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晏子使楚》教案合集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关于《晏子使楚》教案合集6篇.pdf(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1 年关于晏子使楚教案合集 6 篇 晏子使楚教案 篇 1 现象: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晏子使楚一课中,晏子与楚王斗智,其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过程:师:晏子代表齐王出使楚国,楚王企图以侮辱晏子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因此,晏子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齐国的尊严。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段,思考: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楚王用哪些方法来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用一句话来回答。学生回答,教师列板书:楚 王 晏 晏 晏 子 结 果 第一次让晏子钻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只好开门迎接 第二次笑齐国没人才上等人访上等国,下等人访下等国只好陪笑 第三次笑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齐人到楚国便成盗贼只好赔
2、不是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第一次 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生:(哈哈大笑)师:晏子与楚王第二次斗智,请大家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二次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生:第三次 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水土不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水土不同)可见楚国是贼国。师:对,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
3、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再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当今世界,苏联解体,西欧动荡不安,中东战事频繁,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努力搞好国际关系,争取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有怎样的人才?生:(短时间沉默后)要有像晏子那样杰出的外交家。师:对,要有许许多多处惊不变,能言善辨的外交家,像历史上的晏子、诸葛亮,新中国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还要有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外交事务的接班人。自评:阅读教学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小学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
4、意识地促进这种发展。这段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的推理过程的分析,训练学生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晏子使楚教案 篇 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_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_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_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
5、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三)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四)教学难点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二、说学情 (一)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_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
6、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_,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说教法 (一)推导法: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二)诵读法: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
7、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三)剥笋法: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四、说学法 (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
8、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二)朗读与讨论: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三)再现与表演: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从总体感受
9、、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_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二)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要求是:移动式的一个三段论。)例:(1)狗国,开狗洞。(2)访问狗国,我得钻狗洞。(3)楚国是狗国。(三)具体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回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第一大段。(2)思考:当时的楚国是怎样一个国家?想象当时的楚王又是怎样一个国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板书:国势强盛、显显威风 2、整体阅读 (1)快速阅读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几招?(2)读后交流 (
10、3)讨论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读“只好”的三个句子。板书:只好,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 (4)再连读这三个结果,思考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小结楚王是步步退却,直到“赔不是”。3、赏读第一个故事 (1)一个依_国势强盛,霸气十足的楚王为什么会在最后向晏子赔不是呢?细读第一个故事,说说其中的原因?(2)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一句的含义。(3)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4)读好这个句子。(5)想象说说:当时接待的人向楚王报告时的情景。(6)齐读这个段落。4、赏读第二个故事 (1)见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对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应对的?细读课文。(2)交流汇报:理解:瞅、冷笑、严肃、装着
11、为难、拱了拱等句子。(3)重点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试说成语:遮天蔽日、挥汗如雨、摩肩接踵。(4)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5)课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既:A 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B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C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5、赏读第三个故事 (1)自学课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2)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3)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既: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楚国是个强盗之国。(4)结论。理解:“水土不同”一词。(5)个别朗读
