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版】3383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版】33839.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 页 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 命制:张福斌审核:郜周杰 一、选择题 1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A王国统治权 B财富和爵位 C指定继承人 D土地和人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而设立的,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而不能指定继承人,故选 C 项。答案 C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解析 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的封国有燕、齐、鲁、卫、晋、宋、楚等。A 项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北的简称是冀;B 项湖南的简称是湘,湖北的简称是鄂;D 项广东的简称是粤,广西的简称是桂。其简称都不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C 项山东的简称是鲁,山西的简称是晋,其简称都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答案 C 3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解析“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大意是立嫡子不让庶子僭(jin)越,僭越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混乱。材料表
3、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答案 A 4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理解能力。从“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推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故 A 正确;B 项讲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 B;C 项讲的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C 项
4、错误。D 项讲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A 5下表本质上反映了()。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 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 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 人 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 人 A.维护了分封制 B维护了宗法制 C维护了等级制度 D规定了乐器、乐舞规模 解析 通过对乐器、乐舞规模的严格规定,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故选 C 项。A、B 两项的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D 项是直接反映,不符合题干中“本质反映”,排除。答案 C 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
5、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第 2 页 共 2 页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解析 由祖先向“帝”求丰年和降雨,说明在商代就开始形成宗法观念了,故选 B 项。由“最高神”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未反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排除 C 项;题干材料只涉及求丰年和降雨,其他国家大事未反映,排除 D项。答案 B 7 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A太尉 B丞相 C御史
6、大夫 D郡守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上”、“下”、“外”、“内”,这说明该官职总理全部政务,与秦时的丞相职务最相似,故选 B 项。太尉掌管军事,排除 A 项;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排除 C 项;郡守只负责本郡事务,与全国不相干,排除 D 项。答案 B 8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解析 题干材料显示,秦以前的御史只掌管政事没有监察职能,其监察职能从秦开始才有,故选 C 项。A、B 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也不符合史实,皆排除;D
7、项说法错误,秦代御史拥有监察职能,排除。答案 C 9在秦始皇电影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解析 秦朝的郡守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排除;秦朝郡守由皇帝任免,排除 D 项。答案 B 10“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皇帝要掌控天下因此要日理万机 C皇权至高无上,不需要别人帮忙,因此皇帝休息不好 D当皇帝也很辛苦,要日理万机,因此要定额批
8、阅每天的奏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秦中央集权体制特征的能力。材料体现了皇权至上及皇帝日理万机的政治特点,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 C 11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B C D 解析 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官吏不再世袭,从而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均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B 12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第 3 页 共 3 页 A上供玉
9、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解析“受命于天”说明皇位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又反映了皇位世袭,故选 C 项。A 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 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错在“丞相左右”,排除。答案 C 13 龚书铎著 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朝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 C 项。A 项是秦朝的制度,B 项
10、是元代的制度,D 项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答案 C 14对下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始终是君主专制,皇帝把握着决策权,故应排除,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故应排除,此题应该选择 B 项。答案 B 15 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7)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11、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解析 由“宋代”、“参知政事”可知是宋代削弱宰相权力,故选 A 项。B、C 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直接”,皆排除;D 项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相悖,排除。答案 A 162012 年 7 月 18 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解析 通过科举制,大批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社会有用人才涌现,为中
12、华民族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 B 项。A 项错在“完全”;C 项错在“彻底”;D 项错在太笼统,“古代”时间太宽泛,在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形式有门第、孝廉等;皆排除。答案 B 1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解析 通过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两宋、明清时期科举制的选拔社会基础扩大了,社会的中下层民众得以通过才能 第 4 页 共 4 页 的展示上升为社会的上层,A、D
13、两项明显错误。B 项材料中对观念的变化无从涉及,C 项最符合题意。答案 C 18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解析 材料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即各种官职大都由文士担当;结合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出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答案 A 19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
14、,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C 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尚书省在宋代未设置,排除 A 项;宋代的参知政事履行的是行政权,排除 B 项;军机处是清代设置的,排除 D 项。答案 C 20“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正统(明英宗年号)”,由此判断选 C
15、 项。A 项出现在秦朝,B 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 项出现在清朝,皆排除。答案 C 2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官僚扩大”,即一职多官,“文人膨胀”即重用文臣,“印刷术”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主动权”即剥夺武将的军权,由此可判定为宋朝。答案 C 2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
16、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所指制度是秦代确立的郡县制,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 A 项。答案 A 23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 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 第 5 页 共 5 页 解析 之所以“
17、使后无战攻之患”,是因为“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这说明是由于实行了郡县制,才避免了割据混战,并非是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排除 A;材料与中央官制无关,排除 B;实行郡县制是否定分封制,而不是认同,排除 C。答案 D 24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 B C D 解析 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答案 C 25史洋在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整地学习了一本书(如下图),他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容易形成君
18、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由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组成 C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农业经济发达 D国土面积较小,全体国民直接参政 解析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故选 B 项。古希腊政治体制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 A 项;城邦面积小,C 项说法错误,排除;“全体国民直接参政”说法错误,应该是全体公民参政,排除 D项。答案 B 26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
