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道路设计说明(word版)25260.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92235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道路设计说明(word版)2526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施工图道路设计说明(word版)2526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图道路设计说明(word版)2526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道路设计说明(word版)25260.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 年-2022 年 XXX 县黄石高铁新城黄石路道路及管网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概况 1.1 项目区位 XXX 县位于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重庆市东北部,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川东平行岭谷区东部与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地理座标界于东经 1082432”至 1091451”,北纬 30356”至 312636”之间,东与奉节为邻,西与万州区、开县接壤,北与巫溪相依,南与湖北利川连界。XXX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建成“50 平方公里、50 万城市人口”的城区组团;着力提升城区商贸、旅游、航运等特色功能,分担“万开云”板块盐气化工、消费品、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

2、、船舶制造等产业配套,建设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县、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节点和全市工业配套基地。黄石等新增片区将是未来 XXX 十年发展的先行区和带动区,在与既有县城空间间隔,跨越式发展的模式下,发挥片区自身优势,把握并树立自身核心发展动力,强化与周边城市片区功能、产业、交通等的融合与衔接将是新城发展的关键要素,要求片区在发展中立足区域发展格局,以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强化自身产业配套,以重大设施牵引和产城融合为主要思路,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和用地安排。黄石片区则地处 XXX 县北部组团。1.2 项目背景 近年来,“万开云”板块包括万州区、开州区和 XXX 县,已成为渝东北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条件

3、的特色经济板块。另一方面,郑万高铁黄石站将填补 XXX铁路空白的基础上,同时在研项目成达开云高铁和渝东北旅游环线铁路规划黄石设站,届时 XXX 依托多条线路汇集,将形成成渝经济区联通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门户枢纽,以及三峡景区的旅游集散中心。黄石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加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成型,提升 XXX 在区域发展中的综合地位,成为城市拓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开展也提上日程。XXX 黄石高铁枢纽站的建设给片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黄石高铁新城将是未来 XXX 十年发展的先行区和带动区,是三峡旅游中转联运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XXX 北部生态宜居新城。1.3 工程规模 X

4、XX 县黄石高铁新城黄石路长 1801.585 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 30 千米/小时,路幅宽度 24 米,双向四车道。2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 2.1 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合同;(2)业主提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3)业主提供片区 1:500 地形及管线图;(4)外环路平纵线位资料(交科院 2021.6)。(5)重庆市设计院XXX 县黄石高铁新城黄石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21.6)(6)标准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2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1)2021 年-2022 年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5、202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21)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2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2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1 年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21)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JT/T534-200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

6、0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1)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21)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2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21)2.2 对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本次设计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21 年版)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存在突破规范强制性条文情况。2.3 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1)本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及图纸)中的高程系未注明处均为 1956年黄海高程系,坐标系均为国家 2 大地坐标系。(2)本项目施工图预算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具体设计由业主另行委托。3 工程地质

7、及建设条件 3.1 自然地理 3.1.1 地理位置及交通现状 本次拟建工程地处 XXX 县黄石镇,连接渝宜高速,交通条件较为便利。3.1.2 气象 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和西风带、亚热带高压及局部地形的影响,形成春早,夏热,秋多绵雨,冬暖多雾,无霜期较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特点。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由北向南降雨量略减,气温递增,立体气温明显。3.1.3 水文 拟建场地主要水系为彭溪河,位于场地南侧,距离拟建场地距离约 34km,与长江(XXX 段)非汛期水位 175.1m 的高差约为 25-130m,不受库水位直接影响。场地地表水主要为场地场地内现状排洪沟内的污水等。3

8、.2 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区属丘陵中低山地貌,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地形受岩性制约明显,区内地层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砂岩,受不同岩层的影响,地形起伏平缓,砂质泥岩出露区,丘坡浑园,丘谷宽缓,砂岩出露地段常形成局部陡坡;坡度一般 334,斜坡地带植被较发育,局部岩石露头区坡度达 83。整个场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高程约 350 米,最低点高程约 230 米,高差达 120 米,地形起伏变化较大。2021 年-2022 年 3.3 地层及岩性 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细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及砂岩,其特征简

