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4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答案解析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1.【答案】B 【解析】A.缜(zhn)密;别(bi)扭;拂(f)面2.【答案】A 【解析】B.博奕博弈;C.灸手可热炙手可热;D.溃乏匮乏。3.【答案】C 【解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甄别:审查辨別(优劣、真伪) ,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语12句说的是马铃薯,应是辨别优劣,故选“甄别” 。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颜色,比喻人的某种思12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结合语境,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最终:最后,末了。因试验的结果
2、不可预期,因此用“最终”更恰当。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从试验的科学性看, “适当”的外延更符合语境。故选 C 项。4.【答案】D 【解析】A.成分残缺, “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 ”可改为“实施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 。B.不合逻辑, “前者”应改为“后者” 。C.成分残缺,可在“确保”前加“为” 。5.【答案】B 【解析】这里表现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的深思,而不是“绝望”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6.【答案】C 【解析】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3、 ” 。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 ,即“一” “二” “五”等技术。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7.【答案】A 【解析】强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 。8.【答案】D 【解析】A.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
4、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C.张冠李戴。 “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 , “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 。三、古代诗文阅读9.【答案】D 【解析】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指经过的时间。10.【答案】B 【解析】A.第一句话说的是不廉的人;第二句话说的是郭候,县“古之所谓廉者” 。C.两句话都说的是“古之所谓廉者” 。D.两句话都说的是“古之所谓廉者” 。11.【答案】C 【解析】 “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无中生有。 “古之廉者”淡泊寡欲,不为2 / 4物役
5、,故能廉俭自守。12.【答案】 (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 有所算计。(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13.【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 顺之初不服其说14.【答案】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 (白昼) ,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
6、,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1如刀,瘦瘠之至 。 “荒” “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 “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 “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15.【答案】 (1)不亦君子乎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兰泽多芳草(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松菊犹存(6)惟有幽人自来去(7)生长明妃尚有村(8)玉簪螺髻四、现代文(文学类、实
7、用类文本)阅读16.【答案】CE 【解析】A.“蒲宁就是明证”错,文中并没有蒲宁因贫穷而“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的表述。B.“古今对照的手法”无中生有。D.“比拟的修辞手法”错,应为“通感” 。 17 【答案】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18 【答案】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
8、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19.【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 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百闻
9、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 ,感受远方的魅力。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 意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 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3 / 4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一些细
10、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目睹,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头脑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足他对远方的向往。五、语言文字运用20.【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 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21.【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示例二:(
11、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22.【答案】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答案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六、写作23.【提示】本题属于隐喻类关系型新材料作文题,由现象与评述两部分组成。评述部分“其实” “正是因为”直指材料核心。参考立意:从喷泉和地下泉水关系的角度,谈“蓄积与迸发” “耕耘与收获” “过程与结果” “积累与成1功” “准备与机遇” “位置与价值” “先与后” ;抓住“人们”的看法,谈“平凡与伟
12、大” “局部与整体”2“静止与发展” “眼前与长远”等的辩证关系。文言译文: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 (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 ,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 (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
13、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 ,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 (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 (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
14、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4 / 4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 (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
15、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 (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 (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 (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