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9289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1/4 兰亭集序教案 一学习目标:1 了解有关作家的文学常识;了解书序特点;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2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能够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3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作者的思想。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2.难点: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作者的思想。三教学课时:23 课时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2、。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背景探寻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 41 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他们聚会时列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二十多人赋诗,一共写了 37 首,编为一本诗集,即兰亭集。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就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的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

3、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之风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书写了一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在写作本文时是即席挥毫,所书文稿也成为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体知识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

4、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 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是古代惜别时的一种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古代送别多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也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学习过程:基础积累 一、字音辨识 癸丑()会稽()()修禊()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二、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_悟_通_晤_,_面对面_)三、一词多义 1 临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_面对,引申为阅读 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2/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2 致 所以

5、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情趣 专心致志 极、尽 听妇前致词 表达、表述 何意致不厚 招来、招致 无从致书以观 获得 3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行军途中的驻地 列坐其次 旁边 4 修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修书一封,以表敬意 著、撰写 5 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期限 业根,死期至矣 时日、日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 四、古今异义 1 列坐其次 古义:曲水的旁边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2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3 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怀里抱着。胸前

6、。心里存有。4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指文化或文人。5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五、词类活用 1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环绕 一觞一咏 喝酒 2 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3/4 齐彭殇为妄作 把 看作相等 3 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 看作一 样 4 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 六、特殊句式 1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判断句 3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宾短语后置句 4 不能喻之于怀 介宾短语后置句 5 当其欣于所遇 介宾短语后置句 6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句 7 虽无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句 二、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2):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生之乐的喜悦,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死之痛作铺垫。第二部分(34):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三、自主思悟 1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由。2 作者笔下的兰亭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明确:作者笔下的兰亭具有素淡、雅致的特点,写山,言其“崇”“峻”;绘竹,言其

8、“修”;写水,言其“清”和“急”。这些景物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点出兰亭周围的优美环境。3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是对天气的描写,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惠风和畅”正是对“暮春之初”天气的具体描写。启下,由“天”“气”而及下文的“宇宙”,又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及“俯仰一世”。这些地方都可见作者行文勾连过渡之绵密。4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有何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联系?明确:文章写兰亭景物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绿树成阴、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

9、,只有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是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5 从第 1 自然段用词简约、格调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明确: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第 1 自然段里用词,无论是摹山范水,还是描竹

10、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程度,真可谓“惜墨如金”。想那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芳、姹紫嫣红开遍?而此文作者之笔却紧锁浓香艳颜,些许不流注笔端,进入作者视角者,只在于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就是写那翠绿欲滴的树林、竹子,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弃其绿、弃其碧、弃其翠,极力造成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宴集,可以说是良辰美景之中的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从不过分表露,笔端的兴奋字眼从不轻易滑落,只在结尾处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但仍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可见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思想性格的体现。6 如何理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二字?明确:“俯仰”二字在

11、上文已见,这里用了它们的含义,表示过得很快。这里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间度过一生的问题,由此引发作者的感慨。8.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4/4 7 作者在第 3 自然段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是想写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有生之乐。为下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埋下伏笔。8 作者由乐转悲,看似突兀,却又顺理成章,为什么?明确:作者由眼前相聚的欢乐,推想到天下友朋相聚的情境:天下没有不散

12、的筵席,情随事迁,喜欢的会不再喜欢,拥有的会不再拥有,团聚的终要离散,幸福也会破灭,进而想到生命短暂,深切感悟到,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生命短促,自然规律不可逆转,由生离到死别,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心。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作者由乐而痛的情感变化应是十分正常的。9 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确: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同样,长寿与短命也不可相提并论。此句是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10理清思路,思考本文抒情为什么先乐后悲?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 1、2 自然段是

13、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周围的环境、宴会的活动内容、当天天气等,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 3、4 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宴集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11王羲之面对美景,先是快乐,继而悲痛,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怎么评价这种思想?文章对兰亭集会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暗

14、含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留恋。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批判,明确地表明了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虽短,但要活得积极有意义。他自己的一生也正验证了这一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遗产。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四、课文主旨 本文以淡雅清新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感慨。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五、写作特色 1 借题发挥,立意高远。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

15、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第三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2 写景、叙事、抒情的有机统一。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 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是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就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写景、叙事、抒情的有机统一,句句真切自然,极有情致,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