9、述如下:3.2.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以杂色为主,稍湿,以粘性土夹砂岩和砂质泥岩块石、碎石为主;粗颗粒粒径一般 5500mm,含量 1545%,结构松散稍密,主要为修建公路和房屋、附近施工时随意抛填,回填年大于 2 个月5 年不等,主要分布现状公路、现状民房附近以及拟建道路起点与外环路相交区域。该层钻孔揭示厚度为 0.14m(HS131)24.53m(HS1)。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dl):黑褐色、灰黑色,湿润,有刺鼻味,呈流塑软塑状态,工程力学性质极差,由残坡积粉质粘土长期受鱼塘水浸泡,以及鱼虾尸体等腐烂变异形成。主要分布在场地内鱼塘内,根据访问调查,厚度约0.53

10、.00m。粉质粘土(Q4el+dl):褐色,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残坡积成因。场地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斜坡上和坡脚洼地,局部段在素填土下缺失。钻孔揭示该层厚度为 0.21m(HS92)11.22m(HS204)。崩坡积块石土(Q4col+dl):杂色,稍湿,由粘性土和裸露基岩风化剥落块石混合而成,崩坡积成因,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无分选,级配较差,棱角状,块石粒粒径一般 20500cm,松散。主要分布在 K1+K1+170 段,钻孔揭示该层厚度为 0.77m(HS114)5.67m(HS115)。3.2.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J2s-Ms)

11、:紫红暗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局部见砂质条带或条纹,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芯呈碎块;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较硬,失水易干裂,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东侧和南侧,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砂岩(J2s-Ss):呈灰黄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巨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芯呈碎块;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较硬。中等风化岩体内裂隙较发育,多为无充填,部分裂隙裂充填粘性土,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3.4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隶属铁峰山背斜南翼,沿线无区域性断层通过。

12、经区域内基岩露头及已开挖形成的基岩断面调查,岩层层面产状倾向258264,倾角 1014,优势产状为 26112。砂岩与砂质泥岩之间层面呈分离状,泥质或泥夹岩屑填充,平直光滑、略起伏,结合程度很差,属于软弱结构面;砂、砂质泥岩内部层面呈闭合状,局部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属于硬性结构面。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结构面,构造裂隙如下:L1:倾向 347356,倾角 5273,优势产状 35364裂隙面平直光滑,裂隙宽度 25mm,延伸长度 3m8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 13 米,结合程度差,属于硬性结构面。L2:倾向 6267,倾角 6168,优势产状 6468裂隙面平直光滑,裂隙宽度 12mm,延

13、伸长度 3m5m,无充填,间距 23 米,结合程度差,属于硬性结构面。根据实地地质调绘以及钻探揭露,岩体呈块状结构,基岩内裂隙较发育2021 年-2022 年 不发育,岩体较完整。3.5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沿线地表水体主要为鱼塘和水渠,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根据现场调查,鱼塘内水深约 0.53.0m,平场将被开挖。场地至北东向南西修建有三条水渠,1#水渠在道路 K0+200K0+400 段和 K1+700K1+740 段横切道路,冲沟宽 14m,为典型的山区水渠,纵坡降较大,暴雨时流量大,流速快,快涨快落,为一季节性水渠;2#水渠在道路 K0+190K0+220 段、K0+540K

14、0+560 段和 K1+430K0+450 段横切道路,冲沟宽 13m,为典型的山区水渠,纵坡降较大,暴雨时流量大,流速快,快涨快落,为一季节性水渠;3#水渠在道路 K0+140K0+150 段横切道路,冲沟宽 14m,为典型的山区水渠,纵坡降较大,暴雨时流量大,流速快,快涨快落,为一季节性水渠。2)地下水类型 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范围广,下伏砂岩、砂质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微弱,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排水系统水体渗漏补给。一般情况下,第四系土体中存在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但其含水微弱;侏罗系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基岩裂隙水含水

