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44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 导致文言文翻译失分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随意翻译,仅仅是写出“大体”的意思,而没有得分点意识。所以,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字字落实的意识:在翻译之前,首先要标画出需要落实的各类词语,尤其是具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其次要观察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严格按其句式特征准确翻译;第三,还要通过理顺语境甚至全文协调好相关事理和语气,准确推断调整句意。最后,将上述各点依次落实到译文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隋书循吏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
2、,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
3、颎、杨素亦礼遇之。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5 分)(2)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5 分)解析(1)得分点:“素”,向来;“因”,借助;“数”,多次;“奇”,认为有奇才。(2)得分点:“疑滞”,犹豫拖延的事务;“辄”,总是;“评理”,评议处理。答案(1)那时齐王宇文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2)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参考译文】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
4、,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宇文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
5、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年,为官很有声誉。邺(北周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政绩是当时的第一。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吏百姓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到见解,暗里与事理相合。樊叔略很受皇帝亲 近信任,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二)宋史种谔传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 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
6、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鄜延副总管。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
7、易。”(5 分)(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5 分)解析(1)关键词:“所以”,指“用话”“用方式”“如何”;“报”,指“回复”“答复”;“易”,指“交换”。(2)关键词:“示”,指“给看”;“举众”,指“率领众人”;“南”,名词用作动词,指“南归”“南行”“向南去”。答案(1)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参考译文】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 青涧城。西夏酋长令 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
8、,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
9、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三)资治通鉴汉纪 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永初元年,封车骑将军,食邑万户,以定策功增三千户。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至于五六,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诏骘与征西校尉任
10、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 幕府,天下称之。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5 分)(2)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5 分)解析 翻译时需要注意得分点:(1)“辞让”,推辞谦让;“诣”,前往;“自陈”,陈述自己的请求。
11、(2)“坐”,因获罪;“自首于骘”,状语后置句,“于骘自首”。文言文翻译最主要的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答案(1)邓骘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躲开朝廷的使者,辗转前往皇宫,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2)后来任尚因克扣盗窃军粮获罪,被朝廷用囚车押着送交廷尉审理,邓凤害怕事情泄露,先向邓骘自首。【参考译文】永元十四年冬季,十月辛卯日,汉和帝下诏立邓贵人为皇后。邓贵人表示推辞,不得已,之后才即位。汉和帝每当想要给邓氏家族封官加爵时,邓皇后总是苦苦哀求表示谦让,因此在和帝生前,他的哥哥邓骘的官职都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自从和帝驾崩之后,邓骘兄弟一直住在
12、皇宫里。邓骘不愿长久住在宫中,一再请求回家,太后答应了这件事。永初元年,邓骘被封为车骑将军,享有一万户的食邑,因协助册立皇帝有功,增加三千户。邓骘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躲开朝廷的使者,辗转前往皇宫,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多达五六次,邓太后这才应允。这年夏天,凉部反叛的羌 人使西州动荡不安,诏书命令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率领五营士兵及各郡士兵共五万人,驻扎汉阳,以防备羌军进攻。十一月辛酉日,邓太后下诏,命邓骘班师回朝,留下任尚驻扎汉阳,负责各军的调度。永初四年,邓骘身居大将军之位,颇能推举贤能人才,他推荐何熙等人进入朝廷任职,还征召弘农人杨震等做自己的幕僚,受到天下人的称赞。邓骘的儿子侍中邓凤,曾
