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24****店 文档编号:8542080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作业指导书.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编写: 版本/修改状态:A/0共 6 页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用卵石、碎石相关技术指标检测。2、编制依据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23编制3、检测工程及技术要求3.1 颗粒级配见表 1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方孔筛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53.063.075.090%表 1公称粒径,mm51095100801000150连516951008510030600100续520951009010040800100粒525级531.59510095100901009010070903070154505005054095

2、10070903065050102095100851000150单1631.595100851000100粒204095100801000100粒31.563级40809510095100751004575701000103060001003.2 见表 2表 2工程I 类II 类III 类泥含量%0.51.01.5泥块含量%松散堆密度kg/cm300.5 13500.7密度kg/cm32500空隙率478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碎石卵石5101520253012I 类16II 类16III 类4、试样单项试验取量应符合表 3 规定最大粒径表 3试样重kgmm9.516.019.026.

3、531.537.563.075.0试验工程颗粒级配9.516.019.025.031.537.563.080.0泥含量8.08.024.024.040.040.080.080.0粘块含量8.08.024.024.040.040.080.080.0积存密度与空隙率40.040.040.040.080.080.0120.0120.0表观密度8.08.08.08.012.016.024.024.0针片状颗粒含量1.24.08.01220.040.040.040.0压碎值5、检测设备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和数量取样表 4名称用途要求本中心配置套筛筛分标准套筛0.08、1.25mm 筛过滤标准水泥筛电子天平称

4、量称量 10kg,感量 1gMP10K 电子天平电子天平称量称量 1kg,感量 0.1gMP12023 电子天平磅秤称量称量 50kg,感量 50g磅秤压力试验机测压碎值30t,准确度 2%50t 压力机,1 级精度恒温箱烘干1055恒温箱6、检测程序6.1 表观密度测定6.1.1 风干后,筛除小于 4.75mm 的颗粒,洗净分 2 份,将试样置于 202水中淘洗并浸泡 24h, 制备成饱和面干试样。将饱和面干试样马上放入广口瓶中置于电子天平托盘上,并加纯水至瓶口满,覆上玻璃片,要求玻璃与液面之间无气泡,称取试样加水及广口瓶加玻璃盖重量总和。倒出水及试样后,注入纯水至前述瓶口满,并称取水及广口

5、瓶加玻璃盖总重。将倒出试样放在恒温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重,并称干试样重量。试样最大粒径,mm小于 26.5每份试样量,kg2.031.53.037.54.063.06.075.06.0表 56.1.2 结果计算与评定密度r 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10kg/cm30Gr=0 r10G0 + G2 - G水式中r 砂密度,g/cm3;0r 水水的密度,1000kg/m3;G 0 试样质量,g; G 1 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 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以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kg/m3,留意试验。6.2 颗粒级配的测定6.2.1 用四分

6、法缩分至略重于表 6 规定的试样量,取两份试样放在 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量, 并冷却到室温,分别称量,准确到 1g。筛子按孔径从大到小组合,附上筛底,将一份试样倒入最上层筛里,然后进展筛分。6.2.2 用摇筛机筛分,套筛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挨次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 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挨次进展,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6.2.3 称取每号筛上的筛余量,准确到 1g。石子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表 663.075.0每份试样量,kg1.93.23.86.2.4 结果计算与评定

7、5.06.37.512.616.06.2.4.1 分别计算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准确到 0.1%。6.2.4.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6.2.4.3 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筛分后,如每号筛上的筛余量与底盘上的筛余量之和与原试样量相差超过 1%,则须重试验。6.3 含泥量的测定6.3.1 用四分法缩分至略重于表 7 规定的试样量,取两份试样放在 1055烘箱中烘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别称量,准确到 1g。将一份试样放入冲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 外表 150mm,充分搅拌后

8、,浸泡 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 把浑水渐渐倒入 1.18 及 75um 的套筛1.25 筛入套在 0.080 筛上面,滤去小于 75um 的颗粒,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要留神防止大于 75um 颗粒流失。再次向容器中参与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洁为止。表 7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量,kg2.02.06.06.010.010.020.020.06.3.2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u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子颗粒的上外表) 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 的颗粒,然后将

9、两中筛上剩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到室温,称试样的质量, 准确到 1g。6.3.3 结果计算与评定含泥量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0.1%G - GQ =12 1001G1式中: Q1粘土、淤泥及石屑含量,%;G 冲洗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1G2 冲洗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取两次试验的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测定值相差应小于 0.3%,否则须重试验。6.4 泥块含量的测定6.4.1 筛除小于 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按表 3 取样,准确至 1g。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取两份试样放在烘箱中于

10、 1055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分别准确称量;浸泡使水面高于试件上外表24h 后,用手在水中蹍碎泥块和粘土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36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目测水清亮为止。保存下来的试样留神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搪瓷盘后,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到 1g6.4.2 结果计算与评定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0.1%;GQ=1b- G2 100G1式中Qb泥块含量,%;G 冲洗前的烘干试样的质量,g;1G冲洗后的烘干试样的质量,g。2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0.1%。6.5 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测定6.5.1 按表 3 规定取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取

11、两份试样放在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 冷却至室温,分别称重,然后按表7 规定的粒级筛分。按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视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视为片状颗粒,称其总质量,准确到 1g6.5.2 结果计算与评定石子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0.1%:Q= G2 100cG1式中Qc针片状颗粒总含量,%G1试样质量,g;G2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总质量,g。6.6 松散积存密度6.6.1 按表 3 取样烘干或风干后,用取样铲将试样冷静量筒口上方 50mm 处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装满后,使容量筒上部试样成锥体,且容

12、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顿加料,除去凸出容量口外表的颗粒,并以适宜的科粒填入凹陷局部,使外表销凸起局部和凹陷局部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6.6.2 松散体积密度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10kg/m3:G - G1r= 12 1000V式中r 2 松散体积密度或严密体积密度,kg/m3G2 容量筒质量, gG1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 g; V容量筒的容积,L。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6.7 压碎指标值6.7.1 称试样 3000g,准确至 1g,将试样置圆模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模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始终径 10mm 圆钢

13、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出地面各 25 次, 两层颠实后,平坦模内试样外表,盖上压头。6.7.2 把装有试样的模子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 1kN/s 速度均匀加荷到 20kN 并稳荷 5s,然后卸荷。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mm 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准确到 1g。6.7.3 结果计算与评定压碎值按式6计算,准确至 0.1%:Q= G1 - G2 100cG1式中Q c 压碎值,%;G1 试样的质量,g;G 2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准确到 1g。7、试验记录及报告7.1 试验记录及报告见附页。7.2 试验记录应每格填写,填写应准时、清楚,未做项用/划取。7.3 一般状况,检测报告主要内容如附页检测报告内所示填写;当只需给出检测数据时,单项判定栏不填写,检测结论栏不对检测数据判定。8、检测过程中,还应遵守本公司制订的有关程序文件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