15、层。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3.6 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勘察结果和实地调查,场区未发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周边无灾害性地质体发育,场地内不存在防空洞等不利地下埋藏物,场地总体稳定性良好。3.7 特殊性岩土评价 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素填土。1、淤泥质粉质粘土:多处于软塑、流塑状态,工程力学性质极差,土层厚0.53.00m,承载力低,不宜作为路基。拟建场地内大部分鱼塘将被开挖,对于填方路段的鱼塘内淤泥质粉质粘土,建议先进行换填处理,再进行路基回填。2、素填土:主要分布在现状公路

16、、现状民房附近以及道路起点与外环路相交区域。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结构松散稍密,存在架空结构,分布不均,局部厚度较大,堆积时间跨度大,物质组成变化大,均匀性差,压缩性一般,承载力较低,不宜直接作为路基,须进行碾压夯实处理或换填,且压实度达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3.8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3.8.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并结合野外钻探成果,拟建场地沿线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和断层破碎带等,场区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现状边(斜)坡未见变形迹象,边坡稳定,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根据本项目设计标高场平后,将形成挖填方边坡,对拟形成的边坡采

17、用适当的支护方案和保护措施处理,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3.8.2 道路工程地质分段评价 道路长度为 1801.595m(里程桩号为 K0+K1+801.595),黄石路起点接外环路,终点接高铁大道(一期),根据道路类型和工点的不同,现对道路进行分段评价,(工程地质纵断面-)。1、K0+K0+110 挖方路段(1-13-3)该段主要为挖方路基段,长约 110m。现状地形较陡,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2021 年-2022 年 为 250,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8224.53m,下伏砂质泥岩、砂岩。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拟建道路起点与外环路相交区域;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

18、;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砂质泥岩,对于路基岩芯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段,建议采用压实填土作为道路基础持力层,施工前先清除表层土,局部原有填土须进行碾压夯实处理或换填,再分层(30-50cm 为宜)回填、逐层夯实,夯实后的填筑土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对于路基岩芯为强风化砂质泥岩段,强风化砂质泥岩可直接作为路基,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10.1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坡向 18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

19、二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可能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如图 5.5-1):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边坡无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但边坡可能产生风化剥落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

20、破裂角取 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进行分级放坡,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 1.7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强风化砂质泥岩,坡向 4,以土质边坡为主,安全等级为三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反向,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可能产生土体和强风化基岩内部的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

21、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2、K0+110K0+200 填方路段(4-4)该段为填方路基段,长约 90m。现状地形较缓,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38,覆盖层为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841.32m,下伏砂岩。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2021

22、 年-2022 年 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粉质粘土和后期填土,建议采用压实填土作为道路基础持力层;施工前先清除表层土,局部原有填土须进行碾压夯实处理或换填,再分层(30-50cm 为宜)回填、逐层夯实,夯实后的填筑土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 2.30m 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较缓,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主要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按 1:1.75 进行放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 8.70m 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较缓,土体沿岩土界面滑

23、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可能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按 1:1.75 进行放坡。3、K0+200K0+250 半挖半填路段(5-5)该段主要为半挖半填路段,长约 50m。现状地形较陡,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810,覆盖层为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220.67m,下伏砂岩。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基岩和后期土,基岩可直接作为路基;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建议先清除表层土,再分层(30-50cm 为宜)回填、逐层夯实,夯实后的填筑土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应作好地

24、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2.7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强风化砂岩,坡向 178,主要为岩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开挖可能产生土体和强风化砂岩内部的圆弧滑动破坏;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支护措施建议: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 0.60m 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岩土界面和现状地面较缓,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可能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按 1:1.75 进行放坡。4、K0+250K0+

25、325 挖方路段(6-67-7)该段主要为挖方路段,长约 75m。现状地形较陡,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239,覆盖层为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1.434.72m,下伏砂质泥岩、砂岩。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强风化和中风化基岩可直接作为路基,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3.1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砂岩,坡向 178,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开挖可能沿土体和强风化砂岩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强风

