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纤维素分子水解成葡萄糖需三类酶协同催化。下表信息体现出酶的催化特性是种类作用部位作用化学键葡聚糖内切酶纤维素分子内部-1,4 糖苷键葡聚糖外切酶纤维素分子非还原端-1,4 糖苷键-葡萄糖苷酶纤维素二糖-1,4 糖苷键A专一性B高效性C多样性D作用条件温和【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红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每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信息分析,纤维素分子水解成葡萄糖需
2、三类酶协同催化,三种酶(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葡萄糖苷酶)都作用于-1,4 糖苷键,但是作用的部位不同,即三种酶作用于不同部位的-1,4 糖苷键,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故选 A。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没有独立的代谢活动,因此不能直接在培养液单独培养B人体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由宿主细胞提供的逆转录酶D病毒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利用了病毒的侵染特性【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 病毒和 RNA
3、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活动,因此不能直接在培养液单独培养,A 正确;B、人体被免疫缺陷病毒如HIV 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B正确;C、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的逆转录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C错误;D、因为病毒具有侵染特性,故能够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D 正确。故选 C。3有的抗生素能与DNA 结合,使 DNA 失去模板的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内核酸的合成将受到抑制B细菌内核糖体的形成将会受阻C细菌内氨基酸的消耗将会减少D反密码子识别的密码子将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DNA 的复制是以D
4、NA 的两条链为模板,DNA 的转录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因此抗生素能与DNA 结合,使 DNA 失去模板的功能会导到DNA 的复制和DNA 的转录受到抑制。【详解】A、细菌内的核酸包括DNA 和 RNA,DNA 合成(DNA 的复制)和 RNA合成(转录)的模板都是DNA。DNA失去模板功能,导致DN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受阻,即核酸的合成将受到抑制,A 正确;B、RNA 有 3 种:mRNA、tRNA 和 rRNA,转录受阻,RNA 的合成减少,而rRNA 是核糖体的组分,核糖体的形成将会受阻,B 正确;C、翻译过程需要3 种 RNA 的参与,转录受阻,RNA 减少,翻译过程将会受阻,
5、氨基酸的消耗量将会减少,C 正确;D、一种反密码子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DNA 的复制和转录受阻时,对反密码子识别密码子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 D。4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ATP和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不都是核糖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C蛋白质和DNA 具有多样性的共同原因是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 等含量虽然很少,但功能上不可缺少【答案】C【解析】【分析】1、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2、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
6、活动有重要作用;(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 DNA 分子多样性,多肽中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 正确;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缓冲对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B正确;C、蛋白质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而DNA 具有特定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 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
7、可缺少,D 正确。故选 C。5下图甲表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其中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是B1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B、C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三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B图乙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种群 的数量会无限增加C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若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A 中生物的数量增加D若要使Be 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A 固定太阳能的量为y,则 x 与 y 的关系式应为y=100 x【答案】A【解析】【分析】对图甲分析可知,A 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故A 代表生产者。由“A、B、
8、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及 A、B1、B2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向C,可知 C 代表分解者,B 为消费者,进一步可知 B1为初级消费者,B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 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 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为竞争关系。【详解】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由图甲可知,A 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故 A、B、C 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A 正确;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
9、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 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 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由于受到资源、空间和天敌的限制,因此种群 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B错误;B2是 B1的天敌,故 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 和种群 的数量变化。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B1中生物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A 中生物的数量减少,C错误;按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来计算,消耗的生产者最多。因为B2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能量x),因此若要使B2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消耗A 固定的能量=B2的同化量 10%10%=100B2的同化量。因此,x 与 y 的关系式应y100 x
10、,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6某植物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育种工作者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A 对a 完全显性)的该植物幼苗的芽尖,该幼苗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成植株(甲),从中选育出子代四倍体品系(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植株的根尖细胞中最多含有8 个染色体组B乙植株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 个染色休组C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点断裂导致染色体加倍D自然状态下,甲植株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36【答案】B【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
11、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详解】A、被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的芽尖,甲植株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不会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根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有4 个染色体组,A 错误;B、乙是经选育获得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有8 个染色体组,B 正确;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与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无关,与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有关,C错误;D、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染色体数目
12、加倍率不高,即甲植株多数枝条基因型为Aa,其自然状态下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4,少数枝条基因型为AAaa,其自然状态下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36,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育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7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B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C仅 P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
13、素瘤产生的数目【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P基因突变小鼠,在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其数目接近于 0;B 基因突变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接近于2;而 B、P 基因双突变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其数目最高接近于12。【详解】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是一种皮肤癌细胞,则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A 正确;根据题意,该实验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的结果,因此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B正确;由图可知,当B、P基因双突变时,导致小鼠
14、产生大量的黑色素瘤,C 错误;据图分析,B、P基因双突变时,导致小鼠产生大量的黑色素瘤,因此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D 正确。8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A核仁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膜被破坏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
15、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由于粗面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核糖体合成的多肽不能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从而阻断了分泌蛋白的合成,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综上分析,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保留的性状都能够通过遗传逐代积累C生物的有害突变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