19、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意思是:在雅典民主制下,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做法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答案 B 27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理解和认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主要是用来协调贵族和平民矛盾的,适用范围为罗马公民,故称公民法。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发展为万民法。据上述适用范围的叙述,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C 28“
20、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像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雅典那样对人类的政治发展作出过如此重大的 第 6 页 共 6 页 贡献。”主要是指雅典的()A奴隶制度 B民主制度 C城邦制度 D专制制度 解析 雅典对人类政治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民主制度建设,故选 B 项。奴隶制度属于人类文明的共有制度,排除 A 项;城邦制度是雅典的一大特色,但没有对人类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排除 C 项;专制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无关,排除 D 项。答案 B 29“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
21、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 C。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 D。“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利,“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 B。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
22、 A。答案 A。3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罗马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罗马法是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项。答案 A 31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
23、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这就是“首次完成此举”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故选 C 项。答案 C 32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
24、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律。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题干中“债务奴隶”引起了群众的愤怒,因此为了缓和矛盾进行了调整,但是并没有全部废除奴隶制度。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公民范围进行说明,题干中所述的事例是由于“群众”的愤怒引起的而不是奴隶的斗争。答案 A 33 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源于万民法,因为我
25、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 第 7 页 共 7 页 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万民法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 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限定“实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故选 C 项。奴隶地位低下是历史发展造成的,早在法律制定之前就已存在,排除 A 项;B、D 两项说法太绝对,皆排除。答案 C 34 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
26、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英、法、德的法律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故 C 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B 两项表述不正确;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答案 C 35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
27、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关键信息是:“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可以看出主要是考查罗马帝国对近代欧洲的影响;A 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 项应是地跨欧亚非;C 项不是近代法典;D 项是正确的,罗马法成为后世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答案 D 36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 解析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滋养和孕育了后世欧洲文化,故选 B 项。
28、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奴隶制文明,A、C 两项说法与古希腊、罗马文明无关;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应该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 B 37 近代英国史中说:“到了 1688 年,历史的钟摆才又摆了回来,找到了一个新的重心。此后历史就以这个新的重心为基点,开始向前发展。”这个“新的重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A工业革命 B君主立宪 C殖民帝国 D光荣革命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此后历史就以这个新的重心为基点,开始向前发展”及限定“政治方面的表现”,由此判断答案选 B 项。A 项是经济方面的,排除;C 项直到 18 世纪中期才出现,排除;D 项虽然是政治方面的
29、内容,但不符合题干材料,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君主立宪制。答案 B 38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 18 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宪政制度 D地理位置 解析 从材料不断提及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宪政制度是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答案 C 39下图反映的是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第 8 页 共 8 页 A“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秩序已然形成 B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彻底胜利 C资产阶级跪读权利法案体现“王在法上”D英国
30、最终以宪法保障了民主 解析 权利法案体现了“议会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即“王在法下”),故答案选 A 项。B 项错在“彻底”,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 C 项错误;D 项错在“宪法”,排除。答案 A 4019 世纪 30 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 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的设立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 世纪 30 年代”、“工业资产阶级”、“下
31、院”、“改革”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 1832 年议会改革,故选 C 项。从时间上排除 A、B、D 三项。答案 C 412008 年以来,英国深陷经济危机泥潭,布朗可谓是内外交困,大失人心,最终于 2010 年辞职。布朗辞职的直接原因是()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其不信任 B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不支持 C保守党的反对 D国际社会对他不支持 解析 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逐步形成这样的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答案 B 42从 18871897 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
32、平均达到 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解析 从关键词“84.5%”、“微弱”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讲述议会权力的弱化,故选 A 项。英国议会权力至上,B项不符合史实;政治制度本身没变,只是权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排除 C 项;议会限制内阁的权力弱化,排除 D项。答案 A 43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曾说:“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
33、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立了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材料反映出美国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 B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 解析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只是一个由 13 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即“邦联”,也就是材料所说的“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美国制定新宪法主要是由于原有的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所以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 C 项。美国不存在君主制和贵族政治,排除 A 项;B 项错在“普通公民”,资产阶级宪法代表的是资产
34、阶级利益;美国制定宪法不是加强地方政府权力,而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D 项。答案 C 441786 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第 9 页 共 9 页 A加强中央集权 B取消地方自治权 C实行三权分立 D推行两党制 解析 材料反映了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因此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A 45有关下列人物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由选举产生 B都可以解散议会 C都对议会负责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 解析 二者都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都由选举产生,
