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江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9688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三江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三江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三江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三江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 年三江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判断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2、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3、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4、爱国主义只要求我们爱中国,并不要求我们必须爱社会主义中国()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各种能力()7、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8、道德是法律的补充()9、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仪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10、集体主义重视和保证个人的一切利益()11、职

2、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体现了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1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14、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15、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时根本冲突的()二、单项选择题 16、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两者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的基本精神。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3、 17、()是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原到则。A.团结互动 B.顾全大局 C.办事公进 D.集体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B.国际大形势 C.世界各国普适性的标准 D.西方国家的建设实践 19、对“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你的看法是()。A.是大学生普遍心理 B.我们就应该这样无压力地生活 C.是一种无理想信念的表现 D.人们应该对生活现状知足,不要追求太多 20、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创造奇迹。这说明()。A.理想信念能指引人生奋斗目标 B.理想信念能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4、C.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理想信念是风向标 21、()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A.法律的排他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公正性 D.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2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 A.人的解放 B.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C.公平正义 D.自由博爱 I 2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应该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其中,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是()。A.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 B.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 C.积极投身实践 D.扩大朋友交往范围 24、下列不属子新的国家安全观的有()A.

5、公民的人身安全 B.国防安全与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D.生态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 25、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A.社会影响 B.社会价值 C.社会地位 D.社会理想 2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的基本内容。A.爱国主义 B.两种精神 C.人文精神 D.中国精神 27、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置于“三不朽”之首。A.立言 B.理想 C.立德 D.立功 28、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导致()。A.

6、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享乐主义 D.共产主义 29、大学阶段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A.权力与法律 B.权力与制度 C.权力与享受 D.权力与义务 30、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所具有的价值.A.社会,他人 B.社会,自己 C.集体,他人 D.集体,自己 三、多项选择题 31、大学生要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主要是要做到()A.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B.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C.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D.树立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2、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

7、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美好前程 33、()是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A.学思并重 B.省察克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34、我国司法原则主要有()。A.司法公正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35、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构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省.自治

8、区.直辖市的人民政 fu 四、名词解释题 36、行政强制 37、道德意志 38、正当防卫 39、道德义务 40、人生态度 41、立法 五、简答题 42、培养白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儿方面着手?4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44、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5、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 46、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错 二、单项选择题 16、A 17、D 18、A 19、cC 20、B

9、21、B 22、C 23、C 24、A 25、B 26、D 27、C 28、C 29、D 30、A 三、多项选择题 31、A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BC 四、名词解释题 36、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予以强行处置的行为 37、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8、正当防卫: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39、道德义务:实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通过社会风尚习惯舆论和良知的约束或引导而形成的是依靠人的

10、内心信息自觉履行的道德责任 40、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41、立法:特定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五、简答题 42、答:(1)改善认识模式。A、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B、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其中包括:A、正确的人生观;B、高尚的品德修养;C、良好的心理品质;D、智慧和才能。(3)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A、注意自我形象;B、与人交谈;C、注意动作行为;D、把握对方心境。43、答:荣辱

11、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悲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浑逸为耻”44、答: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a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件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b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

12、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定的社会关系,通过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木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c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d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45、答:(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

13、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宫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 4类,110 多种行为。(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4)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5)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六、论述题 46、答: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

14、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一)确认和巩固作用 宪法作为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肯定要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确认下来,通过将统治阶级在各方面的意志集中表现为国家意志,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就政治方面来说,宪法的作用主要是确认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这既表现在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统治阶级权力的合宪性,任何侵犯这种权力的行为都属违完,因而可以依法予以追究;也表现在通过确认有利于巩固统治者地位的根本制度和统治秩序,规定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集团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方针等内容,巩固统治阶级的国家政

15、权。而且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不仅是国家权力得以运行的基本轨迹,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国家政权得以确认和巩固的基本形式。因此,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方式构成宪法的重要内容。同时,宪法对于国家的法制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宪法作为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不仅为国家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而且为国家法制的完整奠定基础。从经济方面来讲,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宪法对自己的经济基础又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宪法对于经济基础的这种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宪法规范确认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二是通过宪法规范,使特定的所有制转化为所有权,从而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

16、;三是通过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虽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不多,但它通过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而最终承认和保护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个人所有制,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则公开确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并且宣布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明确规定了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法律地位,以及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就文化社会生活而言。宪法通过确认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意识,规定国家统治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科学、文化,从而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职能提供思

17、想文化基础。特别是宪法通过规定国家发展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基本政策,以及公民享有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二)限制和规范作用 尽管宪法由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制定,因而是先有国家权力,然后才能有宪法。但既然从政治角度而言,宪法本身就是权利制约权力的结果;同时,虽然宪法的内容涉及众多方面,但基本可分为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两大部分,因此,宪法对国家权力并非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宪法的限制和规范作用,就是宪法对国家权力发挥作用的基本表现。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作用,是由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决定的。大家知道,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

18、当它可以不受限制地被运用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而国家权力一旦如此,其直接受害对象即是公民的权利。因此,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必须对国家权力予以限制。而且,国家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国家机构则是国家的物化形式,因而国家机构既是国家权力的载体,也是国家权力的组织者和运用者。而宪法则通过规定国家机构如何组成、这些机构有哪些职权、这些职权怎样行使等内容,把国家机构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作用是指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效地运行。任何国家权力都必须通过适当的形式才能实现,宪法则通过规定国家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和国

19、家结构形式等问题,使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实现有着稳定的轨道。(三)指引和协调作用 指引作用是所有法律规范都共同具有的作用,它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的导向、引路作用。法律规范通过明确而原则地昭示人们可以为某种行为.不能为某种行为。必须为某种行为,怎样为某种行为,从而使人们在行为活动中有明确的遵循。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当然具有指引作用。但宪法的地位和内容,却决定了宪法的指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就指引的行为主体而言,它既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也包括公民个人。也就是说宪法同时指引着国家行为和公民的个人行为。宪法不仪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国策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而且还规定公民的基本

20、权利和义务。这些规定即为国家和公民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二,就指引的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宪法规定的内容并不只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规定的详略或者抽象程度.1 会存在差异,但无不可以在宪法中找到原则、精神。因此,宪法指引的领域非常广泛。第三。就指引的效力米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第四,就指引的思想基础来讲,既然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那么宪法对机关、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指引,实际上贯穿着民主的基本精神,或者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正确指引,促进民主的真正实现。协调作用是宪法

21、对于整体社会的作用。如前所述,宪法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宪法通过调整各种社会行为,不仅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循,而且也使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形成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四)评价和宣传作用 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怎样,总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价值和效果。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其评价作用还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宪法评价具有广泛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

22、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而其他法律则不可能。第二,宪法评价具有集中性。既然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依据,那么宪法评价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评价。第三.宪法评价具有最高性。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它为依据,一切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性。同时,宪法不仅是评价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而且它还具有教育作用,它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通过总结我国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四件大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宪法正文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也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公民意识的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