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全国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全国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020 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全国模拟)化学试题化学试题本试题卷共 8页,20 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讲解试题的视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2、-16 Mg-24 S-32 Mn-55 Fe-56 Cu-64 Zn-65 Ba-137 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时刻,更能体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下列有关消毒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类消毒剂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B.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可以将医用酒精、“84”消毒液混用C.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OH,含有-1 价氧元素,具有氧化性D.各类消毒剂均能使病毒蛋白质变性,但是对人体蛋白质无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A消毒剂浓度大不一定消毒效果好,如: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比无水酒精好,故A
3、错误;B“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将医用酒精、“84”消毒液混用,故B 错误;C过氧乙酸的结构式是,有 O-O 键,含有-1 价氧元素,具有氧化性,故C 正确;D各类消毒剂能使病毒蛋白质变性,同样对人体蛋白质也有危害,故D 错误;选 C。2.我国古籍中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论衡 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 Fe2O3-2-B.本草求真云:“酒性种类甚多,然总由水谷之精,熟谷之液,酝酿而成”,酿酒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C.本草图经中有关绿矾的分解描述如下:“绿矾形似朴硝而绿色,取此物置
4、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色赤”物质是 Fe(OH)3D.抱朴子中关于雄黄(As4S4)有如下描述:“伏火者,可点铜成金,变银成金。”此处的“金”代表金单质【答案】B【解析】【详解】AFe3O4具有磁性,“司南”中的“杓”含Fe3O4,故 A 错误;B酿酒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 Fe(OH)3受热易分解,Fe 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故 C 错误;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伏火者,可点铜成金,变银成金”,这里的“金”不可能是金
5、单质,故D错误;选 B。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OH-、Na+、CrO2-4、SO2-4B.c(S2O2-3)=0.1molL-1的溶液中:Na+、K+、CO2-3、SO2-4C.水电离出的c(H+)=1.0 10-13mol L-1的溶液中:Na+、Mg2+、HSO-3、NO-3D.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a+、NH+4、Cl-【答案】B【解析】【详解】A含有 CrO2-4的溶液呈黄色,故不选A;B S2O2-3、Na+、K+、CO2-3、SO2-4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C水电离出的c(H+)=1.0 10-13mol L-1
6、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条件下HSO-3、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条件下Mg2+、HSO-3和 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SO32-,故不选C;D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反应生成苯酚,故不选D;选 B。-3-4.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3,4二甲基戊烷B.:1甲基丙醇C.:2,4二甲基苯甲醛D.:3溴丁酸甲酯【答案】D【解析】【详解】A的名称是:2,3二甲基戊烷,故A 错误;B的名称是:2 丁醇,故 B 错误;C的名称是 2,5二甲基苯甲醛,故C 错误;D的名称是:3溴丁酸甲酯,故D 正确;答案选 D。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
7、ol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数目之和为2NAB.100mL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含有Fe2+数目为 0.01NAC.46g 乙醇与 60g 乙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乙酸乙酯分子的数目为NAD.常温下,6.4g 铜与足量浓硫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答案】A【解析】【详解】A.1molNaHSO4晶体中含有1mol 钠离子和 1mol 硫酸氢根,阴、阳离子数目之和为2NA,A正确;B.100mL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 Fe2+会水解,含有的Fe2+数目小于0.01NA,B错误;C.46g 乙醇与 60g 乙酸反应是可逆反
8、应,生成乙酸乙酯分子的数目小于NA,C错误;D.常温下,铜与足量浓硫酸不反应,D错误;故选 A。-4-6.已知:,下列关于M、N 两种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M、N 均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B.M、N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M、N 均可发生加聚反应D.M、N 的一氯代物均只有4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答案】D【解析】【详解】A.有机物 N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A 错误;B.有机物 M 中含有甲基,呈四面体结构,故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 错误;C.有机物 M 中不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故不能发生加聚反应,C 错误;D.有机物 M 中有
9、4 类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4 种,有机物N 中 4类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4种,D 正确;答案选 D。7.镁-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 Mg 电极为负极,其电势低于空气电极的电势B.电子流向:Mg 电极 导线 空气电极 电解质溶液 Mg 电极C.电池总反应为2Mg+O2+2H2O=2Mg(OH)2D.回收后的氢氧化镁经一系列转化,可重新制成镁锭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 Mg 失电子,Mg 为负极,空气电极是正极,正极电势高于负极,故A 正确;B金属 Mg 失电子,Mg 为负极,空气电极是正极,电子流向:Mg 电极 导线 空气
10、电极,溶液中没有电子移动,故B 错误;-5-C金属 Mg 失电子生成镁离子,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池总反应为2Mg+O2+2H2O=2Mg(OH)2,故 C 正确;D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氯化镁溶液,得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故D 正确;选 B。8.下列实验中,各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将一片鲜花花瓣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鲜花花瓣未变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B 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含有Fe3+C 测定等浓度的Na2C2O4的溶液和Na2CO3溶液
