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解读.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9435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解读.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文学活动长期担负着文化传承、语言教育、社会认知等使命,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在语文课程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并对该任务群的价值定位、学习内容及教学建议作了专门阐述,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自诞生以来首次以单列形式明确了文学活动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与要求。

2、一、内涵与价值:为审美学语文 2022 年版课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六个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存在多重对应关系,同时又各自具有特定的育人功能,在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语文关键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价值与定位,2022 年版课标这样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

3、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由此可见,本任务群的课程意义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根本意义在于为美好人性奠基 关于文学的意义,巴金曾深有感触地指出:“我永远不会忘记高尔基的名言: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对此,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这样认为:“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让我们看见更多的光明”。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中,就是因为它有利于人性的净化与升华。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文学正是以其鲜明的审美特性在净化与升华人性方面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毫无疑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4、任务群,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宝库。它以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以及优美、典范的语言,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的人性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在立德树人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正是通过它的审美内容和形式发挥着独特的、具有奠基性质的作用。(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有助于全面提升语言运用素养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智力成果。文学语言以民族共同语为基础,经过作家的精心加工、提炼而成,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语言代表了一个民族最高的语言成就,是民族共同语中的皇冠。相较于其它语言类型,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

5、。文学作品使用一切修辞手法,文学积极的修辞态度和语言的神奇魅力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无疑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言审美品质、增强语言表现力的重要途径。诚如曹文轩所说:“如果我们能透彻地理解文学的意义,就能拥有得体的、含义丰富的、生动迷人的、关于文学的语文课”。而这一切,都必须以文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根本。因为,文学语言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文学具有文化传承、语言教育、社会认知、审美熏陶等多重功能。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传统,文学创作必然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质,阅读与欣赏本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就是对本民族

6、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阅读与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其次,通过文学阅读,可以在文学作品构成的情景中超越时空限制,认识多样社会,理解不同人生,从而获得对世界的间接经验和认知。再次,文学饱含了作者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在阅读过程中,分享作者的认识与思考,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自然受到思想启迪与情感熏陶。最后,文学作为审美活动,作家在写作时总会将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富有意味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艺术表达具有强大的审美力。因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有助于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出现过文学与汉语分科的短暂实验,实验保护了文学教育的独立性,为文

7、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世纪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得到张扬,文学教育得到重视,但2001 版课标以及 2011 版课标都是将文学教育的要求放在阅读教学中,与语文学习的其他内容一起提出。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独立的任务群设置,并提出专门的任务与要求。这意味着文学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独立确立。随着该任务群的开启,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将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教学区别开来,对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将发挥更大作用。二、目标与内容:侧重于发展审美语言素养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贯串各个学段,其内容与要求螺旋发展,是阶段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

8、一。其中,小学各学段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规定如下:第一学段(12 年级)1.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2.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3.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第二学段(34 年级)1.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3.阅读富有想

9、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第三学段(56 年级)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

10、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4.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刻画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分析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包含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部分。在文学阅读方面,2022 年版课标对目标、范围、文体等方面作了具体描述,这样的安排视角丰富,不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发现自我,也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尊重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既有正确、健康的价值引领,也能真诚、切实地贴近儿童,最终以文学阅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

11、创意表达方面,2022 年版课标分年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第二学段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第三学段则是“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运用细节刻画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等。这样螺旋递进的要求,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也符合语言表达能力的一般发展规律。当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文学阅读是创意表达的基础,创意表达的经验又可提高文学阅读的质量,两者形成输入与输出、吸收与表达的关系,且在相互

12、回馈中螺旋提升。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容主题来看,各学段均包含了“革命文化”“人与自然”“儿童文学”等主题,第三学段还补充了“人与社会”主题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现列表作如下梳理:表 1“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主题与内容分析 分析以上学习内容安排,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注重层次性,学段要求螺旋上升 如在文学阅读方面,第一学段要求“阅读并学习讲述”,显然,这里的“讲述”属于起步阶段,要求是初步的;第二学段则要求“阅读并讲述”,这时的“讲述”已经属于基本习得水平,要求有所提升;再到第三学段,要求变为“阅读、欣赏”“讲述、评析”,这就有了批判性思维的含量,属于高阶思维的要求。总之,随着学段的