26、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 11.0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和中风化砂质泥岩,坡向 358,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土体主要产生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2021 年-2022 年 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如图 5.5-2):右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

27、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小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L1 为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可能沿着外倾结构面 L1 滑动,同时可能产生沿 L2、C 的组合交线形成的楔形体破坏。现选择代表性剖面 77,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附录 A 之 A.0.2 条平面滑动计算公式(A.0.2-1A.0.2-5)以 L1为潜在滑移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考虑暴雨等不利工况条件下,结合本地区边坡治理经验取值(裂隙面粘聚力 C 取 50KPa,内摩擦角 取 18)。其计算示意图及结果见下图和下表:左侧边坡计算模型 右侧边坡沿 L2 滑动计算结果表 潜

28、在滑面 岩体重度(kN/m3)潜在滑面倾角()滑面长(m)单块面积(m2)竖向附加荷载(kN/m)内聚力(KPa)内摩擦角()抗滑力(kN)下滑力(kN)稳定性系数(Ks)裂隙面 25.0 64 7.44 8.71 220 50 18 434.35 393.45 1.10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右侧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 1.10,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

29、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5、K0+325K0+400 挖方路段(8-89-9)该段主要为挖方路基段,长约 75m。现状地形较陡,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228,覆盖层为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631.59m,下伏砂岩。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且应

30、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5.7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2021 年-2022 年 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14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如图 5.5-4):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边坡无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但可能产生风化剥落掉块。根据 建筑边

31、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 10.3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32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

32、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右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小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L1 为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可能沿着外倾结构面 L1 滑动,同时可能产生沿 L2、C 的组合交线形成的楔形体破坏。根据第 4 段评价结果可得,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

33、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6、K0+400K0+450 挖方路段(10-1012-12)该段主要为挖方路基段,长约 50m。现状地形较缓,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213,覆盖层为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624.22m,下伏砂岩。2021 年-2022 年 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

34、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14.6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10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且局部反向,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边

35、坡无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但可能产生风化剥落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4,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 21.40m 的挖方边坡,边坡

36、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28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右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边坡与岩层面 C 小角度斜交,与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该段边坡为顺向坡。现选择代表性剖面 1212,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附录 A 之 A.0.2条平面滑动计算公式(A.0.2-1A.0.2-5)以层面为潜在滑移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考虑暴雨等不利工况条

37、件下,结合本地区边坡治理经验取值(裂隙面粘聚力 C 取 25KPa,内摩擦角 取 14)。其计算示意图及结果见下图和表:2021 年-2022 年 右侧边坡计算模型 右侧边坡沿层面滑动计算结果表 潜在滑面 岩体重度(kN/m3)潜在滑面倾角()滑面长(m)单块面积(m2)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m)内聚力(KPa)内摩擦角()抗滑力(kN)下滑力(kN)稳定性系数(Ks)层面 24.0 12 61.11 987.97 7.60 25 14 6716.49 5212.34 1.29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右侧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 1.29,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作为永久性边坡,建议进行支挡。

38、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12,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且顺向坡高度较大,建议采用分级放坡+锚杆进行支挡,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7、K0+450K0+500 挖方路段(13-1314-14)该段主要为挖方路基段,长约 5

39、0m。现状地形较缓,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320,覆盖层为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578.47m,下伏砂岩。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14.4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 为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63,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切反向,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

40、赤平投影图(如图 5.5-9):图 5.5-9 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小角度斜交,L2 为主控外倾结2021 年-2022 年 构面,边坡可能沿着外倾结构面 L2 滑动。现选择代表性剖面 1414,根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附录 A 之 A.0.2 条平面滑动计算公式(A.0.2-1A.0.2-5)以 L2 为潜在滑移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考虑暴雨等不利工况条件下,结合本地区边坡治理经验取值(裂隙面粘聚力 C取 50KPa,内摩擦角 取 1

