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ppt

上传人:hwp****526 文档编号:8553328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ppt(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姓名:孙肖梅姓名:孙肖梅学号:学号:00803004班级:班级:08文史哲基地班文史哲基地班绪论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它是我国古代官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它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常见的称谓有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仕”、“致事致事”、“致政致政”,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载载“退而致仕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还权利于君王。,意即交还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发轫于何时难以考察,但到周代,随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发轫于何时难以考察,但到周代,随着奴隶制官僚制

2、度的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级官吏的退休年着奴隶制官僚制度的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级官吏的退休年龄和善后问题已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退休制度始建于春龄和善后问题已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退休制度的内容一、“退休”一词的来源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集,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退闲于家。二、“退休”的条件1、年龄条件:七十岁2、客观

3、条件:身体状况,任职能力三、“退休”的待遇1、政治上的待遇2、经济上的待遇年龄条件u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尚书 大传也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u为何规定退休年龄为七十?白虎通义致仕作了解释:“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qi)踦(ji)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远也。”一句话,人至七十,老而衰,不便在官场趋走办事了。u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客观条件u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

4、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这也为提前退休创造了条件)政治上的待遇u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庶老”,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对老臣的尊重。(西周)u到了唐朝,对致仕官吏要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与现在发一个“光荣退休”的证书或镜框,虽然形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u明朝的致仕官员在礼仪上依然受到尊重,在参加宴会、祭祀等活动中,仍享有原有职级的礼遇。经济上的待遇u退休后会优厚对待退休官吏。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魏、晋时期的退休官吏,则干

5、脆委任一个“顾问”之类的闲职,供养起来;唐代是五品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可见唐朝的国富民强)。如名相房玄龄、宰相宋璟致仕时,皇上特批均赐全禄。六品以下的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u两宋时期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优待,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宋神宗以后,允许带职退休。官员致仕时,皆晋升一级。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与在职官员相比致仕少了一点实权。u明朝初期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明中叶改为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退休金方面,明初曾规定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就予以取消。后来有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清情

6、况下不发放退休金,但不会让你喝西北风的,若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基本上也按照明朝的退休制度执行。(看来明清两朝品级较低的官员退休后生活比较惨,这也不难理解,贪官会那么多了和他们在职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了)退休制度的内容三、“退休”的原因1、回避政治权利斗争2、无心于官场3、体弱多病,难当重任4、年龄到限回避政治权利斗争l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

7、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无心于官场l官员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l又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张翰晋朝是大司马,字季鹰,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

8、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体弱多病,难当重任l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退休制度细说一、先秦时期的退休制度二、秦汉时期的退休制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退休制度四、隋唐五代时期的退休制度五、两宋时期的退休制度六、元代的退休制度七、明清时期的退休制度先秦时期的退休制度u西周已形成了官吏退休养老制度。礼记王制说,卿大夫“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注谓“致政,还君事”。官吏七十岁岁致仕退休

9、后,“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痒。虞痒在国之西郊”。u春秋时期各国还对官吏建立了退休制度。官吏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自动请求退休,称为“请老”、“告老”或“老”。退休后的官吏被称为“国老”,受到国人尊重,有专门的活动场所。退休的年龄为70岁,即所谓“七十致仕”。秦汉时期的退休制度u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的致仕与优恤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致仕即退休,条件是年老或有病。退休后,根据不同的官阶享受优恤待遇。u两汉公卿大臣老病退休后的待遇,一般由皇帝下诏书决定,情况差别很大。有的享受全俸,有的三公享受二千石俸,大多数人享受原俸的三分之一。还有的享受一次性赏赐的钱、谷、黄金、房舍、和车马等。u政治上地方官

