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精选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精选五篇).pdf(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精选五篇)第一篇: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 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 xxx 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X 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情景导入时,X 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2、,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 作者简介上,X 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课文朗读上,重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课文朗读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学法指导,还采用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三、疏通文意,方式新颖 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
3、都能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晰 感知课文内容部分,x 老师的分析富有层次性,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显。五、品味赏析,设计科学 品味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总之,x 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该课诱导得法、点拨到位,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整堂课活实相济、精彩纷
4、呈,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现综合评价如下:一、厚实的教学内容。蚊子和狮子寥寥百余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空间有限,但冯老师硬是从这单薄的课文里淘出了厚实的内容:寓言知识介绍、寓言功用评价、寓言结构方法、寓言阅读技巧、寓言写作训练、寓言语言赏析。二、浓郁的语文韵味。这是一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的精品课。寓言的阅读与写作自不必说,单是在字、词、句、篇的领悟与解读上也细入毫厘、丝丝入扣,甚至连一个引号也能够嚼出不同的味道来。好的语文课不怕细,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干”是要细嚼慢咽才能出味的。三、丰富的激活手段。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参与度高低与否,是与教师激活手段的多寡密切相关的,冯老师在这堂
5、课上运用了引领、点拨、思辨、抢答、化解一系列激活手段,使得课堂活动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四、显著的教学效果。这堂课知识含量充足,教师引经据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广;学生理解到位,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既学到了寓言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寓言的写作方法,还学到了大师们对寓言的一些精辟论述。五、沉稳的教学风格。冯老师由于钻研教材透彻,又能机动应变,故而课堂上的他指挥若定,进退有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渐入佳境。避免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乱、“逼供”、挂漏等毛病。不足的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该强调的知识记忆没有强调,特别是大师们对寓言的精辟论述。白璧微瑕,此课仍不失为一堂
6、短文深教、细教、巧教的精品课范例。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 xxx 老师的学区中青年赛课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获益匪浅。对于 xxx 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析。xxx 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考试结合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他的优点就一一显现在我们面前:(1)课前备课准备充分,导课精彩 用“清风明月本无主,心闲便是其主人”诗句导入新课,引出“闲”字,并要求学生用“闲”造句。这个导课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
7、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导课可以总领本课内容与主旨,高屋建瓴,实在精彩,可见 xxx 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2)课堂环节完整、流畅,训练有梯度 导入课文后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xxx 老师热情鼓励,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老师教给学生简单的翻译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通翻译,有疑惑处圈点或举手回答,而后出示幻灯片“自我挑战”,落实关键词与重点句。指导与自读相结合,训练有梯度,把文言词句理解落到实处。(3)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导入课文后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疏通、翻译课
8、文学生再读思考: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们平常的教学往往把朗读和理解人为地分离开来,早自习就要求学生预习、熟读至背诵,然后再上课也许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但对于理解文意却存在问题。(4)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 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xxx 老师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2、为什么作者眼里只有竹柏并及时引入竹柏象征义;3、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并及时引入余秋雨及法国世界报对苏轼的评价。问题设计
9、虽少却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肯綮且游刃有余。纵观全课,xxx 老师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有深度、广度,教法灵活、得当,教师热情鼓励、及时点拨,学生参与度广,在基础不太好的班级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扎实有效,着实不易。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的一篇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表现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本节课采取了“文本细读”新教法,引发学生兴趣,课堂节拍张弛有道,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读促学。罗老师的这堂课整体安顿井井有条,层次明确:对文本重视全面细密,从字词的疏通,到朗诵的指导,写景句子的咀嚼及内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潜说的
10、一句话“徐徐走,欣赏啊!”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字来概述张岱的形象痴,并引导学生去文中搜罗哪些方面展现出张岱的“痴”。罗老师抓住文中的一个要害词“痴”解读全文以及张岱所要展现的爱国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国之思,祖国之痛。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痴”字展开,由情入理,逐层展开。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罗老师主要扣住“准、清、活、实”四个字。一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我认为罗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如下三个:1诵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2学习白描
11、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3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罗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比如,诵读课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目标一;学生理解课文后,进入课文重点问题的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标二;在男生读、女生读之后,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从而完成目标三。二教学思路讲究一个“清”字。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我觉得这节课课堂教学思路:品痴景,近看张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张岱(领悟)还原痴遇,演绎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张岱(触发),最后顺利到达终点。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
12、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罗老师先走进去,教学生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再走出来,教学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进去,重点教学生如何理解白描写法;再走出来,在难点处设置疑问,巧妙引导,终于让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三教学方法注重一个“活”字。把学生盘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搞活那么,这些都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罗老师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教学法等。其中孔子创造的启发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
13、,不悱不发。”1启发教学法的运用。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因此,罗老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她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2朗读法的运用。有道是:学文千法,朗读为本。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整个教学都是由“读”引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这其中有范读、有齐读,有男生读,有女生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次教学中
14、,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四教学有效要强调一个“实”字。课堂教学要做到实,还必须认真准备。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这节课罗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无论哪种风格,都应该以认真解读文本为基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然而,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个遗憾的艺术。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
15、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还有教学时间处理不妥当,前松后紧。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第二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二、默写 三、词语解释 四、课文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
16、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霄,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五、内容理解:1.整体感知:本文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理解性默写:总叙了富春
17、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的句子:“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听觉写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的句子:“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异水: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水流之湍急,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
18、比喻中,水之异尽现。奇山: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句触景生情,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6.本文写景的特点: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写景时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景时动静相结合;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马说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韩愈唐代
19、文学家。二、默写:祗辱 骈死 槽枥 粟 三、词语解释:1、食:食不饱(吃)食马者(通“饲”,喂)2、策:执策(马鞭子)策之(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3、其: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难道)其真无马(其实)4、能: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四、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 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