12、。6、小结再现 (1)通读三个反驳的故事,你觉得晏子是怎样一个人。机智、善辩 (2)请你们合作表现,自由分组整备。7、表现深化 (1)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整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2)让学生说说:人们看完这个电视片你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结论也应该是多元的)8、课后作业。板书设计:钻狗洞 是狗国 国针 楚势下等人锋晏 强侮辱下等国反驳相 王盛对子 做强盗 风气差 晏子使楚教案 篇 3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重点字词.2.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领略晏子善辩的语言才能,感受晏子的爱国情怀.教学流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
13、了晏子使楚的文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出使楚国去领略晏子不凡的勇气和智慧。二.温故知新 这是一份同年级同学的作业,你能帮他批改一下吗?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王曰,何坐?:坐下(2)吏二缚一人诣王:禀报 (3)圣人非所与熙也:开玩笑(4)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答:只是叶子相像,其实味道是不同的。(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答:大王问:“为什么要绑人?”三、走进晏子,感受人物的善辩之才和爱国情怀 1.品味语言,感受晏子所遭遇的险恶情境 请学生圈点勾画能体现晏子即将面对险恶境况的词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14、 明确:背景:楚强齐弱,小国弱国的使者出使在大国强国有诸多的压力 .楚王有”欲辱之”的险恶心理 .晏子有”齐之习辞者也”的声誉 .楚王君臣密谋策划,毫无顾忌地藐视、侮辱晏子和齐国 以上种种都在增加了晏子的危险系数,晏子能否不辱使命,我们静心等待。2.品味辩驳之词,欣赏晏子的善辩之才和外交家的不凡气度 学生圆点勾画第二段中晏子和楚王和精彩对答,写出你的阅读心得 “视”:挑衅,目光中充满了对齐国尊严的藐视和对晏子的挑战幸灾乐祸而又得意洋洋 “齐人固”:楚王君臣将“一个齐国人”换成“所有齐国人”,从“固”字见其侮辱之意,这以意图羞辱齐国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逻辑漏洞成就了晏子。为后文晏子以其外
15、交上的机智,维护齐国的尊严做了铺垫。“避席”:显示了晏子作为齐国使者的郑重庄严态度,任何时候都不忘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婴闻之”留有余地,“得无”“耶”等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是对方难堪,已损坏两国之间的关系。“橘生淮南则为橘使民善盗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源于水土不同,环境不同,从而推理“人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结论。晏子以事物两相类比辩得水到渠成,足见其智慧。同时“民生于齐不盗”是对齐国人的褒奖,是对齐国的赞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入楚则盗”则是对楚王君臣的有力反击。“笑”:有楚王的自嘲、有尴尬、有懊恼,也有对晏子的深深折服。一“熙”
16、一“病”欲盖弥彰,把“侮辱”轻描淡写为开玩笑,是掩饰、是无奈,同时晏子的高大形象从楚王的感慨中折射出来。小结: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对楚王君臣的肆意侮辱,体现了一位使者的外交风范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不卑不亢的气节。3 对话晏子,说出真感受 晏子到底靠什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赢得了楚王对他的尊重?是智慧?是辩才?是个人魅力还是其他?请以“晏子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晏子的评价。(围绕晏子的机制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不卑不亢的气节出色的外交才能等)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的挫
17、败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特有的智慧与应变才能,同时了维护了齐国的尊严。面对蛮横自大的楚王,晏子为何表现的如此不卑不亢?因为他心系国家,心怀天下。纵观中国历史,许多文人墨客循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座右铭,抒写着人生的辉煌。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愤;陆游“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不正是志士们敢于担当,一切为国的爱国情感的诠释吗?与君共勉 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银的尊重的前提,爱国是活的别人尊重的基石,实力是最好的印证。晏子使楚教案 篇 4 【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2、学会本课 10
18、个生字,理解 17 个词语的意思。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教学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简介晏子。使什么意思?2、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我国首都临淄住满
19、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2、自学生字,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2、区别大(da)夫与大(dai)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3、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4、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四、学习 1、2、3 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20、)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2、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3、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4、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五、做作业本上 1、2 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2、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 4 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21、(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2、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3、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4、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5、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二、学习第 5 自然段 1、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2、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3、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
22、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4、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三、课堂小结 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智?(让学生自由发言。)四、作业本上 3、4 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2、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 6 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2、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二、深刻认识晏子 1、学习课文后,你喜
23、欢晏子吗?为什么?(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2、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第一段(1、2 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出国的晏子。(起因)第二段(3 至 5 自然段):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经过)第三段(第 6 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三、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三第 5、6 题。晏子使楚教案 篇 5 【教学目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