11、的 pH Na2CO3溶液的 pH较大酸性:H2C2O4H2CO3D 常温下,向含等浓度Mg2+和 Cu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蓝色沉淀常温下,KspCu(OH)2KspMg(OH)2 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鲜花花瓣含有水分,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鲜花花瓣褪色,故A 错误;B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故 B 错误;C碳酸、草酸为二元弱酸,测定等浓度的NaHC2O4的溶液和NaHCO3溶液的 pH,判断碳酸、草酸的酸性,故 C 错误;D常温下,向含等浓度Mg2+和 Cu2+的
1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说明常温下 KspCu(OH)2 KspMg(OH)2,故 D 正确;选 D。9.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Y 原子的最外层电-6-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 倍,Y、Z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 的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W C.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D.Z2W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X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X 是 Li;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 倍,Y 是 O 元素;Y、Z同主族,Z 是
13、 S元素;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是 Cl 元素。【详解】A锂的密度小于煤油,锂单质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故A 错误;B非金属性OClS,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Cl H2O,故 B 错误;C SO2对应的水化物 H2SO3为弱酸,故C 错误;DS2Cl2结构式为Cl-S-S-Cl,S形成 2 个共价键、Cl 原子形成1 个共价键,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2=8,Cl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1=8,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D 正确;选 D。10.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NaKRbCs B.与基态钾原子同周期且未成
14、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还有4 种C.金属钠的三维空间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钠原子的配位数为8 D.锂、钠、钾三种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分别为绿色、黄色、紫色【答案】D【解析】【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第一电离能NaKRbCs,故 A 正确;B基态钾原子有1个未成对电子,与基态钾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还有Sc、Cu、Ga、Br,共 4 种,故 B 正确;C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是8,金属钠的三维空间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钠原子的配位数为8,故 C 正确;D锂、钠、钾三种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分别为紫红色、黄色、紫色,故D 错误;选 D。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每小题 4
15、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7-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1.污水处理厂处理含CN-废水的过程分两步进行:向含CN-的废水中加入过量NaC1O 将 CN-转化为CNO-;调节所得溶液为酸性,使 CNO-继续被 NaC1O 转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CN-的电子式为B.过程中,生成CN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过程中,生成的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为CO2和 N2D.氧化性:CNO-C1O-【答案】AD【解析】【详解】A.CN-的电子式为,故 A 错误;B.过程中,CN-被氧化为CN
16、O-,1mol CN-转移 2mol 电子,NaC1O 被还原为NaC1,1mol NaC1O 转移2mol 电子,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 B 正确;C.CO2和 N2无污染,过程中,生成的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为CO2和 N2,故 C 正确;D.CN-被 NaC1O 氧化为 CNO-,所以氧化性:CNO-C1O-,故 D 错误;选 AD。12.化合物 M 由两种位于第四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和一种位于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组成,一定条件下M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已知:固体Y 中两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3。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A.气体 X 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7、含酚酞的碳酸钠溶液褪色B.溴水吸收气体X 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H2O+SO22HBr+2H+SO24C.根据上述数据推知,M 的化学式为CuFeS2D.向 KNO3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Z,固体 Z 全部溶解【答案】B【解析】【分析】M 在空气中灼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气体 X 和溴水反应后的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沉淀是硫酸-8-钡,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是46.6g0.2mol233g/mol,所以 M 中含有 S元素,且物质的量是0.2mol,气体 X 是二氧化硫;固体Y 是金属氧化物,被CO 还原为金属Z,红色固体R 难溶于硫酸,所以R 是 Cu,铜的质量是 6.4g,固体
18、 Y 中两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3,则另一种金属为+3 价,设另一种金属为T,氧化物的化学式是23T O根据元素守恒,T 元素的质量是18.4g0.2mol32g/mol-6.4g=5.6g;23T O的质量是8016g6.4g=8g64,设 T 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则28g5.6g248aa,a=56g/mol,所以 T是铁元素。【详解】A气体 X 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含酚酞的碳酸钠溶液褪色,故A正确;B溴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H2O+SO2=2Br-+4H+SO24,故 B错误;C根据上述数据推知,18.
