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9847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

2、爱生活的情感。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四、设计思路:第 1 课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

3、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 2 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探究“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五、活动设计:

4、第 1 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创造情境,引入课题 1 温故而知新。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3出示课题。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1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论。2 营养的全面固然重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和吸收才是关键。3 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认识人体的消化道 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 flash 动画。3引导学生看图。1看 flash 动

5、画。2对照课本 P60 页图 3-5 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 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2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为什么要消化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2提出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物质?(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1阅读课本 P59 页相关内容。2思考问题。3回答。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的原因。怎样消化 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 P59 页图 3-4 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2提出问题:(1)这些

6、营养物质被什么分解?(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3引导学生看图 3-5 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4引导学生分析图 3-7 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5 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1 小组合作分析图 3-4 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并回答问题。2看图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3小组合作分析图 3-7,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吸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63 页内容,了解营养吸收的过程。2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儿?阅读和交

7、流 让学生先了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以激发学生探究小肠结构的热情。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 资料:体小肠大约长 5-7 米,直径约 3 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 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 200 平方米以上。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1分析资料后产生疑问: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2讨论: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3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4交流

8、、总结:(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小结与巩固 1播放“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 flash 动画。2组织学生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1看动画。2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通过看和创作表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 引发学生思考

9、: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第 2 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新课引入 设问: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3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描述:1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2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从学生较熟悉的已学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易被学生接受。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用 PowerPoint 和 Flash 动画展

10、示: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3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组织学生阅读、分析 P63 课文,设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别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观看后讨论、交流: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甘油和脂肪酸;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3胃和大肠也能吸收营养物质,胃能吸收

11、少量的水、无机盐,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三大营养物质,描述各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1使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探 究 暴 食 暴 饮 引 起 消 化 不 良 的 原 因 人的消化系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青少年暴食暴饮常常会引起诸如消化不良这样的消化道疾病。设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引出问题的探究 讨论后交流:拉肚子、腹胀、腹痛、呕吐、胃炎、胃酸过多等。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身边事作为话题,学生参与

12、热情高,主动性强。指导学生查阅 P67-68 关于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和 P69 关于唾液、胆汁消化作用的介绍,分析为什么暴食暴饮会引起消化不良。小组内讨论,尝试提出探究问题。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学习生物学,很重要的方法是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中往往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展开讨论,提出可能的假设,再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又能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开发了智力,获得了新发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视频呈现:1马

13、叮啉广告片段;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对问题 作出假设。对于问题作出如下假设:暴食暴饮,过量食物影响了消化器官的功能;暴食暴饮,过多的食物不能被有限的消化液全部消化;暴食暴饮,消化液被大量食物冲淡,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减弱;暴食暴饮,食物在口腔内未被充分研磨、混合;暴食暴饮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食物未能与胃液充分混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评价学生的探究设计。引导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糊的消化。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问题:各组设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淀粉糊都变蓝,什么原因?如何充分利用好手边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提出改进实验

14、方法,重新设计实验,在全班交流,再次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全班交流。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提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1取 4 支试管,分别编号为 A、B、C、D,各注入 2ml 淀粉糊;2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3向 A 试管内滴加清水 2ml,向 B、C 试管各滴加 2ml 唾液,向 D 试管滴加 1ml 唾液;4振荡,将 4 支试管同时放入约 37水中恒温保存 10min,同时取出 4 支试管冷却;5向 4 支试管中各加 2 滴碘液,观察 4 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A 试管内溶液变成蓝色,B 试管不变色,C 试管变成淡蓝色,D 试管不

15、变色。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唾液过少,或与食物没有充分搅拌,都会影响消化,也就证明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课堂 小结 小结、评价并补充:暴食暴饮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 2 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 4 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

16、。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1回顾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2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知识巩固,既体验了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懂得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第 4 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通过探究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17、2、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与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3)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2、教学难点: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导入新课】由一粒西瓜种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导入新课。小红吃西瓜不小心将西瓜子也咽了下去,

