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7安徽省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答案】 (1)曾益其所不能山岛竦峙沿溯阻绝感时花溅泪君问归期未有期山河破碎风飘絮(2)浊酒一杯家万里略无慕艳意【解析】注意“竦峙” 、 “溯”的正确写法。【考点】文言文古诗词默写2.【答案】 (1)覆jio履(2)绿水清山绿水青山(3)A(4)这很令人担忧。【解析】 (1)在字典中,读“f”的字有多个,这就需要结合语境,推测“f”的具体含义,然后以义定形;“较”是个独音字,读“jio” ;“l”字不要错写成“屡” 。(2)可以以义定形, “绿水青山”中“水”是“绿”的,山是“青”的,而非“清” 。(3)所给
2、的四个选项都是“适”的释义,联系“适龄公民” ,从语境上进行判断,可知此处为“切合、相合”的意思。(4)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转换时注意句意不变,转换的方法为: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考点】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字形的辨析,多义字的辨析,句式转换3.【答案】 (1)B2 / 7(2)沙僧(沙悟净、悟净、沙和尚)金身罗汉【解析】 (1)由“用苦痛换来欢乐” “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可知,这个人是贝多芬。贝多芬一生是不幸而多难的,他因失聪而绝望,他因爱情的悲剧而受伤,他因朋
3、友的离去而孤独但他的音乐却告诉了人们:即使痛苦,也要去创造欢乐。 “用苦痛换来欢乐”摘自于1815 年 10 月 10 日致埃尔多迪伯爵夫人的信 ,信中作者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讲述贝多芬宝贵的精神“用苦痛换来欢乐” ,既然世界不给他欢乐,那么就由他来创造欢乐,因此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乐曲。(2)根据所给文字中的“行李” “降妖宝杖”等词可知这个人是沙僧,取经成功后如来授沙僧为“金身罗汉” 。【考点】名著阅读4.【答案】 (1)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A(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3)示例:每一朵小花 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 (1)题划分停顿时注意表达思想的完整性
4、,根据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来划分。整个句子为一个大的主谓宾式的句子,在主语即“松林”后停顿,在谓语动词即“失去”后停顿。题应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来确定诗歌的语调。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故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调。(2)题, 【甲】处画线句并列不当,诗歌包括“古典诗词” ,可把“和古典诗词”删去,在“戏剧”前添加“和” ;题, 【乙】处中“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请教” 。(3)做这类题一定要注意示例的句式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本题示例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结
5、构为“每一+量词+名词,都是+四字短语+的+名词” ,感情上要表达出对自然之物的赞美之情。【考点】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朗读语气,修改病句及语言表达得体,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连贯、得体二、阅读5.【答案】B【解析】 【甲】句说明形成雾凇的重要条件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 【丙】句具体阐释了“天晴少云”的条件对形成雾凇的必要性, 【丁】句具体阐释了“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的条件对形成雾凇3 / 7的必要性。由此可知, 【甲】句与【乙】 【丙】 【丁】句之间为总分关系, 【乙】 【丙】句和【丁】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据此可将语段划分为三层。【考点】语段内容的梳理和层次的划分6.【答案】分类别:明确
6、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与软凇的特征和区别。【解析】注意题干中“哪两种” “各”的提示与要求,以防漏答丢失分数。阅读第段,由“主要有两种:一种另一种是”可判断第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事物更加清楚明白。其中“过冷雾滴碰到结构较紧密” “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就会脱落”等内容对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进行了解说,因此可以得知本段还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事物更浅显易懂,让读者易于接受。综上,分条作答即可。【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7.【答案】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逻辑【解析】通读全文,据其内容及中心句不难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选文第段是对雾凇外表“通透灵动”
7、 (在第段提取)美的说明,第段说明了雾凇形成的条件,第段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第段说明了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 (在第段提取) 。这是一种由表入里的逻辑说明顺序。【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8.【答案】吸附污染颗粒产生负氧离子吸纳大量音波。【解析】题干要求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找寻关键词“改善环境”来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即第段。然后从中提取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 “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 “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这三个说明雾凇可改善环境的句子,将这三句删减概括为更精练的内容,分条作答即可。【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9.【答案】人生
8、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解析】第段说明了“雾凇奇观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由此同人生取得成功相联系,可得出相同点,即都需要做好准备,付出艰辛努力,据此来阐述启示。【考点】文章的启示10.【答案】D4 / 7【解析】紧扣“内疚”一词的含义,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 “内疚”的意思为“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前文中, “我”心想歪儿“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 ,歪儿把自己家的罐儿扔下来给我们玩,这让“我”深感内疚,同时, “刺痛”照应了前面的“刺激”一词,故应放在【丁】处。【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11.【答案】 (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手法