19、4g M 含有 Fe元素的物质的量是5.6g0.1mol56g/mol、Cu元素的物质的量是6.4g0.1mol64g/mol、S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2mol,M 的化学式为CuFeS2,故 C 正确;D固体 Z 是铁、铜的混合物,铁、铜都能溶液稀硝酸,向KNO3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Z,固体 Z 全部溶解,故D 正确;选 B。13.工业上常利用CO2和 NH3合成尿素 CO(NH2)2,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2COONH4为合成尿素反应的中间产物B.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C.反应在热力学上进行趋势很大D.2NH
20、3(g)+CO2(g)CO(NH2)2(1)+H2O(1)的焓变 H=El-E2【答案】CD-9-【解析】【详解】A.从图像可知,合成尿素的过程中生成了NH2COONH4,其为合成尿素反应的中间产物,A 正确;B.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由图像可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B 正确;C.反应为吸热反应,在热力学上进行趋势较小,C 错误;D.2NH3(g)+CO2(g)CO(NH2)2(1)+H2O(1)为放热反应,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即H=E2-E1,D 错误;答案选 CD。14.25时,向盛有 25mLpH=12 的一元碱MO
21、H 溶液的绝热容器中滴加0.05mol L-1H2SO4溶液,加入 H2SO4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B.a点溶液中存在:c(MOH)+c(M+)4c(SO24)C.水的电离程度:abc D.bc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发生了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b点温度最高,说明b 点 MOH 和硫酸恰好反应,25mLpH=12 的一元碱MOH 溶液与 20mL 0.05mol L-1H2SO4溶液恰好反应,MOH 的浓度是0.08 molL-1,所以 MOH 是弱碱。【详解】A.MOH 是弱碱,
22、和硫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 错误;B.根据物料守恒,a点溶液中M 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08 molL-1 0.025L=0.002mol,SO24的物质的量是0.05mol L-1 0.0125L=0.000625mol,所以存在:c(MOH)+c(M+)4c(SO24),故 B 正确;C.b 点 MOH 和硫酸恰好反应,溶质为M2SO4,a点碱有剩余、c 点酸有剩余,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 最大,故 C 错误;D.b 点 MOH 完全消耗,bc 的过程中,不再发生反应,加入硫酸的温度低于混合液的温度,所以溶液温-10-度降低,故D 错误;选 B。15.氧化石墨烯和还
23、原石墨烯是两种新型材料,由氧化石墨烯制备还原石墨烯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个N2H4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5 B.氧化石墨烯中碳原子均为sp2杂化C.还原石墨烯中有三种不同的含氧官能团D.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原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答案】BD【解析】【详解】AN2H4的结构式是,1 个 N2H4分子中含有 键的数目为5,故 A 正确;B氧化石墨烯含有双键碳、单键碳,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故 B 错误;C还原石墨烯含有-OH、-COOH、C-O-C 三种不同的含氧官能团,故C 正确;D氧化石墨烯中含有的羟基数大于还原石墨烯,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原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故D 错误
24、;选 BD。第卷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共 60分。16.氧化铍(BeO)常温下为不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的固体,除用作耐火材料外,还可以用于制霓虹灯和铍合金。工业上以硅铍石(主要含有BeO、SiO2、MgO,还含有少量Al2O3和 Fe2O3)制备高纯度BeO 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eO 为离子化合物,熔点为2350,BeC12和 NaC1 等比例混合的固体混合物在350即可熔化;-11-不同金属阳离子在D2EHPA 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Be2+Mg2+Fe3+Al3+D2EHPA 中的溶解性易溶难溶微溶微溶请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 1”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残液”