18、请你说说粒西瓜种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对照教材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先进口腔,经舌头搅拌和品味。学生:口腔里有牙齿。有切、撕、磨的功能,使食物便于消化。学生:口腔里还有唾液。教师:唾液是人体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消化的概念,消化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的物理性消化,以及因为唾液的参与,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的化学性消化。那么消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吸收)学生:然后经咽到达食管,再到胃。学生:胃里的液体是胃液,他们是胃腺分泌的。教师:很好。展示胃在人体中的位置(左上腹部),同时胃也是食物经过的最膨大的器官

19、。胃里的胃液是胃腺所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的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总结:(板书)口腔 咽 食道 胃 唾液 胃液 唾液腺 胃腺 教师讲述:当瓜瓜被摇晃了几个小时后,来到了一个拐弯口。接着又来到了一条长长的“迷宫”中,瓜瓜好不容易走出了迷宫,却又遇上了一个“岔路口”,一边是“死胡同”,于是瓜瓜选了一条宽敞的大路,只是这一路的味儿闻着不是太愉快。再经历了一断漫长的征程,瓜瓜发现自己实在太累了,于是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教师提问:从这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长长的迷宫是小肠。由肝脏分泌胆汁,由胰腺分泌胰液,都进入小肠。教师:完全正确。展示肝脏、胰腺和小肠的位置关系图。小资料肝脏所

20、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起到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使脂肪的分解作用加速。胰腺分泌的胰液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学生:小肠有皱襞和绒毛,内有的肠液。教师:肠液是肠腺所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过了小肠,瓜瓜似乎遇到了麻烦,谁能解释一下岔路口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是怎样选择的呢?学生:“岔路口”是小肠、大肠和阑尾。瓜瓜选择了去大肠,没去阑尾。教师:展示大肠的位置图及岔路口解析图。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口腔、胃、和小肠里的消化液,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肠里的消化液最多,消化能力最强。教师:很好。(板书)消化液消化能力强。这是小肠的重要特点。小肠还有哪些特点呢?

21、下面我们用实验说话。各位同学两人一组,一位同学负责根据实验的指导步骤和要求操作实验,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注意区分小肠的内壁和外壁。实验指导:1、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小肠内表面;2、放在盛水的培养皿中观察内表面结构;3、用手指抚摸小肠内表面并用放大镜观察。注意记录结果。实验开始。教师:好了,所有小组基本已完成了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结论是怎样的?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说看,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小肠内壁有皱襞和绒毛,表面很粗糙。教师:很好,谁能告诉我,这些皱襞和绒毛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中 展示两个裙子予以引导 学生: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小肠的表面积 教师

22、:是的,你真棒。(板书)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小肠表面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肠绒毛的结构图,结合以下图片,认为小肠具有适应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还有哪些?小组讨论。学生:小肠绒毛的壁、绒毛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教师:很好(板书)小肠绒毛薄、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壁薄 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学生:1、小肠很长。2、绒毛壁及血管壁都很薄。3、皱襞和绒毛增大了表面积。4、消化液消化能力很强。(板书)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瓜瓜最后能在大肠里一直这么歇下去吗?它将何去何从呢?学生:它将会从肛门排出体外 教师:是的。(板书)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23、肛门 消化道 消化 唾液 胃液 系统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腺 教师:瓜瓜没有被消化,是因为他的种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而这些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液分解。教师:瓜瓜最终没有被消化系统所吸收,那么其他食物会不会也像瓜瓜一样呢?学生:不会 教师:那么其他食物是如何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 63 页,仔细分析图 3-7,请每个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手中那份表格。要求:各自寻找答案组内核对讲解说服达成共识。一会,我们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组的商讨结论。表格如下:消化道 消化 吸收 口腔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基本无 咽和食管 基本无 基本无 胃 胃蛋白酶

