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第二章 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第三章 诗经 1.名解 诗三百:诗经收诗 305 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6 世纪,大约 500 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
2、创作的基本手法。风雅颂:乃音乐分类。“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 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3)农事牧猎诗 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
3、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 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7)国风中的婚恋诗 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eg:幽风七月 郑风臻洧 抒发的是日常现实情怀,有的
4、交织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为平时自然的写实风尚。eg:幽风东山 周南关雎 4.影响:(1.)“风雅精神”现实传统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多数篇章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国文学样式的内容以日常性和现实性为基础。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2.)抒情诗传统 就抒情性而言,确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3.)比兴手法 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比
5、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抒情手法以及情景关系为主体的艺术特征。第四章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1.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2.左传文学特点(1.)叙事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周代编年体记事古史)/春秋是鲁国编年体 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记事着墨极省,往往一二短句记一事。(2.)语言上:朴素而精确,“简而有法”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一字褒贬。3.左传散文成就 一、叙事特点:广义上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叙事能力有惊人发展。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也运用了倒叙、预叙等手法。历史事件剪裁得繁而
6、不乱,叙事颇具故事性。叙事中和叙事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已知”等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理论评论。二、叙战特点:记录了春秋时代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写得精彩生动。战争篇章结构大都完整,战争过程描绘的井井有条。在思想上,喜欢叙说战前的事件,注重描述决定战争胜败的因果关系富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记叙时,很多时候不着力于战争的描写,而写一些战争中的所闻轶事,舒缓紧张的战争气氛。战争中细节生动逼真,颇具小说意味。三、记人特点: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以对话和人物行动表现人物,少有人物外貌、心理等
7、方面的静态描写。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展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四、语言特点:长于外交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婉而有致,有说服力。左传叙述语言省简、精确,言简意丰。4.国语,中国最早的国别体,旧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作。战国初期作品,名篇非出于一手。5.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著,其文章不成于一人,不作于一时,最后编次成书及命名始于西汉刘向。6.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战国策夸张铺陈,气势纵横,辞采绚烂,史料价值不如左传,但文学成就很高。一、人物形象刻画:细致传神、栩栩如生 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描绘人物性格更生动,较有立体感,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集中在一篇中的写法。传神的形态和细节。虚构人物的
8、言行和内心活动。曲折起伏的情节。二、语言特征:铺张扬后、气势充沛 工于进言,设法克服人君贵卿的漠视、拒听或逆反,使对方能听和听进说理分析。微言相感,针对对方特殊心理,以漫不经意之语点到要害,让其自忖自悟。巧说妙解,或巧在咬文,或妙在心计。善用寓言故事,轶闻掌故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道理于形象和故事。善用对偶、排比等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气势。第五章 孟子 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1.孟子 艺术特点(1)长于雄辩,灵活运营推理 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欲擒故纵,善设机巧,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长于譬喻,巧妙地深入浅出的论理。(2)先声夺人,辞以气胜,气势浩然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其
9、文章情感激越,有一种以气夺人的特色。喜用排比句,喜用相同的语气词,从音节上加强文章的气势。(3)语言明白晓畅,有精确准练 2.庄子三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3.庄子 艺术特色 庄子散文充满了浪漫色彩和抒情意味。浪漫色彩表现在大量的寓言、想象、虚构中。抒情意味则主要表现在诗化的语言和无拘无束的文体上。文体上寓言、卮言、重言的融汇运用,特别是大量运用寓言。想象诡奇,构思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有意追求奇特。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赋 1.名解:楚辞:“楚辞”在文学上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
