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地理高考知识点(合集15篇)(一)分析思路 某地进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 业根底(农业可以为工业供应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 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在分析某地工业进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 特色,前面供应的只是分析角度;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 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进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大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沟通; (2)当地及
2、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气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根底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治理阅历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进展经济的优待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 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进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 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
3、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进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进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削减运输费用,降低本钱。 (3)工业用水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便利。 (4)技术力气雄厚。上海工业的进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学问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兴旺,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育和输送高级技术和治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隐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
4、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地理高考学问点3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靠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效劳的区域)经济兴旺,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供应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5、(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限度地便利旅客, 即: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便利; 地形平坦面积较大; 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兴旺的地区 地理高考学问点4 简洁的来说: 湖泊水:就是湖里面池塘里面河里面的水 地下水: 地下水就是地表以下的水 一般井水为地下水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局部,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
6、业浇灌、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肯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淡水: 淡水和海水相对 就是没盐分的水 一般湖泊 溪流 江 都是淡水 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掩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局部,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匀称,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峻缺水。人类使
7、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急形势。上个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地理高考学问点5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限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限 (1)第一级阶梯和其次级阶梯的界限: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其次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限: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限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限: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限:太行山脉。 (3)四川盆
8、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限: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限: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限: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限: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限: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限: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限: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限: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限:淮河。 4.气候界限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限):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潮湿区和半潮湿区界限):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9、。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潮湿区和半干旱区界限):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四周,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限):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限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限: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拟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限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
10、区的界限: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限: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限: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限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限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限(华北暖温带潮湿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潮湿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东北温带潮湿、半潮湿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潮湿、半潮湿地区界限: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华中亚热带潮湿地区与华南热带潮湿地区界限: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限。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11、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限: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限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限: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限: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限 (1)南疆与北疆的界限(流淌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限):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限: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限: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限: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限: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限: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限: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限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限,这条线的南北
12、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限 潮湿区与半潮湿区的界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限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限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限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限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限,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限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限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限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限 我国地势其次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限通过的地方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限通过的地方。 地理高考学问点6 1
13、、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减弱作用:汲取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3、凹凸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缘由)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缘由)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热低冷高(凹凸压是相对水平方向而言的);画图(海陆风) 留意:试验及步骤 5、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季节移动:7月北移、1月南移。 6、东亚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陆地:1月是亚洲高压,天气:严寒枯燥; 7月是亚洲低压,天气:高温多雨 7、亚欧大陆两岸气候差异:会考纲要 8、热带雨林:受赤道低
14、压掌握(上升气流),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则终年潮湿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掌握,气候:夏季酷热枯燥,冬季温柔潮湿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 冷锋 冷空气强大 大风、下雨、降温(锋后下雨)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暧锋 暧空气强大 连续性降水(锋前下雨)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当 如5、6月份长江:梅雨天气 10、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气流下沉辐散,天气晴朗 11、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频率强度;灾难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农作物易遭冻害 12、全球气
15、候:历史时期(1万年)气温是波动上升,近代时期气温上升(近50年来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低纬农业减产,高纬农业增产;影响水循环过程。 地理高考学问点7 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把握根底学问 “力量为主导,学问为根底”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根底学问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根底之上的综合。假如根底学问不扎实,就很简单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根底学问进展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肯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准时消化,每单元学问准时稳固”,力争吃透每个学问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学问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其次
16、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消失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力量和区域定位力量。因此,同学们平常应注意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全部的学问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力量。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抱负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缘由、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进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学问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常应留意常常看报,学会发觉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
17、学沟通、相互考察提高。 四、学会用标准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展文字精确、条理清晰、规律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展文字表述时却经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规律消失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丧失。关键在于,平常就没有使用标准的地理语言进展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标准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展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地理必修三学习技巧 我们应当仔细听讲座。 不要希望课后睡觉,背诵课后课本的规定,以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是要理解的,你要仔细听课,真正理解,课堂上就不再有很大的努力去自学了。此外,很
18、多重要的学问和原则隐含在“活动”中。教科书中没有直接的答案。为了学习有用的学问,你必需仔细倾听。充分的睡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地理高考学问点8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2、自然缘由: 气候干旱,降水少;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有 3、人为缘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开矿。 5、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爱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 掌握载畜量; 营造“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牧; 建立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止采挖发菜等。 地理高考学问点9 城市的空间构造与城市的效劳功能: 一、城市
19、的空间构造 1、城市功能分区一样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兴旺,人流量大;付租力量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大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美丽,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立要留意爱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构造、效劳范围 小城市:地域构造的分化不明显,供应的效劳种类少、级别低,效劳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
20、构造的分化明显,供应的效劳种类多、级别高,效劳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打算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根底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大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集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进展带来影响。(如扬州:水道通航时兴,水道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
21、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其次次世界大战完毕后城市化特点: 大城市进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进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兴旺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消失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根底设施逐步完善。” 4、进展中国家城市化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城市进展不合理:大城市快速膨胀,中小城市进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
22、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 雨岛效应 、城郊热力环流 、大气污染严峻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削减。 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大路,建高架大路、地铁、轻轨交通。 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立。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学问点: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
23、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立,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1) 转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四周地区的自然环境 2)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 3)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 4) 城市带动区域进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 2)转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 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 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沟
24、通大幅度加强 5)影响和转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沟通与融合。 2、城市化过程中消失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缘由: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峻,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 3、我国城市进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气; 2)强调以人为本,注意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3)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水平 5)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
25、6)大型中心城市,增加其辐射带动功能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标志是:物质建筑景观.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特点是: a建筑布局:皇权为中轴线(中国)/教堂为中心(西方); b建筑构造:封闭性(中国-内向)-围墙/开放性(西方-外向)园林; c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亭、台、楼、阁, 西方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 民居:四合院(中国);洋楼、花园、绿篱、草地(西方). 地理高考学问点10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亚欧大陆和北美
26、,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学问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疆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水道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人类对宇宙的熟悉过程天圆
27、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宇宙的根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展变化。 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9.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10.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1.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1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13.对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b.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c.天气简单多变。 14.平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温度上升;b.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15.大气
28、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1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反射、散射。 17.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淡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8.方向:一般指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做题时要留意指向标箭头在地图上的实际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时候指向标是标示其他方向时要特殊留意);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
29、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理高考学问点11 1、人类对宇宙的熟悉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根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构造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消失和
30、进化的缘由: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相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响。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剧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构造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
31、,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究阶段的开头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头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胜利。 23、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爱护宇宙环境去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32、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推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推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推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推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呈逆时
33、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理高考学问点12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局部,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由于纬度低
34、、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严寒,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终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四周集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
35、,使我国北方广阔地区气候严寒枯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加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消失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加,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消失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
36、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消失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加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如图2所示。
37、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加,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如图3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掌握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简单多样。 地理高考学问点13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缘由:位于赤道两
38、侧;四周海洋宽阔。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缘由: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缘由: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缘由: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同在北回归线四周,却消失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缘由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酷热枯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四周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我国旱涝灾难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缘由
39、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缘由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正确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正确答案)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动了5-6个纬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根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 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动。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缘由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
40、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缘由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缘由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缘由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缘由为:欧洲缺少南北延长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外形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
41、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缘由: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差值越高,缘由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缘由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缘由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拟: 气温年较差小,缘由: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严寒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缘由:海拔高,空气淡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减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天山南坡无林带,缘由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缘由: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