13、经给尚书郎张龛写信,叮嘱他郎中马融应在尚书之列。另外中郎将任尚曾经送给邓凤马匹,后来任尚因克扣盗窃军粮获罪,被朝廷用囚车押着送交廷尉审理,邓凤害怕事情泄露,先向邓骘自首。邓骘畏惧太后,于是剃去妻子及邓凤的头发向朝廷谢罪,天下人都称赞他。(四)魏书张蒲传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
14、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5 分)(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5 分)解析(1)关键点:喻,劝告
15、;“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是定语后置句,译为“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坐,无罪。(2)关键点:屡,多次;为,担任;称首,第一。答案(1)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2)张蒲属于谋臣的行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参考译文】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张蒲年轻时有父亲的风范,略微涉猎文史,因端正谨慎被赏识,担任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的太守,尚书左丞。泰常初年,丁零翟猛雀逼迫官民进入白涧山,图谋反叛。诏令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前往讨伐。道生等打算直接用军队攻打,张蒲说:“百姓跟从猛雀的原因,并不是出自内心,而是被威胁逼迫,勉强服从他罢了。现
16、在如果直接用大军攻打,官民虽想重返善道,却无路可走。又惧怕诛杀,一定聚集势力抵抗朝廷的军队,然后入山倚仗险阻,欺骗迷惑无知的百姓,这场变乱就难以处理了。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道生以为很有道理,详细地向皇上报告。太宗诏令张蒲到前沿阵地抚慰晓喻。于是有几千家投降,返回他们的本部,张蒲使他们都安定和睦。翟猛雀与亲信一百多人奔逃。张蒲与道生等追击斩杀了翟猛雀,将首级送往京城。世祖即位后,因张蒲清寒贫苦,妻子儿女衣食匮乏,就使他出任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用善人罢黜奸恶,政教风化普遍推行。始光三年在州中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官员和百姓为他感到痛心惋惜
17、。张蒲属于谋臣的行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被追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号为文恭。(五)明史马理传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卿,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正德九年举进士。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
18、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5 分)(2)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5 分)解析(1)“杨一清督学政”,应重点译出“督”,即“管理”;“大奇之”应重点译出“奇”,译为“惊奇”。(2)“阅十年”应重点译出“阅”,即“过了”“经过”;“复起南京光禄卿”应重点译出“起”,起用;“寻引年致仕”,应重点译出“致仕”,即退休,辞官归居;本句主语省略,翻译时应把主语“马理”补上。答
19、案(1)杨一清管理学政,见到马理与吕柟、康海的文章,非常惊奇。(2)过了十年,(马理)又被起用为南京光禄卿,不久以年老为由退休。【参考译文】马理,字伯循,是三原人。同乡尚书王恕在乡居住,讲学著书,马理跟从他学习,得到他的指教传授。杨一清管理学政,见到马理与吕柟、康海的文章,非常惊奇,说:“康生的文章,马生、吕生的经学,他们都是天下的才子。”乡试中举,进入国学,与吕柟及林虑马卿,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每天切磋学术,名震都城。正德九年考中进士。嘉靖初年,起用为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跪在宫门前争大礼。投入钦犯监狱,再次处以杖刑,夺去俸禄。多次迁升至考功郎中。原户部郎中庄绎,正德年
20、间首先引导刘瑾核查天下库藏,刘瑾败落后,被撤职,到这时上奏辩解请求复职。当政者交马理办理,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搁置了这件事。第二年,考核京官,罢免了张璁、桂萼党羽吏部郎中彭泽,张璁、桂萼最终取得圣旨把他留了下来。马理提升为南京通政参议,请求尽快辞职。在家住了三年,起用为光禄卿,不久告退回乡。过了十年,(马理)又被起用为南京光禄卿,不久以年老为由退休。三十四年,陕西地震,马理与妻子都死了。(六)宋史王庠传 王庠,字周彦,荣州人。父梦易,登皇祜第,力成父志,言于州县不听,言于刺史,言于三司,三司以闻,还籍没者三百五十五家,蠲岁额三十万斤。尝摄兴州,改川茶运,置茶铺免役民,岁课亦办。部刺史恨其议不出
21、己,以他事中之,镌三秩,罢归而卒。母向氏,钦圣宪肃后之姑也。庠幼颖悟,七岁能属文,俨如成人。年十三,居父丧,哀愤深切,谓弟序曰:“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相与勉之。且制科先君之遗意也,吾有志焉。”遂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蚤岁上范纯仁、苏辙、张商英书,皆持中立不倚之论,吕陶、苏辙皆 器重之。元祐中,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庠以宋邦杰学成未有荐者,推使先就,陶闻而益加敬。未几,当绍圣诸臣用事,遂罢制科,庠叹曰:“命也,无愧先训,以之行已足矣。”崇宁壬午岁,应能书,为首选。京师蝗,庠上书论时政得失,谓:“中外壅蔽,将生寇戎之患。”张舜
