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伦理经营假设研讨会.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8511603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伦理经营假设研讨会.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非伦理经营假设研讨会.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伦理经营假设研讨会.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伦理经营假设研讨会.ppt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部分 经营伦理假设 第二章 非伦理经营假设 一、非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 1、企业目的是使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不必考虑经营活动对他人、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2、经营活动是特殊的活动,与社会的伦理规范无关,不能以社会的伦理规范来评价经营活动;3、字面上的法律就是企业的伦理规范,只要不违法,做什么、怎么做都行。)案例:n从1995年12月至1998年5月,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中心)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240个商标,其中有48个与公众熟知的商标或上市公司的简称文字相同,包括长虹、熊猫、水仙、双鹿、白鸽、江铃、飞乐、东宝、嘉丰、兰生、望春花等。n一些相关企业表示了极大

2、的不满,认为这种“抢注”行为有违商业道德,属不正当竞争。)案例:n外贸中心负责人在解释此事时表示,法律上没有“抢注”概念,48个上市公司的注册范围并未涵盖商标法规定的全部类别,而外贸中心只是选择了它们不需要的类别依法进行注册,根本不存在“抢注”和“侵权”问题。至于大批注册的目的,是基于长远需要,筹建中国(深圳)出口商品交易中心,计划要发展1000个会员,需要向他们推荐商标并与之共创出口品牌。他特别强调,申请到的商标,最终目的是全部自用,但为了妥善解决与48家上市公司的关系,可以考虑以成本价作为基数转让,除此之外,绝无其他用途。“虽然合法,但却违背商业道德”的批评是不成立的,法律就是对社会成员的

3、规范,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都符合公共道德,抛开法律谈道德,是“人治”的翻版。)案例:n外贸中心在不同类别的商品和服务上抢先注册他人商标之后,又通过各种方式与被“抢注”的企业联系,希望企业花钱买回自己的商标。比如,外贸中心曾向北京、武汉等地商标事务所发函,请求联系商标转让事宜,对委托转让的商标明码标价:“凤凰”商标110万元,“长城”商标107万元,“孔雀”商标96万元,还向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去函,商谈以80万元的价格转让7件“熊猫”商标。)案例:n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金琪认为,我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申请在先”的原则,即谁先申请的注册商标谁拥有专用权,但是我国民法还规定了“诚

4、实信用”的原则,如果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的原则,其行为应当受到制止。外贸中心“抢注”他人商标又拿去卖钱,这种做法不但不能维护,而且要予以打击,否则我国的市场秩序就被搞乱了。n中国证监会认为,外贸中心先后将“长虹”、“熊猫”等上市公司的名称、简称、字号等在其他类别抢先注册,是一种恶意规避法律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会造成严重危害:一是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二是有可能被他人利用进行非法或规避法律的活动。)案例:n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在广泛收集证据、认真调查分析后认为,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注册商标,反映出主观上具有不正当注册的恶意;在注册后随即联系有偿转让

5、,体现出注册商标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自己生产、制造、加工、经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上使用,而是为通过转让牟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属于商标不正当注册行为。1998年7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他们依法撤消了外贸中心以不正当手段注册的67件商标。)案例结论:n外贸中心负责人所持的经营伦理假设显然是典型的非伦理经营假设,即只要符合字面上的法律就行,不必进行伦理思考。因为从商标法的字面上看,符合“申请在先”的原则。但是,这种行为违反了企业伦理,也违背了法律的精神。结果,外贸中心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使单纯从企业利益考虑也是一个失败的决策。)一、非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n非伦理经营不同于非伦理行为非伦理经营

6、不同于非伦理行为。伦理学把人类行为划分为两大类:伦理行为和非伦理行为。伦理行为指的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非伦理行为指的是不受一定的意识支配,也不涉及有害或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无道德意义、不能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行为显然是伦理行为,因为它们是有意识的且确实会有利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那为什么还有非伦理经营假设呢?是管理者主观认为从事经营活动不需要考虑伦理,经营与伦理无关。可见,这里的非伦理经营与伦理学上非伦理行为的界定略有不同。)一、非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n非非伦伦理理经经营营假假设设不不同同于于不不道道德德经经营营假假设设。后者的基本特征