25、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_(填名称)。(2)“萃取”后铍元素以Be(HX2)2的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反萃取”后以(NH4)2Be(CO3)2的形式存在于水相中,则“反萃取”时含铍微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净化”时需将反萃取液加热到70,加热到70的目的为 _。(4)由 2BeCO3 Be(OH)2制备高纯BeO 的方法是 _。(5)BeO 的电子式为 _。工业上常采用电解熔融BeC12与 NaC1 等比例混合物的方法制备金属Be,不采用电解熔融BeO 制备的主要原因为_。【答案】(1).SiO2(2).镁(3).Be(HX2)2+2(NH4)2CO3=(NH4)2Be(CO3)2+
26、2NH4HX2(4).使被萃取的少量Fe3+和 Al3+水解为对应的氢氧化物而被除去(5).高温煅烧(6).(7).BeO熔点高,熔融时能耗高,增加生产成本【解析】【分析】硅铍石主要含有BeO、SiO2、MgO,还含有少量Al2O3和 Fe2O3,SiO2与硫酸反应不反应,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 BeSO4、MgSO4、Al2(SO4)3、Fe2(SO4)3溶液,滤渣1是 SiO2;根据不同金属阳离子在D2EHPA 中的溶解性表,“萃取”有机相含有Be(HX2)2及少量 Fe3+、Al3+,“反萃取”后 Be 元素以(NH4)2Be(CO3)2的形式存在于水相中,水相经净化、过滤、沉铍得到2BeC
27、O3 Be(OH)2,2BeCO3 Be(OH)2高温分解得BeO。【详解】(1)BeO、SiO2、MgO、Al2O3和 Fe2O3,只有 SiO2与硫酸反应不反应,所以“滤渣 1”的主要成分为SiO2。根据不同金属阳离子在D2EHPA 中的溶解性表,Mg2+难溶于D2EHPA,“残液”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镁;(2)“萃取”后铍元素以 Be(HX2)2的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反萃取”后以(NH4)2Be(CO3)2的形式存在于水相中,则“反萃取”时 Be(HX2)2和(NH4)2CO3反应生成(NH4)2Be(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e(HX2)2+2(NH4)2CO3=(NH4)2
28、Be(CO3)2+2NH4HX2;(3)“净化”时需将反萃取液加热到70,加热促进水解,加热到70的目的是使被萃取的少量Fe3+和 Al3+水解为对应的氢氧化物而被除去;-12-(4)2BeCO3 Be(OH)2高温分解生成BeO 和二氧化碳、水,由2BeCO3 Be(OH)2制备高纯BeO 的方法是高温煅烧;(5)BeO 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eC12和 NaC1 等比例混合的固体混合物在350即可熔化,BeO 为离子化合物,熔点为2350,BeO 熔点高,熔融时能耗高,增加生产成本,所以工业上常采用电解熔融 BeC12与 NaC1 等比例混合物的方法制备金属Be。【点睛】本题考查以硅铍
29、石制备高纯度BeO 的工艺流程,明确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对题目信息的提取利用,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7.工业上常利用CO 还原 CuO 的方法制备单质铜,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CO 还原CuO 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装置A 的试管中放入8.4gMgCO3和 6.5gZn 粉,点燃 A 处酒精灯,加热后即可得到纯净的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 B 中盛放分散于石棉绒中的CuO 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_,将 CuO 附在石棉绒上的目的为_。(3)首先点燃A 处和 E 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D 处倒置于水中的漏斗轻轻向上弹起又落
30、下,同时伴有爆鸣声,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为_。(4)待 D 处倒置于水中的漏斗稳定后,点燃B 处酒精灯,加热,当观察到装置C 中_(填实验现象),可证明装置 B 中有 CO2生成。(5)实验时观察到从E 处玻璃管尖嘴处点燃的CO 的火焰颜色呈黄色,火焰呈黄色的原因是_。(6)反应结束后,装置B 中还原得到的Cu 中含有少量的Cu2O,为测定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取mg 反应生成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使固体全部溶解,微热,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稀释成100mL 溶液。取25mL 该溶液,加入稍过量的KI 溶液,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mol L
31、-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mL。已知:2Cu2+4I-=2CuI +I2;I2+2S2O23=S4O26+2I-。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 m、c、V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MgCO3+ZnMgO+ZnO+CO(2).硬质玻璃管(3).增大 CuO 与 CO 的接触面积-13-(4).漏斗内刚开始收集到的是CO 和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会产生轻微爆炸,使漏斗向上弹起,同时伴有爆鸣声(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玻璃的成分中含有Na2SiO3,钠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使CO 燃烧的火焰呈黄色(7).滴入最
