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 绝密启用前 2021 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句子是徐州黄楼“五省通衢”牌坊上的两副对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 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 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 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 A B C D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的书,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作不屈的斗争。B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的
2、创作手法。朱自清的春、茅盾的白杨礼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C 战国策是战国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D许多传统谦敬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还常常使用。比如,打扰别人说“劳驾”,请别人指导说“赐教”,称自己的文章为“拙作”,欣赏别人的文章叫“拜读”。二、句子默写 3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生当作人杰,_。(李清照夏日绝句)(2)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3)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两句后来被浓缩为成语
3、,比喻说话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6)你班拟出一期以“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你准备选取“_,_”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来歌颂君子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三、基础知识综合 试卷第 2 页,总 8 页 4根据语境作答。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的翅膀,在云龙湖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在你追我赶。那景致,纵是最 xin sh()的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在云龙湖,我的身心从未如此(A)。云龙湖的一树一水,一花一草,都如袅袅升腾而来的禅意,润泽着我,柔抚着我。我甚至能听到时间行走的步履声。在暖阳一深一浅的呼吸中,我屏气凝息,把云龙湖的一切都记
4、存心间。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气息的清新。像一位衣衫翩翩的歌者,举杯邀景,神色 yu xin()。我不禁艳羡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艳羡它们能终日与云龙湖相伴,守着岁月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飘飞的蜘蝶(B)。(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2)为文中 A、B 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宁静 安静 翩翩起舞 展翅高飞(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四、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渲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
5、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
6、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澶渊:古湖泊名。被:遭受,蒙受。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以 身 帅 之 与 城 存 亡 故 水 大 至 而 民 不 溃。试卷第 3 页,总 8 页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使民具畚锸 此人为具言所闻 C方水之淫也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D水虽复至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
7、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五、诗歌鉴赏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清
8、寒:这里指月光清亮。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选段一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试卷第 4 页,总 8 页 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
9、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选段二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
10、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那雪越下的猛。(选自水浒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1两段选文都写到了“雪”,有什么作用?12分析选文中的两处画线句。13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做得彻”,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来印证这一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11 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 14 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8.8 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2010 年的 9.67 年提高至目前的 10.75 年这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
11、大的优势之一。然而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人口红利”尽快转化为“人才红利”,如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试卷第 5 页,总 8 页 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华社电)(选自算清“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 年 5 月12 日)材料二 11 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12、国家。这次普查结果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 18.7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13.50%。2010 年至 2020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4.63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宁吉喆说。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魏玉坤/安蓓/邹多为)。选自 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
13、力解放日报 2021年 5 月 12 日)材料三 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万人,占 63.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 2.36 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 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 0.75 个百分点。“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宁吉喆介绍,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 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 4.93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 35%,其中流动人口 3.76 亿人,十年间增长近 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
