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市宝坻区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蛋白第 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 突变型PRKP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表可知:突变型和野生型的
2、区别在于核糖体S12 蛋白第 56 位的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精氨酸,导致链霉素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突变型的存活率达到了100%,故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了抗链霉素的特性。【详解】A、由分析可知: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的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故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 正确;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C、突变型的产生是单个氨基酸的改变,故可知该突变性状的产生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错误;D、链霉素对枯草杆菌产生的抗性突变进行了选择,D 错误。故选 A。2下列有关酶的本质和特点错误的是()A酶不一定是蛋白质B酶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高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使酶产生热变
3、性D一种酶可能催化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酶的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的底物。化学反应想要发生需要能量,酶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A 正确;B、酶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催化作用,没有调节作用,B 错误;C、高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使酶产生热变性,还可以使反应本身加快,C正确;D、一种酶可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D 正
4、确。故选 B。3图 1 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 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甲)和第三营养级(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 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大型真菌B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 中能量的一部分D a+e 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 中:草本植物、乔木等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等为消费者。图 2 中:甲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e 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a 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b 表示第三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
5、型真菌和跳虫等,A 错误;B、杂食性鸟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C、乙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属于甲同化进入分解者部分,即c 中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D、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 错误。故选 C。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NA 与 RN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等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都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依据膜的流动性,生物
6、膜之间相互转化;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所有细胞生物和DNA 病毒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而RNA 病毒则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A 正确;B、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靠 mRNA 来实现,mRNA 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B正确;C、生物膜并不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总称,而是对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如皮肤黏膜,是生物体内的膜,但不是生物膜,C错误;D、一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一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载体蛋白,还有一些蛋白质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7、,如糖蛋白,这些蛋白质可以位于生物膜上,D 正确。故选 C。5烟粉虱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农作物害虫,丽蚜小蜂是其天敌。某菜园中通过释放丽蚜小蜂,有效地控制了烟粉虱的爆发。如图是防治过程中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烟粉虱和丽蚜小蜂B5 月底至 6 月底,甲种群呈“J”型增长C6 月底,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 7 月份乙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丽蚜小蜂是烟粉虱的天敌,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的数量变化,乙表示丽蚜小蜂的数量变化。【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判断甲、乙
8、分别表示烟粉虱和丽蚜小蜂,A 正确;B、5 月底至 6 月底,存在乙种群(丽蚜小蜂)对甲种群(烟粉虱)的捕食,不属于理想环境,所以甲种群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错误;C、6 月底,乙种群的数量为增加趋势,所以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D、烟粉虱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其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数量和天敌数量变化有关,7 月份乙种群数量快速下降至极低水平,可能是食物不足,D 正确。故选 B。6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决定其功能的唯一因素BtRNA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无关C淀粉、糖原、纤维素空间结构的不同与其单
9、体种类无关D高温可以使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高温、强酸、强碱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高温也可以使DNA 变性,但是降温后,DNA 又可以复性,恢复双螺旋结构。【详解】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不同,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功能,A 错误;B、tRNA 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形成tRNA 分子的“三叶草”结构,B 错误;C、淀粉、糖原、纤维素空间结构不同,其单体都为葡萄糖,C正确;D、DNA 在高温下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被破坏,温度下降还可以复性,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
10、考查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结构组成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右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B在 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C在 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调查米象的种群密度需随机取样,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值,A 正确;B、曲线表示,在30、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种群增长率最大,危害较重,
11、B 正确;C、在 25、小麦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数值大于零,种群数量还是增加的,C错误;D、热带米象,适宜增殖的温度高,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D 正确。故选 C。8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结构,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运输至突触后膜需要消耗能量C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