10、种诗歌体,其特征为“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呈现了楚国的地方特色。Eg:屈原、宋玉、唐勒、景差。其二是指刘向编定的 楚辞 诗集,其中包括屈原、宋玉等楚人所作的楚辞作品,也包括汉代人模仿而作的拟骚辞。离骚: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即遭逢忧患,离,罹,遭遇;骚,忧患。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离,忧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解释为离别人的忧愁。当代学者推断为楚国歌曲名称,与“劳商”音近。2.离骚 艺术成就 p141-142(1)强烈的抒情性 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塑造。情感鲜明、强烈 语言鲜明璀璨,色彩华丽。结构呈流动感,在流动中回旋往复。(2)浓
11、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神话传说的创造性运用 想象奇饰的奇异场景,层见叠出。(3)象征手法的创造性应用 离骚 中的比兴把比兴与被比兴事物融为一体,具有象征意义。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1.西汉前期的政论文 特点:继承战国散文纵横的气势,又具有严谨的风貌。具有身在其中的热情。注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代表作家: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 2.西汉中期的散文风格 (西汉中期文章大体上由纵横驰骋转变为坐而论道)运用形象思维使其文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明事理。用铺陈的表现方法,广征博引。善于想象,以纯粹的虚构来表现某种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二章 西汉辞赋
12、1.骚体赋 汉初以骚体赋(骚赋)为主。骚体赋因屈原离骚而得名,继承楚辞的抒情性,铺陈的表现方法及其典型的楚语“兮”的语况。骚体赋的曲调以哀婉为主。2.贾谊 吊屈原赋(1)缘由:历屈原放逐之地,以骚体写成的哀悼抒怀之作。(2)内容: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世界,流露无辜遭贬的愤慨。贾谊主张“运浊世而自藏”,保全自己。(3)艺术特色: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形式整齐,多用“兮”字。在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的传统,抒写贵人失态,怀才不遇的感情。在表现手法上,善铺陈。3.司马相如 子虚赋 上林赋(二者又合称天子游猎赋)(1)子虚赋 上林赋两赋间隔十年,但内容连属,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篇。(2)司
13、马相如这两篇赋分别以诸侯、天子游猎为主题,而贯穿前后的是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位虚构任务的问答。(3)艺术特点: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劝百而讽一”的效果,欲讽先颂,导致讽劝失衡或说华美伤骨。4.王褒的洞箫赋是汉代独立成篇的乐器赋的奠基之作。也是咏物赋的佳作。5.散体大赋(典型汉赋)虚构的主客问答的形式,体制庞大。写法上,铺张扬后,大赋重状物,重铺叙,文采绚烂,词汇丰富。内容上,歌颂与讽喻,但“劝百而讽一”,以后汉赋大家多少带模仿色彩。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 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纪传体通史,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4、组成。2.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非凡的叙事才能 司马迁对历史上复杂的事情、人物以及人情世态了然于心,叙事精彩。不少篇章大胆设置悬念,极富有戏剧性。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只是在最后的“太史公曰”部分司马迁作为评论者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史记的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对于这种原因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略写。二、刻画人物的艺术 1.史记是以写人为中心的历史散文的里程碑著作,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2.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写人为主,以人明史,突出人物在
15、历史上的作用。3.(1)妙于选材,以小见大 司马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一篇主旨、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加以渲染。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2)通过矛盾冲突写人。司马迁常借助戏剧性的场面,把人物推动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表现其性格特征。(3)生动的细节描写。司马迁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有时候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画出人物的灵魂来。(4)鲜活的人物语言。司马迁善于通过鲜活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及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5)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篇传记中着重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
16、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形成名篇章之间互见详略,彼此补充的论述方法。第四章 东汉辞赋 1.班固两都赋(1)题解: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上下两篇。虚构“西都宾”“东都主人”两人物,通过对答结撰全篇。具有实际政治目的的作品,班固拥护东汉建都洛阳。(2)艺术特点:两都赋创新突出 打破了“劝百而讽一”的结构模式。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劝”“讽”均衡的布局。作者的主张、见解自然地融入东都各方面事物的陈述中。详略有致,别具匠心。西都赋笔墨集中在西都形胜,浩荡出游等方面;东都赋辅写兴礼作乐。作品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西都赋汪洋恣肆,华彩充溢其间;东都赋平正典实,法度风范随处可见。2.张衡二京赋 题解:
17、二京赋即西京赋和东京赋,为上下两篇,是张衡的代表。虚构“凭虚公子”和“安处先生”两人物。意在突出奢和俭的对比。艺术上有独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事项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3.抒情小赋 代表作(1)张衡 归田赋 抒情小赋作为与抒情大赋相抗衡的文体,始于东汉中期张衡的归田赋,(2)赵壹 刺世疾邪赋 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 1.汉书经四人(班彪、班固、班昭、马续)之手,三四十年成书,也称前汉书 2.汉书与史记的区别 史记与汉书各有长短 论历史观、散文语言,汉书逊于史记,司马迁“不拘于史法,不困于字句,发乎情,肆于心而为文”。;论体制整齐,为后代法,汉书优于史记,班固“言皆精炼,事甚该密”3