35、故选 A 项。B 项不符合美国,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国会可以再次表决请总统通过。C 项不符合美国。D 项不符合英国。答案 A 46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欧洲的立宪君主制决定君主受制于拥有立法权的议会,而美国的总统不受
36、制于美国的议会,是相对独立的,故选 C 项。民主制度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是否符合国情,排除 A 项;B、D 两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答案 C 47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美国民主是继承了英国的议会制传统,实践的是三权分
37、立学说。A、B、C 三个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是错误的。答案 D 48丁晓东在美国政制的政治哲学意义中写到:“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而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国家,这使得美国政制有别于当时的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这实际上肯定美国实行()A民主宪政 B民主共和 C中央集权 D两党政治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美国政制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由此判断使美国实行了一种新的民主制度,那就是民主共和,故选 B 项。答案 B 49 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择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是
38、哪一国的政治制度()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 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故选 C 项。英国和德国没有总统,排除 A、D 两项;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选出,排除 B 项。答案 C 50从 1870 年到 1940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 108 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 8 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第 10 页 共 10 页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解析 法国的政体是共和制,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在
39、议会与内阁和总统关键职位中,可见,总统职权完全受宪法制约,并且法国也并不是两党制,是多党制,立法与行政权不合一,是分权,B、C、D 三项说法错误,故选为 A 项。答案 A 51 大国崛起:“1789 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两派的政治权利均分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89 年”、“半个多世纪后”,由此可判断是 1875 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正式确
40、立了共和政体,法国进入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故答案选 B 项。由前面分析判断 A、D 两项说法错误,排除;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故 C 项说法错误。答案 B 52法国有权批准参与下图会议的是()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内阁 解析 依据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缔结条约的权力,故答案选 A 项。参议院和众议院拥有立法权,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排除 B、C 两项;内阁归属总统任命,排除 D 项。答案 A 53 自由引导人民于 1831 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
41、 1874 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解析 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到 1875 年共和派稍占上风,建立了民主政体。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它可以在卢浮宫长久展出,说明了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答案 C 541905 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
42、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解析 五大臣出洋考察,对德国的君主权力专制色彩浓厚最感兴趣,清末宪政仿照德国宪政,实质实行君主专制,故选 B 项。封建统治者不可能让人民拥有权力,排除 A 项;C 项说法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排除;清政府不希望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对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感兴趣,排除 D 项。答案 B 55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
43、议会负责 解析“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宰相是联邦议会的主席,实质上大权都在皇帝身上,名为君主立宪,实为专 第 11 页 共 11 页 制,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答案 D 56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 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解析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等,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文献都是民主思想的实践,是法律性文献,为民主政治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答案 D 571789 年 6 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
44、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废除君主制度 B建立共和政体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 解析 注意时间“1789 年 6 月”,材料强调了议会代表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议会不受国王控制,但未表明议会要废除君主,建立共和政体。答案 C 58 世界文化知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形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达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出现之前人类政治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由此可以看出()A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是最好的制度 B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C社会
45、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最终归宿 D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阶段 解析 由“达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出现之前人类政治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可以看出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形成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故选 B项。A项错在“最好”;C项错在“最终”;D项错在“最高”。答案 B 59下面是 19 世纪 80 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项 目 法国 德国 国家元首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A.首相、选举、任期制 B皇帝、选举、任期制 C首相、选举、终身制 D皇帝、选举、终身制 解析 19 世纪 80 年代法国实行
46、共和制,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是国家元首;德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德皇是德国的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实行终身制。答案 D 60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解析 材料中“议会之母”是指英国议会制度;“驴象之争”是指美国两党制;“一票共和”是指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国家干预”指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是指古罗马法律,据此本题应选 C项,这些涉及的
47、论著是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英国、美国、法国的政治制度,另从“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即可判断 C项正确。答案 C 61(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这十三个机关,合成一个宰相直辖的办公厅。我们只根据这十三曹名称,便可想见当时政务 第 12 页 共 12 页 都要汇集到宰相,而并不归属于皇帝。因为皇帝只有一个笼统的尚书处,只有一个书房。最先的尚书也仅有四人,而宰相府下就有十三个机关。这相府十三曹,比诸皇室尚书的范围大得多,而且此十三曹的权位也很重,也竟俨如后代之专部大臣。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5 分)材料
48、二(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钱穆国史新论(2)根据材料一、二及
49、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7 分)材料三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后,国王统而不治,而首相权力不断增强:一方面表现在对内阁委员会的控制上。重要的常设委员会是由首相亲自主持的,首相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性的委员会。而且只有在内阁委员会主席的同意下,方可将其中的不同意见提交内阁全体讨论,从而削弱了对整个决策的控制和监督。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立首相自己的智囊团,即建立政策小组。这种非官方的小组只对首相个人负责。可审查超越部门界限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中短期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协助首相加强与政党的联系等。实际造成了“全体内阁讨论很少一点的政府工作”的趋势。(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
50、论述英国首相权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就“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观点。(6 分)26(1)观点:汉初相权相对强大。(2 分)原因:长期战乱后,西汉政治上“汉承秦制”;吸取秦亡的教训,采用黄老思想作为统治主导思想;汉初历任丞相都是开国元勋,有丰富的经验,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3 分)(2)局限: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4 分)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容易形成宦官专权;朝廷内争权夺利,政局动荡。(3 分)(3)表现:主持内阁,垄断议会的提案权,并参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