16、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 正确;B、自然选择的性状,如果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是可遗传的变异,就不能通过遗传逐代积累,B错误;C、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因此会加速种
17、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D 正确。故选 B。10将所有DNA 链均被3H 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B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32 条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 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
18、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伸长区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也可具有放射性,A 错误;B、由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64 条,B 错误;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但可能性极小,C 正确;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单体都有放射性,D 错误。故选 C。11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在制装片
19、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B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再进行计数,结果更接近真实值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增长率变大D限制 d 组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不足、代谢废物积累等【答案】C【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3、换培养液的间隔时间越短,营养越充足,所以每3h、12h、24h 换一次培养液,3 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
20、长曲线依次是a、b、c。【详解】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A 正确;B、台盼蓝可以将死细胞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被染色,因此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再进行计数,结果更接近真实值,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随着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增长率逐渐变小,C错误;D、d 组种群数量增长表现为S型,限制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废物积累、pH 的改变等,D 正确。故选 C。12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细胞正在发生DNA 的复制,此前有RNA 聚合酶、DNA 解旋酶等物质的合
21、成B 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C 中每个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D 中每个细胞的DNA 含量相同,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中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核,且出现了核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DNA 的复制发生
22、在间期,A 错误;B、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B 错误;C、中的每个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于 前期的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所以该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C正确;D、中每个细胞的核DNA 含量相同,但是细胞质DNA 含量不一定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
2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3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提取绿叶色素,研磨时加入70%的乙醇用于溶解色素B将甘蔗研磨液过滤后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后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深色的染色体D 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通过观察是否变蓝判断有无目的PCR产物生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24、分裂、DNA 鉴定等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溶解色素,A 错误;B、甘蔗含有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而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B 错误;C、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后染色,再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深色的染色体,C正确;D、DNA 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DNA,但不能证明是
25、目的DNA,D 错误。故选 C。14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神经元可以构成最简单的反射B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C反射活动的完成不仅依靠神经系统,也需要体液参与D跨步反射是涉及多个神经元的简单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反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详解】A
26、、两个神经元可以构成最简单的反射弧膝反射弧,A 错误;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B错误;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有突触,在突触部位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反射活动的完成不仅依靠神经系统,也需要体液如组织液的参与,C 正确;D、跨步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D 错误。故选 C。15研究人员用蒸馏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 100 素(GA3)分别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待种子萌发后对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如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
27、是()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BIAA 和 GA:均不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CIAA 对野牛草幼苗生长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D GA;对野牛草茎的影响比根显著【答案】C【解析】【分析】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茎长和根长。【详解】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来判断不同激素及激素浓度对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A 正确;B、IAA 和 GA 为植物激素,均不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 正确;C、由图可知,图中不同浓度的IAA 对野牛草幼苗生长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其两重性,C 错误;D、由图可知,GA 对野牛草茎
28、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根的促进作用,D 正确。故选 C。16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曲线、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 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均为30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其中充气口a 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 b 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
29、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图乙表示图甲发酵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详解】A、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 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 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A 正确;B、果醋发酵时需要氧气,因此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B正确;C、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分别是1825,3035,1518,C错误;D、果酒、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D 正
30、确。故选 C。17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 的子细胞数为1 或 2 或 3 或 4【答案】C【解析】【分析】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
31、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 DNA 分子复制形成的2 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 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 个 DNA 分子分别位于2 条染色单体上,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详解】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 错误;B、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 DNA 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 错误;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
32、的DNA 分子只有一个DNA 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确;D、完成 2 个细胞周期后,随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子细胞中有放射性的个数至少有2 个,最多有4 个,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解答。18发菜属于蓝藻类,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
33、 和 RNA D发菜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发菜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价值等。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详解】A、发菜属于蓝藻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A 错误;B、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发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 正确。故选 D。19小
34、麦的易倒伏与抗倒伏受D、d 基因的控制,抗锈病与易感锈病受T、t 基因的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欲利用基因型为DdTt 的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培育出基因型为ddTT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甲同学设计了逐代自交并不断筛选的方案,乙同学设计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逐代自交与筛选过程中,d 与 T基因的频率逐代增大B甲、乙两同学的育种方案所遵循的遗传学原理不同C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乙同学的方案可缩短育种年限D单倍体育种过程表明小麦花粉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答案】A【解析】【分析】小麦的易倒伏与抗倒伏受D、d 基因的控制,抗锈病与易感锈病受T、t 基因的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两