14、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陆娅楠)(选自人口家底有了新变化 人民日报2021 年 5 月 12 日)14围绕人口变化,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中心分别是什么?15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16比较并分析下图内的两组数据,写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试卷第 6 页,总 8 页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汉风凛冽 陈应松 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錾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道,既是石刻,也是
15、石切。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 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温驯的牛和尖锐的犁它们可爱地耕耘着汉代的大地。留下了嬉戏的羊、飞翔的大鸟和栖居在屋顶及车轼上的神鸟,握锄的农夫和播种的孩子,炮鳖烩鲤的美食家,执桴击鼓、羽葆飘扬、嬉耍玩乐的艺人。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歌吟、吹奏和长袖起舞的仕女,留下了织布、纺纱、摇纬的农妇,迎宾的侍仆,下棋的闲客,烧烤肉串的饕餮者,背牛、扛鼎、拔树、伏虎的力士。
16、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来耜、引凤升天的炎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乘黄升仙的黄帝,青鸟为其衔食的西王母,在楼阙上亮翅的三足鸟和诡异的九头兽、九尾狐,以及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众神 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成为神祗的圣庙,成为诸神飞翔的穹窿。死亡像一场狂欢,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削去楚辞“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凄婉幽愤,生命不可终结,永远高亢存在,这澎湃烂漫的灵魂,精鹜八极、同气相求,犹如天地初创时的大典。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
17、大汉风景。什么叫汉唐气象?在试卷第 7 页,总 8 页 徐州,在我见到的汉画像石上,一个时代的伟大气魄和盛世年景如辎重和沉雷从天庭滚滚而来,撼人心魂。沧桑历尽,从荒野上挺立起来的石头,就像汉代,仍在遥远的地平线闪光。那些灵魂的仰望者,对天堂的渴盼是从神道开始的,石碑、石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牛、石羊,如仙槎,生双翼。至石椁、石棺、石阙、石祠笨重的石雕,因紧贴大地的独具匠心,而让其身轻似燕,飞入袅袅青空,冲破云烟,进入太虚圣境。脚下,仍是磅薄的汉家厚土。徐州,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汉起于小沛,大汉根在安国”。虽然汉兴起于楚,但两双是汉族自我确认的时代。她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膨胀高昂,其他
18、朝代无可比拟。她的开疆拓土,到达过河西走廊和南疆的沙漠深处。我想起“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的班超,这位以 36 人平定西域的杰出汉使,以强大的胆略和吸附力,收服了西域 50 多个国家。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砌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幕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代的丰碑。(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 年 11 月 29 日,有
19、改动)17概括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18品析下面的句子。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19第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探究作者以“汉风凛冽”作为标题的理由。21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龙形玉佩 绕襟舞俑 试卷第 8 页,总 8 页 七、作文 22写作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请联系生活,以“此中有
20、新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除诗歌外、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答案第 1 页,总 9 页 参考答案 1B【详解】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阅读各个选项可知,“兴秦汉”和“贯古今”都是动宾短语,“帝王都”和“神圣地”都是偏正短语,所以为一组,为一组,排除 AD;再从平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汉”“地”为仄声,所以均为上联,“都”“今”为平声,为下联;故选 B。2D【详解】A.孙悟空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猪八戒不能;B.朱自清的春
21、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使用的写作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是托物言志;C.刘向是西汉人,不是战国的;故选 D。3死亦为鬼雄 归雁洛阳边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示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默写时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并认真审题,书写时不要丢字、改字,注意易错词语的书写。本题中“归雁”“羌管”“寐”“蔓”“摇缀”“淤泥”“濯清涟”等词语易错。4(1)娴熟 悠闲(2)宁静 翩翩起舞 (3)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清新的气息。【详解】(1)娴熟:熟练。悠闲:闲适自得。(2)宁静:指平静、安静。安静:指安宁,平静,
22、鸦雀无声。答案第 2 页,总 9 页“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文中用来形容“我的身心”,故选“宁静”。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展翅高飞: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文中指蝴蝶的动作,用“翩翩起舞”合适;(3)动宾搭配不当,把“气息的清新”改为“清新的气息”。5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6A 7(1)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2)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8C【分析】5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该句大意为“
23、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故可断句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6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用法。A.均为“做,担任”的意思;B.准备/详细;C.正当/土地方圆;D.即使/虽然;故选 A。7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1)诚:如果,果真;塞:堵住;则:就;害:灾害,危险。(2)故:所以;既:已经;去:退去;益:更加;亲:亲近。答案第 3 页,总 9 页 8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C 项“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判断错误,是苏辙在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之后,主动写作的本文。故选 C。【点睛】参考译文:熙宁十年七月四日,黄河决堤于澶渊
24、,往东流入巨野,北溢出到济南,向南溢出到泗水。八月戊戌日,水到彭城边,我哥哥子瞻恰好为彭城守。水没到的时候,他就让百姓准备畚箕铁锹,集聚土石,准备好牛马的饲料,堵塞空隙,为抵挡洪水做准备。所以洪水到来,百姓也不担心。自戊戌日至九月十五日,水到城下的有二丈八尺,堵住了东面西面北面的门,水从城边到山边,大雨昼夜不停。子瞻身穿制衣,脚踏草鞋,搭帐篷临时住在城上。紧急征调民工和禁卒来进行防御,让百姓不得私下出去避水。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当洪水正盛的时候,漫无边际千余里,冲走房屋,毁坏坟墓,老弱被洪水冲走,强壮的狂跑,没有食物,最后干死在丘陵上的树木之上。