10、按时派人“存问”,有些德高望重的老臣还可依时朝见皇帝。u官员死后,朝典还有一种抚恤制度。主要内容是根据官员们身份地位的不同给予不同等级的赠赙(财物)、赠印绶、赠谥、赠冢地、赠各种葬具和明器等。如官吏系因公死亡,则厚加赏赐,并荫其后代。实行这些制度,目的显然是使官吏免除后顾之忧,更加兢兢业业地位封建王朝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退休制度u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规定有退休制度。一般沿袭先秦古制,以七十岁为退休年龄,“七十悬车”似乎已经成为惯例。即使朝廷没有命令退休,在职官员也多自以年老请求辞职,因为当时认为年老致仕是光荣的事情。u退休养老的官号,多加特进、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官号,以示优崇。这

11、些官员并无职事,是作为领取俸禄、享受礼遇的依据。u此外,赐钱帛谷物,赐衣茶,赐床帷被褥、几杖、安车驷马等,也是优崇退休功勋重臣的礼制。一般官位越高,致仕后的待遇越优崇。隋唐五代时期的退休制度u隋唐五代,官员到70岁可以致仕。不满70岁德老病交加者,可以提前退休,如果精力壮健虽年逾70亦可留任。u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办理退休,本人可直接上奏皇帝请求恩准,六品以下的官吏则需上述省按规定统一办理即可退休。u官员致仕时享受一定的待遇,除去皇帝特别恩准的官员给全俸,五品以上官员致仕终身可以享受半俸,后来,享受半俸的官员增加六品以下的官员。两宋时期的退休制度u两宋时期,退休制度又有新的规定。宋制,文官年满七

12、十为致仕之期,武臣可延长十岁。若自愿亦可提前致仕。但少数元老大臣,不在此限。两宋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待遇,优厚备至,无以复加。u其特点是:第一,宋神宗前,官员致仕皆解除原任官职,神宗以后允许带职致仕。官员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实处“半退”状态。第二,宋官致仕时,皆升转一官。第三,依据退休官的品级,其子孙可“荫补”一定的官职。但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宋朝开创了老子退休、儿子顶职的先河。第四,从宋真宗起,职事官致仕后,食半俸,立有战功者,部分食全俸。第五,有些官吏名义上退休,实际上又安排了其它名誉职务,令领职务俸禄(全俸)。此种“退居第二线”的官,称“祠禄官”。

13、有些官吏告退后,安置于台阁,令写碑修书,撰国史,“卒老于文字之间”。有些官吏致仕后,因工作需要,朝廷又特命复出任职,时称“落致仕”赵宋王朝政府机构庞杂,冗员遍布,其症结何在?我们从其退休制度上即可窥见一斑。元代的退休制度u元朝实行官员致仕始于至元二十二年(1291年),规定致仕的年龄是70岁。大德七年(1303年)规定,三品以下致仕官员加散官一等。九年(1305年)规定,致仕官员子幼家贫者给半俸终其身。后来,在“加散官一等”外,“职事”也升一等,也就是说授予与加授散官等级相当的职事,当然是虚的,所以称为“遥授职事”。u但是,翰林、太史司天官“虽年过七十,不致仕”。这是从郭守敬开始的。郭守敬是一

14、位具有多方面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大德七年(1303年),元朝政府全面推行七十致仕制度,“独守敬不许所请”。从此,翰林国史院和太史院的一些专门人才,不再首致仕年龄限制。明清时期的退休制度u明代,初定70岁致仕,后改为60岁以上即可致仕,年老有病不能胜任的官吏,可以随时勒令致仕。u清代,文官致仕制度基本上沿袭明制,而武官致仕的条件严于明朝,各级军官致仕都有具体规定。如副将以下,年满60岁都要退休,参将54岁为限,游击51岁为限,都司、守备48岁为限,千总、把总45岁为限。退休制度作用u退休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吏终身制,保持了统治阶级的生气。官吏退休后,国家为保证其特权,令其按纪领取俸禄,使退职者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又使在职者无后顾之忧,它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参考书目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词典主编:周发增 陈隆涛 齐吉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纲要李明晨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u中国政治制度史主编:白刚 天津人民出版社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