12、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详解】A、相邻的两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建立联系,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 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在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了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从而产生兴奋,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错误。故选 C。【点睛】
13、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信号变化,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对于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的高效性用 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 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B 酶的专一性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用 -淀粉酶分别在100、60和 0下催化淀粉水解,充分反应后,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程度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在不同pH 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用斐林试剂检测A A BB CC D D【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
14、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在相同时间内检测产生的气体量,A 错误;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需要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 错误;C、探究温度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可以设置低于最适温度、最适温度和高于最适温度至少三种温度下,检测底物水解的情况,可用碘液检测,C正确;D、探究 pH 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底
15、物不能用淀粉,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D 错误。故选 C。10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 到 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由 到 过程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若 的基因型为AaBbdd,则 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 到 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几种育种方法,其中表示诱变育种,表示杂交育种,表示多倍体育种,表示单倍体育种。【详解】A、幼苗要形成种子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 正
16、确;B、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中只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若 的基因型为AaBbdd,说明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和一对纯合基因,因此 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4,C正确;D、用正常的二倍体和四倍体形成三倍体的过程依据的是染色体变异,D 正确。故选 B。11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实验操作预期结果
17、A 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B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C 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缩D 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A A BB CC D D【答案】A【解析】【分析】背根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腹根传出功能: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
18、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沿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出功能。【详解】A、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后肢收缩,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A正确;B、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腹根无传出功能,B错误;C、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均不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C错误;D、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
19、功能,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能否依据解剖结构和实验提供的相应的生理现象,通过推理得出脊神经背根和腹根的生理功能。首先要能读懂示意图,了解“向中段和外周段”的涵义,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12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
20、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BC、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对病原体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 细胞;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ABC均正确;D、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 细胞,D 错误。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
21、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3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B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C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D敲除与ERS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
22、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根据题干中“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说明 ERS保护机制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详解】A、内质网可对合成的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A 正确;B、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因为糖蛋白的合成减少,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 错误;C、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使蛋白质正常加工并将错误蛋白降解,可抵抗肿瘤内部缺氧以及因缺氧而导致的酸中毒等不良的环境,C 正确;D、敲除与ERS相关的基因。肿瘤细胞对蛋白质的处理受到影响,降低了肿瘤细胞的数量,从而可使生物发生癌
23、症的几率下降,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需要结合内质网的功能和题干中的信息“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分析出ERS保护机制的作用。14为研究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 型及 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艾弗里的
2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 S型菌的 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观察 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 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 酶,DNA 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 参与了 R 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
25、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15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B大豆脂肪所含能量低于等质量的葡萄糖C法国梧桐根尖细胞吸收的Mg2可用于合成叶绿素D人体心肌组织形态相对坚固是因为其细胞中结合水多于自由水【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不能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活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多于结合水。【详解】A、生物体选择性地从无机环境获取物质,在生物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故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中不一定都能找到,A 错误;B、与糖类相比,脂肪
