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9305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3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专项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再和明妃曲 欧阳修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

2、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凤凰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2【注】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

3、凰台。蛛煤:蛛网尘埃。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4有人认为本诗尾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4、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从开封通到扬州的运河。乘坐宫殿般大船南巡。如果周郎没有东风之便。二乔:指孙权夫人大乔和周瑜夫人小乔。5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甲乙两首诗产生的时代是()。A秦汉 B三国 C魏晋 D唐 6两首诗共同的风格特点是()。A悲壮慷慨 B质朴自然 C清新活泼 D理趣深邃 7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有推陈出新之处,你同意吗?请简析。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苏武庙 温庭筠(唐)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非甲帐

5、:此处意指汉武帝已死。茂陵:即汉武帝陵。此处意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逝川: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比喻流逝的光阴。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古祠”一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了浓郁的历史气氛,同时隐隐传达哀叹英雄后继乏人的情绪。B“云边”“陇上”勾勒出苏武流放北海时望雁思归的动人情景,不仅表达其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亦能表现其历经苦辛而不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C颈联对仗极为工整,以“去时”反衬“回日”,两句通过对空间转换的形象描绘,写出了苏武滞留胡地时间之长。D这首诗音韵和谐,写得

6、沉郁悲壮而淡雅自然,晚唐诗人好吊古抒怀,这与当时唐王朝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形势吻合。9诗歌尾联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半部分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B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 4 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C 颔联写作为帝王仪

7、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已去。D颈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都是从今昔对比角度发出的无限感慨。11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表达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垂虹亭 张孝祥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千里,鸥鹭亦翩翩。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舣(y)棹:停船靠岸。

8、商飙(bio):秋风。鸱(ch)夷西子: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携西施隐居于五湖(太湖),自号“鸱夷子皮”。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五年前曾游太湖,如今重来,见湖上水天一色,鸥鹭翻飞,风景如故。B面对太湖美景,词人在想象中仿佛置身水晶宫阙,成了驾驭长风的仙人。C词人凭栏长啸,以至“惊起壑龙眠”,想象和夸张手法强化了慷慨激昂的情绪。D范蠡是词人仰慕的榜样,因为范蠡不贪恋功名权位,退隐江湖,独善其身。13史载张孝祥“尝慕东坡,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这首词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述怀(节选)魏征 郁纡陟高

9、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5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注这首诗创作于魏征投奔唐朝之后,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残部之前,所以此诗又名出关。九逝魂,这里指旅途遥远而艰险。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关去山东之前,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虚写,想象了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B 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诗人要报其知遇之恩,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C九、十两句赞美重诺守信行为:诗人借此表达要像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侯赢那样践言而舍生。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

10、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景物描写意境雄浑,情感抒发悲壮而不消沉。15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离亭燕 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离亭燕:词牌名。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低亚:低垂。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词人鸟瞰金陵,运用比喻、拟人法,形象地写出此地秋日山水之美。B上片“霁色”紧承“碧天”,“

11、冷光”紧承“水”字,色彩明亮,画面绮丽,意境清幽深远。C“怅望”两句写了夜幕即将降临,词人因为光线暗淡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D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深而情厚,笔法冷峻,格调沉郁,有别于婉约派词风。17请给本词拟一个题目,并阐明理由。6 1D 2(1)“安能制夷狄”说明汉朝无法采取有效的安边御侮之策。“佳人”就在汉宫,身为汉家“天子”,连“耳目所及”的宫中“佳人”都“不识”,对于万里之外的“夷狄”,更是无法了解其强弱虚实。(2)“汉计诚已拙”是对汉朝的和亲政策的深刻批判。汉朝在军事上不能“制夷狄”,只能采取和亲政策,“汉计诚已拙”说明汉朝已无其他计策可施。(3)借古讽今。借汉朝王昭君

12、的故事表达对宋王朝每年向辽输送大量银、绢以求苟安的不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意在慨叹红颜薄命”错,应是意在表现对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和亲政策的批判。故选 D。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诗的前八句略叙昭君事迹,以“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二句一顿,将议论融入叙事之中,从而引起下文。接着,诗人便用反诘的语气把讽刺的锋芒指向元帝的和亲政策:“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意谓元帝对近在身边的昭君容貌之美丑都不能了解,又怎么能够运筹帷幄以制服万里之外的匈奴呢?“安能制夷狄”说明汉朝无法采取有效的安边御侮之策。诗人行笔至此,思潮澎湃,似乎尚不能满足于反