24、口才。【教学重难点】、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理清_叙述顺序。、理解晏子反驳的话。【教学过程】一、引入 用朗读引入,春秋末年,齐国派谁出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盛,想做什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那晏子出使的结果怎样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板书:不敢不尊重。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找到相关的句子,把关键的词句勾下来。楚王的用波浪线,晏子的用直线。板书:楚王晏子 、抽生回答,楚王是如何侮辱的,你找到了什么句子,你勾了什么关键词句?楚王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先读句再勾词。晏子的这番话是话里有话,你读一读,体会晏子的话中之意
25、。(板书话中之意)说一说,建议用上“如果就”。楚王听了之后,一想:如果让晏子钻洞,我楚国不就成了狗国了吗?所以怎样?(学生用朗读回答。)、楚王的.第一次侮辱被晏子击退了,真是大快人心,我把晏子说的话换了一句,让楚王不敢小瞧晏子。出示问句,读一读,都是问句有什么不同?反问是表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句是什么意思?晏子这样问行不行?晏子心里明白表面糊涂,你觉得晏子会怎样说那番话,谁来试一试。你体会到晏子的聪明了吗?板书:体会晏子的聪明 、分角色朗读,有关楚王的句子请、大组读,晏子的句子、大组读。(分角色读。)、第一次交锋可真是精彩,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三、学习
26、第四自然段 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晏子说临淄人多的话可是非常精彩,后来演变成了三个成语,你知道吗?当形容某处人多时就可以用上这些词。注意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上体会晏子的聪明。晏子的笑是假装表示歉意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掩饰尴尬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说了不生气。表演时要注意加上表情与动作。【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不敢不尊重 晏子 话中之意 钻狗洞 狗国 分角色朗读,评价 没有人 晏子使楚教案 篇 6 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通译全文 2、掌握“之”“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实”等古今异义词 3、体会晏子巧妙的外交辞令和内在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_的文言现
27、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点,体会晏子外交辞令的妙处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本单元都是围绕“爱国”二字展开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国古代外交家维护祖国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二、整体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确:晏(yn)子 习辞(c)者 缚(f)一人 酒酣(hn)诣(y)曷(h)枳(zh)(二)通译全文 1.请学生自己小声朗读课文,圈画疑难点并提问。明确:“曷”、“熙”两个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实”、“病”等含义易混淆的字词。2.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机抽点学生逐句翻译。提示:重、难点句子:(1)何以也
28、(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附:晏子使楚的参考译文及文言知识整理)三、文本研读 (一)回顾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体朗读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计谋;第二段详细描写了晏子机智巧妙地应对楚王发难的过程。(二)重点研讨课文第二段,思考三个大问题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发难的?针对晏子还是齐国,为什么?提示:找出原文原话,参照译文复述情节,注意各事件的先后顺序。明确:楚王和近侍先设计了一出戏,然后令官吏绑着一人从晏子面前经过并指称这个人是齐人且犯了偷盗罪,接着楚王在宴会上质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楚王针对齐国。因为晏子是使
29、者身份,是代表齐国出使楚国的。而且楚王问句中的主语是“齐人”,明显针对整个齐国而言,有意轻侮齐国。2.晏子是怎么回应楚王的?这种回答有什么妙处?从中概括晏子的形象。引导:回应包括动作和言语两方面。言语上,晏子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采用了何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明确:(1)动作上,晏子“避席而对”,展现出恭敬的一面。言语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枳作比,摆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并点明其原因是水土有异,然后转述当下“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最后反问楚王难道是楚国吗?表现出犀利的一面。(2)妙处:避席而对,有礼有节,令对方挑不出任何失仪无礼的不是。辞令上
30、,晏子采用类比的方法,以退为进,将问题推还给楚王,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认自己反取其辱,展现出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3)晏子形象: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热爱祖国,爱惜尊严。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么回答?(仅思考)提示:言之有物即可。(三)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叙述了晏子使楚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具体刻画晏子回应楚王非难的语言,塑造了晏子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积极维护祖国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让读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辞令之外体会到一种强烈而充盈的爱国热情和凛然正气。五、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二段;课外阅读本课
31、节选前的两段晏子小故事并尝试自主翻译(选作)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附:一、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
32、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二、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二)重点实词 晏子将使楚:出使 谓左右曰:对说 齐之习辞者也:习,熟练;辞,言辞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到尊长那里去 齐人固善盗乎:
33、本来 晏子避席对曰: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叶徒相似:只 (三)一字多义(之、为)1.之 (1)代词,它 楚王闻之:代指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婴闻之:代指下文“南橘北枳”这件事 (2)代词,他 吾欲辱之:代指晏子 (3)结构助词“的”齐之习辞者也: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 2.为 wi(1)介词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wi(2)动词 何为者也:做 缚者曷为者也:做 (3)表判断 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 3.其 (1)代词,他 为其来也:代指晏子 (2)代词,它们的 其实味不同:它们的 (四)古今异义(坐、并、其实、所以)4.使 (1)出使 晏子将使楚 (2)让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4、 (四)古今异义 1.谓左右曰:古: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今:表示方位的词 2.其实味不同:古:两个词,表示它们的果实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3.何坐 古:犯罪 今:表动作,与“站”相对 4.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疾病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析:,者也;者也;也;,也,都表示判断。2.宾语前置句 (1)何以也 译:用什么办法呢 析: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古代汉语常见语法,对应的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也”。(2)何为者也 译:“为何者也”,做什么的人 (3)何坐 译:“坐何”,犯了什么罪 (4)缚者曷为者也:译:“为曷者也”,做什么的人 3.固定词组 (1)所以然者何 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难道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