7、是:企业目的就是赚钱,只要能赚钱,可以不择手段;从事企业经营活动就不能讲道德,讲道德就赚不到钱。只要能逃脱惩罚,或惩罚导致的损失小于违法所得,就应该违法。总之,不道德经营假设的持有者有意识地要从事不道德行为,评价决策、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赚钱多少。n非伦理经营假设与不道德经营假设的差别在于:第一,非伦理经营假设持有者只是认为经营活动与社会的伦理规范无关。而不是有意识地要从事不道德经营行为;第二,非伦理经营假设持有者遵守字面上的法律,评价决策、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是字面上的法律和经济效益。)二、主要支持观点及评论 1看不见之手看不见之手 n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

8、出了“看不见之手”的原理。该原理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共的最好的福利。n亚当斯密不是不考虑伦理问题,“公共的最好的福利”就是一个伦理目标。只不过,他认为实现这一伦理目标无需借助伦理的手段,有“看不见之手”市场机制就足够了。因而,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伦理目标,而在于市场机制是不是真的就足够了?n现在看来,市场的缺陷(市场失灵)是存在的,它不足以引导人们去实现公共的最好的福利。)市场失灵之一:不完全竞争n亚当斯密本人也认识到,只有当“完全竞争”的平衡和抑制作用存在时,他所声称的市场机制的优点才能完全实现。完全竞争有四个特征:n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

9、的买主和卖主,任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单独行动都不能对市场价格施加可以看得见的影响,而且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都没有可能采取任何联合行动,是市场供求双方的总量决定了市场的价格。n产品同质。所有生产者提供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从而对消费者而言,根本不在乎是哪家生产的产品。n要素自由地流动。投入要素在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新企业进入市场,老企业退出市场,都不会遇到障碍。n信息充分。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和商品知识,都有条件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和生产决策,因而就不会有任何消费者会受欺骗而高于市场价格进行购买,也不会有任何生产者会低于市场价格进行销售。)市场失灵之一:不

10、完全竞争n受完全竞争驱动的经济导致投入和产出达到一种有效率的配置。一种有效率的经济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是,一旦出现不完全竞争,社会就可能向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内部移动。例如,垄断企业为了取得超额利润,竭力抬高价格和限制产量,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当卖主很少时,保证价格由成本决定的平衡和抑制作用就很不充分。n上述四个条件在现实中几乎都不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A萨缪尔森(Pzul A.Samuelson)对此明确指出:“按照经济学者对于这一名词(指完全竞争)的理解,竞争在目前肯定是不完全的。我们甚至不能肯定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基本性质驱使企业不断扩大竞争是变得更完全了,还是更不完全了。”)市场

11、失灵之二:外部性n所谓外部性,按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定义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收益,即成本或收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成本或收益并未由引起成本或接受收益的人加以偿付。更为确切的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n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外部性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称之为外部经济性(或外部正效应),后者称之为外部非经济性(或外部负效应)。譬如某人从个人利益出发建造灯塔,此时其他经过灯塔的人同样也受到灯塔的指引,而这些人并未对此付出成本,某人建造灯塔这一行为就产生了外部经济性。又如厂商在生产时产生的噪声、

12、废气、废水等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但厂商但厂商并未对此进行任何补偿,这便是一种外部非经济性。)市场失灵之二:外部性n当外部性存在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就不一定反映它的社会价值,结果厂商可能生产太少或太多,从而使市场结果无效率。如存在外部经济性时,由于平均私人收益低于平均社会收益而导致产品供给不足;如存在外部非经济性时,由于平均私人生产成本低于平均社会成本而导致产品供给过多。这都使得市场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失灵之三:公共产品n所谓公共产品,如国防、广播电视、灯塔、道路、桥梁等,它们都具有两个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一个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的边际成本

13、(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成本)为零,则该商品是非竞争的。如灯塔一旦造好并起作用,额外船只对它的使用不会增加它任何运作成本,公共电视也一样,多一个观众的成本为零。竞争性商品必须在个人之间配置,非竞争性商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而不影响任何个人消费它们的可能性。如果人们不能被排除在消费一种商品之外,这种商品就是非排它的。其结果是,很难或不可能对人们使用非排它商品收费这些商品能够在不直接付钱的情况下被享用。比如一个国家的国防,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市场失灵之三:公共产品n非竞争和非排它的公共产品以零边际成本向人们提供收益,而且没有人会被排除在享用它们之外。公共产品的这两个特性引发了生活中极

