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案9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476636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书所见教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夜书所见教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书所见教案9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夜书所见教案9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一)把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育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风光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观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漂亮的季节,但同时也是简单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起

2、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展沟通,师可适当进展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沟通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

3、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观察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解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刚观察同学们仔细的神情感动了我,信任你们肯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育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4、 4、刚刚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忙解决。(结合解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解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状况,通过解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教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刚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

5、,请你们同桌相互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教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 出示全诗) 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仔细!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育学生的识字的力量。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舞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矗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

6、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解释解词。 (4)其次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由于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严寒,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设你就是这个单独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独孤独的心情就会很简单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滘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

7、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育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预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看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8、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状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解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沟通争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察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解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

9、3)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设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单独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

10、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孤独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喜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课件出示秋天的风光的一

11、些图片让学生观赏。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师导入:秋天是漂亮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但也是简单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题目中的“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所见”呢?(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这首诗的是谁?你了解他吗?他在什么状况下写下这首诗?(秋天,离开家乡)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带读古诗。诗人在在夜晚观察了什么?听到什么?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2、学生汇报。(师

12、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萧萧、寒声 ) 3、生提出不懂之处,师生帮忙解决。(教学生结合解释理解词语) 4、学习生字(促、深) (1)“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教师读一读。“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2)写这个字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把刚刚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3)生字组词,说话。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领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解释解词。其次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由于

13、他身在异乡)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严寒,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设你就是这个单独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想起什么呢? (2)带着思乡之情读一读这两句诗。 (3)通过你的朗读,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特别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简单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4)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5)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孤独,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赏析三四行诗 (1)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

14、吗? (2)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观察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观察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的什么呢?(是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测孩子在玩些什么呢?是的,他观察儿童玩得那么快乐,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4)诗人看到孩子们快乐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立刻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

15、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依据状况调换词语、诗句的挨次。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挨次调换一下。谁来依据教师刚刚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5)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嬉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刚同学们对诗的大意根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嬉戏吧!嬉戏的规章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嬉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留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教师读一遍,你们仔细地听一听。师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

16、“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相互评一评。 (3)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七、背诵古诗,加强积存 (1)嬉戏: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出示图片,说出相应的一句诗。 (3)同桌相互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八、拓展延长,质疑问难 (1)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简单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九、布置作业,课外延长 (1)默写夜书所见。 (2)做生活

17、中的有心人,细心观看一下自己四周的风光,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十、板书设计,突出主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看:梧叶、儿童、一灯明 听:萧萧、寒声 思乡之情 想: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篇四 分析教材: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第九课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篇。诗人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两个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喜爱秋天、喜爱家乡的情感,并背

18、诵古诗。 2、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一个来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策略。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境,积存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回乡偶书,说说诗中的思乡之情。 2、引入古诗学习: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古诗,订正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三、学习古诗,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1、教师:大家读得很好了,那么怎么来学习古诗呢?(黑板出示) 1、解诗题 2。、知 3、明诗义 (1)理解词语 (2)明白句意 4、悟诗情 (二)解诗题 1、学生读诗题,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三)知

19、 因学生没有其它的途径了解,这一局部就由教师向学生简洁介绍诗人。让学生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四)明诗义 1、理解词义 (1)学生读诗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语。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看解释理解词语。 3、明白句义 (1)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到古诗里,一边读一边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选择最喜爱的句子,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 (3)为什么诗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导学生调换诗句的挨次,用由于所以来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3)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看第一、二行诗。 (4)引导学生学习一、二行诗句,说说诗句意思。 (五)悟诗情 引

20、导学生观看图画,回想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五、板书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回忆童年 夜深篱落一灯明。 拓展阅读 篇五 师: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师:教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生平及创作背景。 、绽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

21、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育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力量。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预备】 小黑板录音机 一、沟通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学生沟通。(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日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思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擅长描写自然风光。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2、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放录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指读全诗。思索。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单独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惦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

23、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独孤独,因此,比平常更加思念亲人。) 、绽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单独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妙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设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许多方法。) 、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

24、你们当诗人,教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篇七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究竟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先学前两句,认真默读,仔细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相互谈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严寒,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认真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严寒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仔细体

25、会后,谁想好了谁答复。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答复。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独、孤独、苦闷。 师:对,诗人这时的确感到孤独、孤独、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孤独、孤独)的心情就会很简单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4:很简单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简单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简单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

26、。(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边读边看看解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快乐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快乐,我也快乐。诗人在这深夜里突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的,诗人肯定会快乐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争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观察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观察(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量、猜测。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确定的意思,要准确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

27、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快乐呀,他自己固然也很快乐!可是,诗人这时究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快乐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其次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惦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专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

28、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看生读后)你们都在仔细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独、很苦闷,思乡心切,心情消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终两句“捉蟋蟀”场景的确令人快乐,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行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生:(

29、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妙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独单的,多孤独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家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

30、遍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刚,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依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争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教学过程: 篇八 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仆人款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便利、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爱的小伙伴,玩嬉戏,说说笑笑,那才快乐呢! 师:刚刚,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

31、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惦念家乡和亲人。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殊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观察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观察的那些状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晰。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

32、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观察的情景。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篇九 师:诗人毕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出示自主学习提纲)翻开书自由默读,留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o)萧 梧(w)叶 促(c)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殊留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解释”,它是帮忙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解释,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相互争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四句嘛,能背吗?谁来? 生:(多数举手) 师:(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现在,同桌的相互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生:(相互背诗)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请大家跟着教师一起配着音乐背一次。(点击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