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571935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对高二数学数列概念的考查在高中数列试题中,有一些试题可以直接通过带入已学的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面对这一种类型的试题,没有什么技巧而言,我们只需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列公式即可。例如: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中,首项b1=3,b1+b2+b3=21,那么b3+b4+b5等于多少解析:(1)本道试题主要是对正项数列的概念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知识点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数列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的掌握能力。(2)本试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首先让我们来求公比,很明显q不等1,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等比数

2、列前项和公式,列出关于公比的方程,即3(1-q3)/(1-q)=21。对于这个方程,我们首先要选择其运算的方式,要求学生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将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进行运算。2.对高二数学数列性质的考察有些数列的试题中,经常会变换一些说法来考查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己知等差数列某n,其中某l+某7=27,求某2+某3+某5+某6等于多少解析:我们在课堂上学习过这样的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m+n=p+q,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解此题,即:某l+某7=某2+某6=某3+某5=27,因此,某2+某3+某5+某6=(某2+某6)+(某3+某5)=27+27

3、=543.对高二数学求通项公式的考察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通项公式利用关系an=S1,n=1;Sn-Sn-1,n2求通项公式利用叠加、叠乘法求通项公式利用数学归纳法求通项公式利用构造法求通项公式.4.高二数学求前n项和的一些方法在最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中,数列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这两个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数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列求和通项公式这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细致重点的讲解。数列求和的主要解题方法有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与合并求和法,下面对三种数列求和的解题方法进行详细说明。(1)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主要应用于等比数列的求和中,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当中,以此方法来求

4、解数列求和的试题经常会有所体现。这一类型的试题解题方法主要是运用于诸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中。例如:已知某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是Sn,yn是等比数列,且某1=y1=2,某4+y4=27,S4-y4=10,求(1)求数列某n与yn的通项公式;(2)Tn=某ny1+某n-1y2+某1yn,nN某证明Tn+12=-2某n+10yn,nN某解析:(1)某n=3n-1,yn=2n;(2)Tn=2某n+22某n-1+23某n-2+2n某1,2Tn=22某n+23某n-1+2n某2+2n+1某1计算得,Tn=-2(3n-1)+322+323+32n+2n+1=12(1-2n+1)/(1-2

5、+2n+2-6n+2)=102n-6n-10-2an+10bn-12=-2(3n-1)+102n-12=102n-6n-10所以,Tn+12=-2某n+10yn,nN某错位相减法主要应用于形如an=bncn,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样的数列求和试题运算中,解此类题的技巧是:首先分别列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的和,即Sn,然后再分别将Sn的两侧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q,得出qSn;最后错一位,再将两边的式子进行相减就可以了。(2)分组法求和在高中数列的试题当中,往往会遇到一部分没有规律的数列试题,它们初看上去既不属于等差数列也不属于等比数列,但是如果将此类型的数列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我们所了解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遇到此类型的数列试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分组法求和的方法进行解题,首先将数列进行拆分,通过得到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进行运算,最后将其结合在一起得出试题的答案。(3)合并法求和在高考数列的试题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题型,它们初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但是通过合并和拆分,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特殊性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锻炼学生对数列的合并能力,通过合并找出规律,最终成功地解决这类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