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6 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 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3、感受莲花高洁脱俗、正直廉洁的高尚情操,培养廉正廉明的品质。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的启示。教学难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
2、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家。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公元 1072 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2.了解
3、文体知识: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三 认识莲: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 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 b、准确停顿 c、饱含情感 2.节奏划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4、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疏通文意,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五深入课文,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明确:“予
5、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3.课文列举了几种花?并有何象征意义?明确: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六拓展延伸,能力提升: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学生间的物质攀比之风,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提示:学生自由谈。七布置作业:你喜欢什么花?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50 字左右)例如:兰花 兰花无论置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八、板书设计: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莲 牡丹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九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