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药教案8篇.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鲁迅药教案8篇 通过写教案,教师得到不断锻炼,自身能力一定有所提高,凭借计划好教案,能够更好地依照实际状态对课堂进度作计划安排,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分享的鲁迅药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鲁迅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
2、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 (“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 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 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如果你还有补充请
3、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一) 整体感知课文。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 重点、难点突破 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 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 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 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4、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节写的是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 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有无疑问?随机点拨) 2、 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 3、谁回答第3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1总结:我们今天
5、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
6、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鲁迅药教案篇2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问: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把小学学过或课外阅读的有关鲁迅的故事组织起来,通过讲述故事说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为新课的教学设置情境) 2、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经历是复杂的,他于1930年5月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鲁迅自传。 1、学生回忆学过的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等,讲给同学们听,尽可能说出对鲁迅的看法。(对讲述自己课外阅读故事的同学予以表扬
7、) 2、学生初步感知鲁迅自传的内容 二、整体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感知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学力、变故、筹办、维新、污蔑) 3、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 主要经历。 1、解读课文,从设计鲁迅先生简历人手;详细了解鲁迅的经历。(提示:小学毕业时,我们都填写过自。己的简历表,仿照那种形式,我们给鲁迅先生设计一份“简历表”,把课文中鲁迅先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清楚) 2、再识鲁迅。引导学生作初浅分析。(提示:鲁迅先生的生活、求学、工作经历与众不同,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仔细阅读课文,
8、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3、自由快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4、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内容,还原语境,理解词义。 5、根据课文内容,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积极发言,把握鲁迅的主要经历。 第一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第二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工作经历;第四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著述的情况。 6、分析课文。(换个角度,让学生把自传与个人简历结合起来,达到复杂内容简单化的教学目的,练习提取有利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7、积极发现问题,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如:“我”为何不肯做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一幕友或商人?“。因为我底母
9、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几个别的人指谁等等? 三、本课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活、求学、工作、著述等主要生平事迹,真切地看到了一个革命先驱者奋斗的艰难历程,并且梳理了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个人主要经历的写法,这是自传体的一般写作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 四、板书设计参考 鲁迅自传姓名:周树人。 笔名:鲁迅。 主要经历: 1881年,生于周家1902年,日本留学,仙台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师范任教1927年4月辞职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主要作品:呐喊、朝花夕拾、彷徨、阿q自传 鲁迅药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10、 2把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分析鲁迅和老舍两篇自传的异同,欣赏两种不同的写作特色。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入 请大家回忆小学时所学的课文,那里面提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请每位同学都说说“你(我)所知道的鲁迅”。(过程略) 大家都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鲁迅先生所写的自己的传记鲁迅自传,要求大家通过阅读,领会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三、熟悉课文 l请学生试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指导句中停顿。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四、指导自学 1。
1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五、分析课文 1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明确: 1881年,出生; 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 1896年,父亲去世; 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 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 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回国后在浙江
12、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 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 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 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州做了牛山大学教授: 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2)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明确:了解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二)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
13、,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三)弃医从文,学文学,走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3)为什么鲁迅先生会有这第三次转折呢?这在鲁迅一生中的重大意义是怎样的呢? 明确: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在他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时事影片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竟有中国人在一旁围观,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刺痛了的民 族自尊心,因此,他觉得“医学并非二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
14、料和看客。因此,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鲁迅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鲁迅最终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不愧为民族英雄。 (4)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明确:主要创作成果:两本短篇小说集即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还有译著。 点拨:“初做小说”即指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声讨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是鲁迅文学创作中战斗性、革命性很突出的作品。 六、朗读训练 1请学生朗读反映鲁迅心理变化的几个段落,要读出字里行间的感情。 2教师点评、范读。 七、课堂小结 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简
15、要的概述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他的人生道路改变的原因及情感。(略)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信息交流。 请学生交流在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可涉及到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鲁迅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鲁迅为民族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鲁迅家遭受的一场变故。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
16、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3鲁迅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姓鲁名瑞。她生于咸丰年间。受封建社会影响,她没有上过学,凭着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够读书的程度。她读过不少书,有弹词、演义、章回小说等。她是个很有胆识的女子,对鲁迅三兄弟充满了温柔的母爱。她每年回娘家,总把鲁迅带去。鲁迅的父亲去世后,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鲁迅18岁那年决定离家到南京求学时,家里虽然十分贫困,她还是想尽办法筹措了八块银元
17、给鲁迅作路费。 4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及后来弃医从文的缘由。 参考:鲁迅选择学医,是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非导致国人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比较阅读 1指导学生自读附文二老舍自传。 2思考讨论:老舍自传与鲁迅自传有哪些异同点。 明确: 语言方面:前文文言味较浓,后文是流畅的白话文;前文基本采用短句,且句式整饬,后文则完全是散文句式;前文语言幽默诙谐,后文语言平实庄重。 写作方面:都采用了传记写法,都以