20、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五、内容理解:1、整体感知: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2、结构层次及理解性默写:第 1 段:写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第 2 段: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强烈谴责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 3 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辛辣的讽刺。食马者愚妄浅薄(无知)的具体表现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对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进行辛辣讽刺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全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全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 人才的人,食马者喻愚妄浅薄、不识人才 的统治者。、你认为作者主张怎样对
22、待“千里马”那样的人?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伯乐”对“千里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所以给人才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是当务之 人才不能被动地等着别人去发现,而应该抓住机遇展示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六、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本文结构虽然短小,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最后对无知的食马者给以强烈的谴责。第三篇:与朱元思书 风停了,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
23、游荡,随心所欲地随船所致,欣赏景色。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其间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
24、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注释 与朱元思书(1)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唳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 1982 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2)俱:全,都。(3)净:消散。(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从,顺,沿。(6)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
26、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并非实指,向东向西。(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8)独绝:独一无二。独:独特。绝:妙到极处(9)皆:全,都。(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3)急湍:急流的水。(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5)若:好像。(16)奔:
27、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19)轩邈(mi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22)激:冲击。(23)泠(l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25)嘤(y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
28、声。韵,和谐的声音。(26)千转(zhu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28)鸢(yun)飞唳(l)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戾,到达(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史事,这里指在仕途上苦心经营。(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窥:看。(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蔽:
29、遮蔽。(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昼:白天。犹:好像。(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35)日:太阳,阳光。见:看见 1 1通假字 转:通“啭”(zhun),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声。例句:蝉则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例句:窥谷忘反。2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今义:奔跑,飞奔。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戾 古义:至.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3一词多义 绝 奇山
30、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上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无 直视无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不)百 一百许里(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5特殊句式 省略句(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31、倒装句 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 互文 奇山异水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的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相关练习(一)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2按原文字形填空。风烟()净 直视无()急湍甚()负势()上 互相轩()嘤嘤成()()飞
32、()天 经纶()窥谷忘()横柯上()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 译 文:_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语意思。猛浪若奔:_ 嘤嘤成韵:_ 2第二段加斜体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
33、特点?_ 3第三段加斜体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_(北京四中网校)答案:(一)1pio tun lng zhun yun ln 2俱 碍 箭 竞 邈 韵 鸢 戾 世务 反 蔽 3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二)1飞奔的马 和谐动听的声音 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课文结构示意图 水:缥碧,见底清澈 游鱼:直视无碍清澈 急湍甚箭,猛狼若奔水流湍急,速度快 山;高山;寒树 互相轩邈,千百成峰山的陡峭,山多 听觉;泠泠作响,嘤嘤成韵,蝉叫不穷,猿啼不绝
34、视觉;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答:_ 答:_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鄞州区横街镇中学 许鹏浩【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3、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4、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
35、提纲,帮助学生背诵。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3、美点寻踪法。【教学步骤】一、导入 1、导入语:“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展示关于富春江诗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 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
36、 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 刘嗣绾)从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富春江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让我们看美文赏美景吧。2、作者作品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 篇,俱以
37、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注意字音、语速、语调,解决生字词。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富春江什么景色?试找出最能抓住景物特征的中心句。3、学生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翻译句子。三、精读赏析 1、四人一组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请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异水”:“清”和“急”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奇山”:峻峭 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
38、,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2、思考: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茑飞窥谷忘反”的感叹,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说说:如何描写景物?概括本课写作特色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
39、的图画;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四、拓展延伸 1、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相同之处: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
40、,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假想:如果你作为导游带人游览富春山水,你将怎样来有重点地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要求:A、紧扣课文大意,然后大胆加入想象 B、尽量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又要适宜口语叙述。C、选择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1、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作业本。3、预习五柳先生传 附介绍词: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水如染,山如削,峰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
42、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泷,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七里泷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峡”之誉。富春江七里泷全长 23 公里,分为“一关三峡”即“乌石关、乌龙峡、子胥峡、葫芦峡”,沿途有梅城古镇、双塔凌云、子胥野度、葫芦飞瀑、七里扬帆、严子陵钓台等名胜古迹,是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自
43、有一番怡然之“两岸画山相对出,一脉秀水迤逦来”。富春江小三峡就是以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人。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 1000 多名诗人不仅游历了富春江小三峡,而且还留下了 2000 多首传世之作。所以,富春江小三峡又被称之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七里泷上游有一道溪流从北岸汇入,这就是著名的胥溪,相传春秋时楚国伍子胥避楚平王谋害,逃奔吴国,后经此渡口吴国都城姑苏。渡口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个大字。此处江面开阔,悄悄寂寂,古道萦回,故名“胥江野渡”。“葫芦飞瀑”在七里泷南岸坌柏湾内。沿坌柏溪 500 米,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飞瀑
44、,瀑高百米,从陡壁直泻而下。壁间有一形似葫芦的石窟,瀑布先泻入葫芦口中,再从底部冲出,飞珠抛玉,直注深潭,腾起层层白雾雨花,璀璨濯目。第五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
45、”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
46、的富春江。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
47、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 了主语。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缥碧:青白色;缥,音pio。急湍:急流的水;湍,音 tun。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
48、邈(xunmi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l)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ln):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k)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2、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 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 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9、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清)急湍猛浪(急)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 1、抽查 2、集体背诵(二)品析课文 1、望文生景: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 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50、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望景生文: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富阳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