25、子瞻使熟悉水性的人驾浮船,装载食物来帮助这些人,因而得以脱困的人无数。水已经干涸,朝廷正堵塞澶渊,没有时间顾及徐州。子瞻说:“澶渊如果真堵住了,那么徐州就没有危险了。堵住堵不住,是天意,但不可以让徐州百姓再受洪水的灾害。”于是请求增筑徐州城,阻挡洪水的冲击,用木头堤保护的,洪水虽然又到,不能再危害徐州。因此,洪水退去后,百姓更加亲近。于是在城的东门修建大楼,用黄土粉刷,说:“土克水。”徐人互相鼓励。我刚刚入朝为官,登上这座黄楼,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于是写下这篇黄楼赋。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
26、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分析】9 考查诗句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句中并无“月 答案第 4 页,总 9 页 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
27、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10 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
28、意。“明年明月”抒发了诗人对明年相聚的期盼。“何处看”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哀伤之情,不知明年还能否与亲人相聚。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寒冷恶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2第一处:动作描写,运用了“取、挑、盖、戴、拿、拽”等动词,突出林冲的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第二处:语言描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林冲忍无可忍、丢掉幻想、毅然决然、奋起反抗的性格特点。13熬得住示例 1:当林冲认出调戏妻子的是高太尉的儿子高衙内时,举起的拳头先自软了。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示例 2:刺配沧州的路上,倍受两位公人的折磨,毫无反抗,在野猪林里,鲁智深要杀两个公人时,林冲为
29、其求情。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做得彻示例:火并王伦时,毫不手软,手起刀落,要了王伦性命。表现林冲不念旧情,大开杀戒,手段残忍的性格。【分析】11 本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作用。两段文字所写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故事。风雪之中,林教头因冷躲过一劫,离开草料场;又于山神庙听见陆虞候等人密谋,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从而 答案第 5 页,总 9 页 忍无可忍,出手杀人,走上反抗之路。所以王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时天气寒冷恶劣的情形,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2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第一处:“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
30、,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是对林冲离开料场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林冲的小心、仔细,突出其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第二处:用“林冲骂道”突出这是其语言描写,表现林冲在事实真相的冲击之下,这时候已经忍无可忍,他丢掉了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1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围绕“熬得住”“做得彻”,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答案不唯一。示例:熬得住在刚开始面对高衙内的欺辱、面对陆谦等人的从中作梗时,林冲为了前途忍了。甚至还花大价钱买了一把好刀,想要借此来讨好一下高俅。表现了他惧怕权势,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做得彻在南丰之战中,独战安德统军柳元、潘忠,五十余合后将柳元一矛
31、戳死。表现林冲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绝不留情的特点。14 材料一: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和素质)。材料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材料三: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或“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或“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15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16(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具有大
32、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断上升。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分析】14 答案第 6 页,总 9 页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归纳信息要点,需要抓住关键句。材料一:根据“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概括“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材料二:根据“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可以概括“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材料三:根据“从城乡结构看,我国
33、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可以概括“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根据“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可以概括为“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根据最后一段亦可以概括为“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15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材料二“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可以概括为: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
34、供给的压力。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16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分析图片中的要素。截止到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我国拥有人口为 141178 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 21836 万人,与 2010 年相比,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增长 5.83个百分点,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8930 上升为 15467 人。由此可见,近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依然在不断增长,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持续上升。同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因此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17主要内容:有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无数众神的
