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的食物越充足,但个体数量
2、反而越少,原因在于其失去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大。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 正确;B、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 正确;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 错误。故选 D。2将
3、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B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叶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紫色加深C可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D甲物质也可能被叶表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以及离子均可以自由通过;而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发生质璧分离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更大,所以随着液泡中失水增多,体积缩小,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由于只有液泡中含有色素,所以细胞内随失水
4、增多,液泡中细胞液紫色加深。【详解】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细胞壁,A 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叶表皮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大,液泡紫色加深,不是原生质层,B 错误;质壁是否分离可以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C正确;如果甲物质能被细胞主动吸收,持续放在甲物质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外界溶液浓度减小,细胞也可能发生自动复原,D 正确。【点睛】易错点: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原生质层没有颜色,含有色素的是液泡中细胞液,所以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导致颜色加深的是液泡,不是原生质层。3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
5、的是()A B C D 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醋酸菌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A A BB CC D D【答案】B【解析】该装置中液体太满,发酵液会从导管溢出发酵瓶中不需要插入温度计,A 错误;醋酸菌是好氧菌,通入氧气有利于醋酸菌发酵,B正确;腐乳制作过程先让毛霉生长,后加盐腌制,否则盐会抑制毛霉生长,C错误;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而不是醋酸菌,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这样才可以提高产量。4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不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6、)A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D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详解】A、随着草本植物演替至灌木阶段,群落结
7、构变得复杂所以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加,A 错误;B、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还取决于环境,如果是在干旱的地方,只能演替至草本或者灌木阶段,B错误;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内部存在着生存斗争,所以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C正确;D、人工林结构简单,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的知识,识记其基本内容即可。5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进出该组织细胞的速率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B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说明某些载体蛋
8、白不具有专一性C某些钠钾离子的转运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持续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ADP 的大量积累D该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但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不直接来自于ATP【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需要Na+驱动产生的动力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Na+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K+和 Na+通过钠钾泵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Na+通过钠钾泵运出该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其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A 错误;B、图中钠钾泵的载体同时运输K+和 Na+,但也具有专一性
9、,B 错误;C、图中钠钾离子的转运蛋白能催化ATP水解生成ADP,但 ADP 会继续参与反应,不会大量积累,C错误;D、该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但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来自Na+的驱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解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6我国科学家发现,当有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在光照条件下,水稻体内的LHCB5蛋白第 24 位的苏氨酸就会发生磷酸化,加速向叶绿体中积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诱发活性氧的产生。在活性氧作用下,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稻瘟病基因表达后
10、,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会提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易暴发稻瘟病B抗稻瘟病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LHCB5蛋白C叶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D LHCB5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有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在有光条件下,水稻体内的LHCB5蛋白发生磷酸化,加速向叶绿体中积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诱发活性氧的产生。在活性氧作用下,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稻瘟病基因表达后,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会提高,说明水稻具有抗稻瘟病的能力。【详解】A、LHCB5蛋白第 24 位的苏氨酸发生磷酸化需要光照条件,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LHC
11、B5蛋白发生磷酸化受阻,活性氧产生的少,抗稻瘟病基因表达量少,所以水稻更易暴发稻瘟病,A 正确;B、LHCB5蛋白不属于抗稻瘟病基因的产物,抗稻瘟病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抗稻瘟病的蛋白,B 错误;C、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也有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形成的,C正确;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LHCB5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D 正确。故选 B。7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5000 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 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 个磷酸和1 个含氮碱基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 3
12、2 CDNA 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D该基因由于某种原因丢失3 对脱氧核苷酸,则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该基因由 5000 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 A 占全部碱基的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20%,C=G=50%-20%=30%,则该基因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5000 2 20%=2000个,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000 个。【详解】A、该基因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2 个磷酸和1 个含氮碱基,A 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基因中T=A=2000,C=G=3000,因此该基因的每
13、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 3:2,B 正确;C、解旋酶的作用是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使DNA 双链结构打开,形成单链,不是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C错误;D、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该基因中丢失了3对脱氧核苷酸应属于基因突变,D 错误。故选 B。8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14、转录发生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 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1、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2、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3、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
15、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
16、裂有关【详解】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错误;溶酶体不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错误;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正确;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错误;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共三项,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组
17、成成分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如图是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是800 只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0 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D在 10 年后,若草履虫因为捕食者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J”形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