18、.王充的论衡 其宗旨是“疾虚妄”,文章风格是:平易流畅,通俗易懂。第六章 汉代乐府诗 1.汉乐府 “乐府”是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武帝-乐府机构的规模扩展、功能完善 成帝末年-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哀帝-罢乐府官,汉代再无乐府建制 东汉-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提供歌诗歌,”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2.汉乐府诗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汉乐府诗就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3.内容(1)诉说征战之苦 诉说战争的灾难与苦难,其为数不多的战争诗被赋予了普通的意义。“战城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十五从军征”(
19、2)贫民的悲苦与反抗汉乐府常常以家庭为对象表现贫民的悲苦。“孤儿行”,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东门行”“病妇行”(3)表现激烈直露的爱情与婚姻 婚恋主题在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主人公大胆泼辣、毫不掩饰的表达爱与恨。“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有所思”(4)表现忧生嗟叹和长生企慕 4.艺术特点(1)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意味的生活镜头,及时摄入原画。(2)环境气氛的营造 汉乐府环境气氛的营造,其景物描写常兼有比拟的功能,“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3)叙事凸显人物形象 注意人物的外部形象。叙事直接凸显人物形象,贴近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善用动作和语
20、言表达人物的特点。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质朴的语言形态 诗人的语言通常不加雕琢,直白的告诉人们所诉之事。诗中人物的语言也相当本色。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 1.古诗十九首题解: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 无主名的文人五言诗。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做,作者是多人。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文心雕龙标誉“五言之冕冠”2.古诗十九首内容 基本内容是围绕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展开。士人的官途坎坷失意 宦游子弟离家在外,目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夫妇朋友间的离愁怀思 身在他乡、无法消逝的思乡情节,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往往联系在一起。人生的无常之感 是人们将自身生命的短暂存在与
21、自然中永久地存在相对比,反而加深了自己的感伤和哀愁。3.古诗十九首艺术特点(1)长于抒情,感时伤怀,意切情真 按照情感的起伏节奏剪裁事实(2)善用比兴,含蓄蕴藉,委婉而深切 情景相生、物我相融的笔法,构成浑然圆润的艺术境界。(3)语言平易,浅貌深哀,语短情长 运用叠字,以抒发缠绵的肺腑之情青青河畔草 用明白晓畅又沉淀已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形成浅貌深哀的风格。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三国文学 1.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年号(196-220)文学史上的“建安”并不严格限于此二十余年,时间可向后延二十多年,至曹操去世(232)建安七子:孔融、刘桢、王粲、徐干、陈琳、朊瑀、应瑒 2.曹操(1
22、)曹操,字孟德,三国志魏志“外定武功,内安文学”,诗作不多,20多卷,有独特处。(2)诗歌创作情况:记事: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乱的事实,篙里行。述志:描写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游仙:借游仙主题慰藉生命有限、壮志难遂的情怀。(3)诗歌艺术特点、成就:题材上,所写诗篇都是反应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尤其善于从大处落笔,寄托自己的感慨和雄心。语言本色质朴,情感慷慨悲凉。体裁上,为以往僵化的四言诗注入了新的活力。3.曹植(1)曹植,字子建,曹丕之弟,建安诗坛的最高峰。曹植一生变化很大,但始终如一建功立业的愿望。(2)曹植的诗歌主题:在前后期不同的心境影响下,曹植诗歌发
23、生变化。前期志得意满,意气昂扬,踌躇满志 a 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白马篇 b 游宴、唱和之作公宴 后期有很深的苦闷,或直抒或婉曲表达。a 对自己和朋友遭遇的愤懑。b 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c 游仙诗。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Eg:赠白马王彪,后期代表作,长篇抒情诗,子建“愤而成篇”。(3)诗歌艺术特点、成就:诗品 概括曹植诗歌风格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的诗中倾注了浓烈的情感。曹植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有较高的追求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对后世诗坛影响深远。4.建安风骨 “风骨”:基于作品中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反复在艺术上表现的刚建特
24、色。关键词:忧时伤乱,人生短暂;政治理想高扬;壮志难酬,慷慨多气,个性特色。建安时期的诗歌能够忧时伤乱,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5.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齐王曹芳年号,只十年。“正始文学”的概念大约包括整个曹魏末期,自曹芳登基(240 年)始,大权旁落司马氏集团,到魏武帝司马炎登基(265 年)前。6.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何秀、山涛。7.阮籍咏怀诗(1)阮籍,“阮步兵”,诗以八十二首咏怀为代表。(2)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嵇志青峻,阮旨遥深。(3)咏怀诗艺术特点:阮诗内容主要是“忧生之嗟”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苦闷,抒写个人忧愤,揭发政治的黑暗,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Eg:
25、咏怀诗 其三十九,咏怀诗其一。艺术上,a“阮旨遥深”,抒其怨愤,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中倾诉出来,故风格隐晦曲折。b 继曹植之后又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重要诗人,而且完全摆脱了乐府诗的格调,用五言诗来歌咏自己。(朱自清诗言志辨)第二章 两晋文学 1.太康诗风(1)此时期的诗歌特征:“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2)特点表现为“清靡”和“繁缛”:“清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西晋文学作品缺乏骨力;二是指西晋文学较之先秦两汉,作品的厚重感减少了。“繁缛”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采华丽,注重雕饰;二是描写变得繁复;三是语言趋向骈偶化。2.左思 左思,字太冲,代表作三都赋 咏史八首。诗品称:“
