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下图ad 是水滴进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相同),如下图eh 表示的是容器中水的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刻度、单位都相同),与示意图c 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A.图 e B.图 f C.图 g D.图 h2如图是小月放学后的活动情况。下面的描述中()与图意不相符。A.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m B.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12 分钟C.小月从书店离开返回家一共用了24 分钟D.小月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42 分钟3下图是某蓄水池横截面图,分为深水区与浅水区,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那么下
2、图能表达水的最大深度h 和注水时间t 之间关系的是()。A.B.C.D.以上都不对4实验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 小时,来到离学校5km 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 小时,然后乘车0.5 小时返回学校下面几幅图中描述了他们的这一活动行程的是()A.B.C.D.5根据图中的信息,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是()A.71 B.621 C.721 D.8216明明用石子摆出了图中的图案,根据规律判断第6 个图案中石子总数为()。A.12 B.16 C.20 D.247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1 2 4 8 16()A.32 B.2
3、4 C.64 D.208下图表示的是学校足球队乘车去体育馆训练,然后返回学校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体育馆距离学校5km B.去体育馆的车速是5 千米时C.足球队在体育馆的时长是1.5 时D.返回学校用时0.5 时9星期六小明和家人从家中出发,乘车0.5 小时后,来到离家10 千米远的植物园,游览1 小时后,走出植物园,休息1 小时,然后乘车0.5 小时返回家中。下面的折线统计图中,()描述了这一活动的过程。A.B.C.10观察 101001000100001 的排列,第5 和第 6 个 1 之间应排()个 0A.1 B.2 C.4 D.511找规律填空3、5、8、10、13、()、
4、18、20A.14 B.15 C.16 D.1712某城市限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 吨时,每吨价格为2 元;当用水量超过6 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水价为3 元,每户每月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的关系是图中的()A.B.C.D.二、填空题13下边是 1 号车和 2 号车行驶关系图。经过 2 时,1 号车比2 号车多走 _千米,这2 小时,1 号车的平均速度是_千米/小时,2 号车的平均速度是_千米/小时。14下边是一个人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骑车人9 时离开家,15 时回家,根据图回答问题。这个人离家最远的距离是_千米。返回时这个人骑车的速度是每时_千米。15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
5、:后面的第15 个方框里有 _个点,第 _个方框里有 201 个点。16 如图:,第23 个图形是_,第51 个图形是_。17 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按下列规律摆放,将重叠部分涂上颜色,下面的图案中,第n 个图 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_.18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字。1,2,4,8,16,32,_;1,1,2,3,5,8,13,_;625,125,25,_,_;9 0+1=1;9 1+2=11;9 2+3=21;9 3+4=31;猜想:第n 个等式(n 为正整数)应为_。19找规律,填一填,_,_,20找规律,填一填,_,_,_三、解答题21如图 1,在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 的长方
6、体水槽内放入一个长方体烧杯,以恒定不变的流量速度先向烧杯中注水,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为止,此过程中,烧杯本身的质量、体积忽略不计,烧杯在大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改变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厘米)与注水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1)图 2 中点 _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_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2)求烧杯的底面积;(3)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22观察下面的等式和相应的图形(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探究其中的规律:1 1-2 2 3 3 4 4(1)写出第5 个等式,并在下面给出的5 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形。_ _(2)猜想并写出与第100 个
7、图形相对应的等式。23如图 1,一个堆放铅笔的V 形架,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 支。现在将一个V 形架倒放,两个V 形架合在一起,如图2。(1)图 1 与图 2 中分别有多少支铅笔?(2)如果 V 形架中最上面一层放了100 支铅笔,那么这个V 形架中一共有多少支铅笔?24观察图并填表25找规律,画一画第 15 个图形共有多少个小三角形?第n 个图形共有多少个小三角形?26(1)李明骑车一共行驶_千米,用了_小时。他在途中休息了_小时。(2)从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 解析:D 【解析】【解
8、答】根据分析可知,与示意图c 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故答案为:D。【分析】观察图c 容器可知,这个容器下大上小,水滴进玻璃容器时,刚开始水的高度变化不明显,随着滴水时间的增加,到上面部分时,水的高度上升明显,与示意图c 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据此判断。2B 解析:B 【解析】【解答】如图是小月放学后的活动情况。下面的描述中,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 12 分钟与图意不相符。故答案为:B。【分析】观察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每段表示6 分钟,纵轴表示路程,每段表示100m,由图可得: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m,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6 分钟,小月从书店离开返回家一共用了24 分钟,小月放学后
