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线上教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线上教学教案.pdf(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 观察物体(三)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 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 到的立体图形。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 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或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拼搭 出不同摆放方式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 象思维能力。教
2、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生展示不 同的摆法。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二、新课教授 1.出示教材第 2页例 1(1)师: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应该怎样摆?(申请连麦)仅仅根据一面的形状无法确定立体图形。(2)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 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思考:余下的一个正方体为什么不能摆在上面、左面或右面?(申请 连麦)(3)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并且都用上,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 状不变,可以怎样摆?(申请连麦)同
3、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小结:已知物体从一面看到的形状和所用小正方体的数量,仍然 不能确定立体图形。2.出示教材第 2页例 2(课件)师:这是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通过这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再进行小结。(申请连麦)小结: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可以确定 立体图形的形状。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从三个方向观察
4、到的平面图,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根据给定的 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 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你还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仅根据一面的形状无法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已知物体一面的形状和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仍不能确定唯一的立体 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以摆出唯一 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观察物体(三)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从某一面或某几个面观察到的图形推断出立体图形。2.进一步熟练运用小正方体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让学生主
5、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习利用实物或 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4、在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 的小立方块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来摆物体。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学具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怎么推断它原来的形状?如 果给出一个或几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图形,我们又如何推断它的立体 形状?这节课我们来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 3页练习一第 2题(课件)(1)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思考如何摆这个
6、图形。(2)让大家判断是否正确?(申请连麦)(3)再给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让同学们根据两个面的形状摆一摆,能确定摆法唯一吗?(申请连麦)2.出示教材第 3页练习一第 4题(课件)(1)认真观察题目中的 10 个几何体,完成第(1)小题。(2)仔细理解第(2)小题,观察的正面形状,把该形状画在练习 本上,再根据所画正面形状,尝试用 5 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看看有多 少种摆法。(申请连麦)3.出示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7 题(课件)(1)组织学生一起动手摆小正方体,首先摆出从上面看的形状。(2)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的四个小正方形中填入数字,理解数 字表示的“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个数”的意思
7、。(3)如果想象不出来,就动手摆一摆,看怎样才能达到题目上四个 数字的要求。(4)以上两步都达到要求了,再从正面、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找出正确的选项。(申请连麦)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完成教材第 3页练习一第 1、3两题和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5、6两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因数和倍数(1)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因 数和倍数的意义。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
8、倍数。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算。(课件)(申请连麦)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在 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乘法算式表示 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自然数 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
9、概念(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 分为两类。生: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申请连麦)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相除,怎样才说a能被 b 整除?学生思考后回答:a和b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b 不为 0。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 a 能被 b 整除,我们就说 a 是 b 的倍 数,b是a的因数。(课件)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我们 就可以说 12是 2和 6的倍数,2和 6是 12的因数。(2)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发现了什么?(倍数与
10、因数是相互依 存的)(申请连麦)2.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 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A X B=C,A 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 是 6 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X 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因数和倍数,你掌握
11、了 吗?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 的因数。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因数和倍数(2)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体验列举方法的运用。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 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
12、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二、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出示教材第 6页例 2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 18 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 的因数有:1,2,3,6,9,18(申请连麦)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用乘法一对一对找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 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的因数有哪些?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
13、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 个 6。(申请连麦)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课件)教师小结(二)找倍数:1.出示教材第 6页例 3,我们一起找到了 18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 能找出来吗?(课件)师: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为什么找不完?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申请连麦)2.3 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
14、可以 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 是怎么样的呢?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1.完成课本第 7 页练习二第 1 题。2.完成教材第 7页练习二第 5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 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 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2、5 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掌握
15、2、5的倍数的特征。2、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 2和 5的倍数。3、经历自主探索 2和 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 2、5 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 出它是否是 2 或 5 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探索 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
16、中找出 5 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4)观察 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申请连麦)(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 5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 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课件)(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5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 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 5的倍数。(申请连麦)(7)过渡:学 习了 5 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说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 5 的倍数。(8)练一练:2.探索 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 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 2 的倍数可 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百数表找出 2 的倍数。(3
17、)观察 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申请连麦)(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 举例验证。(申请连麦)(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4.那么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结论: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课件)三、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 9 页“做一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2.思考:既是 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1.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同学们判断出它是 不是 5或
18、 2的倍数。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 2、5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整数中,是 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3 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掌握 3的倍数的特征。2、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 3 的倍数。3、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 理解 3的倍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
19、被 3 整除。4、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学会找 3 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 2 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申请连麦)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 2的倍数?哪些数是 5的倍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二、新课讲授 1.猜一猜:根据 2、5 的倍数的特征能否猜到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 10个 3的倍数。(课件)(申请连麦)3X 1=3 3 x 2=6 3 x 3=9 3 x 4=12 3 x 5=15 3X
20、 6=18 3 x 7=21 3 x 8=24 3 x 9=27 3 x 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申请连麦)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 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 还是 3 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 51 18 81 24 42 27 72 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 3的倍数,那 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汇报:如果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 3 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 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
21、3 的倍数,那么 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课件)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 3 的倍数。(申请连麦)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完成教材第 10 页“做一做”。指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出 3的倍数。(申请连麦)三、课堂作业 1.下列数中 3 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完成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的第 4、6 题和第 12 页的 8、9 题。(完成 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板书
22、设计 3 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质数和合数(1)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 合数。2、知道 100以内的质数,熟悉 20 以内的质数。3、经历质数与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 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你能找出 18,31,49
23、的所有因数吗?(课件)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申请连麦)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二、新课讲授 1.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 120各数的因数。(申请连麦)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因数 4,6,8,9,10,12,14,15,16,18,20(3)理解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师: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如果 一个数,除了 1 和 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课件)(申请连麦)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课件)(申请连麦)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 数来判断)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 14页例题 1:找出 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 100 以内的质数表?(课件)(2)汇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用筛选法排除。注意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
25、完成教材第 16 页练习四的第 13 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质数和合数(2)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相加的结果的奇偶性。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实践验证理 论思维。3、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 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