18、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从图中可看出,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小于800 只,A 错误;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其自然增长率有时大于0,有时小于0,B 错误;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捕食者的限制等,C错误;D、在 10 年后,若草履虫因为捕食者而发生数量变化,捕食
19、者的增多会造成草履虫的减少,草履虫的减少反过来会造成捕食者的减少,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 正确。故选 D。10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RNA 参与形成的细胞器只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不会出现在其他细胞器上B生物膜上分布着与物质运输、降低活化能,识别化学信号等有关的物质C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但因其膜的存在能防止水解酶破坏其他结构D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其能量可转化成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答案】A【解析】【分析】1、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2、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
20、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详解】A、rRNA 参与形成的核糖体除了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还附着在内质网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A 错误;B、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上分布着载体、酶、受体等蛋白质,能参与物质运输、降低活化能、识别化学信号等,B 正确;C、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正常情况下,它的膜能防止其中的水解酶破坏整个细胞,C 正确;D、细胞质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葡萄糖在其中初步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可转化成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 正确。故选 A。11生物膜的
21、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水解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改变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没有选择性D线粒体外膜上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催化水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是由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存在着催化ATP合成的酶,A 错误;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改变,B 正确;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进出细
22、胞核具有选择性,如RNA 可以通过,而DNA 不可以,C错误;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因此线粒体内膜上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催化水的合成,D 错误。故选 B。12乳酸菌与酵母菌细胞相比较,二者在结构和代谢上的共同点不包括()A细胞内存在着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反应B细胞内存在两种核酸并以DNA 为遗传物质C蛋白质的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D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多种酶,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
23、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等【详解】A、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有ATP和 ADP 的相互转化反应,A 错误;B、乳酸菌和酵母菌都DNA 和 RNA 两种核酸,DNA 是遗传物质,B错误;C、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D、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存在多种酶,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D 错误。故
24、选C。13二倍体百合(2n=24)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图 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C图 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有可能不相同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
25、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详解】A、图 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B、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不是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C、
26、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有相同基因,也有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C正确;D、图为二倍体百合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D 正确。故选 B。14S型肺炎双球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 型肺炎双球菌则不具有,在含有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物质后进行培养,下列相应的培养结果,表述错误的是()组别添加物具有荚膜的细菌A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有B S型细菌 DNA 有C S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无D S
27、型细菌的蛋白质无A A BB CC D D【答案】A【解析】【分析】R 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 DNA 才能使 R 型菌转化为S型菌。【详解】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R 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S型细菌,A 错误;B、S型细菌 DNA 能将 R型活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培养R 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生物DNA,能产生有荚膜的S型细菌,B正确;C、S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携带遗传信息,
28、所以培养R 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正确;D、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 正确。故选 A。15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历史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噬菌体需分别在含35 S、32P 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用 RNA 酶处理后,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各个实验的思路都是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
29、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A 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繁殖,因此噬菌体不能用含35 S、32P 的培养基培养,B 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若用 RNA酶处理其RNA,则 RNA 被水解了,不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C错误;D、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D 错误。故选 A。1
30、6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 染色 洗去浮色 观察C苏丹 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详解】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 错误;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 洗去浮色 制片 观察,B错误;苏丹 染液可将脂肪颗粒
31、染成橘黄色,C正确;番茄的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D 错误。故选C。【点睛】还原糖鉴定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不需要加热。17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温带森林的季节变化属于时间结构C森林群落中的地表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D次生林是指经次生演替形成的森林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
32、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3)时间结构: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则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群落的季相)。【详解】A、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是北方针叶林,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A 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温带森林的季节变化属于时间结构,B正确;C、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从树冠到地面可以看到有树冠层、下木层(矮树)、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苔藓、地衣),其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
33、,因此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更好,所以树冠层对森林群落的影响最大,C错误;D、次生林即植物群落从次生裸地发生,通过一系列的次生演替阶段所形成的森林,D 正确。故选 C。18某研究小组对长白山区的东北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成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 成年组 小计雄性/只10 27 10 5 53 雌性/只8 20 10 7 44 合计/只18 47 20 12 97 组成百分比%18.56 48.45 20.63 12.23 100 性别比(:)1:1.25 1:1.35 1:1 1:0.71 1:1.20 A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
34、B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C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D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幼年组和亚成年组雄性比例偏高,而成年组雌雄比例为11,成年组 雌性比例偏高,这有利于种群的繁殖。【详解】A、根据表格中不同龄组所占的比例可知,老龄组所占比例为1-18.56%-48.45%-20.63%-12.23%=0.13%,即种群的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增加,A 错误;B、表格中统计了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故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