41、8)。其计算示意图及结果见下图 5.5-10 和表 5.5-3:图 5.5-10 左侧边坡计算模型 表 5.5-3 右侧边坡沿 L2 滑动计算结果表 潜在滑面 岩体重度(kN/m3)潜在滑面倾角()滑面长(m)单块面积(m2)竖向附加荷载(kN/m)内聚力(KPa)内摩擦角()抗滑力(kN)下滑力(kN)稳定性系数(Ks)裂隙面 24.0 68 15.20 45.38 190 50 18 1185.98 915.69 0.77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右侧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 0.77,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

42、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4,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 36.5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砂质泥岩和砂岩,坡向 243,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上部土质段:根据 13-13剖面可以看出,岩土界面较陡,坡度约 18,挖方

43、后土体可能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或者沿岩土界面产生折线型滑动破坏。选取13-13剖面计算放坡后上部土体稳定性,滑面抗剪强度指标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为基础,考虑暴雨等不利工况条件下,结合本地区边坡治理经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参数综合取值(粉质粘土与基岩接触面:粘聚力 C 取 21KPa,内摩擦角 取 9)。计算简图如图 5.5-11,计算结果见表 5.4。图 5.5-11 13-13剖面右侧边坡放坡后上图土体计算简图 表 5.5-4 横断面 13-13右侧边坡沿岩土界面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2021 年-2022 年 潜在滑面 分块 土层重度(kN/m3)外部荷载(kN/m)潜在滑面倾角()滑面长(

44、m)单块面积(m2)内聚力(KPa)内摩擦角()传递系数 抗滑力(kN)下滑力(kN)稳定性系数(Ks)岩土界面 20.5 0 46 8.68 18.83 21 9 0.859 224.75 277.68 1.17 20.5 0 22 9.71 68.88 21 9 0.971 411.27 528.96 20.5 0 14 10.25 63.75 21 9 0.984 416.09 316.16 20.5 0 9 12.15 26.71 21 9 0.988 340.81 85.66 通过表 5.5-4 计算结果表明,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和放坡后,右侧边坡上部土体稳定系数为 1.17,边坡处于基

45、本稳定状态。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如图 5.5-12):图 5.5-12 右侧边坡下部岩体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边坡与岩层面 C 小角度斜交,与 L1 打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该段边坡为顺向坡。根据上述第 6段评价,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作为永久性边坡,建议进行支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12,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分级

46、放坡+锚杆+坡顶挡墙进行支挡,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由于土层较厚,上部土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建议在坡顶设置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以中风化砂岩作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8、K0+500K0+820 挖方路段(15-1524-24)该段主要为挖方路基段,长约 320m。现状地形较陡,横向地形总体坡角约为 321,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钻探揭露厚度一般 0.434.48m,下伏砂质泥岩、砂岩。素填土主要分

47、布在现状民房附近,多为松散稍密状;粉质粘土呈褐色、可塑状,分布于地表;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质极软;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软较硬。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路基岩性为强风化砂岩和中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和中风化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且应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 11.5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2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且局部反向,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如图 5.5-13):2021 年-2022

48、 年 图 5.5-13 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边坡无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同时可能产生沿 L1、L2 的组合交线形成的楔形体破坏和风化剥落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

49、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封闭处理。按设计标高平场后,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 30.20m 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岩,坡向 204,为岩土混合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上部土质段:由于上部土层厚度较薄,岩土界面较缓,土层沿岩土界面的滑动可能性较小,边坡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下部岩质段:按直立开挖制作赤平投影图(如图 5.5-14):图 5.5-14 右侧边坡赤平投影图 根据赤平面投影分析图可知:直立开挖情况下,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 C 大角度斜交,与

50、 L1 大角度斜交,与 L2 大角度斜交,边坡无主控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同时可能产生风化剥落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 表 4.1.4 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中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 III 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3。支护措施建议:由于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分级放坡+锚杆进行支挡,中风化基岩按照 1:0.75 进行放坡,强风化基岩按照 1:1.00 进行放坡,粉质粘土按照 1:1.50 进行放坡,每级放坡高度不大于 8m,之间马道宽度不小于 2m,坡顶设截水沟,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