14、为普遍的人们对公共产品不愿付费、只顾免费享用的“搭便车”问题(free-rider proble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私人投资公共产品难以获得回报,这意味着市场价格机制丧失了激励私人提供这类产品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市场失灵之四:信息不对称nA、囚徒困境(集体非理性)囚徒甲 坦白 不坦白 囚 坦白徒乙 不坦白 -5,-5 0,-10 -10,0 -1,-1)市场失灵之四:信息不对称n囚徒困境表达了经济人基础上的功利追求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内在困境。由于甲乙双方不能沟通信息,在最大化自我利益的考虑下,必然导致对双方都不利的结果。即双方理性选择的结果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状

15、态。这表明以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追求这种工具理性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最大效益,并不是普遍有效的。生活中类似于囚徒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困境”几乎到处可见,如“三个和尚没水喝”、“价格战”、“军备竞赛”等等。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产生的个人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市场失灵之四:信息不对称nB、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n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低质量商品或服务会把高质量商品或服务逐出市场。n典型例子:保险市场、信贷市场n克服逆向选择的机制:声誉、标准化、市场信号(教育、保证和保证书等)nC、道德风险)价格信号失真n自由市场模型认为,企业的职责是从要素市场购得资源(投入),然后高效率地把它们转换成产出,并在产品市场

16、出售。市场价格可以引导企业成功地履行这一职责。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从最愿意提供资源的人那里获得资源(这样可以最便宜地获得资源),转换成人们最愿意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这样可以以最高的价格出售)。由此,在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个人偏好的满足也达到最大化。n由于员工、投资者、供应者、顾客已经把道德偏好连同其他偏好一道反映在市场价格里了,所以,企业在做决策时不必考虑伦理问题。企业的全部责任是忠实地响应由市场价格反映出来的个人偏好。)价格信号失真n托马斯M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认为,这种看法存在两个错误:第一,自由市场模型把人的偏好视为“已知的”,它通过价格表达出来,通过交换得到满足。这种

17、对偏好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并非每个人都带着确定的、现成的偏好进入市场。顾客、员工、供应者、投资者对什么是好的工作、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是好的生活可能并没有确定的、清楚的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市场可能只是检验其初始需要的试验场,他们指望企业能定义和创造需要。美国质量管理权威W爱德华戴明(W.Edwards Deming)曾经说过:“新产品、新服务不是通过询问消费者,而是凭借生产者的知识、想像力、革新、冒险、不断尝试而获得的。”企业有责任创造出比市场能事先提出的更具体、更明了、更真实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不能仅仅追随偏好,满足于把偏好转换成现实,还应该创造偏好,引导偏好。)价格信号失真n二,自由市场

18、模型把市场价格不仅仅看作是衡量经济价值的可靠尺度,而且是衡量道德价值的可靠尺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即使我们假定价格有时的确能够反映个人的偏好,但它仍然无法说明什么是有道德价值的偏好。事实上,不良的偏好会形成不良的市场,黄色书刊、录像、封建迷信物品、毒品、劣质品并非没有需求,且利润丰厚,可是对社会有好处吗?显然,市场价格反映的经济价值与使社会更美好的道德价值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市场信息不能代替经营者的道德思考和努力。n曼纽维拉斯奎(Manuel Velasquez)认为,假设生产购买者需要的东西就是生产社会所有成员需要的东西是错误的。事实上,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穷人及其他处于不利条件的人)的

19、需要没有得以满足,因为他们不能充分地参与市场。)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践n我国于1992年才正式提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由于市场本身尚在发育之中,远没有成熟,法制又不够健全。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趋利性、竞争性、平等性在荡涤原有的、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培育真正的企业,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自主性强化了“自我利益”和本位主义倾向,甚至出现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趋利性诱发和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追逐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竞争性使一些企业不是刻意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是一心想着毁掉对手,于是,出现了倾销、窃

20、取商业秘密、挖墙角、诋毁对手的信誉等行为;平等性中体现的等价交换原则被一些人无限扩大,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出现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实惠化和金钱化现象,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n指出这些问题只是想说明市场机制存在着潜在的缺陷,特别当市场机制本身不够成熟,法律、伦理又没有跟上的时候,这种缺陷会变得很严重。)2、法律即伦理 n有人会说,我们承认市场机制有缺陷,所以才要求用法律来规范,有了法律就够了。然而,遵守法律仅仅达到了“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法律并不等同于企业伦理规范,遵守法律的企业并不就可以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榜样。这是因为法律有局限性,无法承担起规范人类行为的全部职责。它主要表现在:n法律所要规范的行

