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案.doc(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观 潮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假设隐假设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一谈话引入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畅说。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刚的谈话中
2、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那声音颤抖起来。课件演示,比拟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
3、件演示,比拟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六指导背诵。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刚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
4、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七积累语言。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响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3做读书卡。4分组领读。八运用语言。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3学生交流九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如临其境,欣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雄伟壮
5、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有声有色教学后记: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标准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
6、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局部。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2、课外阅读3、
7、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课后札记:3 鸟 的 天 堂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局部,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8、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局部。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局部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
9、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响。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答复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局部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局部,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
10、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响。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
11、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局部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局部,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局部的第5、7、8自然段。 1比拟: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根底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12、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答复随机点拨: 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局部有关课文。 比拟:两个局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拟,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方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局部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
13、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教学后记:4 火 烧 云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忆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尝试学习
14、,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
15、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马变化快突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3)投影反响,订正。五、课堂小结略教学后记:语 文 园 地
16、 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 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
17、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 再次指名交流。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18、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
19、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以下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拟适宜?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
20、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假设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教学后记: 6 爬 山 虎 的 脚教学要求:
21、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一种植物爬山虎。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
22、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3、吗?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
24、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25、?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学后记:7 蟋 蟀 的 住 宅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枯燥、
26、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二、课前准备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枯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
27、(段落),找出表达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7、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枯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第二课时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表达)。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28、?认真阅读相应段落。3、一是写开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拟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拟(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
29、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知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5、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教学后记: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材解读
30、1课文简说。本文表达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来表达的,每个局部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
31、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2词句解析。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局部,眼睛却盯住
32、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局部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开展。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比照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似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二、
33、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三、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
34、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3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打量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中龙既
35、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四、相关链接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
36、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拟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
37、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外表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教学后记:语 文 园 地 二学习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
38、局部。课前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 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自由读记,读中正音。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标准。住宅住址隐蔽隐藏洞穴倾斜平坦宽敞均匀重叠空隙痕迹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指名读词,随时正音。按顺序齐读。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释说话。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我的发现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
39、考交流。读“小林“小东的话。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适宜的曲调2、读句正音。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
40、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2、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觉察“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微妙没被发现呢。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1、 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