32、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8).25.6cVm【解析】【分析】A 中 MgCO3和 Zn 粉反应生成CO,B 中 CuO 和 CO 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 中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 D、E 检验 CO 纯度后再点燃B 处酒精灯,E 处用酒精灯点燃CO,尾气处理。【详解】(1)在装置 A 的试管中放入0.1mol MgCO3和 0.1mol Zn 粉,点燃A 处酒精灯,加热后即可得到纯净 的CO,根据元素守恒,MgCO3和Zn 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ZnMgO+ZnO+CO ;(2)装置 B 中盛放分散于石棉绒中的CuO 的
33、玻璃仪器的名称为硬质玻璃管,将CuO 附在石棉绒上的目的为增大 CuO 与 CO 的接触面积;(3)CO 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爆炸,漏斗内刚开始收集到的是CO 和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会产生轻微爆炸,使漏斗向上弹起,同时伴有爆鸣声;(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当观察到装置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装置B 中有 CO2生成;(5)玻璃的成分中含有Na2SiO3,钠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使CO 燃烧的火焰呈黄色,所以实验时观察到从E处玻璃管尖嘴处点燃的CO 的火焰颜色呈黄色;(6)达到滴定终点时,碘单质被完全消耗,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
34、内不变色;根据 2Cu2+4I-=2CuI +I2;I2+2S2O23=S4O26+2I-,得关系式Cu2+S2O23,达到滴定终点消耗cmol L-1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则 Cu 元素的物质的量是cmol L-1 V 10-3L10025=4cV 10-3mol,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cV10mol64100%mg/olgm25.6cVm。【点睛】本题考查CO 还原氧化铜,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CO 是可燃性气体,需要验纯后再点燃 B 处酒精灯进行反应;根据铜元素守恒计算铜元素的质量分数。18.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制冷剂、燃料、制备乙烯的
35、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I.乙烷蒸汽裂解技术是工业上应用成熟的乙烯制备方法:C2H6(g)C2H4(g)+H2(g)H。(1)已知:C2H6(g)、H2(g)和 CH2CH2(g)的标准燃烧热分别是1560kJ mol-1、285.8kJ mol-1和 1411.0kJ mol-1,-14-则 H=_。(2)1000时,在某刚性密闭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C2H6(g),只发生反应C2H6(g)CH2=CH2(g)+H2(g)H,若平衡时容器中总压为pPa,乙烷的转化率为,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Pa(用含 p、的代数式表示,KP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已知 1000时该反应的KP=4 104Pa
36、,若 p=2.1 105,则=_。达到平衡后,欲同时增大反应速率和,可采取的措施有_(填选项字母)。A.升高温度B.通入惰性气体C.增加乙烷浓度D.加入催化剂II.乙烷催化氧化裂解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乙烯的方法:C2H6(g)+12O2(g)C2H4(g)+H2O(g)H=-149kJ mol-1。(3)在乙烷氧化过程中,若262n(C H)n(O)过高,则会导致乙烷转化率降低,且易形成积碳。800时,当 n(C2H6)和 n(O2)的混合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时,混合气中262n(C H)n(O)的比值对乙烷氧化裂解制乙烯的反应性能的影响如图1所示:n262n(C H)n(O)的最佳比值应为_
37、。262n(C H)n(O)较低时,生成乙烯的选择性较低的原因可能为_。.我国科学家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成功实现了乙烷电化学脱氢制备乙烯,装置如图2 所示:(4)通入 CO2的电极为 _极(填“阳”或“阴”);C2H6生成 C2H4的电极反应式为_。-15-【答案】(1).+136.8kJ mol-1(2).22p1-(3).0.4(或 40%)(4).A(5).2:1(或 2.0)(6).乙烷发生深度氧化(或副反应增多)(7).阴(8).C2H6-2e-+O2-=C2H4+H2O【解析】【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 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则C2H6(g)+72O2(g)=2CO
38、2(g)+3H2O(l)H1=-1560kJ mol-1;H2(g)+12O2(g)=H2O(l)H2=-285.8kJmol-1 CH2CH2(g)+3O2(g)=2CO2(g)+2H2O(l)H3=-1411.0kJmol-1。要增大乙烷的转化率则要让反应正向移动;由电解池装置可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2H6生成 C2H4,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详 解】(1)根 据 盖 斯 定 律,反 应C2H6(g)C2H4(g)+H2(g)可 由-得 到,则 H=H1-H2-H3=-1560kJ mol-1+285.8kJ mol-1+1411.0k