26、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 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 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 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二、新课讲授 1.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课件)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 礼品一份。(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
27、(2)结论:偶数+偶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申请连麦)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礼品一份(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是什么原因导致拿不到礼物 呢?(2)结论:奇数+奇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课件)(申请连麦)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一定会中奖。(2)结论:偶数+奇数=奇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课件)(申请连麦)2.验证规律 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独立完成后汇报发 现的奇偶数规律。教师
28、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申请连麦)3.回顾反思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比较小的数进行探究,现在我们用一些较大的数 来计算一下,看看结论是否成立。不计算,你能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三、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 1617 页练习四第 47题。(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 密的联系的。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课 题长方体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形成长方
29、体的概念,认识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3、发展空间观念。4、经历对长方体的认识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事物。5、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直尺。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 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图上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是立体图形。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课件)(申请连麦)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
30、、顶点。(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一摸,说一说。(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4)师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申 请连麦)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 后,上下,左 右。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课件)(申请连 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分为几组?哪些棱
31、的长度相等?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3)顶点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长方体有 8 个顶点。(课件)(申请连麦)最后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 个面?(三个面)(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课件)(申请连麦)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讨论:要知道长方体 12 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1.完成教材第 19 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 21 页练习五的第 1、2、3 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今天我们
32、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板书设计 长方体 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 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长方体有 12 条棱,互相平行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 8 个顶点。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高。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正方体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发展空间观念。4、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5、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33、系,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学准备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 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课件)(申请连麦)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生:都是正方体。(申请连麦)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说一说。
34、(申请连麦)3.集体交流。请学生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说一说: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课件)(申请连麦)学生: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学生:长方体 6 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 6 个面的面积 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学生: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 6 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 12 条棱也包括每组 4 条棱长度相 等;6 个面面积相等,也
35、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 们认为它是长方体。(申请连麦)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 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 师: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1.教材第 20 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 2122练习五的第 4、5、8、9 题。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 的发言进行总结)板书设计 正方体 正方体有 6个面,都是正方形。有 12 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 课 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
36、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经历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4、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体会数学知 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 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申请连麦)2.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 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课件)(申请连麦)二
37、、新课讲授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 交的棱剪开,得到长方体展开图。(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正方体展 开图。(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 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课件)(申 请连麦)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38、,经常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举例 说明。出示教材第 24 页例 1(课件)师: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生: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申请连麦)师:怎么求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呢?(课件)生: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 个面的面积相加,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申请连麦)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 课件展示。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1.完成教材第 23页“做一做”和第 24 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 2526页练习六第 1、4、5 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
39、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 2 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解决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3、经历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掌握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根据
40、生活实际,解决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长方体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新课讲授 1.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每个面的面积相等吗?你能算出图中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学生分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课件)(申请连麦)生:5X 5X 6=150(cm2 生:52x 6=150(cm2 师:52表示 2个5 相乘,上面这两种写法都对。2.出示教材第 24页例 2(课件)教师提示:这个墨水盒是什么形状?题目中“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要 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
41、纸板”是求的什么?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解题方法,独立计算。(申请连麦)板书:6.5 x 6.5 x 6=253.5(cm2)(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拿出正方体纸盒,观察纸盒的 6 个面,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的方 式。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 6 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完成教材第 26 页练习六第 8、9 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 收获?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5x 5X 6=150(cm2 5 2x 6=150(cm2)例 2.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6.5 x
42、6.5 x 6=253.5(cm2)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能感知并正确区分不同 的体积单位。2、培养比较、观察的能力。运用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结合实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3、在学习生活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 透实物之间排布练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建立1m3 1dm3 1cm3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是1m3 1dm3 1cm3的大小的表象,应用正确的 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
43、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问:m dm cm是什么计量单位?m2 dm2 cm2是什么计量单位?(申 请连麦)二 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课件)(1)故事导入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 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 升上来了。(2)实验证明: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3)观察比较(课件)(申请连麦)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相同吗?观察电视机,课桌和文具盒,哪 个所占的空间大?(4)体积概念的引入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申请连麦)2.体积单位的认识。(课件)(
44、1)出示两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m3 dm3和cm3(3)认识体积单位。师:请你猜一猜1cm3 1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申请连麦)(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 1cm3的物体。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 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课件)(申请连
45、麦)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 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课件)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完成课本第 28页“做一做”第 1、2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呢?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 方米。可分别写成 cm3,dm3,m3。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
46、的推导过程。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问题。3、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 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 正方体木块、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申请连麦)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申请连麦)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47、引导学生: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 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师: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 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申请连麦)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课件)(申请 连麦)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问题: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
48、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想 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课件)(申 请连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 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课件)(申请连麦)4.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用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的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可以统一表 示为:V=Sh 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1.完成课本第 31页“做一做”第 1、2题。2.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49、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这节课你还有什 么收获?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V=a a a=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2、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3、感受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过程,认识容
50、积和容积单位。5、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明确容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纸盒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课件)(申请连麦)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 dm宽1.8 dm、高1 dm,它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分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申请连麦)二、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课件)(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能装 多少?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