13、提高,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也在逐步递进。2.注重关联性,阅读与表达交织共进 如“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与“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之间,就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一方面,在主题内容上,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都紧扣儿童文学,强调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美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显然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这是创编儿童诗和有趣故事的关键能力,而围绕儿童诗和有趣故事的创意表达,则能反哺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加深其对作品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体认。3.注重实践性,在读写中提升素养 本任务群在内容表述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内容安排冠以“学习”二字,本身就体现

14、了课程的实践性理念;其次,在具体要求中,“阅读”“学习讲述”“诵读”“感知”“欣赏”“创编”“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学习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等行为动词,均从学生角度,直接提出具体的语文操作性要求,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落到实处。4.注重主体性,高扬个体生命价值“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学习运用细节刻画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在创意表达上,学习内容多次强调学生“自己”,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交流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体验

15、,描述自己的故事等,充分体现了创意表达的主体性特征,反映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本任务群中,“革命文化”类的文学作品被首先提出,且一以贯之地安排在各个学段中。这一设置,鲜明地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的理念。革命文化教育既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构成,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就内容构成而言,革命文化教育有其特殊的政治性和权威性;就育人载体而言,革命文化教育又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主体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革命文化教育在凝聚信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革命文化的精神谱系,

16、在教育载体上全维度推进,在教育机制上多策略赋能,最终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学语言实践活动中受到革命文化的洗礼和滋养。三、路径与策略:在审美语言实践中习得审美语言 2022 年版课标从三个方面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提出了教学要求和实施建议:第一条教学提示 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

17、,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条提示强调了主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需要打破原来单篇教学的习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在主题情境中展开教学。本任务群的主题情境,既要避免纯粹按照文学知识来设计,如作者、文体、题材、朝代、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叙事角度、结构线索等;也要防止简单按照文学类型来安排,如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而是要以统摄性更强、涵盖面更广的学习项目作为主题,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文学知识与类型、语文要素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贯穿始终的任务情境。如围绕“英雄赞歌”这

18、个主题,确立“我为英雄唱赞歌”这一学习项目,并创设如下学习情境:聆听英雄赞歌,体会作家笔下革命英雄的形象与精神,编写“十大革命英雄榜”;谱写英雄赞歌,选择自己最崇拜的一位革命英雄,将英雄事迹和精神写成一首歌词;高唱英雄赞歌,在音乐教师的帮助下,为自己的歌词谱曲或找曲,举行英雄歌曲原创音乐会。这样的主题情境,使单元学习的价值、目标、内容、方式更加清晰,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也更具有学习驱动力和吸引力。第二条教学提示 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

19、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条提示凸显了整合的学习路径与方式。就文学阅读而言,强调整合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在整合学习中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体会思想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就创意表达而言,鼓励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如笔记、海报、四格图文、脚本、连环画、思维导图、有声文、微博、微信公号文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意的表达者;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完整学习而言,同样需要关注相互之间的整合,文学阅读通过创意表达来检验、展示、鉴赏学习的收获,创意表达从文学阅读

20、中汲取精神营养、思维含量,从而提升表达的审美影响力和创造力。如积累梳理有关李白的一组诗歌教学,以“所有的送别诗都是表达惜别之情吗”为学习情境,引入李白的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首送别诗作为主题探究内容,带领学生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意蕴等角度切入,感受送别诗不同的情感色彩,进而体悟李白强烈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这一文学阅读过程中,不仅涉及情韵朗读、配乐诵读等常见的古诗教学方法,还引入表格梳理、诗图配伍等较为理性的梳理形式,甚至还有情景剧表演、唐诗素描等极富创意色彩的呈现手段,充分体现出文学阅读整合性的特征。第三条教学提示 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

21、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这条提示明确了评价标准与重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必须侧重于过程性表现。所谓过程性表现,就是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自信状态、语言运用水平、思维能力程度、审美创造品位。相对于终结性表现,过程性表现更加关注评价主体的差异性、评价方式的动态性、