21、为有限。法律是人们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它只能对触犯了“最起码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予以追究,对一般不道德行为并不追究。n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法律只规定什么是不应该的、禁止的,而没有指明什么是应该的、鼓励的。是不是说除了“不应该的”都是“应该的”、“鼓励的”呢?不是。我们可以把行为划分为三类:(1)不应该的、禁止的行为;(2)既不禁止、也不鼓励的行为;(3)应该的、鼓励的行为。法律可以对第一类行为做出规定,但是对二、三类行为的选择却无法作出保证,选择毕竟有相当的自由度,这就给道德调节留下了空间。)2、法律即伦理n立法滞后。法律反映的是昨天的道德准则,不一定符合今天和明天的社会期望。

22、法律的起草是数年磨一剑,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难免会出现法律滞后于现实的情形。常常是在某些不道德行为频繁出现,社会危害严重时才制定法律来加以约束。n法律有漏洞。由于有些法律条文不够清晰,同样的案件,不同的法院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决。n实施上有难度。法律、法规数目繁多、专业性强,普通人并不很清楚有关法律、法规,这就很难使人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击违法行为。而完全靠执法机关,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不大可能对所有违法行为都予以追究。这就使得一些不道德经营企业有机可乘。n地方保护主义加大了执法的难度。)2、法律即伦理n总之,伦理与法律相比,适用空间更广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n从

23、经济角度而言,由于法律是他律而道德是自律,因此法律的约束需要大量成本,而道德力的约束是一种精神财富,不仅与经济意义上的成本无关,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塑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经济交往环境,有助于维护正当的财产权、契约关系和交换活动,降低交易成本。n从社会角度考察,法律的约束可以制约无道德的人,但不能造就一个有道德的人,而道德力的约束不仅可以约束无道德的人,而且可以造就有道德的人。在法律约束上存在着一段“真空”,即所谓的“守法不道德”的行为,法律无法干涉,而道德的约束可以补充法律的这种不足。n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指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同时又是信用经济,指的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二者相伴而生,共同

24、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法律约束是必要的,但仅有法律约束又不够,需要道德力量来约束。)3、扑克游戏类比 n艾伯特Z卡尔(Albert Z.Carr)于196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经营中的欺骗道德吗?”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扑克游戏类比。n卡尔认为企业经营如同扑克游戏,“我们可以通过扑克游戏作比较来了解企业活动的性质。两者都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从长远看,有熟练技巧的人将获胜。在两类游戏中,最终的胜利要求精通游戏规则、了解对手的心理、有勇气、能自我约束和有对机会做出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扑克游戏的伦理与文明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不同,这一游戏要求不信任别人,忘掉友谊,隐匿自身实力和意图、撤

25、谎、不友善、不开诚布公在扑克游戏中是至关重要的,让他人自己去保护自己。没有人因而认为扑克游戏不好。同样,也不应该因为企业游戏的对错标准与社会伦理规范不一致而看低它们。”同时,他又认为如果一个人把好牌藏在衣袖里,或在牌上做记号,那就不仅仅是个不道德的问题了,实际上违反了游戏规则,应该受到惩罚,如开除出局。)3、扑克游戏类比n在卡尔看来,企业经营具有非人格化游戏的特征,因而要求有特殊的战略、特殊的伦理。这特殊的伦理就是,只要符合字面上的法律规定,企业就有权自由地从事经营活动,就可以只考虑利润而不考虑别的。因此,在他眼里,某种形式的欺骗是正当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高层管理者拒绝任何欺骗,只讲真话,完

26、全的真话,那么他将丧失规则允许的机会并在企业交易活动中处于严重的劣势。”n卡尔并不排斥与相关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相反却认为,如果考虑到长远利益,只要可能,企业就会与相关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一个精明的商人绝不会为了获得暂时的好处而与雇员、竞争者、顾客、政府、公众反目成仇。但这种决策,说到底是经营决策而不是伦理决策。他还指出:要想成为一个赢家,并不意味着必须是粗鲁的、冷酷无情的、虚伪的,恰恰相反,从长远看,越是正直、诚实、彬彬有礼,获胜的机会越大。同样,这是出于企业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考虑,而不是出于伦理的考虑。)3、扑克游戏类比n综合卡尔观点,主要包含两点意思:一是企业经营如同扑克游戏,讲究技巧;

27、二是只要守法就行了。关于第二点,已在前面作了讨论,这里只就卡尔的“扑克类比”做一评论。n虽然企业竞争与扑克游戏一样,要分出输赢高低,虽然在企业竞争中完全说真话未必行得通,但是,把企业经营比作扑克游戏还是存在着若干明显的漏洞。n第一,“扑克游戏”的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参与其中,而在企业经营中经常有人是在不知情的、被动的情况下参与其间的。如工厂排出的有毒气体对周围居民的损害、建成不久的住宅楼倒塌、电热水器的爆炸等例子屡见不鲜。所有这些受害者都实实在在地参与了“游戏”,然而又确确实实是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地参与其中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参与者自己保护自己公正吗?)3、扑克游戏类比n第二,“扑克游戏

