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8543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A 社会大变革 B 经济的发展 C 政治剧变 D 统治阶级的提倡 答案 A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全面”。B、C、D 三项都包含在 A 项中。故 A 项正确。2“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 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 孔子的“仁爱”思想 B 老子的“无为”思想 C 墨子的“尚贤”思想 D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2、答案 A 解析 材料“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以秦始皇为反面案例,讲求邻里和睦,主要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故 A 正确。礼让思想不能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故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墨子的“尚贤”思想,故排除 C。材料未涉及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故排除 D。3 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A 将孔子“仁”的思想扩大化 B 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C 宣扬“君舟民水”D 有利于维护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而孟子的“仁政”主张是

3、针对统治阶层提出的一种统治之道,因此“仁政”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范围有所缩小,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说的是荀子的主张,排除;D 项是“仁”的作用,排除。4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以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

4、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选 B。5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中“兼爱”等主张是墨家学派;是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体现公平公正;是道家学派,崇尚自然,清静无为;中“仁爱”等主张是儒家学派。故选 D。6 2017成都七中月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

5、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A 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B 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 C 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D 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关于“仁”“礼”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乱不堪,儒家学者游历各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A项是政治上的发展趋势,B项是经济制度的变化,D项是道家学派的主张,都无法体现题意。故 C 项正

6、确。72017威海期末 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争辩并不是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故 A 项错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纷纷主张富国强兵,希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因此诸子百家各自探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途径,故 B 项正确,C、D 项错误。8 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

7、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A 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 B 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 C 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 D 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 答案 D 解析 孟子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周朝中期以后世道衰微,歪理邪说横行,武力(国与国之间)、暴乱(国内)时有发生,大臣杀君主、儿子杀父亲这类严重事件也有发生。孔子害怕了,就把这期间鲁国的历史写出来,用于教育和引导社会。可见孔子作史书春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系,故选 D。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这体现了()A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匡正秩序 B 从

8、政者“身正”的社会效应 C 从政者应该履行教化的责任 D“正名”是稳定社会的条件 答案 B 解析 从政者自身端正,行为符合“礼”,即使不用下命令,人民也会效仿你,反之,你自己身不正,即使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你的,故选 B 项。“为政以德”“教化民众”,材料均未涉及,排除 A、C 两项;材料指的是“正名”之后要“正身”,即自我约束,为政者要正人应先正己,D 项不符合题意。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9、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答案 A 解析 注意抓住儒、墨、道、法各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再进行比对即可得出结论:儒家提倡“仁爱”,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与君子对应;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与侠客对应;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隐士对应;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与英雄对应。故选 A 项。11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

10、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答案 B 解析 从甲“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可以看出其符合道家学说“人必须顺应自然”;乙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礼”;丙符合墨家的“节用”思想;丁符合法家君主专制的学说。综上所述,选 B 项。122017宜宾期末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

11、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答案 B 解析 材料“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反映了春秋至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走向总结的趋势,而非其发展状态,故 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学说的地位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提及荀子总结百家思想和总结性著作的出现,但“趋同”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13 2016北京通州摸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解读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

12、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 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多,派别多;各派思想争鸣;继承、发展、融合(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解读:原因: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文化下移,私学发展。影响: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与之相比。它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解析 按照题干“充分、准确、完整”的要求,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时间上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末年,涉及的思想派别有墨家、儒家、法家、道家,相互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表明既有传承,也有彼此间的

13、学习与交流;按照“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的要求,原因上,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影响上,从当时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归纳。14 2016南开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未被中断,成为人类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在经历了外族入侵、朝代更替以及半殖民统治后依旧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其他古文明和社会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例如,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内部腐败和战场失利则断送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摘编自美 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 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14、格。”论语 材料三 在现代东亚世界,新加坡提出了“亚洲价值”,主要是指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价值体现。其被概括为五大原则:一、社会与国家比个人重要;二、国家之本在于家庭;三、国家要尊重个人;四、和谐比冲突有利于维持秩序;五、宗教间应互补、和平共处。摘编自吕元礼著亚洲价值观:新加坡 政治的诠释(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他古文明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历久不衰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两种治国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你如何认识它们?(3)有学者认为:“亚洲价值”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依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此学者的观点?答案(1)中断原因:外族入侵;内部政治腐败;军事失利。历

15、久不衰原因:长期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制度的延续性(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科举制的长期推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儒家思想的统一和包容;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答任意三点,言之有理即可)(2)理念:以法治国(“法治”)、以德治国(“德治”)。认识:两者都是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结合共治;当今社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现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言之有理即可)(3)理解:“亚洲价值”中强调国家至上、责任意识、家庭观念、和谐相处,这些都是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尊重个人的原则,是吸收西方文明的现代价值观。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内部腐败和战场失利则断送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归纳为外族入侵、内部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小农经济、政治制度、大一统、儒家思想的特征、地理环境、文字、度量衡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理念,依据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归纳为以法治国(“法治”)、以德治国(“德治”);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等角度归纳。(3)材料三五大原则中的一、二、四、五等四条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而第三条是不同于传统的、借鉴自西方的现代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