22、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评价过程的情境性。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而言,无论哪个学段,都必须以“文学审美素养”作为评价重点,既有别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也区别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其中,第一学段重点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感受,第二学段重点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发现和审美理解,第三学段重点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领悟和审美鉴赏,各个学段都需要同时关注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但具体内涵和要求要注意体现层次性、差异性和梯度性。总之,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好高骛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成学生文学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以彭才华老师执

23、教的让古诗阅读牵手创意表达当童心遇上唐诗教学实录为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路径。一、童心读诗 师:(呈现余光中寻隐者不遇)同学们,这是一首现代诗(板书: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诗)那童子笑笑说 师父一早就上山去了 他身子一向好 也不全为了采药 要是我陪您去找 只怕我们先迷了路 师父却一个人回来 云,实在太深了 连樵夫也不想出门 不如且坐在这松树下等 让我去扫些松针来 给您煮茶 师:我看到有些人听着听着,就笑了。这首诗让你想起了 生:我想起了寻隐者不遇!师:(呈现贾岛诗寻隐者不遇)不错!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唐诗寻隐者不遇)师:这首诗的题目也叫“寻隐者不遇

24、”。他的作者则是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这首现代诗,正是余光中根据贾岛的诗写出来的。两首诗,一首出自唐代,一首则是当代,是不是让你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好玩儿吧!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生:诗里出现了童子、采药、云深这样的词。师:是的,好多原诗的语言、原诗的元素依然还在,似乎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板书:不变)。那么,有变化的地方吗?生:这首诗里说“要是我陪您去找/只怕我们先迷了路/师父却一个人回来”,这是贾岛的诗里没有的。师:嗯,没错!这样的变化,你感觉如何?生:挺有意思的。其实,也的确可能是这样的。师:是啊,云深不知处嘛。还有吗?生:这首诗还说“不如且坐在这松树下等/让我去扫些松针来/给您煮茶”。我觉得

25、挺好玩儿的。师:是啊,你们喝过松针茶吗?生:没有啊。师:(笑)我也没喝过。不过,味道一定很特别。这样的创意改变,你觉得怎么样?生:我觉得这样一改,就让人觉得唐诗不那么深奥了。生:我觉得这样的变化很有趣。师:是的,由唐诗变为现代诗,会有些新的解读、新的创意、新的变化(板书:变化),这些变化总令人会心一笑,或者暗暗称妙!像这样,提取一些重要的诗词语言、元素,再加上一些创意,在“变”与“不变”之间,创作出与古诗遥相呼应的现代诗,这种写法,余光中把它叫做“唐诗神游”(课件出示:“唐诗神游”)师:当然,“神游唐诗”的还有很多。比如,这一首(课件呈现唐代李峤的风)。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师:我们都清楚,这

26、首诗是个谜语诗,句句都写的是风,三秋叶、二月花、千尺浪、万竿斜,都与风有关。那么,有人怎么“神游”这首诗呢?(课件呈现诗歌不能怪风)不,这不是风干的,是秋天解下了树的叶子;不,这不是风干的,是春天让花开在了二月。冮水是自己想翻腾 才卷出了浪花 怎么能怪风?细高的竹自己想歪着站,怎么能怪风?不能把所有的账 都算在风身上。怪不得风脾气古怪,怪不得风四季无常。世上的风有多少,误解就有多少。风总是趴在冬天的大雪之夜 嚎哭,风的委屈有多大,哭声就有多大。师:快速读一读(自由读),你们能猜猜这首诗的题目吗?生:不是风干的。生:委屈的风。生:误解。生:不能怪风。师:哈哈!你“中奖”了!(课件呈现诗题不能怪风

27、)。说说,你怎么猜到这个题目的?生:我看到诗里两次写到“怎么能怪风”。生:是的,还有两次“不,这不是风干的”。师:看来,诗里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把一些想要强调的意思写出来了。而这个,是原诗的意思么?生:不是的,这首诗正好和原来那首唱反调!师:哈哈,好一个“唱反调”!这便是现代诗根据唐诗作出的 生:变化。师:是啊!当然,虽说是在“唱反调”,但,我们却依然能很清晰看到两首诗在遥相呼应,对吧?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第几小节?生:第一小节。师:真好!由唐诗到现代诗,有的在变,有的依然在诗里。看来大家都摸清了不少规律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王立春。她把这种写法叫做“古诗重述”。(课件呈现“古诗重述