9、到家期间一共是42 分钟,据此解答。3B 解析:B 【解析】【解答】解:浅水区注水速度慢,深水区注水速度快,因此能表达深度和时间的关系的是 B 图。故答案为:B。【分析】线段平缓表示注水深度慢,线段接近垂直表示注水深度快,根据蓄水池的特征确定注水速度即可。4D 解析:D 【解析】【解答】实验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 小时,来到离学校5km 的科技馆,参观1 小时,出馆后休息0.5 小时,然后乘车0.5 小时返回学校下面几幅图中描述了他们的这一活动行程的是。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 小时,来到离学校5km 的科技馆,这段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线
10、段,路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然后参观1 小时,时间在向后推移,但是路程不变,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最后乘车0.5 小时返回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在减少,据此分析判断。5B 解析:B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为:62+1。故答案为:B【分析】由图可知,其规律为:n2+1(n 为第几个图形),即可求出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得出答案。6D 解析:D 【解析】【解答】72+52=24故答案为:D【分析】由图可知,其规律为:n2+(n-2)2=石子的总数(n2且为正整数),代入对应的数字即可得出答案。7A 解析:A 【解析】【解答】解: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 倍,
11、则 162=3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 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即可.8B 解析:B 【解析】【解答】解:A、水平的线段对应的是5km,说明体育馆距离学校5km,此选项正确;B、速度:5 0.5=10(千米/时),此选项错误;C、在体育馆的时长:2-0.5=1.5(时),此选项正确;D、返回用时:2.5-2=0.5(时),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距离,根据对应的时间和距离逐个判断即可.9A 解析:A 【解析】【解答】下面的统计图中,A 图描述了这一活动过程。故答案为:A.【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和家人从家中(起点0)
12、出发,0.5 小时到达离家10 千米的植物园,在植物园内外分别游览1 小时和休息1 小时,此时,时间经过2.5 小时,路程仍然是在 10 千米的地方,然后乘车从10 千米的地方经过0.5 小时回到家中。此时,时间经过了 3 个小时。由此得出,图A 是正确的描述。10D 解析:D 【解析】【解答】第5 个 1 后面到第6 个 1 之间有 5 个 0.故答案为:D【分析】观察数字中0 的个数,第1 个 1 后面 1 个 0(间断的 0 不算),第 2 个 1 后面 2 个0,由此判断第5 个 1 后面就有5 个连续的 0.11B 解析:B 【解析】【解答】13+2=15故答案为:B【分析】相邻的两
13、个数的差依次是2、3、2、3、2、3,所以13 与 10 的差是3,那么13 与后面相邻的数的差是2,所以用13 加上 2 就是 13 后面的数字.12B 解析:B 【解析】【解答】A、超过 6 吨后水费减少了,此选项错误;B、超过 6 吨后水费增加了,此选项正确;C、水费一直是不变的,此选项错误;D、开始不交水费,到一定时候再交,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图中折线上升,说明水费随着水量增加而增加,转折点是水量的临界点,水费增加,折线就会上升快,水费减少,折线就会上升慢.二、填空题1320;40;30【解析】【解答】解:1 号车比2 号车多走:80-60=20(千米);1 号车平均速度:
14、802=40(千米/小时);2 号车平均速度:602=30(千米/小时)故答案为:20;40;30 解析:20;40;30 【解析】【解答】解:1 号车比2 号车多走:80-60=20(千米);1 号车平均速度:80 2=40(千米/小时);2 号车平均速度:60 2=30(千米/小时)。故答案为:20;40;30。【分析】2 小时时,1 号车共行驶80 千米,2 号车共行驶60 千米;用减法计算多走的路程,用除法分别计算每辆车的平均速度。1420;10【解析】【解答】最多的距离是20 千米所以这个人离家最远的距离是 20 千米;202=10(千米);返回时这个人骑车的速度是每时10 千米【分
15、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线段对应的是20 千米这解析:20;10 【解析】【解答】最多的距离是20 千米,所以这个人离家最远的距离是20 千米;20 2=10(千米);返回时这个人骑车的速度是每时10 千米。【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线段对应的是20 千米,这个就是最远的距离;返回时走的路程是20 千米,时间是2 小时,路程 时间=速度。1557;51【解析】【解答】解:后面的第15 个方框里有 1+(15-1)4=57 个点第(201-1)4+1=51 个方框里有201 个点故答案为:57;51【分析】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方块中最中间有一个点之解析:57;51 【解析】【解答】解:后面的第15
16、 个方框里有1+(15-1)4=57个点,第(201-1)4+1=51 个方框里有201 个点。故答案为:57;51。【分析】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方块中最中间有一个点,之后每一圈都是4 个点,第二个方块里面中间的点的外面有1 圈,第三个方块里面中间的点的外面有2 圈,第三个方块里面中间的点的外面有2 圈,所以方框里点的个数=1+(方块在这些图形中的顺序-1)4,据此作答即可。16;【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23 个图形是 第 51 个图形是 故答案为:;【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是按照 为一个整体进行重复的236=35 由此可知第 23 个图形为 第 51 个图形同理计算即可解析:;【解析】【解答】由