22、民见之,叹其危言。下第径归,奉亲养志,不应举者八年。母卒。终丧复举八行,事下太学,大司成考定为天下第一,诏旌其门。朝廷知其不可屈,赐号“处士”。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相与勉之。(5 分)(2)当绍圣诸臣用事,遂罢制科,庠叹曰:“命也,无愧先训,以之行已足矣。”(5分)答案(1)父亲因正直被排挤,母亲用手按着灵柩立誓,约定我兄弟长大成人追赠恢复父亲官职的时日,才允许回来安葬,我们要互相勉励。(2)正当绍圣众臣掌权,取消科举,王庠叹道:“这是命,无愧先父教诲,按他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参考译文】王庠,字周
23、彦,是荣州人。父亲王梦易,皇祜年间进士及第,尽力完成父亲的志愿,跟州县讲不听,就跟刺史讲,跟三司讲,三司上报皇上,归还籍没的有三百五十五家,免去每年规定应交的三十万斤盐。曾代理兴州太守,改四川茶运,设茶铺免除人民的劳役,每年税收也办理齐全。部刺史恨他的建议没有经过自己,用别的事中伤他,削除三级官,罢免回家后去世。母亲向氏,是钦圣宪肃后的姑 姑。王庠小时候聪明,七岁能写文章,俨然如成人。十三岁,服父丧,哀愤深切,对弟弟王序说:“父亲因正直被排挤,母亲用手按着灵柩立誓,约定我兄弟长大成人迫赠恢复父亲官职的时日,才允许回来安葬,我们要互相勉励。况且参加制科是父亲的遗愿,我有志于此。”于是闭门读书深入
24、研究经史百家书传注的学问,不远千里寻师问道,得到真谛回来。早年给范纯仁、苏辙、张商英写信,都持中立不偏不倚的观点,吕陶、苏辙都器重他。元祐年间,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举荐他,王庠因宋邦杰学成没有推荐的人,推辞让他先接受,吕陶知道后更加敬重王庠。不久,正当绍圣众臣掌权,取消科举,王庠叹道:“这是命,无愧先父教诲,按他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崇宁壬午年,参加书法测试,首先被选中。京城遭蝗害,王庠上书论述时政得失,认为:“内外蒙蔽,将发生寇戎的祸患。”张舜民见到上书,感叹他言论耸人听闻。落选直接回家,侍奉母亲、陶冶志趣,有八年不参加科举考试。母亲去世。服满丧期后又被推举入八行科,事情下到太学,大司成
25、考定天下第一,下诏表彰他的家门。朝廷知道他不可屈服,赐号“处士”。(七)宋书宗越传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领台队。随元景伐西阳蛮,因值建义,转南中郎长兼行参军,新亭有战功。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爽遣将军郑德玄前据大岘,德玄分遣偏师杨胡兴、刘蜀马 步三千,进攻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
26、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5 分)(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5 分)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无以:固定结构,没有办法;市:买;刀楯:名词作动词,提着刀和盾牌;当:抵挡;大意)(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逼:胁迫;略:掠夺;坐:因获罪;系,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尚方:监所;大意)【参
27、考译文】宗越,南阳叶人。本是河南人,晋时动乱,迁徙到南阳宛县。他父亲被蛮人杀害,杀他父亲的人曾到郡中来,宗越在集市上刺杀了那个蛮人,太守夏侯穆赞赏宗越这种为父复仇的心意,把宗越提拔为队主。(当时)有进行抢劫偷盗的蛮人,太守常常派宗越去征讨,每次征讨往往成功。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刘骏镇守襄阳时,让宗越作为扬武将军,统领台队。宗越跟随柳元景讨伐西阳蛮,因为正逢孝武帝刘骏起义讨伐元凶,宗越转任南中郎长兼行参军,在新亭立有战功。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鲁爽派遣将军郑德
28、玄进军占据大岘,郑德玄又另外派出杨胡兴、刘蜀率领一支有马军步兵三千人的部队进攻历阳。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八)晋书挚虞传 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也。父模,魏太仆卿。虞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佑者义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
29、。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引之以正,反之以义,推神明之应于视听之,崇否泰之运于智力之外,以明天命之不可违,故作思游赋。举贤良,与夏侯湛等十七人策为下第,拜中郎。因诏诸贤良方正直言,虞对曰:“臣闻古之圣明,原始以要终,体本以正末。故忧法度之不当,而不忧人物之失所;忧人物之失所,而不忧灾害之流行。诚以法得于此,则物理于彼;人和于下,则灾消于上。”后历秘书监、卫尉卿,从惠帝幸长安。及东军来迎,百官奔散,逐流离 鄠、杜之间,转入南山中,粮绝饥甚,拾橡实而食之。后得还洛,历光禄勋、太常卿。时怀帝亲郊外。自元康以来,不亲郊祀,礼仪弛废。虞考正旧典,法物粲然。及洛京荒乱,盗窃纵横,人饥相食。虞素清贫,遂以馁卒
3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5 分)(2)诚以法得于此,则物理于彼;人和于下,则灾消于上。(5 分)答案(1)讲诚信并且顺应天命,会使人福寿延长,违背这些,就会招致祸患。(2)如果能以法求取,那么在其他事情上就能以法治理;在民间人们相处和睦,在朝廷灾祸就自会消除。【参考译文】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父亲挚模,是魏国的太仆卿。挚虞年少时侍奉皇甫谧,才学广博,著述不倦。郡中选他做主簿。挚虞曾经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所保佑的是道义,人所帮助的是诚信。讲诚信并且顺应天命,会使人福寿延长,违背这些,就会招致祸患。所以凭借自身,
31、假托人事,用正道引导他们,使他们返回到礼义之途,在视听之外推举神明的应验,在智力之外崇尚否泰的命运,借以说明天命不可违,所以作思游赋。被推荐为贤良,和夏侯湛等十七人策选为下等,拜为中郎。于是(皇帝)下诏让各位贤良进献直言,挚虞回答说:“我听说古代圣明的君主,考究原始以求善终,体察根本以正其末。所以忧虑法度不当,而不忧虑人物失所;忧虑人物失所,而不忧虑灾害流行。如果能以法求取,那么在其他事情上就能以法治理;在民间人们相处和睦,在朝廷灾祸就自会消除。”(挚虞)后来历任秘书监、卫尉卿,跟着惠帝到长安。等到关东军队来攻打天子时,百官奔散,于是挚虞流离到鄠、杜之间,转入南山之中,粮食断绝饿得厉害,便拾橡子充饥。后来得以回到洛阳,历任光禄勋、太常卿。当时怀帝司马炽亲自举行郊祀。自元康(291)以来,天子不亲自郊祀,礼仪废弃。挚虞考证旧典,仪式用品果然有序。等到洛京荒乱之时,盗贼横行,人们饿得互相为食。挚虞一向清贫,于是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