35、确判定,B 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C正确;D、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查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D 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和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图表中相关数据,获取相关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9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 在光下分解为H和 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
36、上,H2O 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所以D 正确。20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 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B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在海底漆黑环境的诱导下,
37、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应已退化D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新物种,故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存在生殖隔离,有可能交配成功,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 错误;B
38、、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的生存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C、海底漆黑的环境只对超深渊狮子鱼起选择作用,C错误;D、因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故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故选 D。21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 吨/公顷,此时,总初级生产量每年为60 吨/公顷,生长量为 5 吨/公顷,枯死量为10 吨/公顷,叶的呼吸量为25 吨/公顷。已知总初级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每年的净初级生产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分别是(单位:吨/公顷)A 15,20 B35,25 C5,20 D30,25【
39、答案】A【解析】【分析】(总)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详解】总初级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因此呼吸量为60-5-10=45,呼吸量包括叶(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因此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为45-25=20。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60-45=15。故选 A。【点睛】熟悉生物量、初级生产量以及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相关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利于稻飞虱在水稻发育晚期
40、迁移到适宜生存的环境。研究人员在含糖量不同的封闭环境中饲养稻飞虱若虫(幼虫),探究种群密度对成虫翅形比例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和稻飞虱共同组成生物群落B稻飞虱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稻飞虱种群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迁移能力提高D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综合,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内的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2、生物进化的实质
41、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即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A 错误;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属于生态系统最高的消费者,B正确;由柱形图可知,稻飞虱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短翅比例下降,长翅比例升高,因此迁移能力提高,C正确;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因此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物进化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42、 三倍体西瓜不结籽的性状可以遗传,但它不是一个新物种 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多倍体的形成可因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于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三倍体不是一个物种,正确;多倍体植物常见,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多倍体动物,故 正确;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故 错;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由于骡子不育,
43、且马和驴都是二倍体,因此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蜜蜂中的雄峰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因此雄峰是单倍体,故 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能形成多倍体,故 正确;获得单倍体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同时单倍体是高度不育,因此单倍体没有种子,故 错;获得多倍体植物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故 错,故选 B。2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 B线粒体内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值一般比细胞质基质中的低C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所储存的能量在同一时间全部释放D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能力呈正相关【答案】
44、B【解析】【分析】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细胞呼吸时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逐步进行的,能量也逐步释放。【详解】A、在有丝分裂中期,核DNA 分子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但细胞质中还含有DNA,A 错误;B、氧气从细胞质基质扩散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且线粒体中可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二氧化碳,故线粒体内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比细胞质基质的低,B正确;C、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所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C错误;D、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答此题A 时应特别注意DNA 不
45、仅在细胞核中有分布,细胞质中也有分布。25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芽生长B幼苗甲、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雄株甲和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与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所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流程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也叫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长出丛芽,最终形成植物体。【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
46、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 错误;幼苗甲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些过程所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或 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 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
47、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丁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点睛】本题容易错选C,因为易受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分别是XX、XY的思维定势影响。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处理植物X 的根系后,对植物X 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该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如下曲线。(1)植物 X 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填物质)。用 NaCl溶液处理后,推测该植物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可能是_。(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
48、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面增大,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据图1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 溶液浓度的增大,植物X 光饱和点将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图 2 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 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答案】ATP(NADPH)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或吸水受阻)导致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变小此时光照强度较低,光照强度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不是NaCl 溶液(或 CO2)浓度【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
49、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再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照强度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在光饱和点以下,当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合作用也随之降低。【详解】(1)植物 X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来自光反应的产物ATP(NADPH)。用 NaCl 溶液处理
50、后,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或吸水受阻)导致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面增大,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据图1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 溶液浓度的增大,最大光合速率变小,因此达到最大光合速率需要的光照强度也变小,故植物X 光饱和点将变小。(3)光合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影响,图2 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 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此时光照强度较低,光照强度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