26、中氢含量高,氧含量低,故大豆脂肪所含能量高于等质量的葡萄糖,B 错误;C、叶绿素中含有Mg2+,根尖细胞吸收的Mg2可用于合成叶绿素,C正确;D、人体心肌细胞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与无机自然界的区别、无机盐的功能和水的存在形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1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匹配正确的是()A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密度梯度离心法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诱变育种法【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细胞中的众多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7、时常常用无水乙醇,分离这些色素时常用纸层析法。诱变育种育种的原理是使用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详解】A、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B 错误;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未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宜用诱变育种法,因为水稻品种缺乏某种抗病性,可以用诱变育种产生新性状,D 正确。故选 D。17矮牵牛花瓣紫色的深浅由花青素的含量高低决定,花青素由查耳酮合酶(CHS)催化合成。为获得紫色更深的矮牵牛,科研人员将CHS基因导入野生型紫花矮牵牛
28、叶肉细胞中,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花色反而出现了浅紫色。检测CHS基因的转录水平,得到如图所示电泳图谱(2 道和 3 道分别表示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含CHS基因的 DNA 和运载体B转基因植株中内源CHS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C转基因植株内外源CHS基因的转录均被抑制D没有获得紫色更深的植株是因为CHS基因没有成功转入【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 聚合酶进行,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
29、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含CHS基因的 DNA 和运载体,使其含有相同的粘性末端,以便两者构建重组分子,A 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2道中外源的条带处为0,内源的条带较粗,说明没有外源基因的表达,而3 道中外源的条带较粗,内源的条带较细,说明内源基因(CHS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B正确;C、转基因植株内源CHS基因的转录被抑制,外源CHS基因的转录正常,C错误;D、从图中看到,外源基因转入成功,没有获得紫色更深的植株可能是因为内源CHS基因表达被抑制,外源 CHS基因和内源CHS基因的综合表达量没有野生型的内源C
30、HS基因表达量高,D 错误。故选 B。18癌胚抗原(CEA)因只在癌组织和胚胎组织中表达而得名,广泛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症细胞(例如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表面。因此,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下列关于癌细胞和癌胚抗原的说法,正确的是()A癌胚抗原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正常细胞没有B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的含量而确诊肿瘤发生的部位C早期癌症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治疗D恶性肿瘤的发生只跟致癌因子有关,跟自身的免疫能力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
31、突变其中内因是癌变的根本原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扁梭形的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3、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详解】A、根据题干“癌胚抗原(CEA)因只在癌组织和胚胎组织中表达而得名”,故癌胚抗原基因存在于癌细胞中,也存在于正常的胚胎组织细胞中,A 错误;B、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不能通过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的含量而确诊肿瘤发生的部位,B 错误;C、早期癌症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治疗,C正确;D、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自身病变的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跟致癌因子有关,也与自身
32、的免疫能力有关,D 错误。故选 C。19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题。【详解】A、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
33、体吸附在细胞的表面,A 正确;B、体液免疫中需要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正确;C、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右图可知,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时,吸附在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引发过敏症状,D正确。故选 C。20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可以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目前可以人工合成,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 SRIH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方式BSRIH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3 分子水C
34、SRIH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 SRIH可随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和胰岛【答案】C【解析】【分析】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进入消化系统将被消化掉,所以口服无效,只能通过静脉注射法进行获取,肽键数水分子数。【详解】A、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不能口服,A错误;B、SRIH为环状十四肽,可能不含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4 分子水,B 错误;C、SRIH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系,C 正确;D、SRIH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 错误。故选 C。21植物体内生长素(I
35、AA)与脂溶性小分子IAA 甲酯(MeIAA)可以相互转化。在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 IAA 和 MeIAA 分别处理拟南芥的种子,种子萌发后形成的下胚轴相对长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1AA 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IAA 对下胚轴生长的抑制作用比MelAA 更显著CMeIAA 进入细胞需要膜上载体协助并需要消耗能量D若在生长素浓度01 molL 1之间再设置实验组,下胚轴相对长度可能大于10【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与没有IAA、MeIAA 的空白对照相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IAA、MeIAA 浓度的增大,下胚轴长度逐渐缩短,说明IAA、MeIAA
36、 抑制下胚轴伸长,与IAA 相比,在相同浓度条件下,MeIAA 条件下培养的下胚轴更短,说明MeIAA 的抑制作用更强。【详解】AB、据图分析可知,用不同浓度IAA 处理,几组实验组的下胚轴相对长度均小于对照组的下胚轴相对长度,说明实验组的IAA对下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能体现其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并且 MeIAA比 IAA 的抑制作用更强,AB 错误;C、MeIAA 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自由扩散,C 错误;D、低浓度IAA 促进生长,高浓度IAA 抑制生长,图中IAA 浓度为 1 molL 1时已经具有抑制作用了,说明IAA 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 molL
37、1之间;若在最适浓度附近再设置实验组,IAA 会促进下胚轴生长,其相对长度应大于空白对照组,而图中将空白对照组的下胚轴长度设为1,即适宜浓度时下胚轴相对长度可能大于10,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两重性的含义是解题关键。22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 株、32 株和 10 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引起的B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 CF2中出现
38、了亲本没有的表现型,比例是3/8 D 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3【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分别有119 株、32 株和 10 株,即 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故可知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这两对基因用A/a、B/b 表示,则题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和aabb(白色),F1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F2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或 2aaBb)、1AAbb(或 1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或 2Aabb)