24、()肽 少量()和()小肠 酶 酶 淀粉 ()()()大量水和无机盐 酶 酶 蛋白质 ()()()()酶 脂肪 脂肪颗粒 ()+()()()大肠 基本无 少量()、()和()比对各组的填写情况,生展示结果,师归纳。教师:对于消化系统来说,小肠只是消化系统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消化系统发挥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还需要其他各种消化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本课小结:这节课,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都已经认识了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过程的原理。但是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过多的进食是会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板书设计 第 4 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

25、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 唾液 胃液 系统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腺 二、唾液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蛋白酶 肽 蛋白酶 氨基酸 胆汁 脂肪酶 脂肪 脂肪颗粒 甘油、脂肪酸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省实附中 于立青 一、教学设计概述(一)设计思路概述 本教学设计尽可能利用各种亲身感受导入课堂,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上根据七年级上册学的植物的呼吸作用让学生回忆起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体除了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利用吸入的氧来氧化细胞内的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以便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本章的主要

26、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本教学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调查、分析资料、收集资料、动手测量、测算、取样等活动使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出呼吸道的作用,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积极参加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本章还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提高探究合作能力。(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

27、,说出呼吸道的作用;2.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3.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意义;4.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尝试了解并学会分析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过程和方法目标:1.调查、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2.培养探研能力及运用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力;3.提高自主合作、沟通等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呼吸在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关注环境中空气质量的自觉性。3.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呼吸运动的过程、原理。肺泡

28、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提高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3.科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对应的新课标:“教师应从生物圈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活动建议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三)教学框

29、架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人体的呼吸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 图片展示 资料分析 视频播放 实验动画演示 资料分析 动画 资料分析 图 1人体的呼吸教学框架(四)教学准备 表 1.学生调查表 关于当地空气污染原因的调查 调查人 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情况 原因 1 原因 2 原因 3 原因 4 原因 5 表 2.调查活动评价表 课题:小组名 评价项目 分值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制定计划(15 分)1、活动目的明确 5 分 2、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具体 5 分 3、任务分工明确 5 分 活动过程(

30、60 分)1、组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成任务 5 分 2、小组分工合作,愿意互听意见 10 分 3、查询资料、搜集材料手段多样 15 分 4、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15 分 5、收集的资料整理质量高、完整 15 分 成果(15 分)1 展示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10 分 2、现场答辩语言清晰,有条理 5 分 收获(10 分)1、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不足之处 4 分 2、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和对组员的希望 6 分 小组平均总成绩:总分 表 3.探究活动评价表 课题:小组名 评价项目 分值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制定计划(15 分)1、活动目的明确 5 分 2、活动内容、方法步骤科学 5 分 3、任务

31、分工明确 5 分 实施计划(60 分)1、组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成任务 5 分 2、小组分工合作,愿意互听意见 10 分 3、每个组员清楚整个计划和自己个人的具体任务 15 分 4、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15 分 5、每个成员积极参与成果整理 15 分 成果(15 分)1、展示内容符合科学、手段多样 10 分 2、现场答辩语言清晰,有条理 5 分 表达交流(10 分)1、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不足之处 4 分 2、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和对组员的希望 6 分 小组平均总成绩:总分 1.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2.课前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探究计划、实地考察、查找资料及制作调查

32、和探究结果汇报课件;3.制作或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作为信息技术支持;4准备实验材料和模型。(五)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教学环境:1.多媒体投影设备:便于教师、学生的电子文稿和教学支持材料的展示;2.实物展台:便于教师和学生展示作业;教学资源:1.教师制作的专题教学演示文稿:展示教学支持材料,明确学习要求;2.学生查找的资料:调查结果和资料收集、探究汇报的 ppt;3.学生学习评估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中的各项具体完成情况;二、课时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教学目标 目 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

33、纳总结的能力。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 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2.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1.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你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什么的开始?2.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组对比实验:甲用手捏鼻子,闭上嘴巴,乙用手捏鼻子张开嘴,丙不捏鼻子张开嘴,老师不捏鼻子闭上嘴做对照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和变化分析哪个人的动作最准确。问 题:呼吸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活动:播放视频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的视频。出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图,抢答各个部分的

34、名称,每位同学总结一张呼吸系统组成的图表。师生小结:教师巡视挑出最好的归纳图表用投影展示。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视频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学生独立总结的知识图表的展示来创造一个有竞争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更高的阶段。问 题:呼吸道的作用。学习活动:资料分析 P44。学习任务:1.呼吸道中的骨和软骨有什么作用?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3.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4.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 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5.