18、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并突出重点。 3引导阅读“单元说明”,了解什么是传记,传记的分类,什么是“自传”,传记的一般写法,怎样阅读人物传记。 同桌讨论后班级交流。 明确: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或按年代、或按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的情况,一直写到写自传的时候为止。可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传记常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具体叙述,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
19、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连。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必铺陈。 好的自传,在陈述中饱含感情。 三、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自传。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鲁迅药教案篇4 文本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以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
20、,叙事清楚。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
21、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
22、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 易读错的字:殡 唁 囫 囵 镊 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碰壁 呻吟 饱经风霜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 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
23、题时提出的问题。 (1)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侄女。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是女性。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是鲁迅的侄女。) (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 (“伯父”点明了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属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前的空行。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伯父的追悼会上
24、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第1725自然段):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第2627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从文中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拟定的小标题必须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5、。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沉痛悼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笑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提出疑问,勾画文中表明中心的句子。 过渡: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为什么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找到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小组合作学习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过渡:是啊,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去体会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
26、品质吧! 学习第一件事:谈水浒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文字: r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r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思考:伯父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听后有怎样的感觉? 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 明确: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阅读,多多阅读。 (3)小结学习方法:读书
27、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 (1)请学生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读书找疑,画圈、批注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4)各组汇报:抓住下面这些语句进行体会:“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恍然大悟”。 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肯定不是,它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
28、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鲁迅先生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 从“笑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
29、5)体会文中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生动性。 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学习第三件事:笑放花筒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句子,思考问题。(教师出示课件) 思考: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塑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 (2)学生独自思考,交流答案,教师适当补充。 交流预设: 生1: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可见他跟孩子们一起放花筒时是非常开心的。 生2:鲁迅先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严肃的,但从放花筒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很享受和
30、家人团聚的时光。 生3: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慈爱,给人的感觉既亲切又真实。 小结:这个故事很简单,学生通过抓住对鲁迅先生的描写就能感知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学习第四件事:救助车夫 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先生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教师提示:抓住“饱经风霜”“扶、夹、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
31、。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抓住“按”“半天没动”等词语体会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鲁迅先生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可见鲁迅先生想得十分周到,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 (2)学生交流:伯父“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呢? 生1:他在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 生2:他在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 生3:他在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生4:他在为自己叹息!因为自己有时候很
32、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自己却无能为力。 学习第五件事:关心女佣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共同做批注。 (2)朗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别人”是指哪些人?(黄包车车夫、女佣阿三等劳动人民。) (4)写法盘点:首尾呼应。 教师:文章开头提到“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就是对,就是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对照,从内容与结构上彻底读懂它。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
33、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葬礼的图片,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果你是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拓展阅读。 过渡: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段节选,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
34、,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思考:说说你读完这个片段后的感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
35、本课对应训练。 鲁迅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重点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
36、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
37、”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38、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
39、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40、。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
41、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
42、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
43、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鲁迅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正、冠、挨、扎、号、更”。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44、、一帆风顺”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本课成语。 、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中的三件事。 、体会的思想感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感受鲁迅“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解读课题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提示“迅”的笔顺。 、师:关于鲁迅,你们知道多少呢?师简介鲁迅。 (由于在课前要求同学收集相关鲁迅的资料,因此该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是再现其预习的内容,对学习本课起到铺垫的作用;二是旨在培养同学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一次次的预习中,要同学明白能在众多信息中挑选出和本课学习有关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泛泛,不空洞,“学为所用”的道理) 、师:带着对课题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葬礼,提出问题: 师:年的月日,鲁迅先生的遗体躺在当时位于上海胶洲路的万国殡仪馆里,前来吊唁的人很多,看到这一切,感到十分惊异,她惊异什么呢? 出示,指名读第一节,注意正音。 (在教师的引语中,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