39、Jmol-1=+136.8kJ mol-1。(2)反应 C2H6(g)CH2=CH2(g)+H2(g),设开始时压强为P0,乙烷的转化率为,则反应的乙烷的压强为 P0,平衡时的压强为(P0-P0),生成的乙烯和氢气的压强为 P0,若平衡时容器中总压为pPa,即(P0-P0+2 P0)=p,则 P0=p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22()()p11=(1)()1-1pppppp乙烯氢气乙烷。已知1000时该反应的KP=4 104Pa,若 p=2.1 105,则22p1-=4 104Pa,=0.4。达到平衡后,欲同时增大反应速率和 ,即既要增大反应速率又要让平衡正向移动,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
40、应速率增大,增大;恒容恒温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增加乙烷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减小;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 不变。(3)根据图像和已知条件:若262n(C H)n(O)过高,则会导致乙烷转化率降低,且易形成积碳,n262n(C H)n(O)=2:1(或 2.0)时反应物转化率较高,不易形成积碳,为最佳比值。262n(C H)n(O)较低时,生成乙烯的选择性较低,主要是因为乙烷发生深度氧化(或副反应增多)。(4)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综上分析,二氧化碳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2H6失电子与电解液中的O2-反应生成 C2H4,电极反应式为C2H6-2e-+O2-=C2H4+
41、H2O。19.铁、铬、锰统称为黑色金属,它们的单质、合金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6-(1)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铁、铬、锰属于周期表中的_区元素。(2)基态铬原子和基态锰原子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填元素符号),原因为 _。(3)化学式为CrC13 6H2O 的化合物有三种结构,一种呈紫罗兰色,一种呈暗绿色,一种呈亮绿色,已知Cr3+的配位数均为6,将它们配制成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AgNO3溶液,所得AgC1 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呈暗绿色的配合物内界的化学式为_。H2O 分子的 VSEPR 模型为 _。(4)MnF2和 Mn
42、Cl2均为离子化合物,MnF2的熔点高于MnCl2熔点的原因为 _。(5)一氧化锰在医药、冶炼上用途广泛,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由O2-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数目为_。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胞中距离最近的两个O2-之间的距离为apm,则 MnO 晶体的密度=_g cm-3。(用含 a、NA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2).d(3).Mn(4).基态M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4s能级是全满结构,更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高(5).Cr(H2O)5C12+(6).四面体形(7).F-半径更小,MnF2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8).4(9).303A71
43、 210a N【解析】【分析】(1)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铁、铬、锰都是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2)铬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锰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Mn 原子的 4s能级是全充满结构;(3)由相同物质的量的甲、乙、丙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析出 AgCl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1:3 可知,暗绿色配合物的6个配体为1 个氯离子和5 个水分子;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5)八面体间隙原子处于八面体间隙中心,即处于面心立方晶胞的体心和棱边的中心;由分摊法计算可得。-17
44、-【详解】(1)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族,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铁、铬、锰都是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d 区元素,故答案为:;d;(2)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Mn 原子的 4s能级是全充满结构,结构更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高,则基态锰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基态铬原子,故答案为:Mn;基态 M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4s 能级是全满结构,更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高;(3)由相同物质的量的甲、乙、丙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