9、,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之情。【解析】 (1)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加点词都运用了修辞手法。答题格式: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特殊作用。句中, “飞”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了“我”的急切之情。(2)句中,三个“宁愿”构成排比,表现出歪儿对“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和痴迷。【考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2.【答案】承上启下凸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解析】答题时,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其作用。第段位于全文中间部分,故可以从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
10、上”和“下”的内容可知,大家对“歪儿”的内疚因其回归而缓解,并且乐于与“歪儿”一起玩游戏,常常“照顾”他。【考点】语段的作用13.【答案】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解析】答题时,要扣住题干中的“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 “联系上下文概括” ,把握概括的内容、范围,从两个方面联系上下文进行梳理,如“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 “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表现了“我们”对“歪儿”的关照和“歪儿”的快乐、满足,这与之前大家讥笑“歪儿” 、 “歪儿”孤独落寞截
11、然不同。【考点】文章内容的理解14.【答案】示例:歪儿(或“我和歪儿” ) ;“歪儿”和“我”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踢罐电报;“踢罐电报”游戏是文章的线索(中心事件) 。光亮的眼睛;友谊让歪儿的眼睛像晨星一样光亮,又美又动人。【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能给读者无穷的联想。拟写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从主要的人、物、景、事件人手;从文章主题人手;从文章线索人手;从人物形象人手。这篇文章重点写“歪儿” ,由此表现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因此,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拟题。也可以从线索、主题角度拟题。5 / 7【考点】拟写文章标题15.【答案】 (1)参与(2)通“遍”
12、 ,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狱” (案件)(5)到,达到【解析】 (1)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2)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3)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4)题中的“之”为课外词语,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意,联系课内词语来判断。 “之”位于动词“断”(判断)之后,可推断“之”为代词,代指前文的“狱” ,即案件。(5)题中的“及” ,联系课内的“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 ) ,便可知本题中的“及”是“到,达到”的意思。【考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16.【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13、(2)这(样)就可以了。【解析】 (1) “鄙”:目光短浅。(2)是:这(样) 。【考点】文言文句子翻译17.【答案】对话(或语言) ;衬托(或对比)【解析】从内容上看, 【甲】文是曹刿与乡人、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 【乙】文是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据此可判断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对话(语言)描写。 【甲】文前半部分,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后半部分写鲁庄公和曹刿的对答时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 。【考点】描写方法及写作手法18.【答案】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 、善于听从意见;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 、富于
14、谋略。【解析】 【甲】 【乙】两文中,鲁庄公回答曹刿“可以一战”的依据分别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和“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由此可以发现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再从曹刿的角度来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政治远见、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杯;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答可以看出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据此分析,分两条做答即可。6 / 7【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三、写作19.【答案】略【解析】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我”这个词很重要,也就是说,文章必须要用第一人称,不能去写别人的故事。 “原来” “也”这两个词不能忽视,这是明显
15、的对比词语,不管选择哪个词,行文最好要有对比的内容,这样才算是扣题了。根据“很”的限制与搭配,所填写的词语应该为形容词或动词,可从“棒” “能干” “受欢迎” “傻” “脆弱” “无奈”等词语中进行选择,填写这些内容最直接,也最不会离题,但却会落入俗套,千篇一律。当然,如果填诸如“疯狂” “抠门” “狡猾” “可怜” “差劲” “八卦”“想当差生”等词语,便能产生题目落差、视觉落差与心理落差,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受到老师的青睐。选材与立意:(1)选材:写自己曾经不优秀的一面,通过一件事来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最后让人们看到你优秀的一面。立意:原来,我也很优秀。(2)选材:自己很想独立地
16、做某件事,但爸爸妈妈非要包办代替,不让自己去尝试,于是自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越来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据此来反思家庭教育这个大话题。立意:原来,我也很无奈。(3)选材:从父母的呵护、爷爷奶奶的关爱写起,选择自己因生活在温暖环境里而不知感恩的认识过额,表达出自己认识到亲人的关爱后的幸福感,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更易令人感动。立意:原来,我也很幸福。【考点】主观态度和书面语言表达【文言文译文文言文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于是入
17、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 (曹判)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7 / 7【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它。 ”曹刿回答说:“这(样)就可以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