39、、1aaBB(或 1AAbb),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液泡中的颜色引起的,A错误;B、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即 1/3,B 错误;C、F2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表现型黄色,比例是3/16,C错误;D、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和 aaBb比例为 1:2,故测交得到白色洋葱(aabb)的概率为 1/22/3=1/3,D 正确。故选 D。【点睛】根据题文中的12:3:1 的特殊比例,判断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直接利用分离定律思想解自由组合试题。2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有氧呼
40、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有叶绿体的细胞能合成ATP,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C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D某污染物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但对无氧呼吸无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这3 个地方,A 错误;B、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
41、应C3的还原,细胞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的ATP必须通过细胞呼吸产生,B 错误;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C正确;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一样的,污染物M 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故对无氧呼吸也有影响,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这时将屏障撤掉。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 B捕
42、食种群A B该图表示在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种群B存在,种群A 不存在D若一直保留屏障,则种群A 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答案】A【解析】【分析】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据此答题。【详解】A、据图两者数量变化可判断两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种群A 捕食种群B,A 错误;B、该图后期两者数量变化趋于稳定,可判断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B正
43、确;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被捕食者B存在,捕食者A 不存在,C正确;D、据题干分析可知,若一直保留屏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则种群A 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D 正确。故选 A。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人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
44、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的问题。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孩”政策的最终结果是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详解】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A 错误;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B 错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等,雾霾不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错误;一孩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提高了人口出生率,使幼年个体增多,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调节年龄组成,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D 正确。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赖氨酸是人体八大必需氨基
45、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某农科所科技人员欲通过将玉米某种蛋白酶改造成“M 酶”,从而大大提高玉米种子中赖氨酸的含量,以期待培育出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技人员先从“提升玉米种子中赖氨酸含量”这一功能出发,预期构建出_的结构,再推测出相对应目的基因的_序列,最终合成出“M 酶”基因。(2)科技人员获得“M 酶”基因后,常利用_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此过程需要一种特殊的酶是 _。(3)“M 酶”基因只有插入_,才能确保“M 酶”基因在玉米细胞中得以稳定遗传。科技人员将“M 酶”基因导人玉米细胞中需要借助_的运输。(4)依据 _原理
46、,可将含有“M 酶”基因的玉米细胞培育成转“M 酶”基因的玉米植株。为了确保育种成功,科技人员需要通过_,从个体水平加以鉴定。【答案】“M 酶”脱氧核苷酸PCR Taq 酶(或“热稳定 DNA 聚合酶”)玉米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基因表达)载体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测定玉米种子中赖氨酸含量【解析】【分析】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某农科所科技人员欲通过将玉米某种蛋白酶改造成“M
47、 酶”,则应该利用蛋白质工程,先预期构建出“M 酶”(蛋白质)的结构,再推测出相对应目的基因的他应该是序列,最终合成出“M酶”基因。(2)基因工程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一般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过程中需要耐高温聚合酶(Taq 酶)的催化。(3)要想确保“M 酶”基因在玉米细胞中得以稳定遗传,必须将“M 酶”基因插入玉米细胞的染色体DNA 中;将“M 酶”基因(目的基因)导人玉米细胞中需要借助(基因表达)载体的运输。(4)有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可将含有“M 酶”基因的玉米细胞培育成转“M酶”基因的玉米植株。科技人员需要通过测定玉米种子中赖氨酸含量,从个体水平加以鉴定,以确
48、保育种成功。【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27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人员对它的栽培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处理L1L2L3W1W2W3W1W2W3W1W2W3干重/g 2.91 3.43 2.31 2.58 3.79 2.86 1.93 2.34 2.41 注:1L1、L2和 L3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为360、240 和 120 mol/(m2 s)。2W1、W2和 W3分别代表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70%和 40%。(1)该实验研究了_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2)据表分析,铁皮石斛在_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请绘出在此含水量条件下,
49、铁皮石斛产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柱状图。(3)在低光照情况下,由于_阶段产生的 _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基质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表明植株可以通过积累可溶性糖 _,这是植株的一种保护性反应。(5)为保证铁皮石斛的产量,请提出在强光条件下的栽培建议:_。【答案】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L2W2光反应ATP 和H 从而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基质含水量,因变量是铁皮石斛的干重,代表了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干重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干重先也是先增加后
50、降低,表格显示 240mol/(m2 s)、70%含水量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铁皮石斛在240mol/(m2 s)、70%含水量(L2W2)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在含水量为70%条件下,根据表格中光照强度与干重的关系绘制柱状图如下:。(3)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少,从而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4)在基质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说明植株可以通过积累可溶性糖从而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