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8579550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 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

2、达技艺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

3、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

4、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李白送友人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5、 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朋友的深挚感情。 重点与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点拨。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 “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

6、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么,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 三、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老师: 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

7、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停顿)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

8、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微笑):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请再读一遍这首诗,找一下诗中都有哪类词语。 学生6: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 学生7:还有数词和量词。 老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万”和“里”。 老师:其他的呢? 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

9、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么,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

10、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11、?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情感语言 如:其他诗歌中的“愁”、 点拨与展示 :思想情感 “悲”、“独”等。 动词,如:这里的“绕”、“横”。 特定词语 数量词,如:“一”、“万里”。 形容词,如:萧萧 老师:那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能否体会出来? 学生7:用了较多的意象,应是借景抒情吧。 老师:对,那么谁能够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上对这首诗总结一

12、下呢? 学生2: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老师(点拔):借什么景呢?也应具体说出来。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斑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品味语言入手去鉴赏下面一首送别诗-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为重点。(以下首先学生自己品味,然后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总结。) 回顾与反思 “诗歌与散文”新课程目标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它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二是使其

13、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办呢?我认为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味、交流,在感悟品味中,培养其鉴赏兴趣,在交流中逐步获得审美情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逐步认识鉴赏诗歌所运用的一般方法。 另外,从平时的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情况来看,鉴赏无从下手,组织答案没有语言可写。其根本原因,一个是不知如何鉴赏,另一点就是鉴赏时没有清晰的抓手。我想,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就能够弥补学生的这种缺陷,使其领会到怎样鉴赏,从哪里着手鉴赏,鉴赏时有话可说,同时能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应该说一下目标的设置了。当时综合考虑新课标和学生现实状况两个因素,于是就设置了这三个目标,基本上是按先读后品再背,最后巩固拓展的方式进行的,其中以品味语言为中心,因为在品味语言时,其诗歌手法(表现手法学生已有较多认识)和思想内容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然后再经方法点拔使其彻底清晰。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