35、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6.你的父母对你吃饭时大笑有什么看法吗?为什么?7.你知道你的声音是从你的那个器官发出来的吗?四人小组讨论:难度大的有第 2 小题,可以播放鼻子的结构和功能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痰的形成也有视频播放和小品表演。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作补充。(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有限)气体进入肺的通气,使气体畅通(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能预热空气湿润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分泌的黏液清洁鼻毛、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还能杀死一些细菌能够发声师生小结:呼吸道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

36、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层层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获得学到知识后马上应用的成就感。对于难点,配合相应的视频和小品把难度降低,再通过学生的动笔总结本课的难点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明白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事实。同时通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来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环保意识。接着播放吸烟对人体危害的教育录像来告诉学生保护呼吸系统一定要保护环境空气的清新,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的自觉性。问 题:课件上展示本节习题。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设计意图: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分两课时)课时 2:肺与外界

37、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 目 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难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学环境:配有多媒体的生物实验教室。(二)教学过程 导 入: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问 题:呼气和吸气时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学生活动:观看肺的结构图并进行几个小实验。1.测 30 秒内你的呼吸次数,然后计算你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2.把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

38、吸气能感觉到肋骨和胸廓有什么变化?3.把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呼气能感觉到肋骨和胸廓有什么变化?4.感觉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实,通过测量胸围差来验证,三人一组完成下表并讨论思考题。表 4.让学生根据下表进行探究,并注意记录思考。测量胸围差方法 记录表 思考 拓展 受测者 身体 自然 站立。软尺围绕受测者胸廓,软尺下于胸前与乳头上平齐,背侧于两肩胛骨下角处。次数 1 2 3 1.呼气、呼气时胸围各有什么变化?2.不同人胸围差一样吗?为什么?3.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提高胸围差?深吸气 深呼气 胸围差 a.根据自己的感觉小组讨论推测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b.给出呼气

39、和吸气时膈肌运动的动画,引导同学们从左右前后上下的三维立体空间中来了解胸廓变化的原因,并通过相互补充来总结。教生总结:呼吸运动的概念及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测量胸围差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推测胸廓变化的原因,锻炼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问 题: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学生活动:谈生活经验并观察演示实验。1请会游泳的同学说一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有什么感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2仔细观察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思考下面问题:(1)模型中看到的

40、两气球代表什么?(2)橡皮膜代表什么?(3)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4)气球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学生讨论并通过模拟实验得出胸廓的变化和呼吸的关系。3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4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5学生小组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肌舒张(肋间外肌和膈肌)肺被动回缩肺中气体排出肋骨回落

41、;膈肌下降胸廓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呼气)肋骨上提;膈肌下降(吸气)外界气体进入肺胸廓扩大肺被动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呼吸肌收缩(肋间外肌和膈肌)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来让学生明白胸廓先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小导致呼气的呼吸运动原理,把看不见的呼吸运动直观化,通过老师进一步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气体的压力与体积关系的物理知识,降低难度。通过师生的总结给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更容易记忆知识,课后模拟膈肌运动模型的制作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掌握的更透、更牢。本节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了。课时 3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 通过资

42、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重点难点:1.重点: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难点: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及意义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的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谁能答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是否相同?(学生根据老师提示上册所学的植物呼吸作用联系到人的呼吸作用,推测出二氧化碳和氧气这两种气体的变化)但是推测是否正确要靠实验来验证。问 题: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什么变化?学习活动:学生演示资料分析实验,资料分析。1.老师介绍实验方法,找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演示实验,要求下面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

