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蒜苗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蒜苗说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栽蒜苗说课稿 栽蒜苗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栽蒜苗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栽蒜苗说课稿1 1、教学内容: 栽蒜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从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开始,让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这个活动,通过学生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
2、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对于本节课学习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虽然难度比第一学段有所提高,但只要通过栽蒜苗的数据记录过程,学生将得到的数据画在格子上,出现格子不够的情况,自然就需要改变原来1格表示1个单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难点。 2、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根据目标,结合实际,本节
3、课的重难点是体会和理解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一学段,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由于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是一致的,相对来说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障碍。但本节课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因此只要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信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
4、必要性与灵活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节课需要学生课外实践、观察,课堂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结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时,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空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说一说,议一议,积极探索;在合作与交流中,画一画,评一评,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突破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课题 播放课件,观察蒜苗15天的生长过程。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一些实践活动,在教材中纳入一些活动性的课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有益的。对于这
5、种活动,学生不仅是喜爱的,而且是投入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可以获得同步发展。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 1、说一说,汇报蒜苗第15天生长的高度。 2、填一填。小组每个同学完成第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统计表。 3、试一试。给学生每人一张方格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学生会兴趣盎然地拿起笔画起来,画着画着,就会有学生发现格子不够,他们会自己选择方法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 4、评一评。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晰怎样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有的学生会想出在上面增加格子,但数据太大时,这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想出用两个竖条表示一组数据,但又不方便观察;有的会
6、想出用一格代表两个单位或三个单位等等多种方法,如果学生能说出要看具体数据的大小和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格来定时,那就是本节课最理想的生成了。这一环节在矛盾冲突中建构知识网,对比发现中拓展学生思维。 5、根据交流结果,修改完善统计图。问题都解决了,让学生自己着手根据讨论结果完善统计图。 6、反馈交流,提高读图能力,并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与解决。我们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不光要会画图,还要会看图,统计图的有什么优点?那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什么呢? 以上是探究新知环节,也是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因
7、此,我在突破难点教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这个环节里,不是把这一做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等活动,思考解决办法。 (三)综合运用,拓展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堂和知识得到拓展延伸,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归纳梳理,课后延伸 这节课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让学生梳理和归纳本课的知识内容,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了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还安排了一个课外实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从而也
8、很好地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五、说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实践和学习,我预计学生都能根据数据的需要选择一个方格表示多个不同的单位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美丽的条形统计图,较好的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反思 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栽蒜苗的实践活动没有进行,没有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曾想用口算比赛或者其他方式代替栽蒜苗这一内容,后来反复读教材,我的理解是当学生有了蒜苗长得越来越高的经验,他们在读数的过程中,将这个高度理解成长短不一的段,不就是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吗?如果他们把读出的数理解成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不就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吗?他们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些体验有助于识图能力的提高,统计意
9、识的形成。这不正是数学关注的吗?因此,我充分利用课件和学生一起观看蒜苗十五天的生成过程,以此弥补学生没来得及栽种蒜苗的不足,把我自己的学生种后数据交给学生,当我与上课班级学生在观看课件时,我从学生的表情中读出了欣喜,为上好本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格子不够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自己的认知,师生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突破了这节课教学重难点。这些知识不是老师告诉学生去做,而是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建构知识网,对比发现中拓展思维。 栽蒜苗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栽蒜苗第一课时。 一
10、、说教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要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是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难度比第一学段有所提高。它是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重要一课。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而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以理解。 二、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他们很愿意去收集、整理和处理实验数据。在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主动性已经很强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数据画条形统计图,体会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
11、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难点是体会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空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积极探索;在合作与交流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发起话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探
12、究活动的动力。半个月以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在自己家里栽蒜苗,仔细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天都会有同学向我汇报蒜苗的情况,还有一个学生的家长把栽蒜苗的过程拍摄了下来。成为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 新课伊始,我就请学生把自己亲手栽的蒜苗展示一下,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之后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提议: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观察记录和方法。当学生说到谁的蒜苗最高或是最矮的时候,我会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平时你是怎样做的?”以此来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结果,学生各个跃跃欲试,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方法,谈了自己在观察记录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并带着愉快的心情很快就投
13、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15天的观察记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并合理使用描述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从事数据统计,灵活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把讨论如何收集数据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 (二)探究活动,深化认识。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我不是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填一填。 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我班学生就是以六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次也不例外。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把本组成员的蒜苗第15天的生长情况填在统计表中。 2、试一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我给每人发一张128的方格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会兴趣
14、盎然的拿起笔来画。 3、议一议。 画着画着,就会有学生发现格子不够了?此时,我会抓住这一有意的预设,问道:“什么格子不够啊?”就着我会问:“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这样,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小组内解决,认真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的其他成员。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于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4、画一画。 汇报时,有人可能会说:在上面加几个格子。有人可能会说:画到顶之后再接着从下面画。还可能有人会说:换一张大的纸。等等。对于学生的主意,我会一一设障。比如说:统计图上面已经有标题了,没法再加格子了;又比如说:建一个10层高的楼房,建到8层之后,再从地面重新建2层,这还算
15、是10层的楼房吗?经过一番激烈的对话,可能有人会说:“能不能用一格表示2,或表示3呢?”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于是学生继续完成统计图。 制作过程中,也会有学生提出:“一格表示2,那11怎么表示呢?或者一格表示3,那20怎么表示呢?”这个问题我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集思广益,让学生说出怎么办。然后进行小结:可以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 5、评一评。 我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制作的条形统计图,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然后结合栽蒜苗这一实践活动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6、问一问。 在学生明白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之后,我会追问:“刚才我们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16、的方法解决了格子不够的问题。那么,在制作其他条形统计图时,一格究竟表示几个单位合适呢?”如果学生能说出要看具体数据的大小和条形统计图方格的多少,这自然是最理想的课堂生成,如果学生说不到位,那么作为授课教师就要适时点拨。 以上是我所设计的探究活动的环节,也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思维与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因此,我在突破难点教学“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个环节时,不是把这一做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也就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综合运用,拓展思维。 这节课的练习中,
17、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堂知识得到拓展延伸,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1、看统计图。此时,我会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参加我校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出这里面用一格表示几个单位,从统计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我想参加足球兴趣小组,可是没有。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校长写封信,建议他成立一个足球兴趣小组,那就太好了。 学生一下子就从数学课堂联系到了生活实际,充分体会到数学原来还可以这样指导我们的生活,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本环节,我会课件呈现本班五名学生踢毽子成绩的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真
18、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思,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归纳梳理,课后延伸。 这节课最后,我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和体会,并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最后留了一道实践性作业:等蒜苗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同学们可以尝试用自己亲手栽的蒜苗做一道菜。这样一来,使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得以延伸和升华。 那么,整节课,我依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给予学习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课堂上不断出现新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各位,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