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459166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docx(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高考地理睬考必背学问点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玻璃温室修建梯田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进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供求关系保鲜冷藏技术区域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

2、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气候温柔,草类茂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拓水源种植饲料 15.商品谷物农业的根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根底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混合农业的分

3、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0.混合农业的进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生态农业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市场适应性好 21.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2.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 23.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进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4.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进展的影响原料种类和利用率劳动力的数量体力学问技术 2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 26.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7.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替代,减弱吸引力,完善通达,重要自动化,劳动力素养。 28.社会

4、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国防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29.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30.企业增长的战略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 31.企业空间进展的特点由近及远扩张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32.跨国公司的空间进展过程代理商销售公司组装公司生产公司研发机构全球经济 33.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生产的联系非生产的联系信息的联系 34.工业集聚的优势共享根底设施沟通协作降低运费扩大总体生产力量 35.工业分散的缘由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全球范围内查找最优区位 36.工业地域的形成缘由自发形成规划形成 3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发育低(食品工业)发育高(钢铁

5、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 3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区近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市场宽阔 39.鲁尔区衰落缘由生产构造单一煤炭地位下降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进展新兴工业调整布局改善交通进展科技消退污染 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中小企业轻工业生产分散资本集中低分散型工业化 4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人员高水平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面对世界市场 43.美国“硅谷”进展的主要因素环境美丽气候宜人教育兴旺便捷交通军事订货 44.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淌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

6、原)带状村落(沿河道) 46.古代城市消失的根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消失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进展早的地区。 47.闻名古代城市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 48.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大多数在平原热带在高原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49.美国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旧金山-圣迭戈 50.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美国东北部 51.城市分布与气候的亲密关系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有区 52.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大城市最多的省没有大城市的省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3.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供水

7、运输军事防卫 54.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煤炭铁矿石油有色金属 55.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现代:沿海沿江沿线古代:河流大道的集合处 56.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进展的影响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 57.城市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军事宗教(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始终)旅游科技(新) 58.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59.城市化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进展缩小城乡差异 60.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产业革命前(缓慢)二战前(加快)二战后(空前) 62.兴旺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消失逆城市化现象

8、 63.进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进展不合理 6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65.上海市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 66.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量大)大路(敏捷)水路(廉价)航空(快)管道(连续) 67.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连云港-鹿特丹 68.世界主要航海线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水道巴拿马水道北太平洋 69.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难影响。 70.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

9、形影响。 71.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72.影响铁路建立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打算性因素);技术自然。 73.建立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进展经济。 74.大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简单的地段。 75.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自然水系航道和人工水道组成的网络系统。 76.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靠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77.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航行停靠筑港)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 78.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便利直接的联系 79.航空港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 8

10、0.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点线面结合流淌方向和数量常常变化混合交通占地多 81.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便利出行节省用地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爱护环境 82.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线路拥堵(合理规划)环境污染(削减尾气技术绿化规划) 83.电子通信的进展利用电话电报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 地理高考学问点3 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把握根底学问 “力量为主导,学问为根底”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根底学问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根底之上的综合。假如根底学问不扎实,就很简单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根底学问进展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肯

11、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准时消化,每单元学问准时稳固”,力争吃透每个学问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学问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其次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消失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力量和区域定位力量。因此,同学们平常应注意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全部的学问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力量。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抱负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缘由、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

12、施、了解某些工程进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学问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常应留意常常看报,学会发觉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沟通、相互考察提高。 四、学会用标准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展文字精确、条理清晰、规律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展文字表述时却经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规律消失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丧失。关键在于,平常就没有使用标准的地理语言进展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标准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展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地理必修三学习技巧 我们应当仔细听

13、讲座。 不要希望课后睡觉,背诵课后课本的规定,以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是要理解的,你要仔细听课,真正理解,课堂上就不再有很大的努力去自学了。此外,很多重要的学问和原则隐含在“活动”中。教科书中没有直接的答案。为了学习有用的学问,你必需仔细倾听。充分的睡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地理高考学问点4 人口数量、分布: 进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浩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削减、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等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规划生育,

14、掌握人口数量,掌握人口素养,改善人口构造,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 济进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爱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进展。 兴旺国家和进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兴旺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峻,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进展。 措施:鼓舞生育,接纳移民。 进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怀照看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效劳体系。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缘由:气候温柔潮湿,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兴旺;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4)中国人口问题:

15、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构造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消失);人口素养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连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掌握人口老龄化。 地理高考学问点5 20xx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学问点归纳(气候) 高二学生很快就要升入高三了 高三。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尤其是高考一轮复习,要涉及的学问点特别浩大。高中频道整理了20xx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以下是高中地理中有关气候方面的主要学问点,和大家共享。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

16、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局部、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局部);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1 2 3 下一页 尾页 地理高考学问点6 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剧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

17、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淡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如何推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外形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需留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

18、留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肯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肯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消失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依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假如与各纬线

19、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留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实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留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久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久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

20、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前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前方。 3、推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推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

21、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局部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推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拟、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推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留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假如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

22、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拟大的一局部。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分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

23、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管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一样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一样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有、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推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依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4、。 2、依据生物进化规律推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洁到简单,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简单、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洁、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依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根据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推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依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推断:假如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晚。留意进展上述推断时参照的必需是同一个

25、海岭或者海沟。 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溶化量)相等的界限,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掌握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限,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假如在某一高度以上,四周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掩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

26、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留意:详细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地理高考学问点7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27、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拟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相宜(平均气温为15度)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

28、,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消失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消失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9、,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

30、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其次章) 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凹凸不平。地

31、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凹凸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积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凹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

32、、大气减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对可见光汲取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凹凸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赤道低压带:由于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33、。常年受其掌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副热带高压带:由于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掌握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

34、年掌握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四周、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由于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潮湿地区。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缘由: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35、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掌握)、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掌握,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掌握)。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消失沿中心向肯定方向延长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

36、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淌(与半球反气旋方向全都),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淌(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全都)。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

37、利亚西海岸的维多 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

38、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展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制造了生物,生物又制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

39、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枯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根底的。例如:赤道四周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上升,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根底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殊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

40、海到内陆消失: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四周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第四章)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拟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章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拟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约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相宜城市的进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

41、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大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潮湿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削减,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肯定的影响,温度上升将削减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

42、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根底。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进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月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进展。 5、常见的自然灾难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方法 要点一: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状况? 要点二: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

43、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要点三: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缘由。比方,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异,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像? 要点四: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技巧 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运用 学习高中地理,假如你不熟识地图,甚至看不懂地图,那就有点难了。因此,高中地理学习必需能够使用地图,良好的地图。 地理学习的支柱对教材的理解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地理是一样的。教材从名目到每一章到附录,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名目可以帮忙你一目了然地理解整本书。每一章的标题是每一章的学问点。认真看一看附录可以帮忙你理解和扩展教科书的学问。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好的教科书。 地理高考学问点8 1、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减弱作用:汲取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