43、象是什么?(2)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3)在实验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2.学生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对比数据找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师生小结: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的差别。设计意图: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用演示实验来证明,最后再利用实验结论来帮助分析数据,降低了阅读图表的难度,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提出为什么。问 题: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什么呼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会有这样的差别?)。学习活动:看肺的图片,播放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动画。1.学生观看老

44、师出示的肺、肺泡及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图片。2.肺泡壁及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3.看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动画。4.吸入肺的氧气穿过几层细胞进入血液?5.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哪些结构才能进入肺泡?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分别给出答案,试着找同学起来归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6.进一步跟踪氧气的去路,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要运送给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动画),想一想,氧气最终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了?7.思考:我们的大脑细胞需要的氧气是沿着怎样的途径从外界进入到脑细胞的?(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师生小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设计意图:把学生看

45、不到的结构和交换过程用图片和动画展示出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图片从整体到局部,按顺序展示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先掌握整体再学习局部的学习方法,对于构建知识框架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生讨论最后一个思考题,把前两节的知识做了归纳和总结,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总结。问 题:课后练习题技能训练:测量肺的容积。学习活动:1.讨论或查资料完成课后练习。2.独立测量自己的肺容(课后完成)。设计意图: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会让学生获得应用知识的喜悦。四、课时 4 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 目 标:1.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尝试了解并学会分析当地的空

46、气质量状况。.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并增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难点: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播放两个对比画面,一个是吸烟者的场所,一个是森林周围,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比这两者的空气质量状况。思考生活在哪样环境中的人更长寿?(讨论并把课前调查的关于亲属吸烟情况的资料与大家共享)问 题:空气质

47、量影响人体健康。学习活动:播报新闻,资料分析,观看图片 1.请普通话好的同学以新闻播报的形式播报下面四则资料。资料(1):工作环境与健康;资料(2):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逐年上升;资料(3):工作环境与健康(展示吸烟者的肺和正常人的肺的图片);资料(4):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展示畸形儿的图片)。2.分析资料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下面讨论题。(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2)请你搜集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3)汇报课前统计的周围人一天有多少时间在室内生活,分析居室空气质量 与健康。(4)最近新闻上播报了一个奇怪的事情

48、,一位老人有两套楼房,却在外面搭棚住,声称自己的房内有毒气,你能帮他分析原因吗?师生小结:空气质量影响身体健康。设计意图:空气质量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创设学生平时经历的两种不同场合引入,再利用学生课前收集和统计调查的结果让学生把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在班上与其他同学共享。为了表达空气质量对身体健康影响之大,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郑重向同学们播报,引起同学们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思考应该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问 题: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学习活动:学习分析空气质量日报,看视频,汇报交流探究结果。1.学习分析空气质量日报;2.汇报调查结果,并填写调查活动评价表;表 1.学生调查表

49、关于当地空气污染原因的调查 调查人 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情况 原因 1 原因 2 原因 3 原因 4 原因 5 生生互动:学生对汇报组提出问题,并做出评价。表 2.调查活动评价表 课题:小组名 评价项目 分值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制定计划(15 分)1、活动目的明确 5 分 2、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具体 5 分 3、任务分工明确 5 分 活动过程(60 分)1、组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成任务 5 分 2、小组分工合作,愿意互听意见 10 分 3、查询资料、搜集材料手段多样 15 分 4、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15 分 5、收集的资料整理质量高、完整 15 分 成果(15 分)1 展示

50、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10 分 2、现场答辩语言清晰,有条理 5 分 收获(10 分)1、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不足之处 4 分 2、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和对组员的希望 6 分 小组平均总成绩:总分 3.小组讨论本地空气质量被污染的状况,总结发言;4.观看常见的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资料。师生小结:当地空气质量状况。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调查成果的展现。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了演示文稿汇报调查的结果,虽然每个组展现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充分体现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和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和评价,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