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市宝坻区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其液泡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lh 内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D 1?2h 内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01h 内,液泡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 内,液泡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
2、分离的自动复原。【详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液泡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 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 错误;B、01h 内,液泡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 错误;C、23h 内液泡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C 正确;D、2h 后细胞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1?2h 细胞未死亡,D 错误。故选 C。2下图表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酵母菌达到的最大值与起始数量
3、有直接关系Bab 段酵母菌数量下降可能是营养不足或pH 下降导致的C若 bc 段过滤掉培养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营养,酵母菌数量将持续增加D cd 段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在这个阶段酵母菌不进行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酵母菌培养过程较为符合S型增长趋势,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酵母菌达到的最大值(K 值)与环境条件有关,起始数量可能会影响达到K 值的时间,但不会改变K的数量,A 错误;B、ab 段酵母菌数量下降可能是酵母菌数目增多导致营养不足或代谢产物引起pH 下降导致
4、的,B正确;C、若 bc 段过滤掉培养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营养,酵母菌数量可能会增加,但由于环境条件限制,不会一直增加,C错误;D、cd 段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在该阶段酵母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图形分析题,利用好相关的知识,读懂图意,进行图文转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3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答案】C
5、【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浆细胞,乙为吞噬细胞。【详解】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 错误;B、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C、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以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可以是消费者与分解者,但不会成为生产者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一只狐狸捕食了一只鸡,则该狐狸获得了该鸡能量的10%至 20%D物质循
6、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的细菌),A 错误;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马的同化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是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D 错误。故选 B。5原始鸟卵是白色无斑纹的,现在的鸟卵在卵色、斑纹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科研人员发现,洞巢中鸟卵往往为白色,开放性巢的鸟
7、卵一般有颜色或斑纹。某些鸟类会将卵产到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孵卵。以下关于卵色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降低了卵的隐蔽性B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C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可能高度相似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为了避免开放性巢内鸟卵被其它鸟发现,卵的颜色或斑纹增强了卵的隐蔽性,A 错误;B
8、、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B 正确;C、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高度相似,这样可以顺利由其代孵卵,C正确;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故选 A。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浓度乙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Y 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浓度 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XZ D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
9、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 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详解】A、浓度为Z 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A 错误;B、图示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C、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故浓度X、Y、Z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Z,也可能为YX1)
10、,C正确;D、曲线 为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曲线,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要注意曲线的起点,表示种群数量的曲线一般不是从0 开始。19如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都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B多条 RNA同时在合成,其碱基序列相同C真核细胞中,核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跟上图一致D 处有 DNA-RNA 杂合双链片段形成,处有三种RNA 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所以 处正在进行转录,故 DNA主干上的分支应是RNA 单链
11、,处正在进行翻译,故侧枝上的分支应是多肽链。【详解】A、过程为转录,DNA 解旋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DNA 双螺旋重新形成又有氢键的形成,过程为翻译,tRNA 和 mRNA 之间反密码子和密码子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tRNA 从 mRNA 离开又有氢键的断裂,A 正确;B、转录形成的多条RNA 都以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故RNA 的碱基序列相同,B 正确;C、图示中该基因边转录边翻译,而真核细胞中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故两者不一样,C错误;D、转录过程中,以 DNA 为模板合成RNA,会形成 DNA-RNA 杂交区域,翻译过程中有tRNA、mRNA 和 rRNA参与,D 正确。故选 C。
12、【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内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0图 1 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某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2 为人体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B若图 1 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C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D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2 所示行为发生在b 点之后【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
13、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 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 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 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 2NN;(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 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 N);(
14、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 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A 错误;B、若图 1 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B 错误;C、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数目为 1 或 2,若图 1 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C 正确;D、图 2 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于图1 中的 a 点时,D 错误。故选 C。21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秸秆焚烧对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选
