同性或关联性权利义务的劳动者或劳动者集体,因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义务问题,与雇主发生的法律纠纷。是与个体争议相对应的争议形式。产业行动:是指劳资关系双方当事人为了建立劳动关系或改变劳动关系状况、实现其权利主张或利益诉求,而集体采取的影响集体权益的,单方面地(暂时)停止正常工作(经营)活动或者不与对方合作施加斗争压力的行动或措施。产业行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二)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要素、劳动关系系统中的重要变量。与罢工等产业行动有关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P426 正当性关于集体争议和产业行动的法律限制 P432 第二十一章 不当劳动行为:是指雇主凭借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以违反劳动法律原则的手段来对抗和侵害劳动者权利,特别是侵害劳动者集体权利的措施或行为。雇主的不当劳动行为:差别级待遇。黄犬契约。拒绝集体谈判。控制干涉工会。工会的不当劳动行为 P446 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是指权利遭受侵害时,权利人得请求国家以公权力排除侵害,以实现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