45、3溶液,析出 AgCl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1:3 可知,暗绿色配合物的6个配体为1 个氯离子和5 个水分子,则暗绿色的配合物内界的化学式为Cr(H2O)5C12+,故答案为:Cr(H2O)5C12+;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水分子的VSEPR 模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4)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MnF2和 MnCl2均为离子化合物,F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Cl离子,MnF2的晶格能大于MnCl2,离子键更强,晶体的熔沸点更高,更答案为:F-半径更小,MnF2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5)由晶胞结构可知,一氧化锰为为面心立方结构,晶胞中
46、由O2-形成的正八面体存在八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原子处于八面体间隙中心,即处于面心立方晶胞的体心和棱边的中心,则晶胞中的八面体间隙数为4,故答案为:4;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 Mn2+离子的个数为818+616=4,则晶胞中含有4 个 MnO,晶胞的质量为A4 71Ng,由晶胞中距离最近的两个O2-之间的距离为apm 可知,晶胞的边长为2a 1010cm,晶胞的体积为(2a 1010)3cm3,则 MnO 晶体的密度 为4 71NA-1032a 10()g/cm3=303A71 210a Ng/cm3。【点睛】在八面体型间隙相中,6 个微粒构成八面体,间隙原子位于八面体中心的间隙位置,具有这种
47、间隙类型的间隙相可以是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正交和体心立方等。20.囧烷(G)是一种重要的烃,一种合成囧烷的路线如图所示:-18-已知:+R2CHO+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名称为 _;G 的分子式为 _。(2)BC 的反应类型为 _;C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3)DE 的化学方程式为_。(4)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 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 组峰的结构简式为 _。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上连有3个取代基。与 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为原料(其他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_。【答案】(1).2,3二乙基
48、1,3丁二烯(2).C12H18(3).加成反应(4).羟基、溴原子(5).+2H2O(6).26(7).、(8).【解析】【分析】据流程可知,A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B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 在锌的作用下,生成D;D 到 E 发生了题给的信息反应;(5)和 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锌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据此完成流程图。【详解】(1)A 是,含有 2 个碳碳双键,属于二烯烃,化学名称为2,3二乙基 1,3丁二烯;G的键线式为,分子式为C12H18;(2)B C 的反应是中的碳碳双键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19
49、-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溴原子。(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和乙二醛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4)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上连有3个取代基;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同时满足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若3 个取代基是-OH、-OH、-CH2CH3,有 6 种结构,若3 个取代基是-OH、-CH2OH、-CH3,有 10 种结构,若3 个取代基是-OH、-OCH3、-CH3,有 10 种结构,共2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 组峰的结构简式为、;(5)和 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锌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合成,正确理解应用题目信息,明确流程中各物质官能团的变化,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根据题目信息设计合成路线,注意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