15、择山东济宁玉米样地和大豆样地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某种土壤小动物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月份火烧后的玉米样地未火烧后的玉米样地火烧后的大豆样地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05 189 181 180 186 06 162 180 221 231 07 152 237 183 273 08 289 472 263 450 09 263 378 310 396 10 300 411 391 400 11 261 304 287 309 12 127 285 228 340 A 78 月份土壤小动物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C秸秆焚烧会提前土壤小动物数量的
16、高峰期D焚烧秸秆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表格数据:未火烧后的玉米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8 月份达到最大值,而火烧后的玉米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10 月份才达到最大值;同样,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8 月份达到最大值,而火烧后的大豆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10 月份才达到最大值。这说明秸秆焚烧会推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详解】A、78 月份土壤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则78 月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 正确;B、火烧后玉米样地的土壤小动物减少率高于火烧后
17、大豆样地,则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B 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秸秆焚烧会延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C错误;D、焚烧秸秆属于人类活动,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 正确。故选 C。22下列有关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防止有缺陷胎儿的出生B遗传咨询中只要通过系谱分析得知遗传方式和发病率即可提出防治措施C产前诊断常用方法是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D畸形胎的产生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时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咨询是咨询医师和咨询者就其家庭中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防、复发风险等所面临的全部问题进行讨论和商谈,最后
18、做出恰当的对策和选择,并在咨询医师的帮助下付诸实施,以达到防治效果的过程。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是:病情诊断 系谱分析 染色体/生化测定 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 提出防治措施。【详解】A、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防止有缺陷胎儿的出生,A 正确;B、遗传咨询中通过系谱分析得知遗传方式和发病率,还需要进行染色体/生化测定等才能提出防治措施,B 错误;C、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C 正确;D、表现型不仅受基因的控制,还与环境有关,因此畸形胎的产生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时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D 正确。故选 B。2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植物的体细
19、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 序列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与染色体组数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 错误;B、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基因中”插入一段DNA,改变的是基因的结构,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的性状,基因重组使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但只是控制原有的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不会产生新的性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 B。24间充质干细胞(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SC在增殖时
21、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MSC 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MSC是一类不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D 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MSC为多能干细胞,其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在经过细胞分化形成了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详解】A、MSC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 正确;B、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MSC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
22、确;C、MSC细胞是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C 错误;D、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 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D 正确。故选 C。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三倍体西瓜不结籽的性状可以遗传,但它不是一个新物种 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多倍体的形成可因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于
23、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三倍体不是一个物种,正确;多倍体植物常见,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多倍体动物,故 正确;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故 错;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由于骡子不育,且马和驴都是二倍体,因此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蜜蜂中的雄峰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因此雄峰是单倍体,故 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能形成多倍体,故 正确;获得单倍体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同时单倍体是高度不育,因此单倍体没有种子,故 错;获得多倍体植物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故 错,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某多年生
24、高等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A 或 a 基因控制合成蓝色色素,B 或 b 基因控制合成红色色素,不含色素表现为白花,含有两种色素表现为紫花。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蓝花雌株和一红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是_,蓝花雌株体内,只有花瓣细胞才呈现蓝色,根本原因是_。与 B 基因相比,b 基因碱基数较少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较多,原因可能是b 基因中缺失部分碱基对,引起_。(2)为解释上述杂交结果,该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B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
25、且该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二:_。为验证哪一种假设正确,以上述亲本或F1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试验方案实验方案:_。若假设二正确,则预测实验结果为_(不考虑交叉互换)。(3)现已确定假设一正确,欲以上述亲本或F1为实验材料,简单快速的培育出白花植株,应选择基因型为_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答案】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应信使RNA 中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B 基因控制合成红色色素且该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A、a基因也位于X 染色体上取 F1中紫花雌株与蓝花雄株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取 F1紫花雌株与亲本红花雄株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
26、及比例)子代表现为蓝花雌株:紫花雌株:蓝花雄株:红花雄株=111 1(子代表现为紫花雌株:红花雌株:蓝花雄株:红花雄株=1111)AaXBXb、AaXbY 1/8【解析】【分析】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干蓝花雌株和一红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可知控制颜色的基因有一对位于X 染色体上。【详解】(1)蓝花雌株和一红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雌株均为紫色,说明控制红色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基因B,那么控制蓝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A。蓝花雌株体内,只有花瓣细胞才呈现蓝色,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