35、梦幻场景(或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或真实的民间生活和想象的神仙生活)。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答案第 7 页,总 9 页 18运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汉代英雄豪杰胆略和吸附力以及汉画像石的规模大、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由衷赞叹。19描绘了石匠们开凿狮子山楚王陵墓道的场景,引出写作对象楚王陵和汉化像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0原指狂风的猛烈寒冷,文中指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具有惊涛轰鸣的历史,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有膨胀高昂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突出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赞叹之情。语言形象,富有气势。21(图一)龙形玉佩为
36、盘曲龙体,遒劲造型古朴,线条圆润饱满,呈“S”形,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龙为汉民族的重要图腾,表现汉代的伟大气魄,代表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图二)绕襟舞俑为群舞陶俑,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造型优美,宽袖绕襟,姿态曼妙,线条浑圆饱满,栩栩如生。表现了繁华、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营造了歌舞升平的浪漫场景,体现盛世年景的汉唐气象。【分析】17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段,可知主要内容无数有现实生活的场景,根据段可知主要内容还有无数众神的梦幻场景。关于主要内容,段“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是一个极好的概括。根据段“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段“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
37、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可概括其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18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句式上看,这句话运用反问的句式。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如果没有如班超一样的英雄豪杰,那么汉代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失去了神韵。由此强调汉文化的璀璨,加上汉画像石的规模大、数量多,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发自内心的赞美。19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开头段中,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石匠们开凿楚王陵墓道的场景,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楚王陵和汉化像石,这样优美生动的文字,无疑会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第 8 页
38、,总 9 页 20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汉风凛冽”,运用了“寒风凛冽”的谐音形式,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凛冽”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这样突显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推崇与热爱。该题目语言形象,富有气势。21 本题考查延伸拓展。要注意观察两件文物的特征,同时结合文章中汉文化信息,作答。作答角度有“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个角度。图一为“龙形玉佩”,其造型呈“S”形,为盘曲龙体,造型古朴,线条圆润,是一件艺术珍品。从作品意蕴上讲,选择“龙”作为造型,显示了其别致的匠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了汉文化伟大的气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
39、精神寄托。图二为“绕襟舞俑”,从造型上看,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姿态优美,线条浑圆饱满,栩栩如生,是难得的佳作上品。从作品意蕴上讲,这是群舞陶俑,组合式的构图更显当时的繁华、富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年的繁华盛世。以普通舞者展示盛世繁华,很接地气,又极具艺术性。22范文:此中有新意 我 15 岁,今年初三,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又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爸妈很民主,我也很自律,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很小的时候爸妈就让我接触了手机,直到现在我还纳闷,爸妈怎么不担心我会沉溺里面的游戏,留恋里面的聊天,贪图里面的购物?可是我并没有,每次我拿起手机的时候,他们的话语就会萦绕耳畔:手机你利用好了,是你在
40、玩手机,你利用不好,是手机在玩你。知子莫若父,感谢爸爸这么信任我,从小学到现在,我用坏好几部手机,坏一个他给我换一个,毫无怨言,他知道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小学的时候,我感觉手机怎么那么新奇?弹指一挥间,色彩斑斓立刻呈现,应有尽有,无所不能。我用螺丝刀把它大卸八块去主动探究,于是我知道了硬件的电池容量、处理器、摄像头,也知道了软件系统版本、存储空间、分辨率。当然最后我是恢复不了原样,可是爸爸并没有生气,看到我这么顽皮,反而是会心一笑。疫情期间,感谢手机,感谢网络,众所周知,也不必多说,我们的课没落下,我们的疫情没扩散,我们的生活没改变,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而反观美国,充当世界
41、 答案第 9 页,总 9 页 警察,到处指手画脚,看不得你的好,你的强大,还主动发动贸易战,控制芯片,搞不垮人家公司就搞人家孩子,你是多么的阴暗,多么的无耻啊!通过手机我慢慢觉醒了,我们 5G 领先,航天领先,还有扶贫攻坚,什么“天问一号”探火,什么“北斗三号”导航,试问,还有谁?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百年前:一艘小船,一天短会,一个大党在此诞生,今天的中国,如你所愿。手机是我的最爱,我越用越娴熟,越来越离不开,看新闻,电影,课程;听音乐,美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考前,爸爸鼓励我:儿子,好好考,考完给你换一部新手机。我知道这部新手机还会是华为的,因为爸爸说
42、过:只要华为还生产手机,我们家就一直用华为手机。在 6 月 2 号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把手机系统升级到鸿蒙 2。0,真香。爸爸说华为的格局大,我知道此中有新意。我点头赞许,年轻的我们深知: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详解】这是一则命题作文。1.审题与立意。题目关键词有二:此、新意。此,这的意思。从题干要求当中可以看出,它指的是当今时代,指的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具体到一本书,一篇文,一部电影,一帧风景,一幅画,一个见解,一道菜的做法,一个文化上的创意,一点理念上的创新新意,指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是生活新面貌、新气象,新的生活态度和生
43、活方式。总之,文章要表达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变化,在这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2.选材与构思。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围绕“新意”做文章。可以写我们生活当中的新变化,也可以写人们思想上的新改变。可以说,“新”是发展,是美好,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因此文章可以写自己发现的平凡、普通中的“丰富、新意、发展、不断追求、美好、力量、精神、思考、探索”等。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我们的生活、社会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的意思。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既是“新”,就必然有“旧”,新旧对比,因此文章可以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写“旧”的陈腐、不合时宜来突出“新”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惊喜与改变。注意恰当地表达自己对“新意”的感情,做到叙议结合,或在描写中融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