35、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DdTt 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为抗倒伏抗锈病(ddT_)的比例是3/16,其中 1/3 是纯合子,2/3 是杂合子,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因此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品系,必须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度,这种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由于DdTt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DT、Dt、dT、dt 四种,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是DT、Dt、dT、dt四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是DDTT、DDtt、ddTT、ddtt,都是纯合子,即抗倒伏抗锈病的个体能稳定遗传,这种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
36、比,其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详解】A、自交过程中基因频率一般不变,筛选过程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且d 基因频率子一代以后就不会发生改变了,A 错误;B、甲、乙两同学的育种方案所遵循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甲同学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乙同学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D、单倍体育种过程表明小麦花粉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D 正确。故选 A。20下列有关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错误的是()A加水时,水面应与三角搁架平齐B加盖时,将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C加热时,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D切断电源后,打
37、开排气阀使压力表降到零后开盖【答案】D【解析】【分析】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 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详解】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加水时的水面应与三角搁架平齐,A 正确;加盖时,应该将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B 正确;加热时,应该等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再关上排气阀,C正确;切断电源后,
38、应该等压力表降到零后再打开排气阀并开盖,D 错误。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
39、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其渠道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 错误;B、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但生物个体数量多,其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大,B错误;C、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指的是其生态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而能量却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2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是未经分
40、化的细胞B衰老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会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作用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体外培养有接触抑制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已分化的细胞,A 错误;B、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而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会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作用,C正确;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体外培养无接触抑制特征,D 错误。故选 C。【点睛】正常细
41、胞体外培养会出现接触抑制,肿瘤细胞不会出现接触抑制。23下图示一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及其标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B 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种群基因库C 某时期内无新基因产生,但该种群基因频率却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是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A 错误;B、同一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而 包含不同物种,所包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基因库,B错误;C、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
42、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但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错误。故选 C。24正常人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开始一段时间后,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由有氧呼吸转为无氧呼吸B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C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D剧烈运动后,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的pH 明显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
43、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 A 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细胞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详解】A、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的能量,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仍是有氧呼吸,A 错误;B、机体大量排汗后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促使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分
44、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B 正确;C、机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后又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维持血糖的稳定,这才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C错误;D、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大量的乳酸进人血液,因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 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以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为材料,综合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和调节的相关知识,识记水盐调节、pH 值调节、血糖调节的过程。25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
45、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据此答题。【详解】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病原菌,A 错误;B、病原菌发生抗性变异在接触之前,B
46、错误;C、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应较大,C 错误;D、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 正确。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欲测算农田中某种农作物在晴朗的白天69 时有机物的制造量,进行了如下操作:在农田中随机选取多个样方;用透明玻璃罩罩住样方内所有植株形成密闭小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置于自然光下,乙组将玻璃罩用黑布罩住;两组在该时间段内连续采集数据3 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1)69 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此
47、时间段内测得甲罩内CO2浓度先升高后下降,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2)69 时,甲组罩内CO2浓度最高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原因是_。(3)若该小组测得69 时甲组罩内CO2平均减少量为a,乙组 3 小时各罩内CO2平均增加量为b,则_表示 69 时样方内该农作物固定CO2的总量,进而可推算有机物的制造量。有同学分析后认为该结果与农田中该种农作物有机物的实际制造量会有较大误差。请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是 _。【答案】光照强度和温度(温度可不写)光照较弱时,呼吸作用产生的2CO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2CO大于此时植
48、株2CO的产生量等于消耗量,但植株中有部分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b 用玻璃罩罩住样方内作物后罩内温度和2CO浓度等与农田相比都会发生变化【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49、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69 时,由于光照较弱,植物的光合速率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此时间段内测得罩内CO2浓度先升高后下降,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光照较弱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2)69 时,罩内 CO2浓度最高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原因是此时植株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等于消耗量,但植株中有部分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3)若该小组测得69 时各罩内CO2平均减少量为a 黑暗处理 3 小时各罩内CO2平均增加量为b
50、,则 a+b表示 69 时样方内该农作物固定CO2的总量,进而可推算有机物的制造量。有同学分析后认为该结果与实际会有较大误差,原因是用玻璃罩罩住样方内作物后,罩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与农田相比都会发生变化。【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7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下列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有关问题:(1)葡萄酒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发酵产物,即将_氧化成乙醇,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 _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果醋则是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_氧化而来的。如能获得醋化醋杆菌的菌种,可先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繁殖。用 300mL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