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声声慢教学设计 课 题 声声慢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南渡为界两个不同时期词作的特点。2.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能力 目标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品析意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2.理解声声慢巧妙运用叠字、铺叙和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3.分析意象,以意象为核心进行情景式写作。情感 目标 1.理解李清照的人格精神。2.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怀,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重 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品鉴意象意境;体味诗歌情感;掌握表现手法。难 点 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理解,分析意象,以意象
2、为核心进行情景式写作。教 法 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学 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资料状元桥本课导学案、教案、课件。安排学生早自习预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国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主题的诗词比比皆是。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愁;有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愁;有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己之愁;有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愁;今天我们一起来
3、感悟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绵密之愁。二、基础知识 1、李清照(1084-约 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之一,“婉约正宗”。她的词“别是一家”,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2、人物生平(1)伉俪情深 公元 1084 年(元丰七年甲子),清照生。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公元 1101 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清照 18 岁。适东武赵明诚,时明诚年 21 岁,在太学作学生。时 间 经 历 内 容 风 格 南渡前 生活闲适,夫妻情深 自然风光 闺情相思 清丽婉转 南渡后 北宋灭亡,漂泊江南 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伤时念旧 怀乡悼亡
4、凄婉哀怨 公元 1107 年(大观元年丁亥),清照 24 岁。是岁起,明诚与清照屏居乡里青州。公元 1126 年(靖康元年丙午),清照 43 岁。赵明诚守淄州。夏,明诚与清照共赏唐白居易书楞严经。(2)家国之变 公元 1127 年(建炎元年丁未),清照 44 岁。春三月,明诚奔母丧南下。夏五月庚寅朔,赵构(康王)即皇帝位。秋八月,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之建康。冬十二月壬戌,明诚家存青州书册什物十余屋被焚。公元 1129 年(建炎三年己酉),清照 46 岁。二月,明诚罢守江宁。六月十三日,明诚驻家池阳,独赴建康。七月末,清照闻明诚病,自池阳解舟赴建康。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卒于建康,年 4
5、9 岁。清照为文以祭,旋葬之。闰八月,明诚遗留之书籍、金石刻并其他长物送洪州。十二月,清照寄洪书卷长物尽失。(3)晚景凄凉 公元 1131 年(绍兴元年辛亥),清照 48 岁。春三月,淸照赴越,卜居土民钟氏宅,书画砚墨五簏被盗。公元 1132 年(绍兴二年壬子),清照 49 岁。夏,清照再适张汝舟。秋八月,清照与张汝舟离异。公元 1134 年(绍兴四年甲寅),清照 51 岁。秋八月,清照作金石录后序。冬十月,清照避地金华,卜居陈氏第。公元 11511155 年(绍兴 21 年辛未25 年乙亥),清照年 6873 岁。清照表上 金石录 于朝,清照欲以所学传孙氏女,孙氏女谢不可。“才藻非女子事也。
6、”李清照卒,卒年不明,不能早于绍兴二五年,享年至少七十三岁。3、写作背景 本词是词人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之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词人由一位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成了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创作了这首词。三、朗读正音 分角色朗读:一名女生领读,女生合读,男生合读。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男合:梧
7、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四、意向分析 1、预习检查 找出意象原句及诗文例句;概括意象含义;分析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2、意向分析 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结论:酒是“愁”的象征。急风:怎敌他,晚来风急。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孔雀东南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可见词人处境凄凉,内心悲苦。结论:渲染悲凉气氛,衬托愁情 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书何处达,归
8、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雁声凄凉(内心凄凉)2、传信使者(思亲怀人)3、物是人非(亡夫之痛)4、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和颠沛流离之苦)结论:过雁象征离愁和思念。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刘克庄贺新郎 这里花衰喻人憔悴,正衬作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心无比凄苦忧愁。结论:女子憔悴的容颜。幽雅高洁。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9、;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一个古代弱女人,国破夫亡而漂泊,何其孤寂凄苦。结论: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衬托了词人无限愁苦和哀伤。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3、板书设计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添愁助愁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情感:国破家亡之悲 丧夫孤独之痛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颠沛流离之苦 五、情景写作 纵观全词,创意传情
10、出奇美妙,妙就妙在创设五幅画图来表现一个离乱女子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哀愁之情。请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仿照示例样式,用第一人称“我”描述作者构思的图画,再立上标题,然后概括写出离乱女子的悲苦心境。(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然后向全班展示。意思对即可)。示例:第一幅:陋室冷清图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神态),可眼前一片冷冷清清(环境),什么也没有,一股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心情),我坐立不安,彷徨无主,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离乱女子若有所失,低声呜咽、泣不成声。第二幅:秋寒风急图(秋寒独酌图)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
11、秋风啊!离乱女子疲惫叹息: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这愁太重了,心太凉了,酒入愁肠愁更愁,心里全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冰冷的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第三幅:旧雁南飞图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离乱女子茫然痛心:“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何其伤心!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看到雁过才伤心还是更加伤心?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叫秋天来了,里面写到“
12、秋天来了 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给我的感觉是雁过于天高气爽的中午时分。至于是孤雁还是群雁我觉得都可以,孤雁正衬她的孤独,群雁则可以反衬她的寂寞。个人感觉应是孤雁,因为黄昏时还下着雨呢,可见当时天气应该不是万里无云,大雁群飞的情景,一只受伤的孤独的大雁不就是词人自己吗?看到雁过更加伤心了,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可现在丈夫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传递他们情谊呢?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第四幅:秋花凋损图 我低
13、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离乱女子黯然神伤: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憔悴的是黄花,实际上是双关语,以花喻人属于正衬;憔悴的是人,黄花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乐景哀情,是反衬。不管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都是衬托出人已容颜憔悴,身心疲惫。第五幅:孤窗细雨图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像打在我的心坎里!离乱女子孤苦煎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六、总结评价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七、课后作业 背诵该词并完成李清照词两首课后限时作业。八、参考资料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乱世中的美神,梁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