13、诘语气,于是进而直斥元帝和亲政策之拙劣,致陷昭君于不幸的境地。“汉计诚已拙”,一个“拙”字写出汉朝已无其他计策可施,蕴含强烈的讽刺和批判:在军事上不能“制夷狄”,只能采取和亲政策,以牺牲女子的幸福来换得暂时的苟且偷安。然而诗人的目的显然并不仅仅是议论历史,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古讽今。欧阳修“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的议论,与其说是批评汉朝,不如说是批评本朝,是批评宋朝软弱无能的外交政策,借汉朝王昭君的故事表达对宋王朝每年向辽输送大量银、绢以求苟安的不满。3B 4用典。照应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抒发了凤凰台繁华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拟人。“春风掌管”“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

14、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以景结情。尾句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错。颔联写眼前之景,数百年后,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了王谢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没有了门庭若市,冠盖云集的盛况,有的只是“江草合”、“杏花开”这色彩明丽,春意盎然之景。草木无情,徒然疯长,乐景之中不免心生世事沧桑之慨。此处是以乐静衬哀情。故选 B。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7 尾联“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意思是只留下李白曾写过诗歌的凤凰台,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只有谪仙留句处”指李白曾创

15、作诗歌登金陵凤凰台,属于用典,抒发了凤凰台当年的繁华已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春风掌管拂蛛煤”一句中,“掌管”“拂”把“春风”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最后一联属于写景,以景物描写收束全篇,属于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5D 6D 7观点推陈出新。传统认识上,人们都是否定隋炀帝,认为开挖运河,劳民伤财,多次南巡,奢侈无度,终遭灭亡。而本诗则写出开挖运河的交通价值,一个“赖”字说明河运功能的巨大。作者甚至用大禹治水之功来类比。关于赤壁之战,传统观点上,都充分肯定孙刘联合的战略,称赞周瑜和孔明巧借东风的智慧形象,而本

16、诗则反弹琵琶,指出如果周郎没有这个天时之便,结果必然相反。用“锁二乔”来揭示其失败的恶果。由此看来,两首诗都能辩证地多角度地认识史实,善于在史实中挖掘新的思想意义来启迪后人,充分体现了咏史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解析】5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依据“汴河怀古”中的“波”和“多”所押的韵一致,以及“赤壁”中的“朝”和“乔”所押的韵一致,由此可知,这两首诗属于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而格律诗是唐代以后才有的;另外,依据“汴河怀古”中的“尽道隋亡”可知,这首诗应在隋朝以后,依据“赤壁”中“周郎”“二乔”等内容可知,这首诗应写于三国以后。综合以上分析,这两首诗应产生于唐朝。故选

17、 D。6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依据第一首诗的题目“汴河怀古”及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特别是后两句“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其意思为“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作者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在提醒当时的统治者,不要走隋朝灭亡的老路,用意深刻;“赤壁”这首诗,作者借对历史遗迹及人物的思考,表达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特别是运用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这里作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

18、胜负写得如此蕴藉,极富理趣,寓意深刻。综上分析可知,这两首诗共同的风格特点是“理趣深邃”。故选 D。7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8 首先,第一首“汴河怀古”:诗中的“汴河”指的是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并且“至今千里赖通波”,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认为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但当时诗歌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因为隋炀帝开挖运河,劳民伤财,多次南巡,奢侈无度,终遭灭亡,所以这些诗歌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但作者在这里却一反常态。由此可见,作者在这首诗中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可谓“推

19、陈出新”。其次,第二首“赤壁”:对于赤壁之战,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场战役是孙刘联军共敌曹魏,加上周瑜和诸葛亮巧借东风,最后吴胜曹败,但作者在这首诗中,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如果当时周郎没有这个天时之便,结果必然相反,并且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作结,把战争的结果说的极其含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确有“推陈出新”之处。综上所述,这两首诗都能够辩证看待历史事实,在历史事实中提出富有新意的看法,给人以深深的启发,这也正是咏史诗的艺术特点和思想价值所在。8C 9尾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汉武帝追悼怀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苏武