28、”)师:我们再看看她的另一首诗(课件呈现诗歌缝)母亲手中的线,不仅是 缝补你衣服上的破洞,不仅是 让这个破洞,灌不进冬天的风。母亲没白天没黑夜地缝着,她想用那根线,把你的心和她的心,缝到一起。从此,你走到哪里,都连着母亲,和她的心疼。母亲只想用那根线,将你离去的长路 和家缝在一起。当你迷了方向,沿着这根线,就能回家。师:你一眼就看出这首诗来自 生:游子吟!师:是的。正是这首诗!她曾经排在“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十首唐诗”中的第一首。你们迅速猜出是游子吟,线索是 生:母亲手中的线!师:是啊,千百年来,正是这一个最常见最平凡的小细节打动了无数人!那么,你们能结合这些诗句,猜猜这首诗的题目吗?生:线。生:

29、母亲手中的线。生:缝!师:是的,就是这个“缝”!这首诗,真正与原诗意思相近的,其实也就是前面几行。你们一定发现,后面的都是围绕“缝”这个关键词展开的。例如 生:把心和心缝到一起!生:把路和家缝在一起!师:是啊,这样的表达,你平时见到过吗?生:没有。这种表达很特别,不过,我们能理解。师:是啊,虽然不多见,但是我们完全理解,并且一定还觉得这样表达特别好,对吧?生:真的很有意思。师:是的。这便是诗的语言!含蓄又巧妙,说到我们心里去了。来,咱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缝)师:好的诗歌,还需要好的诵读。大家这样读不行。诗,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是分行呈现的。来,咱们配上音乐(播放音乐),注意诗的分行,

30、注意语言的节奏 生:(配乐齐读缝)师:是的,这才读出了“临行密密缝”的深情,这才读出了“意恐迟迟归”的挂念!二、童心写诗 师:同学们,好玩儿吧?敢不敢也试试?生:好啊!师:来,咱们看这一首。(课件呈现送元二使安西)师:大家都很熟悉是吧。我们来重述这首诗,哪些是不能变的?生:送元二出使安西这件事不能变。生:王维在劝元二喝酒也不能变。生:地点是渭城的一家客舍。生:天气是雨后。生:是有柳树的。师:真好!同学们已经学会提取古诗中重要的元素了。其实,根据刚才的经验,我们也正好可以顺着这些元素,选择一个角度,或者说突出一种创意了!例如,我们可以用“再喝一杯吧”这句话为题目写出王维的不舍,或者,还可以有怎样

31、的题目或创意?生:我想到一个字,那就是“酒”!师:真好!你对刚才那首缝印象深刻。还有呢?生:我想到一个题目,渭城雨后。师:太好了,一下把我们带到了画面里。生:我想到的是“柳色”。师:好的诗意。大家听说过吗?古人说“柳”,其实就是想说 生:留!师:太棒了!柳,就是留!用“柳色”为题,有创意!我们就此打住,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创意!我们继续看这一首(课件呈现小儿垂钓)师:这首诗,大家同样很熟悉。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男孩正坐在青苔上钓鱼,茂盛的青草掩映着他的身子,有路人来问路了,男孩远远地招手示意,别打扰他钓鱼。你想到了怎样的创意?生:可以像寻隐者不遇那样,写出问路人的话或心思。师:活学活用。好

32、!还有吗?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字,“嘘”。师:哈哈,好一个“嘘”,大家都明白吧?继续!生:我也想到一个字,“哎”!师:有创意!好的,我们就此打住。大家拿起笔来吧,选择一首,开始写吧。注意,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可以巧妙“变化”的。(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师:(指名朗读自己的作品,相机点评)附:部分学生作品 1.酒 童心重述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白雨桐 渭城的雨,拂去了街上的尘埃。客舍的柳,焕发了它以往的神采。元二啊元二,再喝一杯吧,你将远去。走出了这阳关,就再也 喝不到这样的好酒;走出了这阳关。就再也 见不到我这样的老友。喝酒,喝酒 别走,别走 2.渭城的雨 童心重述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刘子曈