28、”的参与者是平等的,他们对该游戏拥有的信息是等同的。在企业经营中,参与各方则不完全平等。企业出售有内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大多数顾客并没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设备、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去识别它,所以常常是基于厂家、商家的宣传、说明作出购买决定,这里就存在信息的不对称。这就如同有人在扑克牌上事先做上记号,而他人浑然不知,此人就能借此占到便宜。在知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参与者自己保护自己可能吗?)3、扑克游戏类比n第三,“扑克游戏”的参与者进出自由,能控制自己的利益与损失。一旦退出游戏,利益或损失也就不再增加。而在企业经营中,一旦发现受损,参与者既无法轻易退出“游戏”,也不能马上终止损失。例如,一

29、个小造纸厂严重污染环境,附近的居民要求退出“游戏”容易做到吗?即使经过不懈努力,政府命令该厂停产,被污染的环境并不因停产(终止游戏)而马上变得洁净,其消极影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在退出游戏既不自由、不方便,对参与者的利害影响也不随游戏终止而迅速终止的情况下,让参与者自己保护自己合理吗?)4、企业利益至上 n一些人认为,讲究企业伦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n对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企业为什么要讲道德”不同于“本企业为什么要讲道德”,前者从整体考虑,后者则面向个体企业。企业经营应不应该讲伦理,应从社会角度而不是企业角度来分析。企业伦理规范不是从单个企业出发,而是从企

30、业整体出发的,伦理规范是由社会制定的。如果仅仅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那么,遵守法律也会制约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遵守法律,岂不也不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是可以因此得出 结论企业经营不应该讲法律呢?n如同法律只是惩罚极少数危害社会的人而保护极大多数公民的正当权益一样,企业伦理谴责的是少数有损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不道德企业行为,而保护并鼓励多数企业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可见,是不是应该遵守伦理与是不是应该遵守法律一样,都应该把是否有利于保护大多数企业的利益,是否有上于社会整体利益作为衡量标准。)4、企业利益至上n其次,遵守伦理不一定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相反,如处理得当,还可以增强企业的长远竞争

31、力,获得更多的长远利益。讲究企业伦理对企业长远利益是有益的,这一点连艾伯特Z卡尔也承认。n例如,贿赂是国际化经营中一个头痛的伦理问题。1977年,美国颁布了反国外贿赂法案,禁止美国企业为了获得或维护业务向国外官员行贿。人们担心这样做会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事实如何呢?在该法案实施的头两年,美国出口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11%。当然这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可能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198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约翰L格兰汉姆(John L.Graham)进行了一项研究,在被认为该法案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国家中,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不论是整个国家还是某个产品种类,都没有发现有什么变化,结论是,该法

32、案对美国出口没有不利的影响。凯特吉尔斯帕(Kate Gillespie)在1987年做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关于讲究伦理与追求利润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章节中作详细讨论。)小结概括起来,支持企业非伦理经营假设的主要理由是:n(1)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能使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n(2)法律或再加上低层次的社会伦理规范足以调节企业经营行为。n(3)企业经营是特殊的活动,需要特殊的伦理。n(4)讲究企业伦理不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三、非伦理经营假设的危害 非伦理不等于不道德,然而,非伦理经营假设确实成了一些人从事不道德行为的借口。表现在:n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面:在招

33、聘、提升和报酬上的性别、种族歧视,侵犯隐私,不安全或有损健康的工作条件,工作评价不诚实、不公正、不及时,克扣报酬,专横地或不公正地对待员工的投诉等。n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方面:不公正的产品定价,欺骗性的广告宣传,不安全或有损健康的产品,不公正地对待顾客投诉等。n企业与供应者关系方面:不守信用,欠帐不还等。n企业与竞争者关系方面:仿冒、挖墙角、诋毁竞争者的声誉等。n企业与政府、社区、公众的关系方面:损害环境,做假账,偷税漏税,对解决社会问题不尽能尽之力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经营行为,可是只要它们不严重到受法律的制裁,按照非伦理经营假设,就是无可非议的。由于市场机制和法律调节的不足,非伦理经营假设实际上为不道德经营开了绿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