20、的敬意,热情地赞扬了他的民族气节,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C.“空间转换”错误,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这是时间的转换。故选 C。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思想情感的能力。“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这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这种故君之思,是

21、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苏武的敬意,热情地赞扬了他的民族气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怀。10C 11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的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9 D.“都是从今昔对比角度”错误。本诗颈联“破

22、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不是今昔对比。故选 D。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意思是: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伤感惆怅。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

23、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12D 13从思想情感上看,两首词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从表达技巧上看,这两首词都是借古抒怀,借助联想想象,运用典故、夸张等手法,使情景有机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语言风格上看,两首词在遣词造句上都讲求刚劲有力,展现了典型的豪放派风格。【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因为范蠡不贪恋功名权位,退隐江湖,独善其身”错误。词人仰慕的是范蠡功成身退、游乐江湖;“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是

24、慨叹自己功业未成,却无奈退隐江湖。故选 D。1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诗歌思想感情、表达技巧以及语言风格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作品与苏轼名作的相似之处,解答此类题目宜从整体上把握作品,选取诸如思想情感、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风格特征等比较大的角度,而不宜拘泥于局部内容或个别词句。从思想情感上看:张词“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我没有完成但年的功业,只能退隐江湖。慨叹自己功业未成,却无奈退隐江湖。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两首词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从表达技巧上看:张

25、词借用范蠡的典故,“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千里”句夸张,“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联想想象;苏词借用周瑜的典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夸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联想想象;两首词都是借古抒怀,借助联想想象,运用典故、夸张等手法,使情景有机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语言风格上看:张词“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千里”“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与苏词“大江东去,浪淘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句刚劲有力,展现了典型的豪放派风格。1 0 14B 15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郁纡”等二句,从视觉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所以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古木”等

26、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来渲染旅途的荒凉凄楚。这四句形象地暗示出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直接抒情。中间四句诗人表示,虽然此去一路荒凉冷落的景象令人凄伤,旅途遥远而艰险,令人心惊,他也害怕路途的艰险,但他更感恩朝廷对他的恩遇。用典抒情。九、十两句中,季布、侯蠃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重视信义、不图功名的思想感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错。“既伤”二句既表现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艰险,个人也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故选 B。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手法、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融情于

27、景,情景交融“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艰险景况。“郁纡”等二句,从视觉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行迹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反衬出作者心情因任务艰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古木”等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来渲染旅途的荒凉凄楚。这四句形象地描写了古老的丛林里寒鸟悲啼,深山夜间猿猴哀鸣,构成了一幅荒无人烟,战乱留给人民的是一片凄凉。诗人把复杂的心情,都融汇到生动的旅途景物描写中,做到意境两浑,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2)直接抒情中间“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四句,既有对

28、出关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伤”二句既表现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艰险,个人也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伤千里目”是说远望心里伤感的意思。“岂不”二句的自问自答,显示出诗人胸襟的坦荡,更突现了他重意气、报太祖的知遇之恩。(3)用典抒情“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两句中,季布、侯赢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用典抒情,以季布、侯赢自比,表达了自己既然请缨就决不负使命的决心。“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视信义,有恩必报,不图功名的思想。“人生感意气,名谁复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重视信义、不图功名的思想感情。16C 17题目:金陵怀古、一带江山如画、金陵怅望;理由:(1)结合注解可知

29、,此次写作地点为金陵,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在天青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2)下片通过怀古,诗人独倚层楼,面对清秋寒日缓缓西下,内心无限怅惘。诗句融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深沉感慨。【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词人因为光线暗淡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理解错误,“怅望”两句写了夜幕即将降临,词人登楼远望,眼见太阳西下,想到渐衰的国事,而忧心忡忡。“无言”运用拟人手 1 1 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景中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暗示了词人对宋朝由盛到衰的哀叹感伤。以景结尾,意蕴无限,令人回味。不是因为“光线暗淡而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故选 C。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拟写古诗词题目的能力。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因此,既可以结合上片写景将题目拟写为“一带江山如画”,也可以结合下片抒情将题目拟写为“金陵怀古”“金玲怅望”之类的。一首词的题目,说明词的中心意思或者记述内容。考生若能结合词作的内容拟题,言之成理即可,做此题,可让学生参考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怀古之作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