33、 渭城的雨,又下了,伴着青青的柳色,向你送别。渭城的雨,又下了。只想和你再喝一杯,一杯滴满泪水的酒。渭城的雨,又下了。你往阳关走,这么大的渭城 只剩我 一个人。3.这不能怪我 童心重述小儿垂钓 作者:朱芊羽 这能怪我吗?那位过路的路人使鱼儿跑了,这不能怪我。这能怪我吗?河边的青草摇摇摆摆,惊动了鱼儿,这不能怪我。这能怪我吗?风儿把水面吹的层层波纹,吓跑了鱼儿,这不能怪我。这能怪我吗?我只是一根鱼竿。路人、青草、风儿,都是它们干的。我只是一根鱼竿。这全都不能怪我。让古诗阅读牵手创意表达当童心遇上唐诗 是彭才华老师于 2019 年自主开发的课例。研读这个课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阅读与创意

34、表达”的课程内容,进一步把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一)提供优质文本,加工审美内容 文学作品堪称海量,不仅思想旨趣多样,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因此,只有阅读优质、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获得丰富而有益的滋养。文学文本的选择,既要凸显典范性、多样性和代表性,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案例中,彭老师巧妙地选用了一组有趣的现代诗文本,这些文本蕴含了学生所熟悉的古典诗歌中的某些典型元素和意境,但显然又是一组新颖别致的新诗文本。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古诗进行了新的创造,使诗歌具有了新的意境与趣味。这样的文学作品,沟通了古代和现代,像一场跨越时空的交

35、谈与对话,既是对经典诗歌的创造性转化,也是民族精神母题的时代表现与创意表达。无疑,提供这样的文学作品作为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是优质的,也是适宜的。(二)确立学习主题,创设审美情境 本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指出:“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是因为,主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文学文本的形象、情感和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综合信息资源、多样人生经验参与理解和表达,有助于融合各种阅读策略和学习方式。本案例中,彭老师以“让古诗阅读牵手创意表达”为主题,创设了“童心读诗”和“童心写诗”两个学习任务情境,并用“古诗重述

36、”这一极具审美特质的学习项目将两个学习任务情境贯通起来。在童心读诗情境中,学生由新诗反观古诗,体察古诗重述的基本特点和线索;在童心写诗情境中,学生由古诗演绎新诗,创造性地将熟悉的古诗元素和意象置于崭新的叙事意境中,实现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无缝对接。(三)协调多种策略,培养审美品位 文学阅读,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口味,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是必须为学生提供纯正的、高品位的文学文本;二是必须基于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文学阅读实践,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三是必须在文学阅读过程中锤炼学生的鉴赏、甄别和评价能力,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案例中,彭老师

37、提供给学生的是两类优质文本,一类是余光中寻隐者不遇、王立春不能怪风 缝等新诗文本,这是教学中的显性文本;另一类,则是与新诗文本有逻辑关联的古诗,包括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孟郊的游子吟等,这是教学中的隐性文本。学习这两类文本,教师采用了多种策略,诸如朗读、诵读、比较、评述等,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理解、审美发现、审美鉴赏,有助于涵养他们纯正的文学口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四)激发表现欲望,鼓励审美创造 文学活动是个性化创造活动,因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也应该体现这一特点。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式的运用,到阅读评价的实施,以及与文学表达有关的活动组织,都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个性化学习留出足够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表达。本案例中,彭老师提供的表达任务充满创意又富有趣味。学生要进行古诗重述,理解诗歌的内容是必要条件。此外,学生还需要找出诗歌中的标志性信息,并将其创造性地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毕竟古诗重述不等于古诗翻译,或诗意的重新叙述。作为一项创作活动,学生必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新的想象与创造。从学习效果看,这种古诗阅读牵手创意表达的课堂,让学生穿越古今,跨越时空,在小小的笔尖上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体会到文学阅读与创作的无限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