26、左思风力”。咏史诗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3.特点:实则咏怀,借古人、史事抒己怀抱,作不平之鸣。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路。通过比兴和典故的运用,借古讽今,含蓄深沉。感情激荡有力,情调高亢,笔力矫健。4.玄言诗(1)东晋诗坛,玄言诗占主流。钟嵘诗品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2)内容与艺术特征:内容空谈玄理,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理过其辞,乏文学性,少情感,淡乎寡味。(3)影响:注重说理,开拓诗歌的新领域。崇尚自然,出现描写山水的诗句。第三章 陶渊明 1.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作品现存 121 首,梁萧统搜集整理编成
27、了陶渊明集。2.田园诗:中国文学的新题材 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归园田居其一 反映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描写劳动生活的内容,看重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最可贵的部分。归园田居其二 有些田园诗写农村的凋敝及自己的穷困。3.陶渊明的艺术特色: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将日常生活诗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深的诗味。情、景、事、理的和谐交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第四章 南朝文学 1.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年、谢眺。“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谢灵运 山水诗 登池上楼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山
28、水诗创作的得与失 得:(1)以大量描摹山水景物为主要特色,采用白描手法,给人清新明丽之感。(2)在艺术技巧上创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新”文心雕龙 语言上创造大量描摹物状的词汇。重视声色描绘,设色讲究。失:(1)词句显繁芜,往往“有句无篇”。(2)诗中保留着玄言佛理,形成“山水加玄言”的固定模式,缺乏浑融完整的意境。3.陶渊明、谢眺在表现自然美时有何不同?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1)从写意到摹象 陶渊明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谢灵运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遗余力的描绘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力图真实再现出来。山姿水态占据诗中主要的地位。(2)从启示性到写
29、实性 陶渊明注重言外之意,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谢灵运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运用精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说理明确。4.鲍照(1)诗歌内容:表现寒门压抑的痛苦,抒发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充满怨愤不平之气息。边塞题材,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绪。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哀怨凄怆。(2)诗歌特点:南朝情感最高亢的诗人 乐府旧题,自创风格。抒情浓烈自由,情绪高亢,气势流畅。风格俊逸遒丽、奇矫凌厉,善用奇特的想象和比喻。5.永明体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有意识运用声律规律写作的新体诗。永明体是从古代到近代的桥梁,对声律的规
30、定是永明体诗学的核心标志着近体诗时代的开始。6.谢眺 齐梁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永明体”最杰出的诗人。7.谢眺与谢灵运的比较 P382 8.宫体诗(1)“宫体”由萧纲倡导而兴起。宫体诗人指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后主及他们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如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新、等。(2)宫体诗的特点:就题材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9.南朝的骈俪文风 颜延之:典丽缜密,用典繁博。陶征士谏 谢灵运:写景状物,选字清新。山居赋 鲍照:调急韵险
31、,奇丽风格。芜城赋 登大雷岸与妹书 第五章 北朝文学 1.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2.庾信 字子山,集南北之盛,代表作拟咏怀(1)前期的作品特点 前期作品带有典型的南方文学特点。风格清靡,文辞富丽精致,注重用典。题材主要有咏自然之物,咏身边的物品和与女性有关的题材,有鲜明的宫体文学的印记。(2)后期的诗歌特点:以乡关之思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深,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2.名解:志
32、怪小说:志怪: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之事,虽然许多作品表现宗教迷信思想,但保存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怪小说素材是社会上流传的巫术灵验故事。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互相促进,其编纂适应了社会需要。3.干宝 搜神记:记载很多“古今神袛灵异人物变化”的故事。是继承先秦两汉以来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而又有所发展的一部志怪小说。尚处于萌芽阶段,记事简约,文字朴素。但也有不少优秀篇章,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离奇。4.刘义庆 世说新语 又称世说、世说新书 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依内容分为三十六门。5.世说新语 艺术特色:“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1)通过独特的言行举止表现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特点。(2)刻画人物表现手法多样 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运用富有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形态。(3)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