17、图可知,第23 个图形是,第 51 个图形是。故答案为:;【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是按照 为一个整体进行重复的,236=3.5,由此可知第 23 个图形为 ,第 51 个图形同理计算,即可得出答案。174n-1【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第n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4n-1故答案为:4n-1【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1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1-1=3个第 2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2-1=7个 第解析:4n-1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第n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4n-1.故答案为:4n-1.【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1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1-1=3 个,第 2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
18、 42-1=7个,第 n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 n-1 个,据此解答.1864;21;5;1;9(n-1)+n【解析】【解答】解: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是2n 则 27=64;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后面一项是它前面两项的和 8+13=21;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解析:64;21;5;1;9(n-1)+n 【解析】【解答】解: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是2n,则 27=64;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后面一项是它前面两项的和,8+13=21;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前面一项是后面一项的5 倍,则 125 25=5;5 5=1;由已知数字可得第n 个等式(n 为正整数)应为9(n-1
19、)+n.故答案为:64;21;5;1;9(n-1)+n.【分析】根据已知数字推导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这一规律解答即可。191025;1236【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10251236 故答案为:1025;1236【分析】第一解析:;【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故答案为:;【分析】第一个数字的分子是12,后面的分子依次是22、23、24;第一个数字的分母是12,后面的数字的分母依次是22、33、44,按照这样的
20、规律计算缺少的数字即可.20110;140;180【解析】【解答】152=110;1202=140;1402=180故答案为:110;140;180【分析】规律:后面的数字是相邻的前一个数字除以2 得到的根据这个规律用前一解析:;【解析】【解答】;故答案为:;【分析】规律:后面的数字是相邻的前一个数字除以2 得到的,根据这个规律,用前一个数字除以 2 即可得到相邻的后面的一个数字.三、解答题21(1)A;B(2)解: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cm2、高为 h1cm,注水速度为每秒vcm3,注满水槽所用时间为 t0秒,由图2 知,当注水18s 时,烧杯刚好注满;当注水90s 时,水槽内的水面高度恰好是
21、h1cm(即烧杯高度)于是,Sh118v,100h190v则有 100h190 Sh1,即 S20答:烧杯的底面积是20 平方厘米。(3)解:由图可知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比是18:901:5,烧杯的体积:100 105200(cm3),注水速度:20018(立方厘米/秒);注满水槽所用时间:10020 180(秒);答:注水的速度是立方厘米/秒,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是180 秒。【解析】【解答】解:(1)图 2 中点 A 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B 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故答案为:(1)A;B。【分析】(1)注水18 秒,水面一直没有上升,是因为这18 秒都是往烧杯中注水;9
22、0 秒时,水面突然上升慢了,是因为把烧杯注满后,水槽比较大,水槽的水上升的速度慢;(2)用字母表示出烧杯的底面积、高、注水速度。18 秒时把烧杯注满,说明18 秒的注水量相当于烧杯的体积。90 秒水槽内水面的高度恰好是烧杯的高度,这样90 秒注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底面积是100cm2,高是烧杯高度的长方体体积。这样列出两个等式,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注水的时间即可;(3)根据图形表示的注水时间写出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的比,然后计算出烧杯的体积,同烧杯体积除以18 即可求出注水速度,用水槽的体积除以注水速度即可求出注满水槽的时间。22(1)解:5 5;(2)解:100 100【解析】【分析】(1
23、)从前四个等式可以看出,等式的规律是:第几个等式 第几个等式(第几个等式+1)=第几个等式-第几个等式 (第几个等式+1),从前四个图中可以看出,图形的规律是:第几个等式就先将长方形平均分成几份,再将每一份平均分成(几+1)份,将每一份的(几+1)份中的几份涂上颜色;(2)等式的规律是:第几个等式 第几个等式 (第几个等式+1)=第几个等式-第几个等式(第几个等式+1)。23(1)解:图1 中有 55 支铅笔,图2 中有 110 支铅笔。(2)解:(1001)10025050(支)答:这个 V 形架中一共有5050 支铅笔。【解析】【分析】(1)因为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多一支铅笔,最上面一层有10
24、 支铅笔,最下边有 1 支铅笔,所以这个V 形架有10 层,(10+1)(102)=55,那么两个V 形架有55 2=110 支;(2)V 形架中最上面一层放了100 支铅笔,因为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多一支铅笔,最下边有1 支铅笔,所以铅笔的总支数=(最上边的铅笔的支数+最下边的铅笔的支数)(层数2)。24 解:5 3+2=17,6 3+2=20,n 3+2=3n+2【解析】【分析】根据原有梯形个数与周长可以判断出规律:周长=梯形的个数 3+2,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25 解:第 15 个图形共有个小三角形.第 n 个图形共有个小三角形.【解析】【分析】规律:小三角形的个数=图形个数 图形个数,按照这个规律计算小三角形的个数即可.26(1)30;2;半(2)从统计图可以发现:李明在最后半个小时行驶的路程最远。【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观察图可知,李明骑车一共行驶 30 千米,从9 时到 11 时一共用了2 小时,他在途中休息了半小时;(2)从统计图可以发现:李明在最后半个小时行驶的路程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