27、表达。与B 基因相比,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较多,而 b 基因碱基数较少,原因可能是b 基因中缺失部分碱基对,引起相应信使RNA中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2)依据题干可知该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又根据其杂交情况可知,有一对为与X染色体上。则假设一B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且该对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二B 基因控制合成红色色素且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a 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取F1中紫花雌株与蓝花雄株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取F1紫花雌株与亲本红花雄株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表
28、现为蓝花雌株:紫花雌株:蓝花雄株:红花雄株=1111(子代表现为紫花雌株:红花雌株:蓝花雄株:红花雄株=1111),则假设二正确。(3)若确定假设一正确,欲以上述亲本或F1为实验材料,简单快速的培育出白花植株,选择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4X 1/2=1/8。【点睛】对于题干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本题的第一步。当然,在求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如这里就要注意当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确定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时候,那么另一对,可能是X染色体上,也可能为与常染色体,若题干没有强调没有在Y染色体上,那么还要考虑在Y染色体上的可能。27酵母的蛋白
29、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 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灭菌。(2)取步骤 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 中,将温度约_(填“25”、50”或“80”)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岀的单菌落,按步骤 所示进行划线。划线应注意的事项有_(答出两项给分);步骤 中,为使酵母
30、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供应。(4)若要对酵母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宜采用_法,常用的固定化材料是_,该方法的优点是 _。【答案】pH 高压蒸汽50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每次划线结束后要进行灼烧;每一次在上一次划线结束处开始;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等氧气包埋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等均可)成本低,操作更容易(酶活性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称量土样,里面含有需要分离的酵母菌;表示梯度稀释,表示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培养;表示扩大培养,获得更多的酵母菌。【详解】(1)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称量溶化 定容 调 pH 分装
31、 包扎 灭菌 倒平板,因此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好后应先调pH,再分装。常见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培养基适宜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2)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倒平板。(3)在划线过程中,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必须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每次划线结束后要进行灼烧,以清除接种环上残留菌种;每一次在上一次划线结束处开始,为了保证接种环上的酵母菌来自于上一次划线末端,通过增加划线次数使每一次划线时的酵母菌数目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大量酵母菌聚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有氧呼吸可以产生大量能量供酵母菌大
32、量繁殖,所以需供氧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4)因为细胞体积较大,宜用包埋法对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常用的固定化材料是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等。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容易,酶活性不易受影响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食用菌菌种扩大培养并保存的过程中涉及的培养基配制、灭菌及菌种转移和保藏的一些基础知识,考生需注意归纳总结,才能减少犯错。28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其排泄物含糖量很高可吸引一种黄蚁来取食。科研人员对某地棉田中的棉蚜的种群数量及其防治展开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学上可以通过调查害虫的_来预测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数量“S”型曲线,属于建立 _模型的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发
33、展变化。(2)瓢虫是棉蚜的天敌,黄蚁可帮棉蚜驱赶瓢虫,棉蚜与黄蚁的种间关系为_,判断依据是_。(3)使用某种药物防治棉蚜,施药超过一定次数,棉蚜的数量不降反增,请从进化和种间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能的原因_。(4)与大规模单一栽培棉花相比,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可降低棉蚜的病虫害,其原因是_。【答案】年龄组成数学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随着施药次数增加,棉蚜的抗药性增强;药物在杀灭棉蚜的同时可能杀死了棉蚜的天敌提高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或为棉蚜的天敌提供食物和栖息的场所)【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
34、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2.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共生生物之间呈现出同步变化,即同生共死,荣辱与共”。【详解】(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中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数量“S”型曲线,属于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2)瓢虫
35、是棉蚜的天敌,黄蚁可帮棉蚜驱赶瓢虫,同时黄蚁还以蚜虫的排泄物为食,据此可知,棉蚜与黄蚁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表现为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3)使用某种药物防治棉蚜,施药超过一定次数,棉蚜的数量不降反增,从进化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农药的选择作用棉蚜的抗药性增强;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药物在杀灭棉蚜的同时可能杀死了棉蚜的天敌。(4)与大规模单一栽培棉花相比,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得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棉蚜的病虫害。【点睛】熟知种群的特征以及与个特征与种群数量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关注抗药
36、性的形成以及化学防治的危害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答下列问题。(1)“绿水青山”指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内容有_。(2)“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蕴藏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大于 _价值。“绿水青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_的结果。【答案】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间接直接共同进化【解析】【分析】1、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
37、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由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因此“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做共同进化。【点睛】熟记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保护,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30食虫植物是一类长于土壤贫瘠(特别是缺少氮素)的地区,能捕获并消化动物的自养型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
38、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食虫植物属于_。(2)从生长环境和代谢类型两方面分析可知,食虫植物捕获并消化动物的目的是_。下列两个模式图中正确的是_,请阐明另一个模式图错误的原因_。(3)模式图中食虫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双箭头_(填“能”或“不能”)表示物质循环。【答案】生产者获取自身生长所需的氮元素B 食虫植物所食用的昆虫并不只是以食虫植物为食,还以普通植物为食不能【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详解】(1)食虫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它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它是生产者。(2)食虫植物是一类长于土壤贫瘠(特别是缺少氮素)的地区,而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等物质,因此食虫植物捕获并消化动物的目的是获取自身生长所需的氮元素(或补充矿质元素)。两个模式图中正确的是B,因为因为A 模式中昆虫的食物全部来自于食虫植物,而食虫植物不可能全部将昆虫消化利用其氮素,所以食虫植物所需的氮素会逐渐不足以满足营养来源。(3)模式图中食虫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双箭头不能表示物质循环,食虫植物只是获取昆虫体内的氮元素,而昆虫主要获取食虫植物的碳元素等营养生长。【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